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61、白胎寺
白胎寺
  又名普代寺。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法藏阁三层,金代创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宽三间,歇山顶,设勾栏平座,形制壮丽,结构精巧。阁内下层塑观音菩萨及侍者,上层供西方三对圣,元塑。东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阎王,两耳殿供药王,为明上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建,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殿身较高,举折平缓,梁架构造简洁,殿内供如来佛、阿难释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两侧罗汉六躯,各像面形秀润,肌肉丰满,虽经后代重装,仍不失金代风格。后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间悬山式,斗拱简洁,梁架断面随……[详细]
河东道台衙门
  河东道台衙门占地面积392.83平方米。原有的大部分建筑早已被毁,现仅存谯楼和大堂。谯楼,坐北朝南,城楼置式,雄伟高大,砖砌拱券基座。基座东西长19.21米,南北宽11.86米,台基高4米,占地面积227.83平方米。上建楼阁1座,面宽五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七攒。梁记记载,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大堂距谯楼约70米,东西长15米,南北宽11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面宽各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均施一大斗。由于现代装饰天花,看不到梁记,从外观看,应晚于谯楼年代,为民国时建筑。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清至民国地址:盐湖区西大街108号保护范围:北自大堂后檐下向北50米,西自大堂西山墙起向西50米,东自大堂东墙起……[详细]
东吕关帝庙
  东吕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运城市芮城县东垆乡东吕村东吕关帝庙东西宽27.1米,南北长41.8米,占地面积1133平方米。庙内现存戏台和大殿。戏台下层通道东壁上嵌元泰定五年(1328)《创修露台记》碣1方,记载蒙古人铁木儿·塔海氏为其全家祈福建造露台之事。庙内现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关帝庙碑》1通,表明连三戏台是关帝庙内的戏台。戏台坐南朝北,建于高1.85米的砖砌方台之上,面宽九间,三台并列,建筑面积223平方米。中台下为进庙通道,上铺木板,形成俗称的“过路台”。每三间形成一座戏台,形成前檐三台连袂之状。各戏台均为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五檀前廊式构架。前檐下施龙形、象形耍头,额枋上镂雕八仙庆寿、麒麟、凤凰、瑞兽及牡丹、芍药等花卉图案,梁架上彩绘云龙图案。大殿面……[详细]
魏家院魏氏祠堂
  魏家院魏氏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南房、牌坊门、北房及两侧东西厢房。据北房内东山墙碑碣记载,1830年购置院落及建造北房,又据东厢房前檐墙碑碣记载,1914年建造东西厢房。2012年12月28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河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21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家院魏氏祠堂是河津市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对研究河津及晋南地区祭祀文化和祠堂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时代:清道光九年(1829)、民国三年(1914)地址: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后檐下,南自南房后檐墙外皮向南3 米,西自西厢房后檐下向西 4 米,北自正房后檐墙外皮向北2 米。建设控制地带:自……[详细]
车厢故城址
  车厢故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运城市绛县古绛镇南城村车厢城在绛县城南5公里处,因其形如车厢,故称为车厢城。现存古城墙高约15米,长150米,全部由夯土层构筑。车厢城地处中条山东段北面,被深约30米的东、西两沟夹峙其间。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为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车厢故城址的保护范围内,留存城墙、烽火台等遗存,全部由夯土构筑,地表散落有大量陶片,城址内发现大量灰坑。“车厢古迹”、“晋大夫士蒍故里”、“晋旧都”三块石匾和“绛县师”石像分别存放在南城村和绛县博物馆内。史载车厢城为晋献公尽杀群公子之处。《左传》载:晋庄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次年,“士蒍城绛,以深其宫”。《平阳府志》载:“自献而下历惠、怀、文、襄、灵、成,传至于景公十五年乃迁新田”,历八十四载……[详细]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池神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南城街道解放南路南端。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分布面积216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据地形建在一个30度的斜坡上,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池神庙是自唐以来为供奉盐神而建的庙宇,历代多有维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戏台、西厢房和偏院等古建筑,另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三大殿位于庙最北端,呈一字形东西排列,中殿为盐池之神殿,东殿为条山之神殿,西殿为风洞之神殿,皆为面宽进深三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建筑;下檐三踩单昂斗栱,上檐五踩双昂斗栱,耍头均作麻叶形;三殿柱头皆有明式卷杀,殿前月台宽阔,并设石栏杆和踏跺石阶供上下。戏台位于三大殿南面,坐南朝北,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顶。台基中部设拱券供穿行。偏院位于西大殿之西侧,坐西朝东,现存南房、……[详细]
薛瑄家庙及墓地
  薛瑄家庙及墓地时代:明地址: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薛瑄(1389—1464年),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瑄,贞子。河津县(现万荣)里望乡平原村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学宗程朱,有“河东派”之称。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村中有“薛夫子家庙”及故居。家庙原有前后两院,现存前院,坐南朝北,南北长31.6米,东西宽13.4米。庙内存有《薛文清公全集》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木雕书版1080块。2块明代石碣,1通薛瑄线刻像碑。木刻对联三幅,傅山所书一幅。故居坐西朝东,南北长14米,东西宽11.8米,西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完整。“文清祖茔”在村西300米处,坐南朝北,由北向南有砖影壁、牌楼、栓马石柱、石虎、石羊、石马。墓地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1米。周围有土墙,现存19通明代石碑,墓冢百余座……[详细]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及祖茔坐落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二十多件石雕。墓园的院墙以红砖垒砌,环绕在墓的周围。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祠堂的正中原来塑有司马光像,周围立碑,今天塑像已毁弃不存。祠堂前有五座碑亭,碑亭内保存有司马光神道碑四块,俗称“杏花碑”,原碑为苏武撰文并书,宋哲宗御篆额,曾没于土中,后在杏树下掘出,因此得名,但……[详细]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西阴村遗址(第四批国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26年由李济先生发现并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庙底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冈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迹有半地穴式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骨、蚌、陶等类。主要器型有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敛口钵、敛口瓮、缸、彩陶罐等。庙底沟二期文化遗迹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器物包括夹砂瓮、缸、折沿罐、釜灶……[详细]
新绛天主教堂
  天主教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管辖运城、临汾等二十三个市县的教务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罗马教廷册立绛州为宗座监牧区,定新绛为主教(府)座堂。隶属荷兰方济会传教区,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为教区及座堂主保,任荷兰籍方济会士孔昭明为监牧主教。成立建有修道院、修女院、保赤会、养老院、首善医院、安道学校及公教进行会。主教府占地60多亩,房产200多间。1937年孔主教母亲为纪念儿子荣晋监牧主教,独资赞助黄金45公斤兴建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详细]
南海峪遗址
  南海峪遗址南海峪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垣曲县县城西南24公里毛家镇店头村南海峪沟口东侧山腰是目前山西省旧石器早期唯一的一处洞穴遗址。遗址由相邻的三个地点组成,洞穴基岩为震旦纪矽质石灰岩,遗物和化石出自黄褐色的角砾岩中。第一地点含有动物化石,第二地点有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第三地点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皆有。1957年发现,1958年局部发掘。该遗址的地质时代应属于中更新世或稍晚,文化期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或稍晚。出土石器有人工打制石英石片和石核等20余件;化石有三门马牙齿、鬣狗、大河狸、犀牛、野羊、鹿和猕猴牙、下颌骨等10余种;石器原料有石英、脉石英、角页岩、石英岩、隧石和蛋白石。石器主要用石片制做,个别由小石块制成。刮削器包括单直刃和单凸刃两类。南海峪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数量不多,从现有材料看……[详细]
结义庙过殿
  结义庙原名五安王祠,始建年代不详,后人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英雄义气,便扩大了建筑,增塑了刘关张塑像,随改名结义庙。据现存碑刻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均有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大部分建筑损毁,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又重修。结义庙原有山门、脚门、过殿、献殿、乐楼、正殿以及配殿,庙后还有数十座道士墓塔,建筑规模宏达。原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损毁,仅存过殿一座和碑刻三方。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前檐柱头施通长额枋,明、次、稍间均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单昂斗拱十一朵。从其梁架结……[详细]
永济杨贵妃故里
  杨贵妃故里位于山西永济市西南端21公里的韩阳镇独头村,这里是黄河金三角三省交界之处,“鸡叫一声听三省“的地理优试,高速公路、2级公路、南同蒲铁路,从中穿过,踏入三晋的第一朵旅游之花,交通十分的方便,1994年考察设计开发杨贵妃故里,大兴土木已投资800万元,占地面积65亩。1994年10月,民营企业家王占一先生为了弘扬祖国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振兴永济经济,投资开发兴建。仿唐、仿古式建筑群,杨贵妃故里门楼、杨宅院、杨贵妃纪念馆、祖先堂、西花园、观音庙、贵妃池、停车场、办公楼、宾馆、餐厅等建筑,1997年竣工对外开放,为了挖掘杨贵妃和盛唐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数不多的一个景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很高的旅游、观赏、研究价值,在此人们可以体味隔世繁华,可细品祖国历史文化,可享用贵妃池中神水进行沐……[详细]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周至汉地址:闻喜县城南邱家庄与上郭村相连的鸣条岗丘岭上上郭古城址位于上郭村,在村东10米处发现古城址的北墙,墙残长500米,宽7—8米,高0.5—3.5米,夯层厚为7—15厘米。村南100米处有西墙暴露部分4—5米,残高3米左右。上郭遗址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1500米,总面积750万平方米。为春秋时期的古曲沃城址。上郭村向北的墓葬为西周、东周时期;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邱家庄墓地位于闻喜县官庄乡邱家庄村北100米战国汉墓群,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分布在村西、村北的丘岭上。断崖暴露大量的土坑竖穴和砖室墓。1973、1979年清理发掘15座土坑竖穴墓。出土青铜器有鼎、豆、壶、剑、镞。玉器有琮、环。陶器有鼎、……[详细]
墙下关帝庙
  墙下关帝庙时代:清地址:运城市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墙下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乐楼、看亭、献亭、正殿、寝殿,正殿西侧建有配殿两座,为观音殿,牛马王祠;东侧建有配殿一座,为土地殿。乐楼梁脊板上有“大清康熙二十年岁次辛酉十社灯酒会重修戏楼谨志”题记。上下二层,底层辟为过道,上层为乐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六檩前廊式构架,硬山顶。檐下置柱头科和平身科,形制为三踩单下昂。各平身科后尾斜出支撑下槽檩的垂莲柱,后檐平身科无斜栱之制。立柱间门框板上镌刻楹联数幅:“玉振金声点破炎凉世态,清歌妙舞由传古今人情”;“不大地方可作家国天下,寻常人物能为文武鬼神”;“一梦占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2019年10月7日,墙下关帝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时代:清地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面的石条台基各长4.63米,宽2.23米,高1米。牌坊上雕“圣旨”和“旌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其额枋,斗拱,阑额等部位,有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右侧附设石碑楼一座,内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于各种石雕艺术造型内,书体有真、草、隶、篆,并配有线刻图案、花卉,雕工、书法俱佳,保存完整。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详细]
太平兴国寺塔
  位于运城市安邑城内东北方原太平兴国寺内,又名南海塔、安邑塔,唐贞观年间创建,宋代改建。塔呈平面八角形,共十三层,原高89米。多年来因地震等原因,塔身高度减少了18米,现留十一级、71米。塔身三层至六、七层显著收分,塔内空、小八角室。第一层南面开门,东西北三面均开一小室,仰视似叠涩藻井,但被破坏,仅留痕迹。第二层直至顶层,南北、东西各施圆拱窗,在每层塔的八角上,都悬挂铁制风铃。塔尖上铸有“绛州”二字,塔尖下端原有如盘香的螺旋,今已不存。2013年5月,太平兴国寺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运城市安邑城内东北方原太平兴国寺内类型: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8:30-17:00门票信息:门市价:5.0元……[详细]
横北倗国墓地
  时代:西周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公里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出土文物有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簋、甗、盘、盉、鬲、盆、觚、爵、觯、尊、壶、卣、方彝、钟等青铜礼乐器,鬲、罐、豆、盆、簋、尊、壶、瓮、瓿、杯等陶器,豆、壶、瓿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贝器、串饰、骨器、铜车马器、铜饰件、铜兵器(戈、矛、镞)等。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详细]
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年代:清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口道路两旁。牌坊坐北朝南,是清光绪年间,为清盐提举仇嘉谟之母孙宜人所建。旁有仇氏碑亭5座,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牌坊为石质,六柱五门式,三重檐歇山顶,高约15米,立柱建在长3.16,宽2.58,高1.5米的块石垒砌的两个石台基上。两平柱间为大路,侧立柱每边各两根,与平柱组合,使两侧各构成两道扇面门。石枋浮雕人物故事,左右浮雕花草图案。平板枋与左右扇面门的石柱皆刻额题、对联。碑亭分布于村口长约130米的道路两旁,路东2座,自北至南为仇毓镜神道碑亭和仇氏三兄弟德行碑亭。路西3座,自北至南为仇氏五碑碑亭,赵太君德寿碑亭和薛太君节孝碑。碑亭均为石质,建于块石垒砌台基上,除仇毓镜神道碑亭为十字歇山顶外,余……[详细]
南柳泰山庙
  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千米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342.8平方米。庙院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曾多次修缮。庙内原有戏台、献殿、正殿、钟鼓楼、廊房、阎王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廊房、娘娘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现仅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现存正殿、后土殿及圣母殿主体结构为元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柱头施三间大通额。其上置柱头与补间铺作,皆为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每间补间铺作皆施一朵,唯当心间出45°斜昂。殿内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后土殿位于正殿东侧,面阔三间,进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