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文物古迹介绍

杜国庠墓
  杜国庠墓坐落于澄海区凤翔街道东港路,建筑物形状为:墓基座为圆形。该墓座东向西,占地1800平方米(1985年以前占地约300平米),建筑面积475平方米,建于1961年10月8日,1985年重修。墓碑为灰岗岩,正面上方立瓷质杜国庠同志遗像,下方“杜国庠同志之墓”7个字阴刻。墓碑背面阴刻陈御仙(杜国庠夫人)为杜国庠撰写的碑铭,“杜国庠同志之墓”及碑铭均系王鼎新手书。墓埕两侧立郭沬若、许涤新纪念杜国庠同志而作的诗刻在2块石碑上,石碑文阴刻镶金。墓埕、墓道、台阶均为彩色水磨石(2005年10月维修)。墓埕及墓道有树木花草,主要有柏树、雪梅,墓地范围砌墙加铁栏杆,墓道前有铁门。杜国庠同志是澄海莲上兰苑村人,1889年4月16日出生,曾用名杜守素、林佰修、吴啸仙,中共党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详细]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为纪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阳县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凤”: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阳讨伐降元都统陈懿、潮州知府刘兴期间,姚鼎谒见文丞相并被任命为潮阳知县。时值兵荒马乱,姚鼎变卖自家田产作为军饷,并亲率县内兵民支援文天祥抗元战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仅48……[详细]
23、巨峰寺
巨峰寺
  巨峰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珠浦东侧。殿塔亭阁,错落有致;梵宇琳宫,金碧辉煌。整座寺宇依山而上,如玉珠承盘,掩隐于禅林绿荫之中。骚人墨客,探幽至此,无不流连戽返,泼墨挥毫。雪泥鸿爪,珍存于峭壁摩崖,为秀山增色,为名刹添辉。因山寺集宗教、旅游、建筑风格独特于一体,成为粤东地区香客、游人常常造访的胜地。寺坐北向南,分三进,加两厢,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总投资一千多万元。寺前辟一阔埕,筑一高大的三山门,系“1996年丙子年,黄光升,黄汝辑,黄汝能,曾秋华,黄岳烈,黄荣嘉诚心喜捐”(见柱背石刻),顶盖紫色玻璃瓦。山门前两侧,各摆一石狮。门额刻“万法朝宗”(背刻“回光反照”),与石刻门联皆出自高僧茗山之妙笔。进入山门又是一大阔埕,两侧作停车场。向前望去,只见中间成轴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较小的……[详细]
24、云盖寺
云盖寺
  南澳岛上,寺庙可不少。就明朝陈天资《东里志》等史书记载而言,最早佛门就是创自宋朝的云盖寺(原称三宝寺,明重修时易名)。它已于1992年8月15日由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5年起历经16载,由住持释通教尼师艰苦备尝,募资重建扩大,于2001年10月5日落成开光。明万历二年(1574)陈天资《东里志·疆域志》载曰:“云盖寺在南澳之东南,宋时所建,石上有‘紫云华盖’四字”。明朝时,因云盖寺遐迩闻名,故也成为寺下数村地域总称,后才简称为“云澳”至今。古刹不知几经浮沉,明季海盗交汇,寺遂荡然,后重建。相传最盛时有梯式而上堂宇9座,因僧不道受剿,拆存后座观音院(即今址)。十年“文革”中的1966年冬,“革命造反派”上山闯寺剿毁文物,连香案也扛走,并驱逐尼师,令古刹一片凄凉。4斤重的鉎质僧……[详细]
南澳县烈士陵园
  南澳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后宅镇北郊后江渔港东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园内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纪念碑四座。分别是“解放南澳、建设南澳牺牲烈士纪念碑”、“收复南澎岛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刘益良烈士纪念碑”,园内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纪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更好缅怀先烈,启发后人,发挥教育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0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新建了烈士陵园展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史料、实物、图片等有关资料,展出了解放南澳和收复南澎等有关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担任解放南澳任务的参战部队,在战斗中毙敌、俘敌情况、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支前民工的事……[详细]
莱芜古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成正方形,边长12米,墙厚1.7米,中间填土,与围墙齐平。原设有瞭望哨和炮座。一道石级倚东南墙壁,缘阶而登方台和人行道。东向一侧开一门,门高2.5米,宽1.5米……[详细]
叠石山摩崖石刻
  叠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区西北面,遗存崖刻20多题,主要有:“於戏!先生学贯天文,深心河洛,独得其真。龙马之图,实本於数,浚词最精,羽义翼文,发奥阐明,即今其书,实堪其浚。自维囗眯,行将研究。”署款“乾隆二十八年(1763)番禺孝廉曹达潜”“先生姓陈,讳英猷,字式蔼,号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时生,充潮阳学廪生,孝友积学。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斋兹土,为《演周易》之所。乾隆十七年壬申书成,八月十八日未时卒。命勒河图并赞於斯石。先生赞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象,奇偶分部。龙马出河象,数以观圣人。则之道昭,三古大哉。斯文圣圣攸祖。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仲夏丙辰科经魁授浙江於潜知县、胞弟泰年东溪镌。乙酉科拔贡、胞侄蕃梅林书。”“海阔天空”。署款“乾隆癸巳(177……[详细]
秦牧故居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详细]
澄海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神山又名冠山,“冠山环翠……[详细]
汕头宝峰禅寺
  宝峰禅寺座于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宝峰山山麓,又名金钟山,前名宝峰岩,周围茂林修竹,鸟语啁啾。山巅上有莲花石,也称观仙石,登顶俯瞰,寺院隐于绿荫中。宝峰禅寺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当地县志记载,洪武年间,乡民常闻宝峰山上的狮吼石洞夜间传出钟鼓之声,众人遂结伴诣往探其究竟。见狮吼洞内灯光闪烁,观音菩萨应迹于洞内,从此显圣之事传开,有乡民陆续前来进香膜拜,不久众人塑菩萨金身供人瞻仰礼拜。洞内还有一泉水,其味甘甜,涓涓不息,饮之能去除杂病,至今不知泉水源头。寺院还有一处古老闻名遐迩的《望仙台》;位于寺院山顶,仙龟巨石之间,相传很久以前,就有山民在巨石缝中总能看到若隐若现的仙人景象,从此奇闻不断传开,之后瞻圣望仙者陆续不断,有缘人皆能演见神仙,至今如是。此处是潮汕地区最古老的登山演仙圣地之一。……[详细]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忠烈祠)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公园内。在馆中,展示着不少抗战时期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被掳劳工证件、抗战期间潮汕籍空军资料、日方在侵华期间发行的多期画报、潮汕地区出水日军、潮汕民间抗日所用的--等武器、军方及日军物资一批、华侨抗日爱国侨批一批,甚至笔录的亲闻日寇侵略罪行、官家小姐参加救护队所留的战地赠言本等藏品,已经超过350件,这些藏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及相关慈善机构捐赠。1939年6月,日军华南沿岸,发动了攻占潮汕的命令,在6月21日端午节当天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地区进行大肆轰炸。“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霎时间,烽火连天,家园被毁,满目疮痍,尸殍枕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危难时刻,潮汕军民共赴国难,与疯狂的日寇展开了激烈血战,谱写了潮汕人民抵御外侮的……[详细]
海门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季缴署,其生童膏火赀计钱一百二十千,则以鸟网船秤佣供之)”。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从江西举兵勤王,匡宋抗元,转战东南沿海,为追寻漂泊于海……[详细]
澄海莲花古寺
  澄海莲花古寺 在澄海市十五乡镇莲花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民国26年(1937年)又重修。寺为潮俗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寺东面山坡一天然巨石有“至元已丑,开山立石”摩崖石刻,石刻面积80平方厘米。古寺山门内两侧分别书“福”、“寿”两巨幅墨字,每字高2.8米、宽1.8米,相传为明代书法家吴殿邦手书墨迹。山门匾额“莲花古寺”浮雕石刻,上款“嘉庆丁卯年花月”,下款“信生员张耀敬立”。古寺主殿为硬山顶,面宽三间28.5米、进深三间12米。寺前坪地中置有一长0.93米、宽0.44米的长方形龟掌石刻,图案为两手掌中间夹一只龟。浮雕石刻,相传为莲花古寺方丈带领僧民抵抗镇压群众的宪兵的遗迹。古寺南约100米处山坡存放着元代一花岗岩石的“洗米石……[详细]
猎屿铳城
  明南澳猎屿铳城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北猎屿。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澳副总兵黎国炳建。该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台三部分组成。用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猎屿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长围18丈2尺,有5个铳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为方形炮台。城体长54.5米、宽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处5.5米,筑5个铳门,营房18间,置大将军炮15门,大神飞炮8门,有兵员60名。铳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台地,原高8尺,围16丈,有10个铳门,改建成园炮台,外径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门。城垣上筑有雉堞。嘹望台在上铳城之西偏南的山顶,相距约80米。原高3丈、围6丈,外环以墙,墙高8尺,长12丈,驻兵20名日夜轮守。清代改为烟墩,用于观察敌情,燃烟报警。铳城下座后侧竖有通高2米、阔0.8米的碑……[详细]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崎碌炮台俗称为石炮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崎碌街道。崎碌是汕头市的古地名,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1989年,被定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当时,潮州总兵方耀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本,上奏清政府,准于自筹资金,在汕头崎碌(汕头港要冲)建筑三合土炮台一座。清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炮-具建筑特色,环圆状带形墙体的城堡,墙体及台面跑道用贝灰和糯米浆混合夯筑,炮台底层坑道与十字交叉拱窟窿全部用非风化花岗岩规格石砌筑,台面跑道固若平地,垛口炮位均铺上花岗岩石条,石缝严密,砌筑坚固,俗称为石炮台。炮台外面环绕23米宽的护城河,水深3米以上,炮台内圈直径85米、外圈为116米、外圈高度为6米、内墙高5.15米、炮巷宽4.1米、周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