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迹介绍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沟头村,类别为古建筑。林润故居也称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关下务巷,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当时宅第规模宏大,坐北朝南,临街有大门七个,小门二十一个。大门悬挂“谏臣世第”匾额;其门额枋板上就有楷书“御史大夫第”5个大字。大门联为“九牧家声大,谏臣世泽长”,宅内大厅4进,两旁依次为正房、厢厅、厢房及护厝等,为落檩品架本结构,间有天井,青砖大埕等。每厅形成一个单元,由一个大门出入,整体错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严谨。采光、通风、排水等设备良好。整个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来,经过几个年代的修缮,其主体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官宦第的特色。2002年,因旧城改造需要,故居最核心的建筑被整体易地搬迁至现在莆田一中新校园的东……[详细]
狮亭昭惠新宫
  狮亭昭惠新宫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狮亭村利坪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清乾隆元年(1736),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五间15.1米,通进深16.6米,占地面积250.7平方米,为前殿、天井、左右廊庑和正殿组成的二进廊院式建筑。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八檩,带前廊;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八檩。宫内存清代壁画十幅,清陈宝琛题联两对。保护范围:东北至埕外沿5米,西北至果地外5米,西南至山地外5米,东南至戏台后沿外5米。2018年,狮亭昭惠新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砺山南潮宫
  砺山南潮宫位于仙游县度尾镇砺山村度西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清乾隆己酉年(1789)建,嘉庆甲子年(1804)重修。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7.1米,通进深17.2米,占地面积466.12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宫中主要奉祀田公元帅、三圣天书、杨公大使诸神。沿中轴线依次为砖埕、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及左右配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抬梁式土木混合结构,悬山顶。驼峰、枋等构件雕刻花卉、人物等纹样。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砺山南潮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剑山杨泗宫
  剑山杨泗宫位于仙游县度尾镇剑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又称锦凤坛,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9.3米,通进深18.6米,占地面积172.9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宫内的石柱、石门以及墙壁角柱上雕刻着龙、花鸟、人物、楼阁亭榭等浮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剑山杨泗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5、雁阵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阵宫
  雁阵宫位于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鳌山村岐头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岩浔宫,昭灵祖庙。始建于宋代,明重建,清代重修,近代又修。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七间25.3米,通进深23.6米,占地面积597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埕、门厅、天井、主殿。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主殿前天井两侧为卷棚式廊庑,廊庑两侧为小天井。宫内主祀三殿真君和宋忠佑侯陈应功。保护范围:东北至山门外10米,西南至埕外沿外10米,西北至登灜阁外10米,东南至葆光泉外10米。2018年,雁阵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6、泗华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华陂
  泗华陂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泗华村,类别为古建筑。龙桥泗华陂位于龙桥街道办事处泗华村,唐中后期建,《兴化府志》载“唐吴兴筑延寿陂,专为灌溉北洋、尊贤里地高未食其利,泗华陂建成,始分水北注,北宋白杜人方峻重修,以后历代有局部维修”。现存陂体为实心坝,陂北段为弧形,南段为S形,南北走向,陂总长253.12米,高5米,顶宽1.2米,底宽约5.5米,中央设一缺口,宽4.2米,深0.65米,利以排洪。分南北渠,南渠灌田100亩,北渠灌田300多亩,今陂仍发挥水利作用。东西两侧现代改毛石为条石。泗华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陂体向上下游各外延100米,两边陂首各外延30米。……[详细]
横江祖宫
  横江祖宫位于城厢区常太镇霞山村,类别为古建筑。霞山横江祖宫座落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霞山村下里洋自然村。原名省林泉社,创建于唐,明代重建,清和近代重修,南宋起祀妈祖。坐东北朝西南,通宽10.95米,通深21.92米,占地面积239.8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去廊,明间抬梁减金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殿存有纪年康熙23年,石碑1通。比较完好保留清代古建筑风格。是莆田市重要的涉台文物。横江祖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距后宫20米,西北距宫边50米,东南距宫边50米,西南距下埕25米。……[详细]
吴承斌烈士墓
  吴承斌烈士墓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月埔村吴厝自然村。吴承斌(1908—1930),又名吴汝英,出生于莆田忠门镇月塘村一户比较富裕的农家。1922年考上蒲星中学,后转入哲理中学。在校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斗争,逐渐成为莆田早期革命运动的骨干。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11月下旬,北伐军进入莆田后,与各区负责同志共同发动各界人士10万余人开展欢迎祝捷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革命运动。12月,中共莆田特区委成立,当选为委员,负责笏石区的工作。1928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忠门一带开辟武装斗争据点。一回到家乡,就从自己的家庭入手开展革命,公开声明凡欠他家的债务一律免还,并当众烧毁家里的借据、帐簿、文书等,穷苦农民无不称道,参加农会的积极性空……[详细]
彭鹏故居
  彭鹏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金桥巷,类别为古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坐北向南,由外大门、前、后厅房。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第一进厅内存左都御史于成龙为彭鹏书立的“帝眷忠清”木匾一方。卷堂左侧后的独立小院为彭家购居的明中期建筑原构,门窗形制奇巧,部分石构件精美。1993年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彭鹏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延1.5米,东、西、北以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详细]
170、真武坛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坛
  真武坛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胜利路,类别为古建筑。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以前建,清代、近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25米,通进深40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照墙、山门、天井、正殿、后殿、两厢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保持明清风格。祀玄天上帝。山门檐下1对透雕盘龙石柱为乾隆年间雕凿。庙中保存1方明代石龙陛。真武坛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围墙,东、西、北至通道各外延2米。……[详细]
林扬祖故居
  林扬祖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庙前路,类别为古建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建。坐南向北,通面阔25米,通进深36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左右院门、门厅、上厅及与厅并列横向建筑的诸多房舍、右邻小院等建筑组成。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门扇木雕和柱础石雕精美。林扬祖,字孙诒,号岵瞻,清道光五年(1825)解元,道光九年(1829)进士,咸丰九年(1859)特旨署陕甘总督,为官清廉。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历任县擢英书院、兴安书院和仙游、永春、厦门各书院山长。林扬祖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8米。……[详细]
172、北辰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辰宫
  北辰宫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澄瀛村,类别为古建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坐北向南,通面阔24.3米,通进深58米,总面积1656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山门外有围墙,设东西辕门,内有大门、前、后殿,两旁有配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正脊置宝塔、水龙。垂脊置彩塑风调雨顺四天神。前檐玻璃瓦封内为近年装修的彩色泥塑故事人物。前檐下有一对盘龙石柱,雕刻精细。右廊壁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名画家吴彬(字文中)的《玄帝出郊图》壁画。正殿前右侧廊壁有清初壁画“武当进香图”。后殿有清乾隆间书写的《前后赤壁赋》全文。围墙的东西辕门上尚存明末大臣朱继祚书的“文峰胜地”、“题名书社”石匾。北辰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主殿大门外……[详细]
哲理钟楼
  哲理钟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街仓后巷,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称中共莆田特委机关旧址,1926年初,中共中央派莆田籍党员陈国柱(又名廖华)回莆田秘密发展组织。同年2月在此建立莆田第一个党支部,12月中共莆田特委机关设于此。旧址为哲理中学宿舍,坐南朝北,通面阔19米,通进深30.3米,占地面积576平方米。现存建筑砖木结构,四层红砖平顶楼。底层为4米左右的骑楼式门道。平顶阳台周围作城堞式垛子,中央有一攒尖形小亭,亭内悬铜钟。哲理钟楼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4.5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详细]
郭尚先故居
  郭尚先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书仓巷5号,类别为古建筑。明代林兆珂在南宋郑寅居第的旧址上建,清代为郭尚先购居。也是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烈士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风先生故居。坐北向南,通面阔36米,通进深42米,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照墙,外大门,上、下厅房和卷堂组成。上、下厅穿斗式木构架,主屋悬山顶抬梁结构。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清嘉庆十二年(1807)解元,十四年(1809)进士,官终四川学政,大理寺卿,有政声。尤精书画篆刻。郭尚先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延伸4米至照壁外侧,西至围墙,北至建筑围墙外延4米。……[详细]
175、熙宁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熙宁桥
  熙宁桥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类别为古建筑。宋熙宁年间(1068~1077)在白湖渡造浮桥。靖康元年(1126)太守江常合众力造桥墩,太守张读续成,始改浮桥为石桥,称通济桥(一说绍兴年间林回年为首筏石造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康熙四十二年(1703)均重修,近代重修时,桥面用水泥铺设。现存熙宁桥八孔石梁桥,西北—东南走向,长110米,宽4.9米,厚0.55米,七座舟形墩,跨度6.30米。桥上原有石护栏,柱头雕狮,西北端桥旁有阿育王式塔一座,“文革-”期间遭破坏。熙宁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南侧外延50米,北侧外延100米,上下游护岸桥体各外延100米。……[详细]
南少林寺(林泉院)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类别为古遗址。整个地势呈东北-西南倾斜,自东北往西南形成多级阶梯式台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1990年12月-1992年元月分两期,由省考古队主持发掘,发掘面积1954平方米。考古发掘有文化层七层,堆积厚度240厘米。这些堆积主要是历代建筑物更替和修建过程中的废弃物所充填而成的。主要有石构墙基、台基、柱础等,分属于不同时期的60多个遗迹单位。各地层堆积包含物中,最大量的当属砖、瓦等建筑物,建筑饰件以及生活用具的陶瓷器残片,此外也发现一些铜钱、铜坨、石刻文字和墨书文字等,还发现一些石槽、残碑、练功石等。1998年在遗址上新建南少林寺。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南少林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南少林寺(林泉院)为莆田市市级文……[详细]
三台拱曜
  三台拱曜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类别为古墓葬。为林披、林韬、林昌三兄弟墓。始建于唐代,近年重修。墓占地1253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平面呈风字形,通面阔15米,通进深20米。墓南向有一口古井。是莆田市重要的涉台文物。三台拱曜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墓埕碑刻,西至通道外延2米,南至墓埕围墙,北至墓后墙体外延2米。……[详细]
永宁社(含永丰洞)
  永宁社(含永丰洞)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洞湖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时重修,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其构件为明、清混合构件。保存完好,永宁社是研究清的宫庙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永宁社(含永丰洞)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179、裕昆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裕昆堂
  裕昆堂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洞湖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嘉庆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祀明永乐年间翰林院庶士陈实兄弟。坐西南向东北,正堂占地面积9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保存完好。该建筑是研究清代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裕昆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前廊外延2米。……[详细]
梯云斋书院
  梯云斋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类别为古建筑。唐贞观年间(627~649)始建,宋建炎元年(1127)林蕴九代孙林安中重建。绍兴年间(1131~1162),因祷斋中奉祀的“书斋公”求雨有应,尚书林大鼎奏闻朝廷,赐额“宁昌”,敕封“书斋公”为宁昌威武圣侯,梯云斋一度易名宁昌庙。元代俞尚宽重修梯云斋。明俞钊又重筑梯云斋,清重修,今又依旧制重修。祀宁昌威武圣侯。书院坐北朝南,由大门、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12.22平方米,保存较好,该书院是研究清代书院建造艺术的实物资料。梯云斋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