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店粮仓群
  王店粮仓群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四喜社区塘东街13号长水塘东岸,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约5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3平方米。粮仓群自西向东三排平行错位等距离排列,共计14个,均为房式仓与立筒仓结合的组合型苏式粮仓。“王店粮仓群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嘉兴与大运河相辅相成的兴衰关系。”秀洲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过去漕粮运输依靠水运,因此嘉兴地区在大运河畔建了不少粮仓。其中王店粮仓群位于大运河嘉兴段的重要支流长水塘畔,是王店周边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同时,王店粮仓群建筑形制特殊,在嘉兴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模仿苏联工农业建设模式的史实,因此建筑本身同样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017年,王店粮仓群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如今又更上一层……[详细]
22、长虹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虹桥
  长虹桥  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是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梁,为浙江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长虹桥为三孔实腹薄墩联拱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桥长72.8米,中孔净跨约16.5米,两边孔各跨9.3米,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的半圆石拱。桥顶宽4.9米,阶梯陡斜长30米,各有57级石阶从中孔斜至路面平,石阶和桥西栏用长条石组成,朝里凿成可供人坐的弧形。坡桥孔内砌有石纤道,现作为船舶的停靠站。长虹桥上镌刻着四幅文采飞扬的楹联,桥孔两侧的楹联分别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中孔的楹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北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有着长虹卧波之势的长虹桥,与其他古石桥一样,难逃天灾-的伤害。  太……[详细]
护国随粮王庙(七老爷庙)
  七老爷庙,亦称护国随粮王庙,处于雁塔湾,始建于明代。相传有一位金姓运粮官经过西塘,时值镇郊旱灾严重,颗粒无收,路有饿殍,其状甚惨。金动恻隐之心,私自发放粮食救济,灾民赖以存活者甚多。而金解粮至京,朝廷追究其事,金以身殉法。百姓感其恩德,特建此庙以表纪念。金排行第七,故百姓称之为七老爷。七老爷庙内,前殿是新建的,大门就开在街边。街南面开阔地就是河埠,农村来的或外地来的烧香者可以坐船直接到庙门口。大门的门楣“护国随粮王庙”6个大字,这是本镇书法家江蔚云的手迹。前殿高爽,现作门厅用,里面是一个天井,有供人烧香烛用的大烛台。天井正中置有高2.5米的一只铸铁大香炉,-“护国随粮王”5个字,香炉虽粗糙一些,但十分庄重,是善男信女捐奉的。后殿基本上是旧貌新修,它的建筑非常特别,殿前沿有廊檐,桁条椽子都很讲……[详细]
西塘西园
  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一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详细]
25、壕股塔
壕股塔
  壕股塔,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徐渭)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非常兴盛。随着嘉兴南湖名胜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对恢复嘉禾名胜的呼声越来越高。2002年,南湖名胜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南湖勺园旧址易地重建,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壕股塔院已于2004年1月19日对外开放,并与新建的南湖渔村浑然一体。新建的壕股塔高63.4米,四面七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塔身为楼阁式,周有回廊,建筑仍沿袭宋代风格,戗角悬有风铃,微风吹拂,28个风铃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响。塔刹为纯铜鎏金,耗用3千克纯金。壕股塔是市区目前惟一可攀登的宝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游客可以登塔俯看南湖全貌。同时为方便游客,塔身中间还设有小型电梯直通顶层,登……[详细]
修真观戏台
  修真观对面隔着中心广场是一个戏台,它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是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这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现在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演出者是三个老人,其中两位是夫妻,从乌镇开放以来,长年都是他们两个人在古戏台演唱,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叫桐乡花鼓戏,都是有地方方言演唱的,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桐乡花鼓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面对因失传而永远消失的局面。古戏台正对面便是修真观,它最早建于北宋年间,据说,咸平元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与苏州玄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修真观自建成至今,经历多次毁损与重建,至乾隆十四年格局基本定型。现在的修真观,前为山门,中为东岳大殿,后为玉皇阁。山门……[详细]
南河浜遗址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大桥镇云西村。遗址西距沪杭高速公路100米。南河浜遗址分布面积较广,呈东西走向,由几块高地组成,现有面积约2万平方米。南河浜南面的陶墩遗址,相对周围水田高约6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陶墩遗址与南河浜遗址应是一个整体。两处遗址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集中在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50米的区域内。1996年4月至11月,为配合沪杭高速公路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南河浜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一处,清理墓葬96座,房屋7座和灰坑26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类文物700余件,尤其是在崧泽文化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掘范围分作A、B两区,在A区布10……[详细]
嘉兴古运河(京杭大运河河道嘉兴段)
  嘉兴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既为嘉兴提供了重要的水上贸易运输,又为嘉兴城增添了一道风景,沿河而建的江南特色房屋、规划建设的沿河城市公园、古街、石桥等,为人们的休闲、晨练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初期(605-610),元世祖时,又开凿了会通河与通惠河,这样就形成了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的开凿比此还要早,约在春秋晚期(公元前5世纪),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嘉兴城市格局就是根据运河而展开,古城内外许多河道纵横交错,这些河流及其两岸古居民构成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江南运河嘉兴段北起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流经秀洲区,秀城区桐乡市境内,全长81.22公里,“隋大业中开运河至嘉兴府城,分支夹城左右”。河流在经过杉青闸端平桥后分流,现在北面为大……[详细]
嘉兴千佛阁
  千佛阁为天宁永祚禅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千佛阁亲书阁额,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誉为“浙江第一阁”。千佛阁系明代砖木建筑结构,分上下两层楼阁,重檐歇山顶式,单翘双昂七踩斗拱,面阔27.5米,进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两层,总面积1000平方米。四周为侧脚方形石柱结构,内为圆形川柏侧脚木柱,直径50厘米。从地面直通屋顶,柱基为石甏珙,上下饰有精美图案。楠木正梁彩绘“双龙抢珠”,副间彩绘“云鹤”。圆椽、盖筒形青瓦,屋角起翘,悬挂有风铃。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实心造,全额共有斗136朵,在枫拱、堂轩、廊攀、雀替、隔架等构件上有木雕300余幅,大多为花卉、鸟兽和少量亭台楼阁等图案例。台基为太湖石须弥座,长34米,宽23米,高1.3米。上有双龙戏珠、凤穿……[详细]
长安镇画像石墓
  长安镇画像石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东汉末—三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长安镇青年路49号。1973年清理。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布局为前后二室加甬道,前室二侧各有一耳室。墓壁下段用长条形石灰石迭砌,条石上用砖起券。在前室及耳室,甬道的石砌部位布满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疱厨、宴饮、乐舞百戏、历史故事等,雕刻技法为减地和阴线相结合。出土随葬品有陶俑、瓷器、钱币等。这是浙江发现较为罕见的画像石墓。……[详细]
安澜园遗址
  安澜园遗址位于海宁盐官镇西北隅的盐官村立新组陈园里,西、北靠城墙,南原为安国寺。安澜园俗称陈园,其雏形可追溯至南宋,建炎四年(1130)安化郡王王沆赐第盐官,营造此园。元初开始,该园逐渐废毁。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戏曲家、太常寺少卿陈与郊在王氏故园遗址上理水叠山,修建园林。清雍正十一年(1733)大学士陈元龙得之,更名“遂初园”。遂初园时期,园占地六十余亩,其中池水面积占去一半,继承了隅园来以水为主的布局风格。园中主要建筑有环碧堂、静观斋、天香坞、漾月轩、赐闲堂、九曲梁、十二楼等,堪称浙西园林之冠。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南巡,驻跸遂初园,赐名安澜园。回到北京,将圆明园福海北的四宜书屋也改名为安澜园,景区略加改造,悉仿陈氏安澜园中的主要景点,安澜园名闻天下。此后乾隆三度南巡,均驻……[详细]
杉青闸遗址(落帆亭)
  杉青闸遗址(含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区杉青闸堰上。西、北面与原嘉兴中丝一厂(后改为嘉丝联厂)相接,东距京杭运河25米。落帆亭始建年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初重建。亭附近有杉青闸,杉青闸是嘉兴古运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水利设施,《宋史•河渠志》载:“神宗熙宁元年(1063)十月,诏:‘杭之长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监护使臣并以管干河塘系街,常同所属今佐,巡视修固,以时启闭’”,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建有官舍。落帆亭是官舍旁的一处名胜,为官吏和客商游憩之所。其时由苏州进嘉兴的帆船,过此必落帆,故称“落帆亭”。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增筑太白亭,旁有花神及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公所出资再修。园内假山玲珑,亭轩幽雅,池塘遍植荷花,清香四溢,风光优美。园林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详细]
达泽庙遗址
  达泽庙遗址位于海宁马桥街道先锋社区达泽庙自然村。属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500—4500年。遗址于1988年冬发现,1990年4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现墓葬12座,出土器物131件。出土器物有良渚文化的夹砂红陶鼎、鱼鳍形、扁凿形、丁字形鼎足、泥质灰陶豆、罐等,还有石器及玉器,并有一枚象牙戒指。另有商周的原始青瓷碗、盂,印纹硬陶片,陶片上饰小方格纹和叶脉纹。其中的玉龙首饰件,眼部突出、两角上竖,造型优美别致,为二级藏品。另有一件粗泥陶鼎,口径和高度均为60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圜底、扁凿形足。这件大型陶鼎,在目前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尚无先例。考古发掘报告发表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刊》,1997年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该遗址东西长约120米,……[详细]
血印禅寺
  血印禅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明月社区三塔路547号,俗称血印和尚庙。寺前的司宪牌坊为明代遗物,石牌坊西立柱下,有块铁锈色的印迹,宛然象个和尚侧影,百姓称这石柱为“血印柱”。据清乾隆《嘉兴府典故纂要续编》和1996年编《嘉兴市志》载,关于“血印”的传说有两种:一是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倭寇将大批妇女关在寺中,叫寺里一和尚看守,倭寇外出抢掠时,和尚放走妇女,倭寇回来大怒,将和尚绑在石柱上乱箭射死,血迹染成人形;二是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嘉兴,清兵抢掠大批妇女,关在岳王祠中,叫寺中一和尚看守,这和尚待清兵出去放走妇女,清兵回来大怒,将和尚绑在司宪牌坊下石柱上乱箭射死,血迹染成人形,血印虽久经风雨而形影不褪。由于不知和尚姓氏,所以人们叫他“血印和尚”。后人为称颂其舍己救人的精神,于民国14年……[详细]
俞家湾桑基鱼塘
  俞家湾桑基鱼塘位于桐乡市河山镇五泾村俞家湾小组。俞家湾桑基鱼塘始挖于何时无从考证,桐乡地方史料也无相关记载,当地居民只知道此地自古就有“九埂十三池”之称。目前有关桑基鱼塘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沈氏农书》:“池畜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鱼,岁终可以易米,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明代以后,桑基鱼塘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迅速发展,逐步造就了江南“鱼米之乡”的雏形。故此我们认为俞家湾桑基鱼塘的开设应该在这一时期(明末清初)。桑基鱼塘是集种桑、养蚕、养鱼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养殖模式。这种传统的种桑养鱼法,是种桑养鱼共荣,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特例。几千年过去了,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可见其对我国生态农业和淡水养鱼业的巨大影响。水利界和农业界的专家学者均对这种生产模式……[详细]
吴润昭私院
  吴润昭私院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北大街,据当地文化站同志介绍,建于清太平天国时期。吴氏祖籍江苏吴江盛泽镇,为该镇丝业巨商之一。吴氏以五万银元购得从问松桥西堍至吴家弄、南临市河、北达秀水浜的地块,并建此院。私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原有五进,现存四进,前三进为陈列馆,第四进被火烧毁后新建楼房,第五进未划入陈列馆。陈列馆布局中轴对称,占地500余平方米。通面阔12.25米,通进深44.92米。第一进为二层三开间楼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牛腿雕饰狮子,地面铺设方砖,二楼为办公室。其北面设东、西厢房,厢房北侧有砖雕门楼,上刻有“孝友传家”四字。第二进为三开间,原为大厅,用料较大,抬梁式五檩,前后各双步,用四柱,方形斗拱,檐柱饰有垂花柱,月梁及枋上雕刻精细,隔扇窗户完整,柱础无纹饰,地面铺设方砖,……[详细]
嘉兴子城遗址
  嘉兴子城遗址建于三国时期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当年,由拳县“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认为是祥瑞之兆,下诏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同时命令郡县“修城郭,起谯楼,掘深池大堑”,修建起城池。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和禾同音,为避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唐末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或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嘉兴扩筑大城,周十二里。人们把-的大城叫母城,把围内的老城叫子城,其垣墙称为子墙。一座城市的“形”,主要依生于它的街巷格局,正是有了这后来被称为“子城”的嘉兴城雏形,人们才会在这里从事生产、安居乐业。唐代嘉兴外城的修筑,奠定了嘉兴运河绕城、前朝后市的基本格局。史料记载,它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所在地,也是浙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自唐至清,子城一直是县、军、路、府的衙署,太平天国时期……[详细]
小六旺遗址
  小六旺遗址位于桐乡屠甸镇荣星村。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分布范围东至沈家门组民宅边,南至沈家门组与西南方谢家门组之间的小漾潭北岸,西至小六旺组东边南北向的八字桥港,北至北侧糖坊桥港。1971年11月当地修建乡村机耕路时发现,多年来,保存状况较好。遗址的中心部位有一高土墩,传为明代通政使吕希周的葬茔,当地人称“吕大坟”,该墓座北朝南,封土高12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4米,封土平面呈椭圆形。墓丘南北两侧河流半抱,墓前本有神道,两侧有石兽和翁仲,现已毁。小六旺遗址所处的屠甸镇位于桐乡东南部,是良渚文化遗址的集中分布区。在小六旺遗址周边不到4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姚家山遗址、小六旺遗址、普安桥遗址、杨家车遗址、井令头遗址、金家浜遗址、叭喇浜遗址等良渚文化时期的重要遗址。小六旺遗址恰处于遗址……[详细]
王店曝书亭
  王店曝书亭位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为一园林式建筑群,占地6500平方米。为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先生故居。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原名“竹垞”,曝书亭原是其中建筑之一,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为名。园林艺术风格质朴淡雅,结构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向北,进门左侧为“娱老轩”,坐北朝南,系三开间厅堂。其西为“醧舫”,三面临水。楣额为清初书法家郑簠所书。距醧舫数十步为“潜采堂”,1963年修葺时将朱氏家祠中的朱彝尊石像移入嵌于壁中。原康熙御赐“研经博物”匾因家祠早毁而佚,现由张宗祥重书,悬于正厅。室内存有朱彝尊手书条幅,用过的端砚以及描绘当年“曝书亭”全景的画卷。轩、舫、堂,环荷池而筑,粉壁砖地,素洁幽雅。园中部,过荷塘石桥至南,即为曝书亭。亭面北,两青石柱上镌有集……[详细]
衍芬草堂
  海宁的私家藏书,自元迄清,向称兴盛,最著者有28家。今独存衍芬草堂,保存基本完整。“草堂”位于硖石镇河东路,居邻蒋园里。这地方自清康熙年间起,渐为蒋氏一族聚居之处。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生于1825年。这幢大宅为其祖父蒋开基所建,开基性喜聚书、至光焴收罗尤勤,祖孙三代、共得图书珍籍数十万卷,藏于“衍芬草堂”,与同宗兄蒋光煦之“别下斋”齐名。相关知识:蒋光焴享年67岁,一生为收藏、呵护这数十万卷图籍,耗尽了心血。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军兵临江南之际,他撇舍家产,把60多箱橱藏书迁移海盐澉浦的西涧草堂,不久,又携书辗转至武昌,在江汉一带流徙了六七年,于同治三年(1864)把这批藏书一册无损地运回硖石。光焴卒后,子孙又珍护其藏书,在抗战中几经迁移,最终得藏于上海中国银行保险库。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