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跨耳房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穿过大门,正南设二进门,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施砖雕斗拱3攒,中……[详细]
22、太阴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阴寺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进行过大修。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属于阴向,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其中一个重……[详细]
河津真武庙
  真武庙又称“九龙庙”,因其原来有九个山峰并列而得名。九个山峰由西向东分别建有禹王庙、雷公庙、八仙庙、药王庙、玄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其它八座庙宇因种种原来塌毁,只有玄武庙幸存。但世人所称呼的九龙庙一直流传至今。真武庙后重建于1980年。创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元代遭毁,明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筑面积为2500余平方米,殿宇楼台共30余处,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厅、真武献殿、真武神龛、娘娘庙、三皇洞、玉帝阁、南天门、朝天宫、纯阳院、麟岛等景观。真武庙(亦即玄武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岗头遍岭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远在清乾隆以前就有“卧麟岗”之称。清咸丰十一年,崇文社王照离……[详细]
枣园汉墓群
  枣园汉墓群1959年,山西省文管会在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南的汉代墓区发掘了一座砖室墓,其内壁画曾在国内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对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做了详细记述。该墓为汉代墓葬,砖室券顶,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56米,南北宽2.25米,高2.l米,由1个主室和1个耳室组成。主室内满绘壁画,分天空和人间两大部分。天空的景象绘于券顶上,有青龙、白虎、玄武诸动物形象,其间游云流荡,并有星辰百余颗。券顶上另绘有日、月及其他图案。日居东,上绘墨乌。月居西,上绘蟾蜍。日月星辰、彩绘云气中又有长颈短尾的白鹤飞翔。人间的图象绘于墓主室四壁,有山水、房屋、车马、人物等图案。南壁西部绘四轮车一辆,车前和车左各有一人。左侧一人裸体赤足,转身顾车,手舞长绢。西壁绘一房屋,屋前路旁有一农夫,短衣赤足,右手扶犁,……[详细]
阎敬铭别墅
  王官别墅位于虞乡镇东南方十五里的楼上村,向南二公里,即为中条山麓著名胜景王官峪,向北一公里即为古清华寺(2002年前设清华乡,现并入虞乡镇)。王官别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十一年(1905)竣工。工程的实际建设者阎乃竹,人称阎六少,为阎敬銘的第三个儿子。王官别墅是一所庄园城堡式的建筑群落。其整个布局与建筑,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图片1、庄园。主要为农田,解放后改为农场和苗圃,种植苗木。总面积160余亩,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250米,大体呈长方形状。其-原有夯土墙围圈,因时间久远,早已堙没,2004年企业家张爱民投资数百万重新修葺王官别墅时用红砖砌就。2、外城堡。在庄园西南部,大体呈正方形状,占地12亩。外城堡由长宽各为85米、高约7米的夯土墙围成,城墙下宽4米,上宽2米。城……[详细]
莺莺塔(舍利塔)
  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它的原名为舍利塔,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改称“莺莺塔”。莺莺塔,位于今永济市普救寺内。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郏县-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同时,又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香塔、匈牙利音乐塔以及缅甸摇头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莺莺塔始建于隋代,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中主人翁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处,被人们称为莺莺塔。明嘉靖年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重建之物。莺莺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楼阁式,体形是多层空心。塔基呈正方形,全塔共13层,高近……[详细]
尧台三庙
  尧台三庙包括一道庙玉皇大帝庙、二道庙祖师庙和三道庙尧舜禹的三元庙。玉皇大帝庙,相传尧的祭天礼便于此举行,据说尧传舜、舜传禹的禅让仪式的举行也在此处。尧台三庙中这座庙最高,有三层,现仅存一层,庙顶厚厚的土层与荒草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伫立遐想,眼前仿佛出现了宏大的禅让场景,三位古王仙风道骨、衣袂飘飘,在众人的簇拥中登上高台,帝尧祭祖后郑重地把象征权力的权杖和玄圭交给虞舜,空中骤然响起天籁之音……二道庙是祖师庙。祖师庙的规模是三座庙中最大的,入口门楼依然保留着大部分主体。据专家考证,此庙应有过廊、穹顶、前殿等建筑,其中过廊的凿口和前殿的基石依然存在,里面供奉的是玄武大帝,玄武大帝是道教北极四圣之一,民间传说他是盘古之子。祖师庙背后有个残留的遗址,专家认为这个应是祖师庙偏殿,同时也是住庙方士、道……[详细]
常平关帝庙
  常平关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内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庙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通过牌坊为山门、午门和献殿,三座建筑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祖塔在山门与午门之间,八角七层砖建,实心塔,无基座,七重叠涩出檐。塔身嵌铭五块,记载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庆年间重修情况。献殿之后为崇宁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木雕神龛内关羽端坐,四位侍者神情恭谦。过垂花门进入一组四合院建筑,正面为娘娘殿,面宽进深各五间,平面近方……[详细]
妙道寺双塔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许仙塔”。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详细]
稷山三义庙
  稷山县西位村三义庙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其位于西位村北,三义庙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现存古建献台、献殿、钟鼓楼和正殿。正殿五间,东西宽16.5米,南北长6米,高12米。属五檩四椽二架梁,五脊六兽砖木结构。在正殿里,有5尊或坐或立的彩塑像,正中间为刘备,右面是关羽,左面是张飞,左右两边分别还有伯王和观音。大殿内东墙上绘有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西墙上画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整座庙宇宽敞高大,造型古朴厚重,烧制精巧的一些脊饰物仍然完好,柱础石上雕刻的各种吉祥兽也清晰可见,气势大大超过一般的村庙。在正殿两旁各有长宽为3米、高6米的0一座,东边为鼓楼,西边为钟楼。献殿东西宽16.5米,南北长4米,高10米。献殿过厅上端高悬着一块醒目的“三义庙”大牌匾,下面一副木质雕刻楹联,……[详细]
稷益庙堂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稷益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缭以周垣,架以长廊,隐以佳木,百工殚巧,金壁辉煌”。按照元代两个至元年号,即使是后一个至元年,建筑物需要重修,其始建或重修年代不晚于南宋。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舞台五间,单檐歇山顶,周檐大额枋,台口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详细]
王东顺四合院
  王东顺四合院,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坐北朝南,其四周砖砌的高院墙,三层高耸的看田楼,门口的拴马桩,处处透露着一种富裕之家的气象。王家祖父王甲山,父亲王天赐,再到王东顺,用当地方言来形容,他们特别有“毒气”,也就是志气,身上有股狠劲,不仅能吃苦,而且有智慧。加上王东顺的父亲,字贯之的谐音,这也是为什么慢慢地演变成了“-罐子”的原因。大门楹额石刻着“天顺”二字,寓意顺应天时、一帆风顺、厚德载物、安享富贵。另外,其也是取了父亲王天赐名字中的“天”和王东顺的“顺”字。大门的位置很特别,开在西南角,据说跟当时这个方位不远处的池塘有关,当地人说水的发音与“福”“富”同音,可求福求富。步入四合院,迎面是一面漂亮的砖雕影壁,再往里走整个院落映入眼帘,建造得宏伟壮观、错落有致,石雕、木刻精美华丽,砖雕……[详细]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绥化郡均罢,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永兴军路河中府。金天德……[详细]
34、流庆寺
流庆寺
  流庆寺位于平陆县洪池乡西张村南。该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是唐高祖李渊为报答秦琼救护之恩而建。 秦琼救李渊,事情发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八月(601),当时李渊任隋朝唐国公,驻守太原。 因李与朝中0相宇文述不睦,宇常存害李之意。此次李渊携家眷离京赴并,宇闻知后,派东宫护卫军作响马贼,提前藏于李渊的必经之地骊山附近的丛林之中。待李及家眷到此,一伙“响马贼”突然从林中杀出,尽管李渊及家兵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生命危在旦夕。紧要关头,恰逢山东义士秦琼与樊建威从山东押送一批罪犯去山西平阳府充军途经此地,秦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几番拼杀,强盗见势不妙,落荒而逃,保住了李渊一家性命,李感激不尽,再三叩首拜谢,称秦琼为恩公。 回到太原后,李渊常念及此事,决定为秦琼立祠盖庙,并把庙址选在他管辖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详细]
宋村永兴寺
  宋村永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又名重兴寺。时代:金、清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坐北向南,南北长121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840平方米。布局为中轴线对称,现存有北殿、东耳房、东西厢房、永兴砖塔。北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五架梁柱头,三踩单下昂,补间三踩单下昂,圆筒灰瓦悬山顶。北殿经多次重修,梁架大部分保存金代风格。东西厢房为现代建筑。距主体建筑70米处建有密檐式清代砖塔一座。殿内原有北朝释迦牟尼佛像,现仅存佛像基座。山门、献殿等建筑在“0”中均被毁。1995年被垣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运城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村永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又名重兴寺。时代:金、清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坐北向南,南北……[详细]
陈家庄中共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
  陈家庄村位于闻喜县城西20余公里处,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乡。在民主革命时期,崔斗臣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河东大地上颇有影响。1943年7月至1948年1月,中共稷麓三区区委会、区政府,中共稷麓抗日民主县委、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驻扎在这里,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王墉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开展对敌斗争。时至今日,该村还保留着32处革命旧址。1947年运城解放后,党政军机关单位才逐步迁入运城,陈家庄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背景链接1945年7月,太岳五地委从中条山奇峰村迁到陈家庄村。1945年12月,中共太岳区党委根据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会议精神,对太岳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太岳五地委改为中共太岳三地委。工作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详细]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起初,他穷到“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程度,没奈何,就向当地的大富翁陶朱公范蠡问发财致富之道。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是什么?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猗顿听了陶朱公的话,就离开老家,来到河东,在水草茂盛的峨嵋岭下,畜牧“五牸”,大量繁殖。不到十年的工夫,他的牛羊多得无法计数。他由一个“鲁之穷士”,变成了百万富翁,名传天下,富比王公,俨然和陶朱公齐名了。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猗顿来到河东以后,就在猗氏县城南二十里的王寮村安家落户,一直到死。王寮村有猗顿宅,不过如今年深月久,遗址已无从考究。他死后,尸骨就埋在王寮村的西边,并没有搬回老家去安葬。临猗古称郇阳,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详细]
河东书院藏书楼
  河东书院藏书楼坐落在山西运城市区西北5公里的大渠乡政府后院。河东书院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后屡遭劫难,现仅存藏书楼。据县志记载,河东书院原占地30余亩,有学田40余亩,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向北,前有先门、仪门、讲经堂,堂前台阶上建有卷棚,台下栽松槐,东侧配崇义斋,西侧配远利斋。讲经堂北是五间的退思堂,堂东偏南是左曲房,堂西偏南是右曲房。过退思堂,为四教亭。过四教亭,即为藏书楼。楼上中间是祭祀三晋名贤的神堂,两旁是藏书的房间。藏书楼四周环以池水,名环池,池内种莲,可泛舟而行。环池以北是乱石滩,滩北有九峰山,上建仰止亭。山东名杏坛,山西名桃源。山旁有砖井,叫源头,山下有四洞,曲折通往后山,洞名游仙。山上怪石嶙峋,树木繁茂,左山名豹变,右山名风鸣。前人登藏书楼曾写有“怪石攒成九叠屏,层楼上倚六……[详细]
39、高禖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禖庙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她地概壮巍,视野辽阔,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河津市重要的旅游景点。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体现了道教文化崇高自然和谐的审美意识。河津高禖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省屈指可数的一座以“高禖”冠名,以根祖文化为内涵的古建筑群。高禖不是人名,它是古代乞求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一咱最高形式的祭祀活动。商代时,河津有耿、冀两上小国,商祖乙迁都耿地后,高禖庙就成了当时的皇家高禖祭场,耿地遭受洪水灾害后,商都又迁至河南,从此高禖庙即成为民间高禖祭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高禖庙形成现在儒、道、佛三教圆融于一庙的格局。但……[详细]
解州古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孕育了众多名人,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和闻名遐迩的蜀汉名将关羽都出生在这里。被誉为“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祀奉关羽的祠庙,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上乘之作,“前殿后寝”的宫廷式建制,为全国“关庙”所仅有。古镇的建筑主要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古镇街道和通道绿化工程,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其形象。一个有发展活力、文化品位的中国关公文化旅游胜地——解州镇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