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时代:明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金昭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上村,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金昭进士及第时所建。金昭(1516-1581),字懋卿,号霞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官至江西瑞州知府。牌坊为六柱三楼式木构建筑,平面呈横长方形,高7.63米,通面宽9.9米,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坊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栱,正额前后悬匾。屋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饰飞凤。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宪台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花坦村中心,系四柱……[详细]
陈卓如故居
  陈卓如(1904-1932),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东区驮山村人。1924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1925年在温州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驮山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组建驮山农民赤卫队,并自筹经费购买0、制作军服,武装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任中共瑞安县委委员。1930年5月任瑞安红军游击队队长,并率游击队500人赴永嘉编入红十三军第一团。先后参加打平阳、夺李茅、克缙云、夺瓯渠、占乌岩等战斗。1932年初,在红十三军不断受挫和浙南革命处于低潮时,前往平阳找老共产党员叶廷鹏等人重新建立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同年2月底返回家乡联系购买0,遭叛徒出卖,于次日遭捕牺牲。 陈卓如故居,位于瑞安市塘下镇罗凤办……[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详细]
括苍支队岭头会师遗址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此时,永嘉(瓯北)广大农村已为浙南人民武装括苍支队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岭头村召开,传达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部的指示。会议结束后,括苍支队所属的一、二、三四中队和机关警卫队等主力600余人,陆续到达岭头村集中。这就是括苍地区游击队的一次胜利大会师。 大会师期间,当地的党组织和农联会、妇女会、民兵连热心投入接待工作,岭头村群众自觉腾出房屋供部队解决住宿和吃饭等生活问题,乐清、黄岩等地群众送来很多慰问品。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游击队在潘家祠堂召开新年祝捷庆功大会,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作形势报告。翌日,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领导检阅部队。随后几天……[详细]
木业公所旧址
  玉环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场头路以北,西城路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厢楼、大殿组成,现仅存门楼。门楼面阔七间二层歇山顶砖木混合建筑。明间二层内设藻井天花,斗出两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层挂落上刻回形纹,下排为花草纹。南立面下为青石须弥座,束腰部分用减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纹。台基之上用清水砖砌至二层,以仿木构的斗拱、出檐结束。明间墙体内收,形成八字式,门框为青石质,立颊上置卷草纹雀替承门楣,两边门为拱形,上用三条弧形青石做半圆拱。次、梢、尽间线脚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砖出檐,承砖制方形飞椽。明间在线脚之上仿木构三山式结构,罩三层瓜柱、驼峰、坐斗承二层随梁、搭牵、其中上层搭牵为屈曲状。顶层坐斗亦承三踩斗拱,形制同次、稍、尽间。门楼东、西侧墙脚嵌置“木……[详细]
86、池上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上楼
  谢池巷池上楼位于鹿城区谢池巷,系纪念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而建。谢灵运(385-433),东晋明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才思俊逸,开我国山水诗之先河,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携眷来郡,建有“池上楼”。明万历《温州府志》卷18有关谢氏古迹有池上楼、谢公楼(在拱辰门上,谢灵运游适之地),读书堂(在旧郡治,谢灵运读书处),梦草堂(晋府之西堂,谢灵运梦惠连之处)等。谢池巷池上楼原在“丰暇堂北(今东公廨)”,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佳句而得名。后毁。今积谷山下池上池为刘宋时“谢村”,亦为谢氏寓居处,后人曾于此建楼纪念。清道光初,邑人张瑞博自湘归,购得此址,增筑“春草轩”,“怀谢亭”,“鹤舫”等,并取名“如园”。今楼为清代民居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四面回廊,东面临春草池,设有靠槛。1……[详细]
陈伯远故居
  陈伯远(1886-1967),名凤韶,乳名圣履,文成县大峃镇人,是清末文成县第一个反清勇士。1908年进东北武备讲习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在保定六镇统制吴禄祯属下任职,曾参与策划袭击京师,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因事泄,清廷派大军骤袭,身受重伤,突围后得民众掩护,返回杭州,参加光复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军刘凤威部从凤山门攻入杭城,光复杭州。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中校参谋,旋被选送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正科第四期继续深造。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等职。1935年任武汉行营交通处少将处长,后任重庆行辕运输处中将处长、军政部兵役署征补司司长。1941年晋升为兵役署中将副署长。1943年兵役署扩充为兵役部,任该部参事室中将主任参事。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愿参加……[详细]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挺进师共同开辟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半年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为有效地统一领导由闽东方面原创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由临时省委新创建的地方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调派闽东特委郑宗毓任浙南特委书记。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范围包括泰顺、平阳(含苍南)、文成、福鼎等县。1938年3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浙南特委机关移驻文成、瑞安,继续领导浙南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直至浙南全境解放。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一座8间单层古民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96年8月,当地政府在旧址的后山,建造了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详细]
朱自清旧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 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馆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提议,朱自清被聘请到该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携家小来温,先在离十中较近的大士门租房住,后因大士门失火,遂迁至朔门四营堂巷34号东厢房居住。 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期间,朱自清除在仓桥中学部教语文外,还在道司前师范部教公民和科学概论。他教学十分认真,在课堂上极力向学生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播种新文化。他讲究教育方法,注意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还写了多篇散文,留下不少墨迹。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朱……[详细]
澄鲜阁和谢公亭
  澄鲜阁与谢公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西端。刘宋永初三年(422)七月十六日,太守谢灵运抵永嘉郡,常登拱辰门上谢公楼遥望江天,政暇频游江心孤屿。澄鲜阁原名“水陆阁”,号称“江上楼”;北宋崇宁元年(1102)创建,明正统间重建。万历十九年(1591)重修时,为纪念谢公,取其“空水共澄鲜”之意,易名“澄鲜阁”。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二层硬山顶建筑。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次间为混合式梁架结构,进深五柱九檩。砖砌灰脊,无脊饰,筒瓦。檐口设勾头滴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斜对谢公亭,气象万千,蔚为大观。谢公亭,位于江心屿西山下,相传为谢灵运观海处,后建“谢公亭”。唐宋时,亭屡建屡废,今亭为1952年重建,六角攒件尖顶,地处江边,景色绝佳。1981年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详细]
朔门街郑宅
  朔门街郑宅,亦作郑明云民居,位于温州鹿城区朔门街30弄15号,坐南朝北,由北侧两个院落和南侧邻街店面组成。北侧东部为一传统式合院,面阔三间,正屋进深8.5米。底层前廊做成船篷轩,二层外廊做成装饰“寿”字纹木栏杆,东西两侧各带两间厢楼,为单坡屋面,山墙上开砖漏窗。底层柱头出单跳承花板,厢楼用立体雕刻牛腿承花板。次间用宫形格心长窗。厢楼与正屋交接处用悬柱。西侧为西式风格楼房一座,清水砖外墙,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九架,北侧设外廊,外廊为宝瓶式木栏杆,用拱券承屋面,拱上灰塑花草鸟兽,檐口抹灰多层线脚,挑檐下用细木条抹灰,室内为木梁架,顶部用石膏抹面吊顶。楼梯设于明间南侧。南侧靠朔门街为二间二层木结构店面。屋面铺小青瓦。西院西侧院墙上有灰塑照壁一座,北侧设单间砖门台出入。郑明云解放前在朔门街设“和顺生”……[详细]
乐清东塔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北宋熙宁间(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龙有声井邑兴”迁建于此。“时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层,并建塔院,设钟鼓。”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间设?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县令赵彦晖、袁采续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毁。塔高约18米,砖结构,六面七级空心楼阁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翘,檐下用四铺作平斗拱。平座为平砖叠涩,挑出甚浅,不施斗拱,八角倚柱,方形式柱,明间壶门,次间雕佛像,塔砖上舍钱题记颇多。造型壮美,为“萧台……[详细]
夏承焘旧居
  夏承焘旧居位于登选坊66号,由门屋、正屋、厢房组成合院式建筑,整体坐北朝南。门屋面阔五开间,为一层硬山顶砖木混合结构,屋面铺小青瓦。门屋明间为过道。前院有两厢,东厢改变更多。西厢为三间一层硬山顶木构建筑。正屋为五间一层木构硬山顶建筑,层高高于门屋,带前廊,明间进深七柱十三檩,屋面铺小青瓦。后院有两厢,西厢为后建。东厢为民国样式厢房,三间二层带前廊,明间后带楼梯通二楼,二楼立面做有百页栏杆,栏杆上设格子窗。青瓦屋面,硬山顶。夏承焘旧居为二进合院式晚清木构建筑,为我国一代词学宗师少年时期生活居住处,具有较高的价值。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字瞿髯,别号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著名的词学家,是我国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有词学专著近……[详细]
沧河巷林宅
  林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仓桥社区沧河巷一百零四弄5号。坐北朝南。门台位于围墙中轴线偏东,为巴洛克风格,青石门楣,上罩半圆形大门罩,门台背部砖砌仿木构,上塑有精美雕刻,砖砌屋檐,勾头滴水。门台与围墙为石英砂抹面,围墙下为青石台基,壁柱下青石雕出花草纹,门台西侧墙上正对正屋明间为一砖砌照壁。门台以北为天井,门台与正屋地面抬升,高于天井与外部地面,天井东西两侧分列两座厢房,单间硬山顶,槅扇门雕刻精美。天井以北为正屋,面阔五间二层硬山顶,砖木混合建筑,带前船篷轩廊,木檐柱均包砖垛,外用石英砂浆,做成柱式。正屋中堂设十槅扇门,门后设楼梯通二楼,宝瓶式扶手,二层外廊设十字雕花式木栏杆。后院有砖木结构门台和几何图案的院墙花窗。林氏民居格局完整,建造精致,是我市近代较典型的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详细]
育婴堂旧址
  温州育婴堂旧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广场路230号。坐北朝南。由门屋、正楼、两厢组成合院式建筑。门屋五间一层砖立面,木构结构。硬山顶,铺小青瓦。明间为门屋过道,外有砖门台,西式装饰风格。正楼七间两层,砖砌立面,内部砖墙,木柱结构。一层明间为过道,天花做成粉白条。后部由楼道通二层。屋顶为四脊顶。东西稍、尽间一、二楼均设前廊。砖做栏杆,棱形几何漏空。前厢原为走廊,现为一层砖房。廊壁立有多块石碑,现不可见。后两厢为砖墙内部木结构建筑。一、二层均设廊。屋顶为硬山顶,小青瓦铺面。现前天井东、西两侧院墙上尚嵌有青石碑刻二方。永嘉育婴堂创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有堂屋99间,同治年间添建;民国八年(1919)重建,隶属瓯海道,掌理温州地区育婴事务,十九年改隶永嘉救济院,易名“育婴所”。此宅为民国时期育婴堂……[详细]
山门革命烈士墓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 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详细]
雪溪胡氏大院
  雪溪胡宅坐落在三魁镇雪溪乡桥西村的胡宅,占地面积4254平方米,建于清代,整座建筑非常乡土,院内的建筑以松木为主要材料,不着油漆,尽显木质本色。雪溪四周的环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雪溪胡宅的整座建筑非常乡土,院墙都是附近溪流里的卵石堆砌而成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接缝很是紧密,不同颜色的卵石间隔着排列,有意无意的组成了一片美丽的图案出来,院内的建筑以松木为主要材料,不涂油漆,尽显出质朴自然的木质本色。用材讲究、工艺精细,兼具法式规范性与乡土灵活性,具有浙南、闽北建筑风格交融的鲜明特色。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间,包括胡氏大院、胡氏小宗祠、胡氏大宗祠、凤垅厝、外垟厝及胡氏书斋,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主体建筑胡氏大院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第……[详细]
98、籀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籀园
  籀园位于鹿城区九山湖滨胜昔桥畔,温州学界为纪念孙诒让而建,由籀公祠和籀园图书馆组成,1916年落成。1919年称温属图书馆。青田杜师预篆书旧温属六县联立籀园图书馆题额。大门上青石刻有南通张搴书籀园2字。籀公祠3间,坐西朝东,为五间歇山顶建筑,明间抬梁式梁架结构,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四面回廊,悬山顶木构建筑。图书馆面阔四间,系西式结构藏书楼,有曲槛临流的服膺轩和松柏拱护的厅榭等,藏书宏富,且多善本。服膺轩坐东朝西,为五间卷棚顶建筑,通面阔10.7米,通进深5.6米,四面回廊,东面走廊外侧为直棂式坐凳栏杆。孙诒让,号籀庼,曾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兴办学校,成绩斐然。1912年,温州文教界人士发起购得曾氏依绿园旧址建籀公祠,1919年又在此创立旧温属六县联立籀园图书馆。1981年6月,籀园……[详细]
99、陶公洞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公洞
  陶公洞位于大若岩景区,在大若岩山脚下。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阁前有可纳数百人的讲经坛。洞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及僧厨,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阁。胡公殿神龛右下一罐状“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洞内南侧岩壁上有二条形长洞,谓之流米洞和白鲞洞。夜间灯烛辉映,洞壁白石,或似游云,或若鳞片,昏明异形,远近殊色。洞口绝壁上山溜滴珠,洒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陶公洞靠山面水,洞前有巨石,高约20米,称“登仙石”。洞北侧200米处,可见三崖峙立如屏障,名“三狮同眠”。崖巅有“迎客松”。陶公洞附近还有六螺山、白云岭、龙头洞、朝天龟、赤……[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
  1932年3月,共产党员叶廷鹏等在麻步镇渔塘凤山头陈体昌家成立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廷鹏,副队长黄先河、徐岩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平阳北港的麻步、渔塘、朝阳山、凤林、包垟和钱库(今属苍南县)及瑞安公阳一带。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浙南红军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吴毓、陈铁军、陈急冲、黄耕夫、杨进、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等先后从北京、南京等地来到浙南参加革命,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1935年6月,陈铁君任队长。此后,游击队多次主动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主动出击,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击敌人,为民除害,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斗争。 1937年3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