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旅游

东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崇礼住宅(东四六条六十三至六十五号四合院)
  崇礼住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63~65号。崇礼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大学士,其住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四合院建筑。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布局是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住宅大门一般位于整个院落的东南角上,门内迎面建影壁,以使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自此转向西至前院。南房多为客房、书塾、杂用间,后院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为晚辈住所,正房、厢房以环形走廊相连通。更大型的住宅还在左右建别院,在后部营建花园。崇礼住宅分主院、跨院和花园三部分,布局宽敞,屋宇华贵,主院正房内部的装修尚保留完整的木隔扇及崇礼亲题刻字,是典型的贵族府邸。(国家文物局)……[详细]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详细]
东四清真寺
  东四清真寺又称法明寺。在东城区东四南大街,寺坐西朝东,有供礼拜的大殿、南北讲堂、水房、图书馆等,面积1万余平方米,大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三座拱门上刻库法体阿拉伯文《古兰经》-,刻工精美,殿后的窑殿为穹窿顶结构,院内树木葱茏,宁静肃穆。寺内文物图书荟萃,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建宣礼楼(清光绪末年毁记)上的铜顶;万历七年(1579年)“清真法明百字圣号”碑,碑阳刻汉文,记叙穆罕默德事迹,碑阴为阿拉伯文,中间刻“理本无极”四字;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其中一部元代手抄本,文字工整清秀,保存完好,现为伊斯兰教协会会址,也是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会礼的地方。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3号电话:010-87778755开放时间:全天……[详细]
84、皇史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史宬
  皇史宬也称表章库,是明清两代皇家档案馆,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地处北京天安门东边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皇史宬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7月,嘉靖十五年7月建成,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皇家档案库。“宬”的是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皇史宬为整石雕砌,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地面有1.42米高石台,上面排列着150多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名为“金柜”。皇史宬整体建筑装具设计完美,功能齐全,可防火、防潮、防霉、防虫,确保珍贵典籍免受损坏,极宜保存档案文献。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136号类型:博物馆图书馆历史建筑开放时间:现已经不对外开放……[详细]
通惠河玉河遗址
  玉河是北京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元代玉河称为通惠河, 2009年5月,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开工。玉河重建过程中,如何做好玉河历史风貌保护,更好体现玉河历史价值,并将之与改善民生完美结合,东城区一直在孜孜探求,为此提出了“应保尽保”的方针。重新亮相的玉河北段水道,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重新修复,自万宁桥起至东不压桥止,全长480米,平均宽18米、水深1米左右。河堤还重新修建了一处水榭、一处曲桥,两处船行栈道和四个挑台,使整个玉河风貌更加统一、完整,也为市民前来观景、休闲提供了方便。 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大街(近平安大街)……[详细]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位于沙滩后街55号、59号,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其校址原为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闲府第。当年,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接受康、梁的变法主张,实行新政,开办京师大学堂为新政措施之一。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现建筑保留有原属于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和民国年间建成的数学系楼及“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是我国近代成立的第一座最高学府。“五•四”运动前,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在此成立,是早期介绍和宣传马列著作的活动地点。……[详细]
87、通教寺
通教寺
  通教寺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时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由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住持该庙,对该寺进行了扩建,更名为“通教寺”,通教寺在重修后,山门3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40间,北楼后有清泰寮3间,北厢房,最西为伽蓝殿,中间5间为斋堂,名为五观堂,南配殿7间,中间3间为念佛堂,西1间为祖师殿,东头3间为寮房,1943年,胜雨成立了尼众八敬学苑,把通教寺作为敛收财物的场所建了书苑,1981年初,重新修缮。……[详细]
法国邮政局旧址
  普普通通的一排法式洋房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100多年前的半殖民地时期,却是法国邮政局的所在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成为西方各国的使馆区,外国人的办公、生活都离不开邮局,法国便在此设立了邮政局办理邮政业务。建筑顶部用连续的三角山花装饰女儿墙,让呆板的小平楼变得灵动了起来,六扇连续拱券式大窗也很抢眼。站在这里,不难想象昔日人们在柜台前办理各项邮政手续的排队场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9号类型:历史建筑开放时间:仅可参观外观,不对外开放。……[详细]
顺天府大堂
  顺天府大堂在东城区东公街45号。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内的大堂。顺天府负责京畿地方之事,所属地方有大兴县、宛平县和近京州县22个。顺天府大堂原有三重大门,在第二、三重门之间,西有包公祠、狱神庙、监狱、把总司厅、照厅和代书处;东有五圣祠、候质所、粮厅、科神庙及东吏、户刑、盐房、工房等处所。第三重门的庭院内是大堂,东西长26米,南北进深14米,是提审犯人的地方。清代,该堂额为“肃清畿甸”,并有雍正皇帝的训词。按旧制,三品衙门用钢印,只有顺天府用银印。……[详细]
僧格林沁祠堂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详细]
万柳堂旧址
  目的地介绍  万柳堂旧址位于崇文区广渠门内。元代右丞廉希宪在右安门外草桥建了一处别墅叫万柳堂,清初大学士冯溥慕其名,在广渠门内建别墅,取名“万柳堂”。   万柳堂占地百余亩。园内堆土山,种植了杨柳和各种花卉。并修建御书楼,楼内悬挂康熙御笔匾额“间廉堂”。万柳堂后归属石文桂,又修建了大悲阁、大殿、关帝殿、弥勒殿,名曰“拈花寺”。   位置:位于崇文区广渠门内   公交车111、60可到。 北京崇文区……[详细]
普渡寺大殿
  普渡寺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椽共3层,为建筑法式中少见。 ……[详细]
京师大学堂分科学院旧址
  京师大学堂分科学院旧址位于东城区安德里北街21号,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98年清“维新”时期改革教育,成立京师大学堂,即是中央最高学府,也是主管全国高等学府的行政机关。分科大学民国后改为兵营。现存五栋二层楼房,其中主楼两栋为仿欧洲古典式,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外拱廊,墙面砖雕作券草和壁柱,作工细,比例及装饰手法成熟,设计者是日本建筑师真水英夫,现建筑保存完好。这组建筑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详细]
北京可园
  可园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是清(1644年-1911年)末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是目前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可园占地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70米。可园布局极为讲究,西路是一座四合院,中路最前面建有倒座房,前院有假山、水池,种有花草树木。中央有一座过厅,后院用回廊围成宽阔的院落种植花草。东路主要建筑为例座房和正厅,院落中有假山。可园建筑布局和形式都很灵活,中路和东路花园借游廊连接成为一体。可园是中国北方私家宅园中保存较好的实例。可园建成后,有数位名人及外国驻华大使在此居住和办公,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帽儿胡同9和11号院……[详细]
后门桥(万宁桥)
  后门桥原称万宁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的位置。桥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开始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万宁桥是积水潭的入口,并且设有闸口,漕船要进入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万宁桥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成为研究北京漕运的标志。现桥面已铺沥青路,仅存两侧栏板,河道已填平建房。 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详细]
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遗址在北京东长安街路南今天的-内。此处原为明代鸿胪寺旧址,明正统七年(1442年)在此建翰林院。清初将翰林院并入内三院。康熙年间又在明翰林院旧址重建,并定为正三品衙门。翰林院自雍正以后,成为重要国家储才机关。雍正皇帝曾这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清朝皇帝为表示对翰林院重视,常到翰林院与王公大臣、-等举行宴会,事前通知有关部门做好陈设以宝座,乐器等准备工作,届时与王公大臣赋诗纪盛。本文图上的石碑即是嘉庆皇帝临幸后留下的。……[详细]
97、法藏寺
法藏寺
  法藏寺遗址位于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初称弥陀寺,因寺中建有砖塔一座,故俗称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1)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改名为法藏寺。清代法藏寺荒废,独存法塔一座,塔中空,内设旋梯可以登临。 寺共有7层,总高约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58尊,是北京地区楼阁式塔之一。1965年拆除。……[详细]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位于东城区沙滩北街。3层西式楼房。建于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平面、立面均为不对称式,体形随功能要求变化。今楼西南嵌一石,上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旧址由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1992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东至沙滩北街,南、西、北至现状中科院法学所使用范围的围墙。……[详细]
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
  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位于朝阳门内大街203号,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建筑,明成化十七年(1481)赐建,以奉天、地、水三元之神,又称三官庙。现存有东路的正殿、后殿以及部分西配房。正殿三间,歇山黑琉璃瓦顶,梁架斗拱等保留有明代建筑特征。明间神龛及藻井保留完整,雕刻精细,除龙头有损,大部保存完好。该建筑遗存,是研究元、明之际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详细]
绮园花园
  绮园花园位于东城区秦老胡同35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院曾是清末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宅第“绮园”的花园,民国时园内西部添建了一大型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大门一间,倒座房九间,西厢房三间,假山作影壁,“绮园”的刻石仍存于上。过厅七间可达二院,正房五间前廊后厦,东西厢房各三间带廊,三院后罩房九间。形成了独特的四合院形制,现假山上仍存有“绮园”的刻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