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休宁钟鼓楼
  钟鼓楼它是休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至正年间的钟鼓楼,史称当时的休宁县尹唐棣集富户14人集资重修钟鼓楼,至正五年(1345)六月破土,次年十一月竣工,其时钟鼓楼为两层楼阁建筑。明崇祯十四年(1641)毁于火,知县朱统钰重建,改为三层楼阁。清顺治六年(1649)邑令翁人龙重修,拆去顶层,复改为两层,下层垒以5米高的石台基,正中砌有拱式圆门洞,以为人行通道,其后侧砌有登楼石阶,楼前悬有“休宁县”三字直匾,楼前还引水辟地,池上架一石桥,名“三思桥”,明嘉靖年间知县宋国华改桥为照壁,作为县衙屏障。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载,钟鼓楼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历经兵灾火焚,至清康熙十五年(1767),曾先后重建8次。如今,我们看到的钟鼓楼是经1984年大修、1986年竣工的建筑,如今该楼辟为“状元博物馆”,南……[详细]
汪由敦墓石刻
  汪由敦墓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溪口镇木干村北,面临率水,背倚峰峦,周围群山环抱。墓葬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有三层拜台和神道。入口处耸立着一对7米多高的石雕华表,神道两侧陈列着石像生:包括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等各一对。该墓封土堆的前缘顺山势用泛青色的山皮石砌就若干道曲弧形护坝,以形成面积颇见阔广的一座具有三层升宕的拜台。石象生石刻雕工精细,形象生动逼真,体积硕大,用料考究。汪由敦墓的墓葬形制、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徽州当时官宦人家的营葬格式。墓葬年代明确,墓前石雕上记有“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奉旨雕刻”字样,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该墓碑体积硕大,用料考究。墓碑上的石刻雕工精细,雕刻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高超的石雕工艺水平。2019年10月7日,汪由敦墓石刻入选第八……[详细]
83、诚仁堂
诚仁堂
  诚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楼房。这幢住宅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房主是一对兄弟俩,哥哥叫金文台、弟弟叫金北台,兄弟俩在上海开当铺发迹。三十多岁时,两人回到家乡建了这座诚仁堂,因为是金氏兄弟所建,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这幢宅子的大门属于石库门,采用这种制造方法,不仅可以防盗,而且可以防火、防潮。这幢房子的前进为三间,前檐阑额为大月梁统跨三间,梁托上刻有“福、禄、寿”图案,左右对称;中间和后进均为五开间,以显示大户人家的气派。窗栏板上刻有“三羊开泰”和“魁星点斗”。明间为厅,次间……[详细]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屯溪区老街,时代为清、民国。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屯溪老街古建筑群被公布为黄山……[详细]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位于黄山区太平湖镇,黄山区城西40公里的广阳乡黄土岭,遗址南面紧靠太平湖。该遗址是1995年初,铜黄公路(铜陵至黄山)黄土岭路段施工时发现。出土蛋化石的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经省考古专业人员现场发掘和国家古生物研究专家鉴定,属于7500万年以前,恐龙中鸭嘴龙类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圆形、橄榄形两种,扁圆形直径为10—12厘米,橄榄形长18厘米,径6—7厘米。据公路施工人员介绍,总共出土有5—6窝,数十枚,大部分被毁,省、区二级仅收藏20余枚。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黄土岭恐龙蛋化石的出土,为研究我省皖南地区的古气候、古生物、古代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黄土岭恐龙蛋遗址被公布……[详细]
苏雪痕宅
  苏雪痕宅属明代中叶砖木结构民宅。该宅平面为凹字形,一脊两堂(前、后堂),二层楼房。通面阔三间,天井两傍有廊,楼梯设于左廊内,楼下明间为客厅。两傍为卧室;楼上明间原有香火座,两傍为卧室。楼下低,楼上高,甚为明显。楼面是在梁上架阁栅,上铺楼板,阁栅断面为方形,间隔30公分,梁架皆穿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又稍带曲线,含有装饰趣味。斗拱、鹰嘴榫及芦苇墙间隔的做法,体现了徽州明代建筑的特点。弧形栏杆的做法类似方文泰宅,其构图比方宅简朴得多,裙板部分采用一板一木次宋元护缝旧制做式。该宅后部檐柱和墙体,前人修缮时已作过更动。拆迁过程中,通过基础发掘考证,找到了后墙体前移的根据,同时为解决后厅和后厢房的采光问题,参照与该宅结构相似的歙县方土……[详细]
兴村程氏宗祠
  兴村程氏宗祠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镇兴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四槛,东西庞八槛,门屋四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四槛。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有三进,墙面为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门楼为五凤楼建筑。祠深58.6米,宽22.6米,檐高7.5米,建筑面积1324.36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西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寝殿。门楼、额枋、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珍禽、花卉、楼台亭阁。祠内木雕、砖雕、石雕俱全,雕刻造型栩栩如生。现祠堂保存完好,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安徽省重点……[详细]
歙县许氏宗祠(敦睦堂)
  许氏宗祠(敦睦堂)位于黄山市歙县,年代为明。许氏宗祠的前进与后进已于“文革-”期间被拆毁改作小学教室,但主体建筑中进享堂仍完好健在。中进享堂的古韵较之皖南许多名祠,诸如歙县呈坎罗家祠堂、黔县西递胡家祠堂、本县龙川胡氏宗祠等,不能相比,许祠的中进享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抬梁硬山顶建造法式,许祠的梁柱构架特别粗矿硕大,梁架高矮比例有如石鸡身体与四肢的感觉相似,显得极为圆浑笨拙,配之梁架间诸如雀替、梁驮、斗拱、叉手等装饰雕琢构件交融为一体,使许祠中进享堂的文化古韵显得更为浓郁。据《许氏族谱》记载:“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享堂轩顶上部有过拆换修补痕迹,但主体梁架结构仍为洪武当年原物,无怪乎它具有这种极强的古韵。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于1998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歙县鲍氏宗祠
  蕃村鲍氏宗祠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落成,占地680平方米,是当地保存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鲍氏宗祠坐西朝东,三进三开间,都采用木栅栏护祠外套。两边八字墙,磨砖对缝,“万字”花纹嵌入其中,上有葵花砖雕修饰,下为“虎门纹”,上下均有石基护祠,祠内卷篷轩顶、雕梁画栋。享堂分三格分设,里外天井、两廊环抱,石柱、木柱林立并有说处。“鲍氏宗祠”匾额高悬,门前“百兽坦”,旗杆敦六个分两组,端坐坦前,气势恢宏。该祠三进两天井,前后高低有序,一进为天井庭院,廊西廊北合抱。二进为正堂,“惇叙堂”正匾高悬,卷篷轩顶,画栋雕梁。鲍氏宗祠“惇叙堂”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落成。该祠用料粗硕宏大,左势非凡,布局灵活,设计巧妙,是当地保存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2019年1……[详细]
90、云门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塔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平面继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为六角形台阶,每边长5.2米。塔身六角形每边长2.4米,墙厚1.2米。砖砌斗拱,飞檐翘角,檐下饰以砖雕,角端悬挂铁马、每当微风吹拂,叮当之声悠扬。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各层均有门窗,既能采光通风,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层,极目黟城,环城皆山,漳水如练,田野葱绿,村居鳞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该塔结构稳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气势雄伟。……[详细]
溪头三槐堂
  三槐堂坐落在休宁县城南五公里溪头村,是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因建造时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树而得名,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原有3进11开间,共约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柱腰围80至100公分不等。整个大厅内含九个小厅,场面宏大,气势壮观。溪头村拥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该建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墙基外,东、……[详细]
92、慈光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光阁
  慈光阁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后寺毁。原址尚存部分楼房,建国后建为宾馆。其上有含沙岭,岭上有妙之亭。金沙岭后是立马亭,立马亭上可见立马峰摩崖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字。现在的慈光阁已经辟为黄山博物馆。……[详细]
93、汪华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华墓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对府城,左右冈峦屏护。墓前右为享堂,二进五开间,飞檐高瓴,壮丽堂皇,现仅存遗址。左为家庙,两进,有左右廊房,现部分毁坏。原先还有神道、翁仲、牌坊,现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毁,今呈封土堆积。今墓遗址尚存,墓前右为汪王墓祠遗址,三进,现仅存地坪遗址;墓前为忠烈王庙遗址,三进五开间,现存遗址和部分门屋,门屋内保存有两通清代部宪禁碑。汪华,唐歙县人,隋末皖、浙、赣一带农民起义领袖,曾自封吴王,降唐后封越国公。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徽州汪姓都是他的后裔。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包括所……[详细]
歙县王氏故宅
  王氏故宅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大北街100号。该宅始建于清代,主楼为三开间三进深二天井二层木结构建筑。南北开间平均为9.26米,东西进深为20.67米,门前坦开间为9.05米,进深为3.35米,后院开间13.29米,进深为8.48米,厨房开间为3.83米,进深为5.92米,偏房开间为2.78米,进深为4.05米,石板阶梯宽为1.32米,长4.05米,共占地面积为373.91平方米。整体建筑造型古朴大方,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王氏故宅梁架结构及梁枋和木构配件,简朴大方,具有徽派建筑的风格特征,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王家为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历代均为新安名医,民国版《歙县志》称之为“新安王氏医学”。新安王氏医学在新安医学中占有重要一席。保护范围:四周檐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长庆寺塔
  位于歙县城西练江南岸西于山,此处原有10座寺庙,其中长庆寺旁于1119年建有一塔,即长庆寺塔。今寺毁塔存。该塔历代均有修葺。介绍长庆寺塔(又称十寺塔),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年)由歙县黄备人张应周捐善修建,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长庆寺塔为密檐式的实心七级方塔,砖石结构,塔体平面近方形,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高23.l米;塔基为台式基,用石砌成上下五层方形须弥座,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角柱;塔身为砖砌实心七层,第一层较高,每层高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收分,各层飞檐向外伸展;塔的底层设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塔体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花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各层,墙面中间均用青砖砌成隐出窗券,四角各有半隐半露的方形仿木倚柱,状如护斗,塔墙上涂以白灰,彩绘佛像图案,鲜艳夺目;每层檐口均用青……[详细]
黄山古观景亭
  黄山古观景亭,初始于汉末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阁数量渐多。亭阁集揽胜、休憩、避雨诸多功能于一体,更兼点缀景观效应,是景区观光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据黄山旧志记载,黄山曾有历代亭阁40余处。以此推算,平均约1.5公里山路即建有一处亭阁。然时至今日,古亭阁多已湮没。现存完好年久之古亭多建于民国时期,尤以排云亭、立马亭、松谷亭及翼然亭最具代表性。其材质或施以花岗岩料石,或配以砖木,彰显出黄山地域建筑之特色。其选址或踞峰倚崖,或盘岩临水,独出心裁,适得其所,各具形制,斐然成章。不仅如此,名人游踪或题额,还为一些古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使之成为“黄山文化”重要的实物。……[详细]
97、长春社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社
  长春社是古徽州仅存的社屋类公共建筑,该建筑是宋中兴年间迁建于此,明中期由罗震孙等人首创捐资,清代时修葺。长春社由门坦、五凤楼、大堂、祭殿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1100平方米,时为古徽州之最,门首县挂着蓝底金字“长春大社”四个大字,原系苏东坡所书,可惜那匾在文革期间被毁,大门“五凤楼”上六只凤凰造型不一,翘首眺望,加之整体结构的别致活泼,观之令人耳目一新,欲不能;走进祭殿远观一片红梁、柱等均为红色,为古代建筑所罕见,梁架之上满布彩绘,精美绝伦,色彩清晰。靠墙的基座上供有土地神及五谷神,还有孙权之子孙和的坐像,逢节祭日进贡烧香之人络绎不绝。中进庄重古相,全为黑色、黑柱、黑当选与末进反差极大,显示村民祭拜的气氛非常严肃。……[详细]
休龙古道
  休龙古道,由安徽休宁县城至浙江遂安县(旧县名,今属淳安的一部分)龙山街。从休宁县城至屯溪,东南行,经歙县横关、呈田、石门、啸天龙(歙县与遂安县交界处)至浙江原遂安县龙山街。穿过浙皖界山白际山脉主峰啸天龙,北可望黄山市,东可观千岛湖。横关至啸天龙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横关至石门段,路宽6至9尺,石门至啸天龙段,路宽3至4.5尺。沿途地势,由北至南,逐渐升高。啸天龙为白际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传此道辟于元末明初,为朱元漳由浙入皖,经过此地,率军民辟成。号称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废弃),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断)。当地人称休龙古道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岭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详细]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原为农户张志周家,1924年建,长11米,宽9米,占地面积99平方米,共3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即在此房办公。屋内有暸望台2处,二楼为省委书记关英等人住处,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以石屋坑村为中心,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给予国民党-派以沉重的打击。在附近的葛藤坞、野猪塘、螺丝宕、平鼻岭等密林中,至今还存留当年农民团和赤卫队建立的秘密棚、红军医院和红军开挖的战壕。与旧址相隔50米处的红军屋,是当年红军开会、休息和训练的地方。……[详细]
玉虚宫牌坊
  虚宫牌坊休宁县齐云山建于1515年,二柱三楼,建于1520年,二柱三楼,建于1517年。三坊均为楼阁式,石质为红砂石。牌坊石雕玲珑剔透,斗拱飞檐,造型古朴,是探讨道教与建筑艺术关系的宝贵实物资料。玉虚宫牌坊,时代为明,位于休宁县齐云山。牌坊位于齐云山紫霄崖下玉虚宫前,为并列的3座石牌坊,中间一座为玉虚坊,四柱五楼,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左边为治世仁威坊,二柱三楼,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右边为天乙真庄坊,二柱三楼,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坊均为楼阁式,石质为红砂石。牌坊石雕玲珑剔透,斗拱飞檐,造型古朴,是探讨道教与建筑艺术关系的宝贵实物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