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云浮市旅游

云浮市文物古迹介绍

罗定文塔
  罗定文塔矗立于泷江曲水环抱的一个半岛上,建于明万历39年(1611年),塔高47米,建筑宏伟壮观,是罗定年代最早的高层建筑。宝塔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层塔檐微微翘起,状如绽开的花瓣,整个塔身有如七朵盛开的花儿叠成,顶层由一铁柱直插苍穹构成塔尖,四周用铁链牵护,形若伸出的花蕊。远远望去,宛如一座色彩华丽的花塔。塔顶的连花座铁柱总重逾7吨,为广东古塔之最,铁柱上镌刻有造塔时的建塔铭,也是迄今我省已发现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绝对年代的铁铸塔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塔地处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历时三年竣工。清嘉庆五年(1800),曾修塔顶,道光……[详细]
国恩寺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祖、中国历史上著名佛教高僧之一的惠能禅师出生和圆寂之所。它与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并称为六祖三大祖庭,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国恩寺原名报恩寺,是惠能禅师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造,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皇帝下诏赐名“国恩寺”,山门前“敕赐国恩寺”的匾额,为则天女皇手书。因其背靠风景秀丽的龙山,又被称为“龙山寺”。国恩寺主体为斗坎式三层次横列长方形巨石砌成的平台构筑,依着山势,次第增高。内分三进,即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两廊还有达摩、地藏王、目莲、文殊、普贤等诸多佛殿和禅房,寺侧有观音堂、报恩塔等建筑物。院宇精严,布局壮观,总建筑面积达9200多平方米。国恩寺园中尚留存有惠能禅师在此-、-的遗迹,如……[详细]
大湾古民居建筑群
  大湾镇在郁南县南部,地处南江河畔,丘陵地带,距罗定市区仅9公里。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大湾民居群主要位于镇内五星村,2002年7月,经过县文化部门上报省,被划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规模较大,布局较集中,建筑设计独特,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该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其昌、其波大屋和李氏宗支众多祠堂和芳裕家塾等。10座:芳裕家塾、东风村祺波大屋、诚翁李公祠、拔亭李公祠、正村李公祠、十亩村学充李公祠、沙头村峻峰李公祠、锦村李公祠、介村李公祠、前进村李氏大屋宗祠古建筑规模大,布局集中,是具有浓厚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的建筑群。大湾古民建筑群,保存完好,各具特色。主体建筑的梁、柱、斗拱、檐板、屏风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砖雕、壁画(有绝对年代和技师、画师的记述)脊饰等工艺之精在粤西不多……[详细]
蔡廷锴故居
  蔡廷锴将军故居在罗镜镇龙岩村大华山下,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的出生和成长地。故居建于1912年,三进院落合院式布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粤西典型农家大屋,占地7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前有0、回廊。两侧设有附屋。后座两角置有炮楼,屋前为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四周砌围墙,附屋设有猪舍、牛栏、厕所等。通巷设水井,是粤西典型农户大屋,略带客家大屋风貌。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1992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了主体部分。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前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写匾额。蔡廷锴父母墓园在罗镜镇东山,筑于半山,有石阶可拾级而上,坟茔为六角亭,坟茔后面矗立一座石牌坊,牌坊镶有一块花岗岩匾正面为蔡廷锴亲笔书写“生我劬劳”,北面为李济深题刻了“山河并寿”。景点位置广东省云浮市罗定罗镜镇龙岩双轮角……[详细]
罗定学宫
  罗定学宫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下辖罗定市罗城镇西区,为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罗定学宫是广东西、南二江流域仅存的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学宫。学宫俗称文庙、孔庙,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罗定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后代多有修缮,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罗定学宫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朴素、轻巧、实用。整体布局严谨,遵守传统形制,细部装修和装饰又有创新,铺地、砖柱、斗拱等做法都很有特色。如大成门左侧的名宦祠和明伦堂、右侧的乡贤祠都是岭南硬山顶厅堂式建筑;学宫的砖木结构结合巧妙,简洁明了,善用当地材料,其中凹心砖的砌筑很独特。这种砖为南江流域首创,砖体分……[详细]
九星岩
  九星岩云浮市九星岩位于云城区东北,是游客揽胜、文人访古、广结佛缘、市民假日信步的极好去处。九星岩旅游点,主要分为岩洞景点与山顶揽胜两部分。早在北宋元祜年间,便有名入张诩涉足探奇。到明朝万历年间,瑶乱平息,镇守这里的参将,守备及文化-,对九星岩进行重点开发--题字、赋诗、刻石、明傅良桥、曾有诗赞“虎节开疆驱魍魉,鹦怀缓带笑沧田。”参将邓钟诗“倚剑云边生紫气,论文纸上起雄风”。其后,文人墨客络绎莅临,搜奇探胜,饮酒赋诗。“醉中联句写山河”。及之清代的康乾盛世,九星岩更成了集雅士,聚文豪的地方。令人赞美,令人留连。清吴允中有诗云“游客十年诗酒处,今将半壁镌新篇”。当时九:星岩新旧摩崖石刻已达几十几处,又是佛缘深刻,佛法庄严之吉地。据旧县志记载,岩洞中“有石状如观音,因名观音洞”。明代“岩中设有观音……[详细]
背夫山墓
  背夫山墓位于罗定市罗平镇横垌村背夫山,1983年清理,为战国早期土坑墓。墓长4米、宽2米、深2.3米。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铜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余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剑、矛、钺、镞等。此外为饮食器、盥洗器、乐器、仪仗器、工具等,出土时排列有序。该墓墓坑基本完好未被扰乱,随葬器物在墓坑内呈纵线排列,组合完整成套,排列有序,大多数是实用器,其中以兵器和工具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鼎是越式鼎,陶器花纹是广东常见的组合印纹。在墓坑底部设腰坑埋一件陶瓮。四件人首柱形器分作两对竖放于墓坑两端,各种随葬器物放置有序,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埋葬规格和仪式。出土器物中,兽耳铜鉴、铜三叶矛、叉、锯、镰和陶豆,是广东首次发现。有胡铜戈是广东战国墓中发现的同类器中……[详细]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
  唐 罗定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谭礼村龙龛岩石室内,刻于距地面高2.5米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宽1.13米至1.15米,高0.76米至0.8米,面积约0.9平方米。共刻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数20多至30多字不等,正楷,字方寸大小,镌刻精湛娴熟。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刻,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陈集原撰文。除二、三字外,余皆清晰可辨,内有武则天创制新字10多个,六朝碑版别字百多个,以六朝骈体文写序。《龙龛道场铭并序》是广东现存最古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现存最早的唐刻,历代金石家对龙龛岩石刻给予极高评价。由于石刻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民族、民俗和地方史志、书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该石刻文字先后被收入《全唐文》、《广东文征》、民国《罗定州志》和……[详细]
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罗定市罗平镇,距镇中心约1里路,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誉。渡槽起点位于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终点位于双莲村天堂顶,全长5200米。渡槽自南向北横亘大片农田之上,于天堂顶通过隧道引入金银河水库,渡槽东西两侧分布村落,渡槽管理所建于天堂顶半山,自罗平镇沿村路穿过双莲村可抵达渡槽管理所。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在这种背景下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建。长岗坡渡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水利工程的大手笔,是金银河水利……[详细]
邓发烈士故居
  邓发故居座落于云浮市城区城西榃石塘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邓发同志的诞生地。该故居泥砖瓦木结构,共1O间,东边有偏傍回水,主体建筑边长21.3米,宽12.6,建筑面积268.38平方米,前边晒场长21.3米,宽6米,面积127.8平方米。1979年12月,邓发故居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确定故居的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粤府[1994]42号文)。经多次修葺,原貌不变。政府拨款重修,同时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并设有展厅展出邓发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物,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参观瞻仰。邓发故居附近还建起了“邓发纪念小学”和“邓发纪念中学”。邓发烈士故居是中国旧社会苦难岁月和先辈们不息奋斗抗争的见证,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详细]
鹤咀山墓
  鹤咀山墓位于罗定市罗镜镇鹤咀山,1983年清理,为夫妇合葬墓。平面呈“艹”字形,长9.3米、宽4.5米。墓早年被盗,券顶塌陷。并列两个甬道各长3.1米、宽1.54米,前后均有券门,前门有九级台阶,前室不分隔,宽4.5、进深1.36米。后室用砖墙分隔为两棺室,长4.82米, 北室宽1.64米、南室宽1.56米。墓壁系用顺砖砌成,后壁凿山砌筑,均砌有券顶和直棂窗。后室地面比前室高出36厘米,用七道台阶相连。两棺室地面均有七个木柱洞,棺椁和木柱均已腐朽无存,铺地砖呈“人”字形错缝平铺。墓室内尸骨无存,南室发现棺钉24枚,北室发现棺钉33枚,北室有砚、茶杯等随葬物,墓主人应为男性;南室有金饰物、铁剪、铜镜等随葬物,墓主人应为女性。出土随葬器物68件,有罐、碗、杯、砚台、束颈瓶、金饰、铜镜、铁剪、滑石……[详细]
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相传为村民邱光二为免受土匪的威胁骚扰和南江河水泛滥之苦而兴建。因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完善的防火、防盗、防洪功能和良好的保存状况,被誉为“广东第一大屋”。光二大屋又称“清代古堡”,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五年(1811年),至最终建成,历时十余年之久。其建筑规模大,面积达6667平方米。最大的建筑特色,是遵循堪舆学原则进行选址和确定建筑坐向,在布局上模仿宫殿建筑,大屋中央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前门和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分布着其他房间,结构紧凑,主次分明。大屋内的建筑装饰设计别出心裁,各种灰雕、木雕、壁画等美轮美奂。大屋共有房133间,人丁最旺的时候,这里曾经居住过700多人。除了家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孙。大屋备有木质水车、小船、大贮藏室……[详细]
13、狮子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庙
  狮子庙狮子庙(又名狮子名山)位于大湾镇狮子头村公路桥头,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该庙坐东向西,面临泷江(南江河),由前殿、正殿、后殿、拜亭、配殿、廡廊、月门、厢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主体建筑内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雕、石雕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壁画、脊饰别具一格,是双层装饰,首层脊饰塑有帷妙帷肖的各样人物、动物、花鸟的灰雕,顶层镶嵌着佛山奇玉烧制,富有民俗特色、造形优美、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人物组合瓷制工艺。脊顶的“双凤朝阳”、“二龙争珠”,如是状欲腾云跃空,熙阳之下,金光闪闪,分外耀眼。该庙宇的脊饰、灰雕、壁画、檐板饰、脊卷草、风火山墙等精湛工艺特色,是粤西地区现保存之完整艺术珍品……[详细]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北区社区居委会道前街。原为彭家祠,清末民初建筑,坐西南向东北,面阔32.3米,进深33.7米,面积1088平方米,广三路,纵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两登带巷,边路正立面有两个高大镬耳山墙,中路前两进有四个镬耳封火山墙,第三进,两层,两侧有镬耳封火山墙。前门三级台阶、麻石梁柱、平袱4步架梁、外凹肚门。登带巷有三个搭洒,门厅三开间二进深,四石柱,11架梁,中厅三开间三进深,梁架被天花板屏蔽。前有6檩卷棚顶檐廊,东厢有议事厅,三开间三进深,前为四柱卷棚顶檐廊,中平袱7架梁延接后墙,其余为厢房,登带巷有三个长天井。第三进开横门,前有天井长廊,后楼共有7柱骑楼券拱式迥廊,有护栏,东西厢为楼梯房。该建筑以后楼最具特色,为清末民初最具规模的……[详细]
新兴龙潭寺
  龙潭寺位于新兴县龙山国恩寺后山山麓,龙潭寺旧址曾是六祖惠能大师与母亲李氏在公元644年至665年居住生活的地方,其前身为六祖惠能旧居。惠能禅师(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东方三圣人”。据史料记载,为缅怀惠能禅师,当地人于明朝末年在国恩寺背后山麓——六祖与其母亲生活过的龙山旧居建起寺庙,因寺前原有一潭,称为龙潭,故名龙潭寺。原寺在民国时期崩毁,1998年起开始修复。寺内有由泰国佛教人士赞助的重六吨的六祖汉白玉座像,还有有生命之泉与智慧之泉。禅宗六祖盛名远播,龙潭寺作为禅师故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