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琦君故居
  琦君故居位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年代为民国。琦君故居位于瓯海区瞿溪镇三溪中学内,由正屋、凉亭、水池、左右廊围成合院式建筑。正屋明间前檐置五扇门,次间为槛窗,明间后金柱间设五扇屏门,门后东侧为楼梯可至二楼。二楼南侧有美人靠,东、西、北三面为西式风格,廊柱为清水砖柱,柱间为连续券。屋面铺设小青瓦。厢廊为四间单层硬山顶建筑。东侧厢廊为单披檐,朝向天井,西侧厢廊为双披檐,中设隔墙。正屋西侧山墙外建有八角攒尖顶凉亭。亭东侧梁架搭于正屋而省去檐柱,其余六面由六根木柱支撑。柱头出跳用悬柱上承角梁。东侧设入口,亭子边上有一水池,平面呈方形,池壁由方形条石铺设。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分布于浙江省瑞安市篁社镇棋盘山、平阳县钱仓龙头山和苍南县钱库镇桐桥等地,属于商周(公元前1700-公元前256年)时代墓葬。墓群中已确定的有13处。主要有两类墓葬,一类是四角或四面各立一米高的支石,上盖长数米、宽0.5米左右的巨型整石,有较大的地面空间;另一类是在大盖石下反垫支若干小石,十分低矮,几乎无地面空间。随葬品有印纹硬陶罐、豆、鼎、纺轮,原始黑瓷尊、豆,原始青瓷、碟、碗、豆、鼎,凿、短剑、小编钟等。此类墓葬中都出有各种礼器。浙南石棚墓群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石棚分布区,是世界巨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商周时期中国沿海地区社会性质、经济状况、对外交流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国家文物局)……[详细]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李氏大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前后两进,并设厢房,均二层重檐,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40米,通进深36米,两厅均为九间,两厅与厢房以回廊贯通,二层回廊设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池氏大屋,与李氏大屋同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及建筑面积俱与李氏相同。前厅、正厅均为九间平房,两厢为二层重檐,二层设有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李氏、池氏大屋,布局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且建造工艺精湛,门窗格扇及梁柱上驼峰等装饰题材多样,具有地方特色。是省内重要的清代住宅建筑之一。……[详细]
梅坦大屋
  梅坦大屋位于鹤盛镇梅坦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梅坦大屋”古民居为谷亦淮故宅,现有明德堂新屋由谷亦淮之孙谷宁魁在宣统二年清末民初所建,迄今已有百多年历史,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在宅院里外的砖砖瓦瓦上,仍可依稀寻访到它昔日光彩夺目的容颜。大屋的建筑精工考究,其八字门台艺术十分精致,门楼上的砖雕与窗花纹饰精美,图案别致,笔法细腻,门台上,青石刻成的对联:“梅坡新宅第,兰室旧芳邻”,横批“凝清香”,显示出当时宅院主人地位的显赫、家境的充裕与为人的清正。进得门台,是一个坐南朝北的三合大院,正房九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全部二层楼。特别称道的是各廊柱下的圆形柱磉,雕工十分精美。2003年,梅坦大屋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
  隐蔽斗争以来,台州地区斗争环境日趋恶化。1940年7月,台属特委机关转移到乐清芙蓉一带隐蔽。特委将芙蓉区委改为直属区委,仇康阜任区委书记。同时决定在山面乡南山庵举办干部训练班。台属特委宣传部长王槐秋、乐清县委宣传部长杨干担任教师。学员大都为“政工队”中撤出来的人员。训练班结束后,部分学员充实到地区领导岗位。 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南山庵村“南山庵”。建国以后,“南山庵”庵舍一部分分给贫民,一部分保留下来办学校。约在上世纪80年代,庵舍坍塌,住户因此迁移。校舍因小学重建及学校并网闲置。该遗址自然环境良好,还保存有“南山庵”的一段围墙,在“南山庵”门前还有一片竹林和一段通往泽基村的小路,小路两旁绿树成荫。 ……[详细]
谯楼州治旧址
  州治旧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广场路社区广场路76号广场路小学内。现存门台与警报塔。坐北朝南。门台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阔五开间,为二层砖砌五殿顶形式结构建筑。一层明间敞开,为拱门,是旧址的出入口。各间均用砖柱。屋面檐口饰件具有民国前期风格。警报塔高七层,为砖砌四面台结构。第一至第六层砖砌墙体,四面均开窗。第七层为嘹望台,四面敞开,置栏杆,平顶。第一层北墙上开门进入塔内,各层楼梯均为木制。州治旧址自东晋太宁元年建永嘉郡城以来,曾先后设为郡治、州治衙署、-署等。2005年8月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等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线为界。……[详细]
砚下孙诒让故居
  砚下孙诒让故居位于瑞安市潘岱街道砚下村,是孙诒让(1848—1908)出生和青年时居住之所。坐北朝南。由台门、正屋、左右厢楼和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台门二道,前台门偏东,木构。两台门在纵轴线上,面阔4米,高4.5米,砖砌硬山造,匾额题“太史第”三字。正屋面阔九间,通面阔33.72米,通进深13.95米,前后有卷棚顶廊道。廊用圆柱,其余均方柱。硬山屋顶,大木作用材粗壮,制作精工。槅扇、花窗装修考究,阑额、雀替雕刻工细。正屋前有大天井,中间用花墙隔断,分为上下两坦,气派开阔。正屋尽间前有东西厢楼,西毁,东厢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0.53米,通进深7.95米,其南山墙与花墙连接,形成内天井。……[详细]
罗浮蛇山塔
  罗浮蛇山塔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蛇山,年代为明,类别为历史纪念物。位于永嘉县瓯北镇罗浮小东村南端龟、蛇二山之巅。西晋元康五年(295)始建,宋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建于明嘉靖年间。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六角形,砖木结构,楼阁式。基座用块石砌成,面铺条石做出平座。塔身七层,逐层收缩,每层砌出券门,间或做出壁龛供奉佛像。清道光间(1821—1850)永嘉诗人陈遇春《罗浮山下》诗云:“重峦积翠蜃江北,千山万水来特特。我来山下日初升,天半朱霞鱼尾赤。浮图七级列其前,龟蛇两山峙其侧。朝潮夕汐海门东,声撼江天雷雨疾。”对周围环境作了生动描绘。与江心双塔遥峙相望,为瓯江生色。1983年,罗浮蛇山塔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浮龟山塔
  罗浮龟山塔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龟山,年代为明,类别为历史纪念物。位于永嘉县瓯北镇罗浮小东村南端龟、蛇二山之巅。西晋元康五年(295)始建,宋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建于明嘉靖年间。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六角形,砖木结构,楼阁式。基座用块石砌成,面铺条石做出平座。塔身七层,逐层收缩,每层砌出券门,间或做出壁龛供奉佛像。清道光间(1821—1850)永嘉诗人陈遇春《罗浮山下》诗云:“重峦积翠蜃江北,千山万水来特特。我来山下日初升,天半朱霞鱼尾赤。浮图七级列其前,龟蛇两山峙其侧。朝潮夕汐海门东,声撼江天雷雨疾。”对周围环境作了生动描绘。与江心双塔遥峙相望,为瓯江生色。1983年,罗浮龟山塔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垟村乡土建筑
  南垟村的建筑结合地势,大多坐南朝北,较完整地保留了十余栋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式的古民居群,基本为清中晚期的传统建筑,规模较大,质朴雅致,木雕精湛,体现了较高的建筑价值。村口位于村落东北处,设有白鹤大帝庙和清代的金氏宗祠,村尾则是现已废置的南岙学堂;村落以纵向主街为轴,向南延伸至村尾,间隔以横向小巷。现今南垟的新建建筑大多集中在村庄北部,南部的历史建筑群虽然格局大致保存下来了,但是部分厢房已被拆除又新建砖瓦房,严重影响原有的建筑风貌。村庄最南侧的两栋老宅已经在修缮和重建,村里的人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期待。在2011年,“南垟村乡土建筑”被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南垟村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