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涞源县旅游

涞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涞源登梯寺
  登梯寺位于仙人峪景区的葫芦谷五峰山中,寺庙始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八年,明重修碑记保存完好,史称小南寺,与谷中大南寺并称为南寺。此庙香火较盛,曾有七十多位僧众在此修行,现仍有十多位僧众,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此寺为五台山的支系,五台山档案中有记载。在五峰山的中指峰顶部原有一口重达一吨的大钟,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么重的大钟是如何弄上去的,所以称其为“飞来大钟”。此钟1958年在大炼钢铁的熔炉中被一群壮汉砸碎化成了铁水。葫芦谷山口极窄,仅容一人通行,崖壁有古栈道眼存留,目前建有栈道。断崖处有瀑布飘垂,须登梯而上,史称“登梯瀑布”,为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登梯寺虽然叫“寺”,实质上却是佛道合一的场所,是涞源几个有名的道场之一。历史上这里的佛道都很有名。寺前的明代碑描述了登梯寺的环境及明重修经过,目前的……[详细]
涞源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北石佛村北的的香山东麓。据考北周时期曾有僧人在山上摩崖造像三百六十九尊,故名“镶山”。山前的村庄名为“石佛村”,为区别后来从北石佛分化出去的几个村,把东庄称为“东石佛”,南庄称为“南石佛”,而原来的石佛村改成了“北石佛”。相传,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平定江山不久,派刘伯温遍访大江南北,了解各地风物和民情。刘伯温来到北石佛香山玉皇梁下,发现此山逦迤如卧龙。刘伯温通晓黄老之学,他发现,玉皇梁正向拒马河源头方向不停移动,如果到达拒马源头与荷叶山相连,那么会天下大乱,那时涞源就会出一位真龙天子,与朱明王朝争夺政权。为破此地风水,于是刘伯温下令,在香山东麓修建香山寺予以镇压,同时在荷叶山修建镇海寺。果然寺庙建成之后,两山不再生长,而是紫气相接,呈现出了祥瑞之象。香山寺是涞源十二美景的“香山返照”……[详细]
涞源镇海寺
  镇海寺位于城南荷叶山的北侧山腰,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顶部望海禅亭为2005年落成。寺中住有僧侣,是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现摘录“修建望海禅亭碑记”以利对该寺的理解。涞源盆地草木葱茏,泉水淙淙,乃拒马河之源头。拒马河亿万年源源奔流,蜿蜒千里注入渤海。盆地四周群山巍峨,七峰山、香山、青龙山、凤凰山(飞狐山)、神仙山(牛心山)聚首源区,呈“五龙戏水“之形。故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仁寿初年(公元601年)县城以“五龙城”名之。菏叶山西据七峰山之势,兀立于盆地中央,远观其形,似碧莲覆玉,恰宝珠临水,绿影婆娑,紫气氤氲;登临其顶,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古城乡廓,一览无余。山之西北有泉“老龙塘”,水流如注,喷涌而出,声如钟鸣;山之东北,又有泉两组,分列于沙河古街东西,东为“北海泉”,西为南关泉……[详细]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黄土岭村。1939年(民国28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1939年10月下旬,日华北方面军第110、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11月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大队500多人,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诱至雁崖村,将其歼灭。晋察冀军区第1、第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总要重整兵力前来报复的特点,命令部队立即脱离战场,分别隐蔽于适当位置,作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待机再战。11月4日晨,日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详细]
涞源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0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详细]
阁院寺
  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内西北隅,历经千年从未翻修,完好地保留了历史原貌,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土木结构建筑。阁院寺俗称大寺,据《涞源县志》载,阁院寺为“汉创建,唐重修”,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阁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坐落在一条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属建筑。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二通。现存殿宇为“辽代补葺之”。从寺内文殊殿的建筑结构及其特征分析,阁院寺当为辽代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对文殊殿进行实测考察后,认定此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寺内的其他建筑,是明、清重修或改建的。寺内古松苍翠,殿宇错落,“阁院钟声”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详细]
乌龙沟长城
  乌龙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县,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保存完整,雄姿可观,而且攀爬过程中没有什么危险和难度。此景点目前尚在开发中。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疆土地图虽大,军事却一直积弱,军事体制畸形,导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稳定边疆,而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时北方的蒙古、满族都近距离的威胁北京。俺答汗曾破古北口包围京城三天;明土木之变后的1449年瓦剌曾破紫荆关直逼京城,而乌龙沟就是紫荆关的外围防线,守只有一线,破则京城门户洞开。修建内长城是明朝特殊的条件下的产物:蒙古未灭,时而降伏时而造反;东北的满族也渐渐兴起,不时与明朝军队发生冲突,在自家后院修建一条内部防御线拱卫京师绝对是……[详细]
涞源南屯遗址
  涞源南屯遗址位于涞源县南屯村,为新石器时代、商代古遗址。1993年7月15日 ,涞源南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甲村遗址
  甲村遗址位于涞源县甲村,为商代古遗址。 1993年7月15日,甲村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侯家坟墓群 位于涞源县金家井乡土巷口村东南500米,天齐庙坡北山脚下,墓地呈南高北低的地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墓地封土有100多座,北部发现一通已残的辽乾统十年(1111年)辽代经幢,在其南30米有石券墓3座,根据其中一座墓门题记可知,墓修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墓地北部边缘有清光绪年间碑4通,内容是侯门祖先之位。墓地有被盗挖痕迹。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甲村墓群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三甲村西南100米的拒马河流域二级台地上,呈长方形,墓群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陶器多为泥质灰陶;铜器有连弧纹铜镜,镶嵌绿松石带钩等;铁器有长约1米的铁剑。根据对采集的文物分析,鉴定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墓群,遗址破坏比较严重。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涞源镇东关村烈士亭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东关村东南。原名水心亭,1936年始建,建筑形式为八角攒尖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建为烈士亭,亭中树一八棱砖砌碑刻,“文革-”期间将原八棱碑改为水泥浇筑碑,阳面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阴面写毛主席语录。1983年,将水泥浇筑碑改为大理石碑。碑阳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修烈士亭。……[详细]
  涞源县明代长城 涞源县境内的明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元年至十三年(1573~1585年),北起乌龙沟大庄苦壮石,西至南马庄上黄土台,全长150公里,共设敌楼296座,城堡6座,烽火台33座,战台42座。是明王朝为加强京城和十三陵的防御而增设的,历史上把这段长城称做内长城。保存较好的地段为隋家庄至天桥,曹家庄大台至湖海岭,白石口至森林公园,独山城河西至狼牙口。保存较差的地段为高家庄羊栏至浮图峪,大湾梁至插箭岭等墙体和敌楼大部分被破坏,或自然残毁。1982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小西庄地主庄园 位于涞源镇金家井乡小西庄村原王家胡同。建于清代,庄园由两个四合院组成,有门三道,前院为仓房、库房、碾房、过厅;后院为主宅院,有东西配房,现已不存;院后有清代庙宇,并有壁画。南北长78米,东西宽30米,占地面积2340平方米。现有保存较好的三道门和主宅院五间正房,大门高4.1米,砖石结构,砖券门。二门高4.6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硬山顶,抬梁5架,鼓石一对。三门高4.8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悬山顶,抬梁5架,两侧有山柱6根,大理石石狮一对。主宅院台基东西长15米,面积108.6平方米,建筑高5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卷棚顶。现存建筑面积680平方米。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曲村戏台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曲村村内,建筑形式为卷棚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建筑面积为103.04平方米。戏台南为三官庙,北为观音庙,每年农历正月、二月庙会期间都要唱戏,故将戏台建成能为两庙唱戏的戏台,两庙可共用,可谓别出心裁。抗日战争初期曾进行过维修,1995年省文物局拨款重修。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云盘洞义和团活动地 云盘洞是位于涞源白石山前阳面天然形成的一洞窟,明嘉靖年间始建殿宇,清朝光绪年间,井之会道人修行于此,增建道观。1901~1903年,广昌义和团首领郭逢春带领义和团40余人、红灯照10余人抗击八国侵略联军,失败后退据此洞,被联军攻破,团员大部分牺牲,郭逢春被押解至保定杀害。留“直隶督办广昌县团练”旗一面,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九龙山月牙洞碑刻 位于涞源县水堡镇井之会村西南3公里九龙山月牙洞左侧,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六月初四日立。碑刻质料为砂石,高1.15米,宽0.58米,厚0.19米,碑文记载太原住持僧人镇宝独身在此洞修行20余年,以善感其四方,后恐其德行泯忘,特刻此碑。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登梯寺碑刻 位于涞源县水堡镇井之会村西南登梯寺中。碑质为青石材料,碑高2.85米,宽0.8米,厚0.2米。碑刻记载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登梯寺的情况,并记载了登梯寺始建时间。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白求恩战地手术室 位于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村北的全神庙内,全神庙坐西朝东,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三檩两椽,硬山顶,东西长7.1米,南北宽3.2米,面积22.72平方米,前有月台,南北3.1米,东西3.6米,高1米,现有白求恩汉白玉雕像立于月台之上。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水云乡烈士陵园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水云乡东部。陵园由三部分组成,东部是原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罗夫墓,建于1947年,1951年重修。中间是人民解放军8740部队烈士墓,共有17名烈士,1972年4月重修。西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738部队烈士墓,共有34名烈士,1968年建陵。8740、8738部队的烈士均是在修筑京原铁路时牺牲的。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