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吉县旅游

吉县文物古迹介绍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岩画发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这两方岩画虽因年深日久风化严重,但赤铁矿的赭红色及所绘形象,尚能依稀可见。柿子滩遗址是以典型细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层……[详细]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时代:隋、唐、元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减柱造,前檐施大额枋两层。2019年10月7日,挂甲山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挂甲山石刻
   介 绍: 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 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出。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至三龛,龛人火焰式,龛内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龛为座为覆莲瓣束腰须弥状,菩萨胁侍两侧。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徽曲,造型生动,神态自如。雕造手法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他石窟中圆雕相较,别具一格。山西临汾市……[详细]
坤柔圣母庙
   介 绍: 坤柔圣母庙在山西吉县城东北8公里谢悉村土垣上,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 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存坤柔圣母殿为元代遗构。 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减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间,柱头施大雀替,额枋两层,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下层设抹角梁,上层施栏额和普柏坊,前后檐及两山由爬梁承托荷载,中心由斗拱挑承着垂莲柱,结成疏朗的藻井,结构之奇巧,为我国古代建筑中所少见。山西临汾市……[详细]
克难坡
  位于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北通古贤沟,南达麻库掌,东连南村垣,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是一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于1940年至1945年曾驻扎在这里。阎锡山以南村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克难城,通称为克难坡。……[详细]
吉县狄城遗址
  狄城遗址狄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吉县王家垣乡同乐村西遗址位于南北临沟,西俯黄河,东接土垣的独立台地,分仰韶和东周两个时期。仰韶时期采集到的器物器型有泥质红陶盆(方格纹)、重唇尖底瓶、钵等。东周时期的有灰陶豆、碗、罐等。遗址面积26400平方米。其东壕沟至同乐村曾发现同期墓葬,出土器物有鼎、舟和玉器等残片,为东周时期遗物。……[详细]
义尖——安坪遗址
  义尖——安坪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西周地址:吉县中垛乡安坪和义尖两个自然村范围义尖遗址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村西村东沟畔有陶窑灰坑及黄土小窑洞遗迹,村西至村北为墓地。调查时发现器物有双耳陶罐,拆肩盆等,墓地曾出土玉壁、陶盆等物。安坪为西周时期墓地,曾出土青铜甗等青铜器,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为周叔硕和周叔姞时器物。……[详细]
大墓塬墓地
  大墓塬墓地大墓塬墓地(第三批省保)时代:西周至唐地址:吉县城西偏北上东村与洪北沟之间墓地属管头山南与清水河谷地间黄土残垣前沿。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墓地发现于1982年,曾有青铜器簋、鼎等器物出土,为西周典型器物。墓地北部上东村曾发现商代青铜器及小墓一座,出土器物有青铜斧、钺、兽头带环饰勺和铃首刀,为鄂尔多斯风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