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恩施武圣宫
  武圣宫又名关帝庙、开元寺,位于恩施市城乡街,明、清时期。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由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及正殿等组成,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有数十块记载历代维修和有关武圣宫沿革的石碑。(第四批)……[详细]
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1935年5月,红二、六军团抵宣恩,在此成立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郭明魁。旧址原为向学政老屋,建于清代,五柱四骑,两开间,面阔5米,进深7.5米。布瓦顶,木结构,临溪吊脚。该旧址为研究红二、六军发展史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我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级苏维埃政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后坝村。1929年1月,贺龙率红四军解放鹤峰,建立鹤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天锡,机关设此。旧址面阔18米,进深26米,分前后两进,中间为天井,悬山顶,砖木结构。(第二批)……[详细]
104、秋风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亭
  秋风亭位于巴东县信陵镇中街。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明正德年间迁现址,清康熙初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治五年(1866)、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维修。占地面积234平方米,四角方亭,方形石砌台基,重檐歇山灰瓦顶,砖木结构。高10余米。四壁设格扇。为纪念曾任巴东知县的北宋宰相寇准而建。(第三批)……[详细]
105、悬棺
悬棺
  悬棺据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组成的中国岩棺协会的专家考证,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已有4000多年历史。土家族有高葬者至孝的习俗。唐人在《朝野金载》中记载:“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亲戚宴饮歌舞,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宝以葬之,弥高者以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现土家族悬棺葬俗已不复存在,但跳丧舞习俗仍存。曾有诗写道:“棺木为何悬此岩,秋风凄雨痛人怀。雪飞巫峡山戴孝,树动风声松举哀。春至百花呈奠礼,夜间明月照灵台,可怜你是谁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据专家考证,这里有岩棺七座,两具外露,赫然可见,至今为神农溪上一谜。……[详细]
施南宣抚司旧址
  施南宣抚司旧址位于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又名水田坝土司皇城。施南宣抚司,元代初设,名施南通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因之,永乐二年(1404)改置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永乐四年(1406)设治所。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皇城已毁,仅存皇宫,为清代中叶重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布局,有前厅、中堂、正堂及左右厢房,通面阔五间17.5米,通进深26.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主体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四周砖墙围砌。前厅前2.6米处为双柱单间牌坊式石门。存石碑1通,楷书“施州卫世袭宣抚使司”9字。院内存马、鹿、象、鹤、麒麟等动物石雕多座。(第三批)……[详细]
宣恩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宣恩县高罗乡黄家河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中轴对称布局,木结构,四周高墙相围。该建筑地域特征明显,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与人文的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头坝堰崖墓群
  头坝堰崖墓群位于建始县长梁乡桂花村东南,宋代墓群。共十七个洞穴,开凿于盛竹河北岸崖壁上,距河面高约12米。洞口分方穴式和横穴式两种。方穴式边长约2米,横穴式一般宽3米,高2米。(第三批)……[详细]
小茅坡营苗寨
  小茅坡营苗寨位于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始建于清代。村寨由三个山头和一个山窝组成,近五十栋房屋沿溪、顺山、爬顶散布成寨。房屋为木结构穿斗式瓦屋,多由正屋、厢房组成庭院,厢房多为吊脚楼。苗寨公共建筑有寨门、双语学校、简易桥及规模较大的水利设施。该寨是鄂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苗寨,是苗族建筑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建筑风格、艺术的集中体现。(第五批)……[详细]
野椒园张氏侗寨
  野椒园张氏侗寨位于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清代建筑。坐西南朝东北。里面是天井屋,外面是吊脚楼,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天井屋有上下两层地基,后部建正屋、天井,前部倒座吊脚,设为过道。右侧天井长13.6米、宽10米,中间天井长12米、4.5米,左侧天井长10.4米、宽9米。房屋两到三层,屋内建侗家特色建筑“半边火炉”,窗户、柱头、磉礅均精雕细刻,天井岩石铺面。该侗寨既保留侗族民居传统建筑手法,又吸收北方四合院建筑特点,为研究恩施地区侗族民风民俗和传统民居提拱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以野椒园张氏侗寨张家院子四合天井院为核心向外延伸,东至张冬平房屋90米,南至水塘70米,西至乡村公路30米,北至张友德房屋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输电杆50米,南至停车场50米,西至青山梁山山……[详细]
天子岩手印画
  天子岩手印画位于巴东县官渡口镇小溪河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由400枚大小不一的横列的红色手掌印和数道红色竖画线条构成。手掌印和现代人手掌大小相近,应为古人用手直接涂红色矿物质颜料再按印在岩壁上形成;红色竖画线条是三道线为一组,似乎是用三个手指沾染涂料再顺岩壁自上而下涂画而成。这种类型的岩画,在巴东县乃至我省,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范围:岩画所在崖壁长100米、高10米范围内的山岩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岩画所在崖壁前20米至坡坎处,纵长300米至山崖边缘处范围内。……[详细]
恩施抗战遗址
  恩施抗战遗址位于恩施市,由窑湾医院旧址、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宝莲洞题刻、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四处组成。窑湾医院旧址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恩施州卫校内,两层,砖石结构,欧式风格,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边伟在窑湾医院取药时,被特务跟踪被捕入狱。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位于恩施市中山路32号,本为饶氏老屋,是曾任新疆巡抚的饶应祺的故居,原为多进天井庭院建筑,现仅存门墙和五间二层建筑,占地近300平方米,门墙具有西式风格;抗战时期被湖北省政府征用,主要负责平价物品供应。宝莲洞题刻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洗爵溪村,宝莲洞原名出水洞,洞内有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沈肇年题刻的“宝莲洞”,款识“庚辰秋沈肇年题”。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后山湾,长11米,高1.55米,深0.12米,从左至右阴刻“抗日……[详细]
金果坪红三军旧址
  金果坪红三军旧址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由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组成。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原为四合院式天井屋,现仅存一偏房,长7.5米、宽5.5米,建筑面积51.25平方米,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为木穿架结构板壁屋,上盖青灰布瓦。墙壁上保留有红三军政治部为发动群众而书写的标语“红军消灭豪绅地主为土地归农民而战红三军政治部”。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平面为反“L”形,正屋坐南朝北,西厢房北出,东西长19.6米,南北宽18.1米,占地面积为354.76平方米,建筑面积233平方米。房屋为木架穿斗结构,板壁装修,上盖青灰布瓦。1928年12月至1932年5月,贺龙九次到巴东,五次在该旧址办公住宿,特别是1933年2月至1933年6月,红三军军部设于该处,……[详细]
老虎洞电站
  老虎洞电站位于来凤县翔凤镇老虎洞村,总占地面积(含水渠)21000平方米。老虎洞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电站由拦河坝、引水渠、前池、压力管道、发电机房、配电设施等组成。1956年1月动工,1958年3月竣工发电,装机容量2×80千瓦;1964年改造增容至2×100千瓦;1979年并入县电网,1991年接入110千伏红山变电站。是来凤县及全州第一个水电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北省第一批兴建的五个小水电站之一。电站落成时,轰动鄂湘川边区各县。1957年5月24日,省长张体学、副省长李明灏亲临电站视察,给予高度赞扬。老虎洞电站是较重要的二十世纪工业遗产。保护范围:东以发电机房为界,向外延伸至国电公司办公区围墙;西以拦河坝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文物本体南边为界,向外延伸至蓝……[详细]
茅坝会议旧址
  茅坝会议旧址位于鹤峰县太平乡茅坝村李家湾。1933年1月上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总结湘鄂西苏区失败的教训,讨论部队今后的行动方针。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坚持“左”倾方针,错误路线没有得到纠正。旧址共10间,占地面积228平方米,悬山顶,木结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茅坝会议是中共湘鄂西苏区发展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为后来纠正“左”倾线路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第五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