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台骀庙与支锅奇石
  台骀庙,又称昌宁公家庙,在宁武县城西南60公里石家庄镇定河村北500米处。据碑文记载,庙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明永乐和正德年间均有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明代建筑。座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置五踩双下昂斗拱,明间设斜拱,龙形耍头。院内古松掩映,古色古香。殿内置阁,内塑昌宁公(台骀)像,衣冠楚楚,表情凝重,保存基本完整。1981年,当地群众自动集资维修殿宇及舞台。支锅奇石位于楼子山西麓,传为台骀的指挥台。此石立于约40°的山坡上,周环绿草野花古柏,背倚苍苍管涔,面临汾水深涧,煞是壮观。那灰褐色的砂岩,历经风雪露雨冲刷,历数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这块巨石高约3米,阔约2米,竟以两块不足一尺见方的小石为柱脚,立于倾斜峭崖边沿的平滑石面上,那柱脚之间的空隙竟能钻进三个人。若以一人去……[详细]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南街村秀容巷20号高地。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4),坐北向南,东西151.5米,南北179米,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改称“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秀容书院依地形而建,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为主院,中、下院为书舍。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八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南北一线。正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架构,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装修原制不存。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徐继畲故居
  徐继畲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村朝阳巷。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梁州知府、福建延邵道道员、广东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上 书《禁鸦片论》。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五台东冶家中。有《瀛寰志略》、《松龛先生全集》传世。徐继畲故居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428平方米。大门1座,面一间,硬山灰瓦顶,中柱安板门一合,旁余塞板,走马板书“惠迪吉”,左右砖雕看墙,门内砖雕影壁、门与门洞,进入故居。一院两厢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东厢房已改建。正北仪门1间,抱鼓门铭,石雕门坎,走马板书“居无中美”、“道光丙戌“,悬山顶,内十字卷棚,歇山顶,斗栱九踩,栱眼板透雕石榴、莲花,正面安板们。仪门左右有砖墙。二院正……[详细]
五台山金阁寺
  金阁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五台山台怀镇西北15公里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诏高僧印度来华的三藏法师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故名金阁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虽基址末变,但建筑风格已非原貌。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至民国年间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60余间。寺内建筑布局分两进院落,前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左右分为钟鼓二楼,院之正中为观音阁,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阁内正中塑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躯,后人于铜像之上覆盖泥皮一层,将铜像隐于泥层之中。观音像西南隅,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前、后院之间有上下两层19间楼殿相连贯,下层为……[详细]
五台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台怀镇,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殿堂建筑,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珍贵文物所以能够完好保存下来,与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该寺散落在五台山五座台顶之外的南端,藏匿在边远的小山沟里,向来烟火冷落,历代不被看重,因而躲过了灭法和兵灾的毁坏,侥幸保留至今,成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佛教殿堂建筑。从建筑风格来看,南禅寺大雄宝殿具有唐代建筑质朴、坚实、苍古的特点。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它是屋顶最平缓的一座,一对高大的鸱吻矗立在殿脊两端,与周围配殿比较,显得特别巍伟雄健,俨然一副威严姿态。殿内塑像17尊,分布在一个长8.4米、宽6.3米四周刻有花纹的佛坛上。这些塑像躯体比例适度,姿态自然,是……[详细]
五台山吉祥寺
  吉祥寺五台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福慧吉祥寺等;日本主要为:日本东京吉祥寺(购物圣地);韩国主要为:韩国首尔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台山脉中台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相传始建于北魏,据清凉山志载,唐时恩昙和尚重建,历代均曾重修。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明未,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罗藏陈盆鼎新……[详细]
代县极乐寺
  极乐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南约2000米的狮子山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23平方米。现仅存大殿基址和东西僧舍,余皆为新建。僧舍为石券窑洞结构。寺内现存清康熙十八年(1679)铁云板1块。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极乐寺,东邻繁峙县石佛寺,南与圭峰寺隔岭相望,西毗峨口白云寺,北连洪济寺。旧属繁峙县,1955年划归代县峨口镇。清朝同治年间,以生活简朴、学习刻苦、持戒精严而著称的清末民初、兼祧临济、曹洞二宗法脉的湖北钟祥籍宗门高僧清一禅师(1842-1916)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道场,发现这里山高路险,人迹少至,风景幽绝,适宜禅修,遂创建寺院,开单接众,一时极乐寺成为闻名遐迩的十方常住。该寺坐落在崇山……[详细]
48、灵境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境寺
  灵境寺,位于五台县灵境乡灵境村。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年间(1662-1722)、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 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76平方米。现存仪门1座,面一间,深二椽,卷棚悬山顶,前面垂莲柱,安板门,里为仪门式。北正殿为三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设廊,硬山顶,当心间隔扇门,两尽间隔扇窗,内供华严三圣玉佛,十六罗汉,大梁墨题:“大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北殿左右砖券门洞进入东西小院,均有正房三间,东西房三间,均出廊,为僧寮房。东配殿为东方三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廊,硬山顶,中隔扇门,旁安隔扇窗,内供东方三圣、关云长、弥勒佛。西配殿为西方三圣殿,面三间,深四椽,前出廊,硬山顶,内供西方三圣。殿廊内有“大清道光十二年……[详细]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院除几座墓塔外,全部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金天会年间(1123-1137)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殿。元代补修殿顶、脊兽。明、清重建山门(天王殿)、伽蓝殿、香-雨楼、关帝殿和万善堂。清末普贤殿被火焚毁,民国初增筑窑洞及南北厢房。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做东向西,依山而形成三层院落,中轴线建有影壁、山门(天王殿)和东大殿。前院北侧为文殊殿,南为伽蓝殿;中院两侧为南北厢房各七间,北有藏经楼;上院大佛殿左右建有关公殿、万善堂等。现存建筑东大殿为唐代遗构,文殊殿为金代所建,余皆为明、清建筑。寺内保存有北朝祖师塔1座,唐代经幢2……[详细]
杨忠武祠
  位于代县东北20公里处的鹿蹄涧村、是宋代名将杨业后代为祭把杨业夫妇及其后代名人而建的祠堂。杨忠武祠创建于元代至元16年(公元1279年),祠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东、西、北各建堂宇三楹,奉祀杨业及其后裔。后院,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五间、悬有“千秋忠义”、“威镇华夷”、“忠勋世美”三块题匾。廊柱对联书有“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故;浩气英风留击塞、声威万代佩专城”。殿内塑像正中为杨业与余太君像,两侧为八子塑像,东、西、南三面为杨家历代名将塑像。杨家当年在战火中使用的战鼓铜锣,也陈列在殿内门口。后院正中、立一块玲陇剔透的太湖石,相传这是当年从地下发现的鹿蹄石,已挺立了600多年,石色依然青翠。背面,雕有一只梅花鹿,蹄迹遍布石上,蹄下有激起的水花旋涡。石座四层,上刻乌兽、花卉、浮云、山水。第三层石……[详细]
五台山塔院寺塔
  五台山塔院寺塔:亦名“舍利塔”,位于五台山怀镇显通寺南侧塔院寺内。舍利塔塔基为正方形,总高约50米,全部用米浆拌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引人注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共252枚。风来叮当响,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详细]
忻州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堂、济荣重修。”若大的一座皇家敕建寺庙,清以后再没维修过,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拆寺毁像,几乎夷为废墟,幸存下来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忻府区佛教协会会长寂常法师看到这种残破局面,发心修复这座古刹。法师四处募捐,自筹资金建殿塑像。现在已建起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与大雄宝殿相对的是天王殿,……[详细]
崞阳文庙
  崞阳文庙时代:元地址:原平市崞阳镇文庙街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主要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等,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殿顶施绿、黄、蓝琉璃饰件。崞阳文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据光绪版《崞县志》记载,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后经明、清两代修缮。东西长114.5米,南北宽146米,占地面积1671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和大成殿。现存建筑大成殿、戟门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庙内存元碑1通,清碑6通。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文庙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2019年10月7日,崞阳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宁武万佛寺
  万佛寺万佛寺(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宁武县城关镇西关又称万佛禅寺,俗称万佛洞。背依万佛梁山,前临桑干河支流恢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又予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楼、山门、钟楼、过殿、正殿、毗卢殿、观音楼,左右为东西配殿、僧房。现存建筑除牌楼、钟楼在“文革”期间被拆除外,余皆保存完好。正殿为主体建筑,砖石混砌窑洞式无梁殿,宽16米、深8米、高10米,单檐硬山顶。殿前设卷棚抱厦,檐下置仿木构砖雕斗栱,门为石券式,殿顶琉璃瓦覆盖。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弥陀、文殊、菩贤等坐像。主尊佛后壁及左右小龛内立佛像数十尊,高约0.3米。毗卢殿为后院主殿,面宽三间,硬……[详细]
55、岱岳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岳庙
  岱岳庙岱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河曲县城关镇东6公里岱岳殿村西据寺内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功德幢记载,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建筑规模不大,自成格局,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山门、乐亭、天齐殿、后土殿,西侧便门内建龙王殿、灵官殿、地藏殿、圣母殿,东侧便门内建禅房、关帝殿、-殿、玉皇阁、包公祠等。道教与诸风俗神汇聚一宇,是一处具有中国民间诸神祟拜性质的庙宇。天齐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抱厦,侧出八字墙,抱厦卷棚歇山顶,殿身硬山顶,琉璃剪边,脊刹背面有“正德元年重建”题记。后土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布灰筒板瓦硬山顶。殿内三壁绘77幅连环壁画23平方米,主要为因果报应等内容。地藏殿规模与后土殿相当,殿内现存十……[详细]
阳武朱氏牌楼
  亦名朱氏石坊,位于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阳武村。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武访畴10岁丧父,32岁中进士,仕途顺利,为官清正,颇受好评,晚年讲学于西河书院。武访畴母亲朱氏,阳高县人,28岁时丈夫不幸亡故,朱氏矢志守节,抚育孤儿,享年73岁。武访畴为官陕西时,朱氏曾随衙居住,经常教诲儿子做官要做好官,是被礼教认为标准的道德楷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圣旨特加“旌表”。朱氏牌楼原为三座,现存两座,主楼座落于村中,配楼建于村外,两牌楼均为石建。其主牌楼为四柱三楼,总高10.54米,面宽15米。牌楼面宽三间,主体由四根霸王柱承负支撑,霸王柱之间镂雕二龙戏珠雀替联接,活龙活现,雕刻精致。上下檐额雕有二十四孝图案,并配雕龙凤花卉等吉祥之物。朱氏牌楼,远看高大宏伟……[详细]
57、观海寺
观海寺
  导 游: 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  看 点: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相传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0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到池边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详细]
五台山南山寺
  南山寺时代:明至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2公里山腰间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三处合称。寺始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明称大万圣佑国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道光九年(1829年)扩建,称极乐寺,民国年间,东北姜福忱等人进行改建,总称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明至民国年间遗构。寺址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共有院落18处,亭台楼阁、殿堂房屋300余间,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山门下筑石阶108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整个寺院共由七层三部分组成,下三层为极乐寺,寺左侧四合院内,大雄宝殿位居正中,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释迦及二弟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分置其前,雕刻工艺尤精。两侧分列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详细]
59、洪济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济寺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道光四年(182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前为官老爷、后为地藏王)、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耳殿和东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0.7米、深8.2米、高0.2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施斗栱五踩双昂,平身科一攒,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35.84平方米。过殿石砌台基,基宽10.55米、深12.15米、高0.1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后檐明、次间施格扇门窗,殿内两山施有彩绘壁画51.22平方米。寺内现存……[详细]
五台山广济寺大雄宝殿
  广济寺大雄宝殿广济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殿前筑月台,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皆装隔扇,后檐当心间辟板门一道。檐柱柱头作覆盆卷刹,柱身侧角生起显著,屋顶举折平缓。檐下斗栱简洁疏朗,柱头斗栱四铺作出假昂。殿内使用减柱造,前槽不设柱子,后槽仅用两根粗大的金柱,殿内空间宽敞。梁架彻上露明造,制作较为规整。殿内梁架、斗栱、驼峰与柱网配置依然保存着典型的元代手法。殿内塑像与大殿同期,正中佛坛为一佛二菩萨,扇面墙背塑三大士坐骑兽一字形布列;两山砌长形砖台,分塑十八罗汉,为元代遗物。殿前有唐代八角形石经幢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