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161、秀城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城桥
  秀城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秀城桥社区芦席汇南,据《竹林人圩志》载,桥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以依城郭、横跨秀水而得名。桥南北走向,系单孔有栏石拱桥,全长36.5米,面宽3.71米,拱跨约11.36米,矢高约5.5米,南、北两侧桥坡分别有台阶27级和35级。拱圈由条石纵联分节并砌而成,金刚墙错缝平砌。桥栏存望柱7个,其中桥顶方形望柱3个,素面无纹饰,桥南北落坡旁圆形望柱4个,呈莲花头状。东西桥额刻“重建秀城桥”,桥顶栏板刻花草纹,桥身西侧楹联刻“帝道遐昌,兴水利而济涉;皇口巩固,乐民以便成梁。”东侧上联已风化无法辨识,下联刻“凭眺一濠,是号秀城之胜概。” 秀城桥是嘉兴市区仅存的少量石拱桥之一,历史悠久,造型美观,所处位置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1年公布为……[详细]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生活之处。原住宅前后围墙、石库门、台门等早废,其主要建筑于1985年6月-1986年7月按原貌修复。现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曲史》、《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地址:嘉兴市海宁市建安路4号类型……[详细]
嘉兴大曹王寺
  嘉兴大曹王寺 嘉兴大曹王寺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江南水乡,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蒋薰诗曰:“望得江南十里春,曹王寺外踏青频”。相传大将军曹彬在平定浙江时,为了保全浙江百姓生命而无法完成使命,最后毅然以自刎作为复旨,江南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建此寺,因称为大曹王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四十余亩,早在宋、元时期即已是嘉兴著名的旅游圣地。在明代有清明“游曹王”之说,香客不远数百里而来,赶庙会三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每岁三月,乡人市女烧香者万计。”每年的清明节和八月初二庙会仍是人山人海、接踵而至,不仅四周乡邻的善男信女集于此,还有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常熟的香客和护法信众也纷纷踏至而来,商贾环寺成市,到清代更是成为集镇。如今是南湖区主要旅……[详细]
辅成小学校舍楼
  辅成小学校舍楼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北路辅成小学内,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总占地面积2236平方米,包含教学楼和行政楼。教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47米,通进深43米,系二层四开间楼房。楼北延伸出一个大礼堂和2个教室,平面呈“山”字型,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门窗为拱形,属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此楼原被嘉兴高专、一中用作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教室;行政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29.48米,通进深7.3米,系二层二开间楼房,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此楼原为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行政办公楼。辅成小学在嘉兴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建筑具有明显的西式风格,对于研究嘉兴近代教育史和建筑史,均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详细]
165、明伦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
  明伦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路72号,为旧时孔庙大殿,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嘉兴知府许瑶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嘉兴地方名流陶葆廉、金蓉镜等发起在鸳湖书院、嘉兴劝学所附设图书馆,供公共阅览。两年后,正式成立嘉郡图书馆,馆址定于此,今为嘉兴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明伦堂坐北朝南,五开间,面积340余平方米,面阔24.4米,进深14米。硬山顶,前三步后四步,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瓜柱上用十字斗拱,除屋架仍为原构件外,屋面、门窗、地面等都经重修。堂内尚存石碑一块,碑高1.37米,宽0.73米。明伦堂是嘉兴孔庙的重要遗迹,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实证,目前用途虽已改变,但仍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嘉兴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469号,东临环城东路,南靠大年堂街,西为干河滩街,北是大年堂后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乾隆年间曾两次大修和扩建。系伊斯兰教做礼拜的场所,又称礼拜堂。清真寺坐西朝东,全寺建筑由门楼、大殿、讲堂、水房、清泉亭、古碑和清真女寺等组成。其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颇有明代江南庭院建筑风格。礼拜大殿与讲堂相连,殿内有4根楠木大柱,故又称“楠木大殿”。讲堂和男礼拜堂均为抬梁和穿枋式砖木结构建筑,朝东有轩廊。男礼拜堂东侧亭子内置有石碑一块,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嘉兴府建真教寺碑记》和《重修嘉兴府礼拜寺碑记》。清真寺历史悠久,是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证,对于研究中外交流史、宗教史有很高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其墓作为研究其生平的实物见证,对于纪念沈曾植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雀幕桥遗址
  雀幕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村赵浜自然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南北300米,东西150米。该遗址在1972年造桥时曾发现过一组良渚文化陶器,1982年二普时地区文物普查队发现塌方,经省文物局批准,1983年初挖探沟二条,试挖掘面积26.2平方米,两沟均位于公路以南7米左右的高地北侧,发现墓葬二座,文化层为三层。出土的陶片体积较大、陶质疏松,器形有:鼎、深腹钵、罐形器、盛滤器等,为崧泽文化器物。1983年经两次抢救性发掘,发现文化层相当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吴越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有古井14眼,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灰坑2个,灰沟1条,编号小件400多件。该遗址出土器物数量较多,类型丰富,时间跨度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17年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家祠堂
  高家祠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南湖国际俱乐部内,系创办高公兴酱园的高氏家族清代所建的祠堂。祠堂面积1384平方米,通面阔19米,通进深72.85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有三进厅堂,另有回廊。第一进为五开间平房,穿斗式五架梁,朝南梁枋上雕有人物和花草纹,原应为轿厅。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梁枋上雕有纹饰,地面铺设方砖。原为前厅,现放有健身器材。第三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房屋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单步,用四步,现为南湖国际俱乐部员工食堂。西侧房屋为三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高家祠堂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嘉兴市区现存此类建筑已极少见,对研究当地的祭祖习俗有一定的意义。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往遗址
  大往遗址位于姚庄镇展幸村东北的大往圩。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85年、1991年曾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堆积时间跨度较长,文化层厚度在1米以上,属马家浜文化的器物有腰沿釜、牛鼻式器耳,石斧等;属崧泽文化的器物有弦纹陶瓮、豆盘、瓦形鼎足等;属良渚文化的器物有双鼻壶,T字形、鱼鳍形鼎足,有段石锛、石凿、柳叶型石镞等;属马桥文化的器物有凹底罐、鸭形尊,还有绳纹、条纹、云雷纹、大方格纹陶片,石刀,铜镞等。大往遗址是浙江省确证有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完整史前文化序列的遗址之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为研究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1989年12月,公布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