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物古迹介绍
张宗昌旧居位于莱州市沙河镇祝家村,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约12亩,大部分已经拆毁,现仅存沿街南屋(含大门)、西厢房两栋房屋。沿街南屋4间,面阔13米,进深5米,大门宽2.2米。西厢3间,面阔8米,进深3.8米。整个建筑为青砖木石结构,白理石墙基,灰砖清水墙,暴垅灰瓦覆顶、硬山式,为胶东地区传统民居样式。另存有部分圩子墙,高约3米,厚约1米,为三合土筑成,西北角残留炮楼基址遗迹。一对石狮子立于院内石阶之上。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东掖县(今莱州市沙河祝家)人。早年赴东北谋生,一度沦为土匪,后流落到海参崴。辛亥革命后,先后投靠胡瑛、冯国璋、张作霖等,曾做过山东督军。该建筑旧址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及进一步了解张宗昌生平与张氏家族史,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2012……
[详细] 西周至战国时期墓葬群。位于蓬莱县艾山、崮山北麓,黄水河上游两岸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跨河宽约3公里。1976年至1986年,烟台市、蓬莱县文物工作者多次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多东向,大者长5~6米,宽3~4米;小者长2.5米,宽1米,多有二层台,多数棺椁皆具,个别有重椁,墓底备腰坑。二层台殉人者居多。1976年在柳格庄墓地清理的6号墓,长方形竖穴,长6米,宽4.4米,墓深约3米,单棺重椁,二层台上有殉人4个,随葬有铜编钟9件及其它铜、陶器。墓葬多被盗掘。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少数墓有石器、漆器、木器,个别墓有车马。铜器主要为鼎、壶、盘,陶器主要为簋、豆、罐等。墓区尚有西周至春秋古城遗址1处。经1978年勘测,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仅存部分城墙……
[详细] 朱汉墓群位于莱州市驿道镇朱汉村东北约1.5公里丘陵高地上,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地面可见大墓冢6个,周围散见花纹砖、瓦、陶片等遗物。发现墓葬数百个,共清理汉代墓葬280余座,俑坑9座;墓地东南发现商周遗址1处。出土文物近千件(套)。墓多中小型,多土坑竖穴墓和土坑砖椁墓两种。另有瓮棺。随葬品陶器有:鼎、盒、壶、罐、盘、钫、樽、匜、勺、耳杯、薰炉、灯仓、马、俑等。铜器有:镜、带钩、铃、钱币等。另有少量铁、石器。较典型器物有:陶鸮尊,曲颈龟座灯、马。俑坑出土数套成组合的车(木质已朽)、马(陶)、俑(陶)等,商周遗址发现有灰坑2座、房址8个,出土陶片以素面、红色为多,可见器形有:鬲、甑、簋、碗、罐等,石器有纺轮、磨石等。朱汉墓地是胶东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一个汉代墓地。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
[详细] 大基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莱州市程郭镇下董家村南,大基山北麓的一个小山坳里。分布面积约1.7万平方米。造像共7尊,均凿刻于山谷的东部与南部崖壁之上,大小不一,其中5尊为坐像,2尊为立像。坐像多身披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方台上。立像多为菩萨像,着长裙,披帛巾,下摆外展,跣足。造像均开凿于莲瓣形龛之中,有的龛下雕凿两层台阶。造像风化及人为破坏严重,除坐南向北的立像头部损毁较轻保存尚可外,其它头部均遭损毁,南崖东起第一石造像破坏最为严重,只残留佛龛及造像一小部分。根据造像的雕凿风格,初步认定为北齐时期造像。造像前为一宽阔平地,有残砖残瓦分布于地面,可能为寺庙遗址。大基山石窟造像是莱州境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北朝摩崖佛造像,对研究胶东地区佛教史和雕塑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
[详细] 黑羊山商周遗址位于莱州市沙河镇黑羊山村东南约200米山前台地上。南临红山,西南依黑羊山。遗址南高北低,北侧有古河道东南西北流过,潍莱高速公路东北西南向穿过遗址西半部。遗址南北约300米,东西约4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发掘5×5探方35个,2×10及2×16探沟两条,发掘面积2300余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大型环壕一条,灰坑、窖穴230余个,房址5座,墓葬50余座,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及卜骨等,另发现宋代砖室墓一座。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的绳纹灰陶,次为夹砂红陶。器型有鬲、豆、罐、盆、圈足盆、碗等;骨器有镞、簪等;角器有锥、钩等。石器有双孔或单孔石刀、镰、锯、球、纺轮等。另发现少量卜骨。房址有三种类型:不规则长方形、椭圆长条浅穴式和靴形。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南王绪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8800平方米,邱家庄类型,文化层厚0.3-3米,陶器以夹沙、夹滑石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省灰褐陶,纹饰多见附加堆纹、刻划纹。采集有鼎沿、鼎足、缸口沿、蘑菇状把手、彩陶片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磨盘。骨器有骨锥、骨针等,暴露遗址有房迹,合葬墓、灰炕,红烧土块堆积,遗址部分被破坏。遗址距今约四千多年,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村东南的窑沟西坡还发现了“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5米,一片古墓葬群。在墓群的西断崖上,发现两座土坑竖穴墓。内有泥质灰陶残器物口沿和器底等。”而在2008年新开辟的206国道的施工中,又在路边发掘两座“蛎皮墓葬”……
[详细] 同祥兴商铺旧址位于莱州市朱桥镇东西老街路北,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同祥兴”绸缎商铺旧址。总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共有两栋二层楼房。东段楼两层各4间,面阔11.4米、进深8.2米,前出廊1.7米。两层均立廊柱3根。西段楼两层各5间,面阔14.5米、进深8.2米,前出廊1.7米,两层均立廊柱3根。二层走廊建有欧式木质护栏。均为青砖灰色小瓦,硬山式建筑。现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和基础较好,局部瓦件脱落。建国后该建筑曾作邮电局使用,室内改动较大,现为一机电门市部。朱桥是莱州商贸重镇,经济贸易较为发达,商贾云集,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更为兴盛。此建筑为胶东地区传统建筑样式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清末民国时期莱州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李鸿章题刻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虎头崖村西海边崖壁上。崖壁面积约10平方米,题刻面向大海。题刻以南约100米处为清末莱州重要通商口岸虎头崖商会会馆,以东约150米处为明代军事海防遗址——马埠寨遗址。题刻以北约100米处有古井一口,村民介绍为明清时期当地驻军所用。题刻正文内容:上题“双凤台”三字,下题 “山海奇观”四字,楷书体,方笔为主,间以圆笔,字径约15厘米,边署款“岁在光绪三年已卯秋月李鸿章书”,字径约7厘米。由于风化严重,题刻已漫漶不清。李鸿章(1823—1901),字少泉,安徽人,清代末期朝廷重臣,洋务运动倡导者,淮军的创始人。据传刻石为李鸿章到此检查海防设施时所题。题刻为研究清末莱州边防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马山寨遗址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北寨村。年代为明。 2006年12月7日,马山寨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山寨,曾是古代沿海军事要塞。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政府派重兵驻扎。这座山原名马山,明政府在此所设的兵营和海防工事称马山寨。因营寨较大,这座山被改称大寨山。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山上还有明时兵营、城墙等防御工事的遗迹。现今大寨山顶部还留有明朝修建的狼烟墩台(即烽火台)。这里,立有山东省人民政府将马山寨烽火台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马山寨遗址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各一座。大寨山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海拔74米,顶部为一较为平坦、长宽各近200米的高台,据说高台中央原建有点将台,烽火台建在最高处。……
[详细] 盟格庄村佛龛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盟格庄村东南。造像北3公里有莱州通往郭家店镇的东西公路。造像开凿于一巨石之上,巨石高2.95米,宽3米,厚1.35米,共凿3龛,最大的石龛开凿于巨石南侧,高1.25米,宽1.3米。龛内雕一佛二胁持菩萨像,中为主佛,坐北朝南,结跏趺坐,两侧各雕菩萨立像一尊。菩萨身着天衣,披帛巾,下身着贴身长裙,跣足立于莲台之上。主佛身后有莲瓣形大背光,龛顶处隐约可见朱砂彩绘火焰纹顶光。巨石东西两侧各雕有一小龛,内无雕像。造像风化及人为破坏严重,头部与衣服纹饰均漫漶不清,具体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造像以东,原建有石屋,俗称石庙,今已不存。此造像对研究胶东地区佛教史及造像艺术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军寨趾村墓群位于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西距大海约5公里,东紧靠206国道,西临大莱龙铁路约2.4公里,其北约1公里处苏郭河由东南向西北流过。墓区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现墓区中有大冢一处,残存封土高约为2.5米,底部直径约为11米。据调查村民,原墓冢直径约50米,后整地取土,墓土大部分被挖走。该墓近年屡遭盗掘,缴获-墓中遗物有青铜车马器小构件碎片。从墓葬与随葬品情况分析,此墓应为汉代墓葬。过去此地周围也时有古墓葬出土,以土坑竖穴墓与砖室墓为主。其东部紧临后苏汉代遗址,西北约2.5公里是碾头村汉代墓群。此墓群的发现对研究胶东地区汉代丧葬习俗及当时的社会状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东北村遗址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东北村。遗址分布在东北村民居包围之中,地势平坦,中部微微隆起,遗址东侧有一小河,当地称“龙泉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在遗址中部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层,厚约0.60-1.05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地面采集遗物有:有夹砂红陶鼎足、鼎腹、蘑菇状陶柄、红陶磨光陶器残片、夹砂(云母、滑石)红褐陶残片、夹砂或泥质灰陶片及海贝壳等。纹饰有绳纹、凹弦纹等。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整个遗址保存较好,只有南部紧靠村庄,被一部分房舍占压其下。东北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莱州史前时期居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崮山摩崖石刻位于市区东约17.3公里。刻石处于主峰山巅崖壁间,有题记、诗、对联等十余种,均为清代及民国时期。以主峰西南峭壁为多。字大小不一,多属楷体。多数清晰可辨,有些则已漫漶不清,甚为难以识读。篇幅最大者为道光十二年(1833)题刻《苏州陈太守批断题刻》,高约2米余,宽约3-4米,字径约10余厘米(未实测);另有《万古吉庆》、《盛水池》、《金液池》、《洞府宝地》、《道在师传》等题刻。多言神仙、仁义道德等道家语。另有道观遗址,存有山门、房基、石阶及井等遗迹。据县志记载,山上有“韩信书院”、“试剑石”、“丹霞壁”等遗迹,东北坡有圣水泉,“圣水丹霞”为掖县八景之一。今均已不存。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徐镜心故居编号:编号4-307-3-043时代:清地址:烟台市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后徐家村160号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历史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故居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故居南院墙以南7.7米(村公路中心线处)、北院墙以北16.7米(徐士江、徐士瑞、徐学修等故居北院墙处)、东院墙以东9.5米(徐士瑞故居东墙处)、西院墙以西9.4米(徐学礼、徐学修等故居西院墙处)围成的范围。……
[详细] 石虎嘴商会分事物所旧址位于莱州市金城镇石虎嘴村,始建于民国时期。石虎嘴商会分事务所旧址坐东朝西,为两层楼房,面阔21.8米,进深7.5米,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建筑用青砖砌成,屋面覆以灰瓦,硬山式。《四续掖县志》载:“石虎嘴商会分事物所,民国十六年成立,李景文为会长,二十一年,李惠南接充。出口货物,草帽辫、粉条、土布、滑石、毛笔、牛皮为大宗,入口货,木植、煤碳、豆饼、大米、高粮、玉蜀、黍、豆类,面粉、杂货为大宗。市况各行营业,较往年稍见发达。”石虎嘴商会分事务所旧址是近代莱州对外通商业的重要实物标本,也是近现代民用建筑的典范,对研究近现代莱州的通商情况及民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莱州千佛阁千佛阁游乐园,位于市区文化东路,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景区级别为A级。主要有牌坊、千佛大殿、罗汉堂、城隍庙、文庙、四公祠、文山和动物园区。千佛殿塑有千手千眼菩萨,有善财、龙女、韦驮、散脂随侍。 三庙用巧制的模型再现庙宇旧制,在殿外摆有唐代、宋代文物,使人眼界大开。四公祠塑造的是清代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扬震;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忠耿亮的东阁大学士毛纪;重修千佛阁的张忻、张瑞父子。山东莱芜市……
[详细] 瑯琊岭苗家蓄水池位于莱州市朱桥镇小琅琊村南的瑯琊岭上。蓄水池建成于1977年8月,为莱州市东水西调工程项目。蓄水池圆形,面积12883平方米,深约8米,青石砌筑而成。蓄水池上建有一圈保护栏杆,现已废弃不用。蓄水池北部修大门一座,题“琅琊岭苗家公社蓄水池”,侧门题对联“引来王河水,灌溉万亩田”。蓄水池四壁写有标语口号,已漫漶不清。1977年,苗家公社上千群众齐上阵苦干大干,成为当时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典范。当时的口号是“琅琊岭上无冬天,地冻三尺照样干。”蓄水池已废及年久失修,无人管理,部分栏杆已有损坏,现底部已有淤泥。蓄水池对了解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生产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时代:夏、商照格庄遗址位于牟平县城东南雷神庙东侧。地处平原,西部有一条小河,东为照格庄村。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20米。1972年发现。1979年10月,进行发掘,共挖探方12个。地层堆积有四层:一层为耕土层;二层至四层为文化层,均属岳石文化。出土遗物有陶器、骨器、石器、青铜器等。清理灰坑40余个,有圆形、圆角方形和椭圆形。圆角方形的灰坑均为二连或三连坑,坑与坑之间有小土梁相隔,每个坑的面积大小不等,一般为3~4平方米,可能是房屋遗迹。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夏代半岛地区夷人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文峰山摩崖刻石编号:总序37时代:北魏地址:烟台市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宋家村东南云峰山(原公布地址掖县南十里公社林场)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窟龛、造像、经幢、碑刻、附属构筑物、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建设控制地带: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
[详细] 沙河旧民居位于莱州市沙河镇东西老街,现户主阎志明。四合院式,民居前排沿街两层各5间,做为商铺门面,中间开门,现二层木板已拆除。正房两层各5间,出檐,立有上下贯通圆木柱6根,直径28厘米,二层有木结构花格走廊。门面房与正房均为砖木结构,青砖坎墙基,白理石条窗台面,隔扇门窗,室内可见抬梁式屋架梁柱,均正脊硬山。东西厢为新建房。沿街房与正房面阔13.7米,进深5.20米,东西厢房面阔6.05米,进深3米,院子南北长9米,宽7.20米。此民居对研究沙河在民国时期经济状况和胶东地区民居建筑风格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