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
  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位于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梅口村峡口两侧山坡,总长一公里左右,由关峡战壕遗址、学堂背山战壕遗址、大山坳战壕遗址组成,战壕呈环形,始建于1945年。2019年1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了雪峰山会战遗址——梅口阻击战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袁也烈故居
  袁也烈故居位于黄桥镇大铺村袁家垅岩塘院子,是袁也烈将军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住所。系袁也烈之父、晚清秀才袁崇璞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修建的江南农家小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平面沿中轴线依次为槽门、内坪、正屋,两侧分别为厢房、厨房、杂屋、猪舍等建筑。槽门、正屋为纯木结构,其余为土坯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545平方米,建筑面积242平方米。故居槽门上端悬挂着一块横式木质牌匾,匾上楷书阴刻袁崇璞亲笔手书“退步小舍”四个刚劲有力的金字。缘因袁家住房原在大铺大院子,系祖上遗产,兄弟分家时发生口角。他父亲为了家庭团结,把分得的住房主动让给了兄长居住,自己另选地址来这里修建新房,取名“退步小舍”,意在告诫子孙,凡事以和谐为先,不争强好胜,退一步海阔天空,存忍让息事宁人。进入槽门,是一个不失古代“睢园绿竹”风情的小……[详细]
水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清江桥乡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国二年(1913年)。该宗祠对研究江西李氏族人西迁湖南的路线和“江西填湖南”的人类迁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宗祠结构简朴,创意灵活,对研究湘赣地区宗祠建筑风格的融合和演变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019年,水口李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刘光才墓(含紫霞庵)
  刘光才墓(含紫霞庵)地址:新宁县崀山镇时代:清江南提督刘光才墓所在地新宁崀山紫霞峒景区据《江南提督新宁刘公华轩行状》记载:新宁刘氏来自江西泰和,历代务农,直到刘承深才开始从事读书科举事业。刘光才的曾祖刘晋桃,祖父刘盛耀,父亲刘承深,都是普通的农民,后都因刘光才而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的封号。……[详细]
洞口廖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廖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洞口县湛田乡湛田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崇祯九年(1636)重修,清乾隆十年(1745)复修,道光十八年(1838)、民国六年(1917)先后补修,占地1430㎡,2013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廖氏宗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湖南省地下工作委员会旧址
  1938年11月至1939年7月,0湖南省地下工作委员会、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省委机关报《观察时报》社曾一度从长沙迁至邵市,分别驻在回拦街欧阳院子(今毛巾厂仓库)、两路口21号(曾家院子)、鼓楼亭陈乡堂。当时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的主要领导人有徐特立、王凌波、欧阳方等同志。……[详细]
四季岩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季岩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文坪镇拥坪村东洲山四季岩溶洞内。文化堆积厚10—70厘米,分布面积30平方米。1986年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面积10平方米,出土4000—5000年间众多的石器、陶器、骨器。它的发现,为我省原始社会洞穴遗址考古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详细]
湘黔古道遗址(洞口段)
  湘黔古道遗址(洞口段)(含王昌龄题《龙潭夜雨》之西崖洞、水东桥、青云塔、文昌塔、洞口潭碑林、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大平桥、宝瑶古寨驿站、宝瑶至仙人桥古驿道、思义亭)位于洞口县溪瑶族乡、黄桥镇、水东乡、江口镇、洞口镇。年代为汉~清。……[详细]
袁国平故居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故居座落于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梅仁村袁家坮。袁家老院子,离公路约20米。离本地的母亲河----邵水河,约300米。离邵东县城及邵阳市城区各约17千米。袁国平故居——袁家台(邵东范家山梅仁村)。坐落在老院子北面,始建于清嘉庆11年(1806年)。故居辖正堂屋3间,横屋4间,约300平方米。袁国平(1906——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5日,袁国平同志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详细]
170、放生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放生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宁古八景排名第二现今幸存的新宁四阁之一--放生阁,始建于北宋年间,自1999年8月,新宁县人民政府公布“放生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17日,被列入湖南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宁县金石镇中兴路西,居夫夷水犁头湾东岸峭壁上,背靠摩柯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狮蹲阁。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季重修,掘土得古碑刊“放生”二字,因改现名。清顺治初,知县王蔚建大士阁,禁渔罟。后多加修葺。咸丰九年(1859)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光绪五年(1879)均予重修。时有放生阁、玉皇殿、放生亭、文武祠等。下临莲潭。清道光《新宁县志》载,北宋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时经此,“泛莲花于潭,以佐游觞,故名。“莲潭夜月”为澬南十景之一。“放生晚眺”、“莲潭夜月”又列入旧新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