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韩屯鲁义姑祠
  韩屯镇大碾李村正北、罗屯村有鲁义姑祠。鲁义姑,刘向《烈女传》称“鲁义姑姊”,为传统二十四孝人物之一。《说苑》、解缙《古今烈女传》等也有关于鲁义姑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在鲁西地区,鲁义姑是一个挺有名的人物。她义举退敌的传说,流传甚广。关汉卿的《蝴蝶梦》曾有云:“我若学嫉妬的桑新妇,不羞见那鲁义姑。”这里的“不羞见”其实是“羞于见”的意思。元曲中的人物语言,基本反映了这样一个现象,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连家里供奉的鲁义姑也羞于拜见了。鲁义姑在鲁西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据鲁义姑祠外面的石刻上介绍,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时常兵戈相见。相传有一年,齐国举兵侵犯鲁国。入侵的齐兵逼近鹅子屯(今茌平县韩屯镇罗屯村),村里的百姓纷纷逃避。在村西的空地上,有一个年轻的村妇跑在最后被齐兵截住。只见这位妇人……[详细]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王庄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故城始建年代不祥,春秋时期已属齐国西边的重镇。直到汉代三国时期,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晏子治阿”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城址呈圆角方形,边长2公里 ,周长8公里 ,面积4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角和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部分城墙略高于地面。东南角城墙保存长约250米 ,地表上高度达14米 ,地表下2米 有余,宽近30米 。城墙断面反映了城墙结构,由主体城墙和后期补筑而成。主体城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厚6-10厘米 不等。补筑部分位于城墙内外皮处,夯质更好。此段城墙利用了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堆积,夯土内含有这时期的包含物,土呈灰色,且主体城墙叠压在龙山时期夯土上。北城墙西端现存高达12米 ,夯质结构同东南角,也利用了早期文化堆积……[详细]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县城西郊,由东阿县政府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现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东阿县“十二五”重点民生规划项目,为“到山东不得不去100个旅游景点”“山东省旅游摄影基地”。景区占地200多亩,以展示东阿阿胶三千年历史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影视城、东阿药王山等子项目。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一期为影视城建设,以史料记载的清末民初时的老济南与老东阿为背景,以恢复再现的济南东街、济南南街、东阿大街等街道为主脉络,整体建筑风格上体现出了清末民初的时代特点。该影视城由中国传媒大学毛怀清教授设计。迄今为止,由郭宝昌导演的《小白菜奇案》、《大宅门1912》已在该景区完成拍摄。文化苑周围环境优美,毗邻东……[详细]
24、仓颉墓
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东阿县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圮。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县西北三十里”,即今铜城办事处的王宗汤村。在这里原有封土高大的仓颉墓,当地俗称“仓王坟”,墓前有一面阔三间的二层硬山式砖瓦建筑,当地俗称“仓王寺”、“藏王寺”、“南楼”。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详细]
武训墓及祠堂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训墓及祠堂是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训的墓葬及祠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殁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内,遵从他的遗嘱安葬于他所创办的第一处义学“崇贤义塾”东侧,光绪二十九年(1903)堂邑、临清、馆陶三县乡绅在武训墓前为其修建祠堂,武训墓及祠堂的围墙周长890.12米,整体座北朝南呈中轴线排列,依次为大门、碑廊、雕像、祠堂、墓。碑廊的东西两侧有武训魂亭和高歌台等。武训墓及祠堂整体呈长方形,四周青砖围墙,墙外武河环绕,成为一独立大院。武训墓高2米,周长10米,墓前有徐运北先生所题“武训先生之墓”碑。武训祠堂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现规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院内松柏森森,……[详细]
孟洼汉墓遗址
  位于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洼为汉代东武阳旧城遗址。遗址为一盆地,比四周低近1米。其西部为南北向人行道,路西有砖窑,北部为东西向水渠和人行道,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一大型汉代壁画墓(亦称孟洼汉墓),孟洼汉墓遗址2006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4月莘县文物管理所对汉代壁画墓开始实施第一期保护工程。孟洼汉墓高10米,边长75米,占地面积5625平方米。(清代《朝城县志》、1997年版《莘县志》均记载此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台”,“霸台啸声”(指孟洼汉墓)被定为原形。但是,经考古发现,证实了孟洼汉墓的可靠性,推翻了“会盟台”之说,起到正史的作用)莘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唐代“三彩道士”(国家三级文物)、宋代“三彩枕”(国家二级文物)和汉、……[详细]
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之初,基于临清成为漕运咽喉、商业都会以及诸王练兵、漕粮储积、贡砖烧制、商市税征等原因,永乐二十一年门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上疏:要求在临清设钞关。宣德四年门1429年),钞关之设自此始。这时运河上共设钞关七处,临清为其一。宣德十年(1435年)朝廷在临清又增设户部榷税分司,以督理关税,至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八万八……[详细]
临清文化中心
  临清文化中心位于山东临清温泉路以南,大剧院以东,曙光路以西,济津河以北,规划占地面积8.71公顷,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临清文化中心由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张彦青艺术馆六馆组成,是集场馆、园林绿化、水体景观、运河公园、迎宾道路等多种景观元素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建筑群。临清文化中心整体布展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规划展览馆作为展现临清城市建设风貌的重要展馆,分为形象展示、历史沿革、城市总体规划等14个展示区,运用了31项多媒体设备和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展示临清城市规划的变迁;博物馆以专题和单元结合的形式,展现临清作为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由序厅、碑刻、生平事迹、影视播放、书画题词五个展厅组成;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展出图……[详细]
韩王墓石刻群
  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是唐朝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和其父左散骑常侍韩国昌父子的墓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碑身与碑冠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碑文为欧体楷书,约2400字。碑冠为高浮雕蟠龙吸火炬,构图雄浑壮阔,章法匀称合理,线条遒劲有力,刀法娴熟而又肯定,气格恢宏瑰伟。另有一武士牵引石马,马身长2.45米,高1.70米,造型浑穆雍容,线条生动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充分显示出上升时期中国中世纪石刻艺术的雄强和典雅之美。古代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乡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详细]
聊城礼拜寺
  聊城礼拜寺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楼东大街路北礼拜寺街,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礼拜寺又称清真东寺、大礼拜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东昌府守备白粼主持兴建。整个建筑占地34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 。全寺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构思精巧,砖木结构凝重肃穆,泥金彩画富丽堂皇。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形式上带有浓厚的阿拉伯装饰风格,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走近礼拜寺,就能看见一座6米多长的影壁,影壁青砖筒瓦,大脊长伸,青砖叠砌,更有束腰浮雕,图案精美。底座浮雕上顶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图案是树上悬钟,钟下摆棋,棋旁立炉,惟妙惟肖,意境悠远。但浮雕上均无人物,故曰四无:有棋无人下,有钟无人敲,如意无人佩,炉在无香烧。主要原因是伊斯兰教在清真寺装饰时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详细]
坡里暴动旧址
  坡里以东郭店屯、九都杨一带,是贫困农民集中的地方。在0员杨耕心等宣传发动下,这里农民的觉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拆毁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号。当时,阳谷韩庄一带有一支韩建德领导的打击土豪劣绅的农民武装,后来杨耕心与韩建德建立了联系。杨耕心阐明0的主张,韩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杨耕心、聂子政的具体指导下,由韩建德部和农会会员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装。1927年10月0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和鲁西政治、经济形势,决定在坡里举行武装-。1928年1月14日(旧历丁卯年腊月二十二日)晚,韩建德、聂子政率领-队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祷”,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时机,一举攻进并占领全部教堂,将二三百人的护院、打手、主教、修女及教徒集中控制起来,缴获长短枪……[详细]
邓庙汉画像石墓
  邓庙画像石墓,为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1998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较为珍贵的画像石35块及少部分随葬品。该墓是鲁西北地区正式清理发掘的一座东汉时期的大型多室石砌画像石墓。墓坐北朝南,方向偏西11度。双寐室东西并排,间距3.8米。两寐室前各有一近方形的“前堂”。两“前堂”左右各有耳室,两堂由耳室相通。“前堂”前为甬道,两甬道各有南向双扇门组成,东甬道东门开启,两甬道门前均有封门石堵门。形成了以“前堂”为中心,前有甬道,后有寐室、左右为耳室的“中”字形,而两“前堂”又有耳室相通,形成了两个“中中”并排的结构形式,甬道、耳室、前堂、寐室均为盝顶,墓的前堂四面有过梁,承托盝顶,其余为石壁承托盝顶。石墓构造墓全部为石砌,铺底石不计算在内,共用石178块,带有图案的墓石共计有73块,分见在盝顶、前……[详细]
聊古庙遗址
  聊古庙遗址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镇申李庄东。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遗址表面散布着大量陶片。可识器型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据考证此处应为春秋时期聊城城址,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遗址西北角有颛顼墓。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原颛顼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颛顼庙,又名聊古庙、聊王庙,系祭祀颛顼的庙宇,该庙规模宏大有钟楼、鼓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二是颛顼墓,在颛顼庙后(北),传说为颛顼帝之冢,为长方形高台地。三是圣水井,为……[详细]
聊城傅斯年陈列馆(傅氏祠堂)
  傅斯年陈列馆,又称傅氏祠堂,位于聊城市城区闸口西、东关大街路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傅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原是傅氏同族人纪念祖先的地方,传为供奉清代开国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等祖人。傅以渐学识渊博,精于考据,对经学、史学、天文、地理、礼乐、法律无不涉猎,道德文章实为一时之冠。傅以渐曾当过雍正、康熙两任皇帝的老师。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20世纪90年代祠堂开辟为傅斯年陈列馆。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为傅以渐七世孙。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傅氏祠堂位于大门影壁的后面。祠堂面阔三间,硬山顶,脊为砖雕龙凤……[详细]
聊城县署
  聊城县署,坐落于“水上古城”聊城“光岳楼”西侧,楼西大街中段,整座衙署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左文(吏)右武(兵),前朝后寝,体现了明清时期衙署的传统礼制思想。南北轴线长193.38米,东西宽95米,占地26亩,约17000余平方米,房屋200多间。建筑包括牌坊、照壁、门、堂、房、衙、亭、院、馆、内宅等。现有建筑规模是以《聊城县志》记载为依据,在旧址上复建完工后形成。聊城县署始建于明代,明清六百年间,一直是聊城的“政治中心”。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主持修建了这座衙门,后世又历经多次维修。天顺(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个年号)元年,知县毛骥主持重修过;万历(明神宗朱翎君)十六年,知县韩子廉增建了礼贤馆;清乾隆三十三年,知县夏玢(bin)重修二堂;嘉庆二年,知县科普通武又重修了大堂。历任知县2……[详细]
堂邑文庙
  堂邑镇文庙始建于金大定(1161—1189)年间,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堂邑旧城东北隅,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鲁西周边几市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文庙现存大成殿、大成门、原棂星门改建的木牌坊、名宦祠、乡贤祠等,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实施儒学教育的处所。旧时各府县均有文庙,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庙多已损毁。堂邑文庙虽也遭破坏,但其主要建筑保存了下来。文庙现存大成殿、大成门、原棂星门改建的木牌坊、名宦祠、乡贤祠等,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文庙初建年代无考,推约唐宋年间。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太子洗马赵松石移文庙于此,主祠孔子,配祀乡贤和名宦。庙貌雄伟壮丽,全部系木和砖石结构,为聊城市所保留下来的唯一古文庙建筑群。庙院……[详细]
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之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后田庄村处在山东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在抗战时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这里就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了一支11人的小游击队,名叫“东临支队”。不久,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1939年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初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1团3营10连。1940年2月7日,10连奉命开往南宫,参加打击顽军石友三部的战斗。经过13天激战之后,10连乘胜追击时,与来自河北省邯郸的3000余名日军遭遇。日军将10--士包围在馆陶县赵官寨村的一座民楼内。全连62位战士在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指挥下与日伪军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名。凶残的敌人调用飞机轰炸并纵火焚楼。22日,10--士仅剩16人。在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详细]
古马陵之战遗址
  古马陵之战风景区,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展示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的旅游胜地。位于莘县大张家镇政府东南 4公里处,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故有“迷魂阵”之称。元代范县县令孟之普的《马陵道中》一诗中,对遗址作了绘形绘色的记述:“广衍东原境,势非峨眉巅。夹堤积冲撞,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几回旋。奇哉孙子智,减灶擒庞涓”。公元前341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迫使魏军主将庞涓自杀于马陵北一高亢土岗,人称黄桑岗。相传当年有一参天黄桑树,庞涓就是在这棵树下自刎身亡的。黄桑岗西原有孙膑庙,飞檐斗拱,琉璃……[详细]
王曰高墓
  王曰高墓在信发街道北八里庄村西南半里处。整个墓地占地十余亩,遍植松柏等树。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3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所取之后出任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声望渐高。后燕齐江淮地震,王及时上 书,请免征放赈。1649年任兵科右给事中。曾上 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后任礼科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此后,又多次上疏,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贫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倍受赞赏。王居官20年,手无余金,著有《槐轩集》10册。当地人尊称王曰高为王翰林。王曰高墓前有碑数……[详细]
东阿净觉寺
  东阿净觉寺位于东阿县刘集镇皋上村东北500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阿净觉寺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明正统六年(1441)寺僧普锦重修。民国九年(1920)时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张怀芝再度扩修,并将其改为义学。东阿净觉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05平方米 。钟鼓楼北紧靠是东西观音殿和地藏殿。两殿面阔各3间,通高7.2米,券拱门窗,2根檐柱支撑,砖登顶,灰瓦覆盖,檐枋绘花卉图案,造型逼真。大雄宝殿位于寺院的中心,面阔5间,进深3间,4扇门,直棂窗,木结构,大殿有16立柱支撑,柱头以额枋、平板枋相连接,柱础为古镜式,顶脊高起,通高约8.8米。现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钟鼓楼等。其建筑布局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形式。天王殿位于东西栅门之间,面阔3间,通高8.3米。……[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