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 > 红桥区旅游

红桥区文物古迹介绍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福聚兴机器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大街塘子胡同中段。1926年7月开业。该厂为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后柜房、机器车间、仓库、锻工棚、厨房、院落组成。是天津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旧工厂遗址。福聚兴机器厂占地370平方米。场内的建筑采用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宅建筑风格。机器车间是福聚兴机器厂的核心建筑,110平方米。车间内天轴皮带悬挂,各种机器密布交错,整个机器车间的设备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机器业的概貌。前柜房,其特点是四面开窗,每面窗户各有其用途,体现了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福聚兴机器厂创建于三条石民族工业的兴盛时期,其发展速度很快,从1926年建厂时投资一千银元,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资本增长110倍。建厂初期以加工零活为主,后期产品主要有:刨冰机、榨油机、打稻机、拉盘水等……[详细]
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遗址的建筑建于1719年,原为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道教寺观,后来经多次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后殿、五仙堂等。1900年义和团反帝-爆发,5月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数千人进入天津,选择吕祖堂作为义和团的活动基地,建立总坛口,抗击八国联军。之后,刘呈祥、林黑儿义和团首领和独流镇“天下第一团”首领张德成等人,经常到此处拜坛、聚会,商议抗击八国联军,指挥义和团作战。在义和团和帝国主义侵略军奋战的数月期间,吕祖堂坛口成为当时天津义和团活动的中心之一。(国家文物局)……[详细]
北洋大学堂旧址
  北洋大学堂旧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2号。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校、国立北洋大学(1913年),源于创建于 1895年10月2日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主义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盛宣怀这位鼎力协助李鸿章在天津发展洋务运动的实业派,是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校园旧址在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原北洋大学堂旧址现存有南楼、北楼、团城三座建筑,现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2号。其中,北楼建于1936年……[详细]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位于海河的起点,即子牙河、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岸上。这座碑的18米高的大理石三角形碑座上,耸立着用汉白玉雕刻的妇女形象。妇女面带慈容,怀抱婴儿,左手伸掌托天,面向海河,注视水面,似乎在凝思着海河的今昔。碑座面向子牙河和南运河的两侧花岗岩石上,分别刻着邓小平1986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9个大字。在碑的背后,离碑座十多步远的半园形水泥围墙上,嵌有碑文,记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人民的关怀和引滦入津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几百年来,由于海潮倒灌,污染海河,使天津人民饮用着苦咸水。由于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加,又造成了水源短缺的困难。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引滦入津。滦河发源于内蒙和河北北部。上游水源水质好,水量大而稳定可靠,在河北迁西县境内又有……[详细]
谦祥益绸缎庄旧址
  谦祥益的历史要追溯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伦支,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子伦兄弟初迁旧军镇,也不过-初定之家,孟家在此传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谦时,已发展成能以耕读付二弟,寇至则以约众戒守,差赋则典质与之的一般耕读之家。清康熙年间,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孟家不但在财富上有所积累,在科举上也较有收获,孟家开始发迹,发迹后大量购置土地并大力经商(孟家经商的确切时间因无文字记载而无从考证,据传孟家从明朝就开始经商)。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世代相传,至孟闻助的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和济南设立了祥字号布店,孟兴泰即为谦祥益的始祖……[详细]
南运河
  南运河时代:隋地址:红桥区境内西起咸阳桥,东至三岔河口。类别:古建筑南运河南起山东省临清县,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东光、泊镇、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县,又经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红桥区境内一段长约7.3公里,宽20—40米。在红桥区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卲公庄、小西关、南头窑、先春园、大伙巷、河北大街、三条石、大胡同等地界,西端对岸为南开区界。沿岸多居民区。东段南岸有“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遗址。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河上架有密云桥、咸阳桥、芥园桥、卲公庄闸桥、井冈山桥、大丰桥、团结桥、爱民桥、金华侨、金钟桥。南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在华北的主要河……[详细]
天津西站主楼
  天津西站主楼是原天津西站的候车室。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站前街1号。始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投入运营,建筑风格为德式新古典主义。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天津西站主楼采用滑动摩擦平移方法平移至现址,并整体抬升3.6米。今后将作为铁路博物馆永久保留。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西站主楼为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带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正立面中部前突,呈凸字形。入口门廊立面间置四根圆形立柱,两侧阶梯走道及瓶式护栏,均为青石构筑。在京沪高铁的建设中,为保护好这一处文物,2009年9月24日,天津西站主楼采用滑动摩擦平移方法平移至新址,这是天津市首例砖混结构建筑的平移工程。第一阶段向南平移135米;10月23日,第二阶段向东平移40米;11……[详细]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时代:民国地址: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南侧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位于红桥区芥园道南侧铃铛阁中学院内,该处原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旧址,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立“稽古书院”,1901年创立“天津普通学堂”,1903年更名为“天津官立中学堂”,此后一直为学校所使用,原礼堂始建年代不详,1933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礼堂为南北走向,东西为中轴线对称。礼堂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前边有两层教室,后边为礼堂,由空中俯视为飞机型。礼堂内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978个。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学校礼堂建筑造型独特,结构巧妙,俯视为飞机型,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该校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科学家、教育家、革命家等,如于方舟、安幸生、马千里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详细]
原北洋大学教学楼
  原北洋大学教学楼时代:民国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6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原北洋大学保留有两座教学楼,位于光荣道6号,河北工业大学院内。北洋西学堂成立于1895年,是我国第一所近代大学,1902年迁来西沽武库旧址,改名为北洋大学堂。现存两座教学楼分别建于1933年和1936年,保存完好,现都在使用。原北洋大学教学楼有两处,各为三层,北大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60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南大楼建于1933年,占地1620.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原北洋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历史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在我国大学中影响很大。该校在“五四”运动0-现了张太雷、谌伊勋等一批革命运动骨干,成为天津党最初的创建者和组织者。1946——194……[详细]
10、大红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红桥
  大红桥时代:民国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新河北大街北头子牙河上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红桥位于子牙河下游,南衔新河北大街,北通红桥北大街。该桥始建于1937年,是开启式铁桥,使红桥区区名的由来,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大红桥横跨子牙河,为开启式铁桥。全长80.24米,桥宽12.66米,车行道宽5.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1.58米,人行道各宽1米,载重10吨,全桥由三孔组成,南孔为11米开启跨,中孔为56.38米的钢性柔杆性拱,北孔为简支体系的引跨,桥最高8米,全部为纲结构。老红桥在1924年被洪水冲垮后,1937年在老红桥西边约1里处建立一座新红桥,亦称西河桥,1965年改称大红桥,至今仍在使用。大红桥是红桥区区名的由来,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大红桥结构严谨,造型美观,……[详细]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时代:清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零号路35号增1类别:古建筑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位于丁字沽小学校内,始建于元代,位于北运河西岸,坐西向东,庙内供奉娘娘。原有建筑情况不详,现只剩大殿保存完好。2001年大殿内浆皮脱落,发现彩色壁画,经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晚期作品,笔画共有69.44平方米,是天津市市区内首次发现彩色壁画。原丁字沽娘娘庙始建于元代,内供奉娘娘。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上有记载。1930年改为学校至今。现为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校办纸盒厂使用。2001年初,殿内发现彩色壁画69.44平方米,内容为观音等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人物最大的30公分,最小的15公分,线条简练,色彩鲜艳。原丁字沽娘娘庙是目前天津现存的几座娘娘庙之一,大殿保存完好,是典型清代建筑。殿内彩色壁画是……[详细]
天津清真大寺
  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距市中心2公里。是天津市著名的清真古寺。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64),嘉庆六年(1801)重修,翌年冬竣工。已有360余年历史。集中国宫殿式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为一体,风格独特,其中礼拜殿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人进行礼拜。历代“阿林”(学者)和“回儒”留下丰厚的宗教文化历史遗存。寺藏典籍中有两本袖珍本《古兰经》,一本8.5平方厘米,一本仅4平方厘米,精巧绝伦。寺内悬挂有阿拉伯文和汉文-匾额、-抱柱楹联、-望板、-石刻匾额、-转刻匾额、汉字砖刻匾额,汉字抱柱楹联、汉字砖刻匾额、汉字石刻匾额,汉字碑和一组砖刻。题赠者有清代醇亲王、礼亲王、肃亲王。此外还有清待御使、总督、举人等回族官员和学者,以及当时的社会贤达。是全国保存古传匾……[详细]
红桥区烈士陵园
   介绍 位于红桥区西青道陵园路5号。原称“天津县北辛庄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3月15日,1958年10月1日重建。占地3.33公顷。这里安葬着在天津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营以下指战员500人。园内有纪念碑一座,烈士墓并墓碑一座,装饰碑一座,陈列室三处。纪念碑正面碑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解放战争英雄纪念碑,公元1949年3月15日建”,背面碑文为“永垂不朽”,“公元1958年10月1日重建。”纪念碑碑文为原天津市市长李耕涛题写。  天津红桥区……[详细]
窑洼炮台遗址
  窑洼炮台遗址时代:明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北营门东马路118号类别:古建筑窑洼炮台位于红桥区北营门东马路北侧118号,明崇祯十二年(1639)天津旧城外拨民地建炮台七座,窑洼炮台是其中之一。1997年8月25日被红桥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红桥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窑洼炮台扼守子牙河南岸,保护漕运,防御外来入侵发挥了很大作用。窑洼炮台是一个正方形土台,高约2米,底边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6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四周用水泥沙子包裹。……[详细]
15、铃铛阁
铃铛阁
  铃铛阁是天津三宗宝之一,原为稽古书院中的藏经楼,代表了天津人重文重教的传统。天津是新政时期北方废除科举制,提倡新式教育的推动中心。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堂”建于此,这里曾是传播新文化和天津历次革命运动的阵地。著名的“五四”运动领导人马千里曾任该校校长;0天津地委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于方舟和安兴生等毕业于此校。铃铛阁遗址现为铃铛阁中学,拟整体搬迁,原地拟辟为文化旅游区。……[详细]
直隶全省内河行轮董事局旧址
  直隶全省内河行轮董事局旧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小辛庄街19号,年代为1914年。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津普通中学堂旧址
  铃铛阁位于红桥区南部,在西北城角,铃铛阁大街东端南侧,其原址现为铃铛阁中学。铃铛阁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是稽古寺的藏经阁。主体建筑两层,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庄严古朴。0-顶部屋脊房椽顶端系挂铜铃百余个,清风吹拂,铃声悦耳,距离0-二三里的人们都可聆听。天津民间流传俗语:“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gǎo)。”在普通市民的口语中,“铃铛阁”大有名气,而“藏经阁”这个正式名称却无人知晓了,民俗甚至把稽古寺及其藏经阁一律统称“铃铛阁”了。清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知府在稽古寺内设立稽古书院。光绪二十年,附近木料场失火,殃及铃铛阁,建筑及藏书遭焚毁。光绪二十七年,在铃铛阁旧址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普通中学堂,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详细]
芥园水厂
  芥园水厂时代:清地址:红桥区芥园道30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芥园水厂建于1898年,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1903年正式营业。1950年改称今名。芥园水厂以运河为水源,供水范围包括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区及西青区、北辰区一部分。供水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坐北朝南,北至南运河,西至中环线,东至米兰花园,南至芥园道。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始称英商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正式营业,1950年改称今名。供水范围包括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区及西青区、北辰区一部分。供水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市建厂较早的水厂之一,也是我市规模较大的供水网络。承担着我市红桥、南开、和平三个市区和北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