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蔡锷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又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为单檐硬山,盖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详细]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该村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前厅、堂屋,左右厢房,面阔三至五间不等。建筑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部分建筑以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相……[详细]
83、荫家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荫家堂
  荫家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体住宅,它坐落在邵东县杨桥乡清水村。大院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在县城乘车约四十分钟直达。史料记载,荫家堂建于一八二三年(道光三年)七月十日,由大学生申承述兄弟五人,遵照父亲申佐熬奉政大夫的旨意主修。建筑占地八千零八十一平方米,共有住房一百零八间,杂屋三十六间,现保存完好。整个大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全部用青砖砌成的二层楼房,结构复杂而又严谨,布局形似棋盘。堂屋两侧各有四排住房和一排杂屋,两边对称,大小一致。院内四条走廊横贯,正堂内神龛完好,巨匾-“荫家堂”三个金色大字,四周嵌有镀金菩萨,大院内有三十个天井,一百三十八个大圆木柱,天井四周均以刻花石料砌成。院前有一块二千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石板路。屋顶、屋檐、青砖及石墩上均以龙、凤、牛、羊、马等雕刻装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荫家堂……[详细]
邵阳北塔
  在资水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26米,七级八角,为砖石结构,铁顶。塔内宽敞,有砖砌旋梯、可登塔顶。北塔与东塔遥相对峙,又与砥柱矶上的亭外亭隔江而望,碧水古塔,别有情趣。邵阳北塔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江北乡北塔村。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十年(1582年)竣工。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阳人车大任所撰《北塔》载,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宝庆府城之东北二里许,资江邵水二水汇流其间,一折而北,地势低矮空旷,以形家言,宜建塔镇之,以培风水而振人文”。北塔建成后,在塔的附近又建有北塔寺和无念阁,相传明代高僧镇江人大错和尚钱邦芑(音“起”)曾在此静养。因此,这里在明清时期又曾是一个佛教活动场所。该塔为楼阁式砖塔。青石构筑的塔基,平面呈方形,每边长6.25米,高1.92米。塔身八……[详细]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个具有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馆”。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松外蛮之一酋长杨同外、杨剑松等受朝廷招抚封官赐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开始在其领地皇家冲(原音注:黄瓜冲)一带安居乐业。此一说见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杨氏族谱》则说是杨再思之孙杨光裕定居大园(大园有杨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显贵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徭税不堪重负,拒缴滋事屡起祸端.朝廷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抚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宁年间(976–1077)在距皇家冲仅2里之地设置关峡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冲便更名“大园”。有鉴于大园是过往商贾游客的必经地,起着拱卫城堡,联通四方,进出要塞的歇息暂留地。因此,大园村寨的建设更是颇具规模,其发展速度与日俱增。现在大园村寨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构筑物,建造时……[详细]
匡互生墓
  匡互生墓 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此为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的墓葬。 墓围圆形,直径8.2米,以石灰岩建造。墓冢直径1.86米,高约1米。入口处竖立石碑,高2.23米,宽1.95米,周谷城题写的“匡互生先生、唐镜缘女士之墓”的文字为阴刻。碑阴有《匡互生先生生平》,由叶圣陶先生撰文、启功书写。下端镌刻有《建墓记》。 匡互生(1891—1933),别名日休,邵东人,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拯救国家、民族之命远,与周予同等创立工学会等革命团体,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英勇地参与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活动。他曾参加了毛泽东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民国14年(1925)在上海创办“立达校园”,开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例……[详细]
87、定远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远桥
  定远桥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镇,是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献自己的俸禄银子于康熙二十三年修建。桥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桥下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水声轰鸣是一曲高亢优美的乐章……桥面用青石铺面,青石已被磨得油亮发光,仿佛看到当年繁忙的景象……桥顶屋架木瓜、懔条缘皮、青瓦翘檐、瓦头洁白……桥依山而建,山腰薄雾环绕山峰没入云端……桥为清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银倡导,廪生李若樑督建,成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现为湖南省保护文物。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单孔,半圆拱,青石桥身,古朴威严。原建有廊亭,称范公亭。民国初年毁,2001年,绥宁县政府投资12万元重建,并刻碑石记之。亭为杉木架构,卯榫嵌合,不用一钉。圆石为础,巨木为柱,片板为栏,长方为座,可供憩息,可避风雨。三层飞檐……[详细]
法相岩石刻
  法相岩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城东2公里处,因石刻丰富久负盛名。法相岩又名宝方山,为大型石灰岩溶洞。清《一统志》载:“宝方山在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又名法相岩”。据佛经《大乘义章》:“一切世谛,有为有无,皆称法相。”法相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洞内有栖真、上屏、太保、朝阳、迎阳、芙蓉、隐山、花乳等8个分洞,各洞皆镌有洞名。原8洞相连,今花乳洞已堵,七洞仍相通。洞中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洞中有宋至清名士题刻70余方,草、楷、隶、篆、行风格各异。其中以宋开禧三年(1207)吴中所书《金刚般若经》偈语40字、隆兴元年(1163)楼鈅楷书“碧玉簪”3字及“洞开”两字尤为珍贵,受到历代书家赞赏。法相岩自宋代以来即辟为游览胜地,历代摩岩石刻,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观赏、临摹或捶拓,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详细]
双峰禅院
  双峰禅院。双峰山位于武冈市头堂乡,距城区8公里,因其山形酷似“双凤朝阳”而得名,双峰禅院洪觉寺处其环抱之中。洪觉寺始建于宋末,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云南渠山妙随禅师来武冈,选择双峰山“蓐草而坐,乞钵面席”,以募化所得重建双峰寺。据记载,康熙二年 (公元1 663年)知州吴从谦相助,扩建大雄宝殿、方丈室、诵经楼、钟楼、藏经阁等建筑,占地面积达300亩,僧众达200余人,终日香火如同诵经之声,袅绕不绝,与胜力寺并称佛教两大丛林。现禅院尚存一门两殿,门前楹联:“洪千古名山佛宇清净,觉十方众智哉同登福。”禅院左侧山坡留有渠山和尚塔,为须弥式石塔,由塔云峦石洞、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5.52米,塔座下开拱筑室,石门卷顶,为研究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寺院旁有著名的双峰八景,即异峰双秀、眺……[详细]
魏午庄故居
  魏午庄故居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石山湾村。此为重要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群。 故居坐西朝东,南连五柱山,西倚樟树坳和猫头寨,北抵狮子山,东临金水河,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整个院落前后四重,左右楼阁,飞檐翘角,十分可观。房屋窗花构图精美,工艺精湛。院前有砖砌围墙及槽门,院内屋宇多达100余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体部分保存尚好,不失为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魏午庄(1837—1915),号光焘。曾历任陕甘、云贵、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李鸿章等同为19世纪80至90年代清朝政府的重臣。魏午庄是魏源的族侄,他曾出资刊印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他多种著作。魏本人著有《勘定新疆记》(8卷)、《湖南名人自述》等著作传世。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