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旅游

平顶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管委会石桥营老村,是历史上香山街所在地,民俗文化传承连绵不断。它继承了香山街的观音文化(神话传说遗迹如一步两眼井、三步两孔桥)、农耕文化、古寨文化等。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以山西移民为主在宝丰县境设军屯营三十四营,石桥营为其中一营。清咸丰年间又在明代基础上扩建周长1600多米的青石大寨一座(此寨现存三分之一)。寨内一条主街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小街数条,寨内民居绝大多数青石墙体,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现存的明代、清代、民国等老建筑分布在村庄中。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高浮雕花脊,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属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类型齐全,从明代至今,在时代链上没有缺环,且各个时期均有绝对纪年的规范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集中地存在于……[详细]
樊钟秀故居
  樊钟秀故居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东北部夏庄村,清代,该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站在门前从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可先后看到大门,二门,主房。少时的樊钟秀就生长在这里。大门,二门和院墙保存较为完整,二门以内的北厢厢房已经建成现代瓦房。南厢房已拆毁为空地。为加强樊钟秀故居的保护,于2005年11月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樊钟秀(1888年年5月22日——1930年6月4日),字醒民,石龙区夏庄人,1913年秋逃荒至陕西宜川县,1914年巧出恶霸黄某,招众100多人拉杆。1918年樊发展到2000多人,加入靖国军,樊任第二路军总司令。1923年4月12日被孙中山提名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侯补委员。同年9月樊随孙挥师北伐。孙委樊为“建国豫军总司令。”……[详细]
前后户遗址
  前后户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前、后户村西侧,荆河东岸台地上前后户遗址东西300米,南北800米,面积240000平方米。1974年临汝县文化馆、1984年汝瓷博物馆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现遗址北部为裴李岗文化,南部为仰韶文化。根据采集到的标本,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及仰韶文化并存的遗址,有些典型的器物属于新郑裴李岗文化和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由于汝州地层不属于黄河流域,而是淮河流域的二级水系,说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根据调查,汝州地区还发现有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因素,据此推断,南北两种不同文化在汝州出现,对研究该地区原始社会时期文化变异提供了珍贵的地下实物史料。前后户遗址中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三叠延续为研究……[详细]
马秃塔儿墓
  马秃塔儿墓是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蒙古族贵族墓葬。墓址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荆山村北。墓前元代墓碑、华表及神道至今仍存,墓碑书法浑厚有力,河南省仅有,全国罕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作为中原蒙古族鼻祖,马秃塔儿在元朝时期就颇具影响,以马秃塔儿墓为核心的蒙古族风情园是集民族团结、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人文旅游项目,这在中原广大地区独树一帜。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荆山村马姓蒙古族是元朝蒙古侍卫亲军千户马秃塔儿的后代,现有蒙古族1360人,是元末明初进入中原的蒙古族的后裔。据家谱、碑文、地方志中记载,荆山村蒙古族的远祖是元朝一位名叫马秃塔儿的高官,故其后代以“马”为姓。荆山村现保留有从元代至今的历代墓碑40多通,述及其源流的主要有三通口马秃塔儿墓碑正文曰:“大……[详细]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号建筑(大多已毁),部分保存完好,现多作为民宅使用。寨内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有东西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五脊六兽,上棚小灰瓦覆顶。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两侧为一层商业建筑,或是底层是商铺的二层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时期豫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渡口……[详细]
侯湾小安桥
  侯湾小安桥位于汝州市焦村镇邢村村。年代为明。2016年1月22日侯湾小安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侯湾小安桥,建于明代,为三孔石桥。该桥南北横跨在魏河上,桥面通长28米,宽6.5米。小安桥在魏河的河床上用不规则的条石砌成两圭形桥基,由于河床淤积,现桥基高出河床约0.7米。三孔桥桥拱用的石材均为外弧内凹、剔琢工整、大小不等的长方形青石砌筑而成。桥拱两侧券脸石均用规整的弧形石镶边,高浮雕有铺首、二龙戏珠、麒麟、云中仙鹤、凤凰戏牡丹、海水游鱼、团菊等有纹饰图案。这些图案雕工精细,刀法娴熟,遒劲有力,栩栩如生。桥上游三个拱顶与桥面之间均置方形龙首,昂首、圆眸,嘴含龙珠,下游各置龙尾,龙尾呈尖状上翘下勾,满身龙鳞。小安桥的造型独特典雅,庄严古朴,比例得当,符合中国建筑学原理,是……[详细]
段店窑址
  段店窑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北12公里梁洼镇段店村东北,是一座唐宋古窑址。瓷窑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经过省、地、县多次调查和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和烧制瓷器的匣钵支垫,证明该窑址始烧于唐初,延续至元明,经历1000余年,是河南省烧制瓷器最长的瓷窑址之一。该窑址瓷器品种齐全,花色多样,其中有唐钧、宋钧、元钧、唐三彩、鲁山花瓷、宋汝官瓷、三彩珍珠等。其花色有唐代黑瓷、白瓷、黑彩花斑瓷,宋、金、元时期的白瓷、黑瓷、三彩珍珠地、芝麻酱釉等。器形有瓶、盆、碗、盘、壶、碟、棋子、注子、枕、盂等数十种。该瓷窑址烧制时间长、遗物丰富、品种齐全、花色多样、造型优美,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段店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详细]
阎村遗址
  阎村遗址位于汝州城东纸坊镇北500米阎村东。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米左右,内涵丰富。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部落遗墟。分布有居住、墓葬、手工业地带。遗物多为石器、陶器。石器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河卵石精细磨制,有石斧、石铲、石凿。陶器多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均采用泥条盘筑法,后经慢轮修整打磨。器表多采用红、褐、黑、白间施进行彩绘。花纹有勾叶、垂弧、三角、网状、圆点、几、S、条形等几何图案。器形有尖底瓶、敛口钵、直壁缸、尖底器、釜形鼎、罐形鼎等。陶缸、尖底器均为葬具,底部中间都城有一个小孔。1978年出土一陶缸,器表绘有鹳鱼石斧图,属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原始的一幅陶画。2019年,阎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范围重……[详细]
太仆遗址
  太仆遗址位于郏县城西北太仆寨。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括太仆寨全部及其四邻。 遗址灰层内含丰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和龙山文化以至商周文化,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甗、陶纺轮。陶质为:红陶、灰陶、夹砂陶、蛋壳陶。石器有石凿、石镰、石斧。纹饰有绳纹、网纹。另外还出土有兽骨、鹿角、蚌壳等。出土的器物还有铜鼎、罍、方壶、镞、车马饰、玉壁等190余件。器物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经考古学家唐兰鉴定为西周末期郑器。遗址的东北部灰层中,还残存着两处石灰层。石灰层厚2~10厘米不等,长10余米。它为研究我国使用石灰的时间提供了依据。 重点保护范围:以2号公路与广阔渠北沿交汇处为起点,向北200米,向南20米,向东680米;东端有120米长的一段,南北宽为250米。 ……[详细]
青龙山岩画
  青龙山岩画位于平顶山市舞钢市尹集镇苇子园村唐寺沟组西2公里青龙山东坡。面积约2平方公里。为新石器时代岩画。此山周边分布有大量岩画、石刻、石雕和其它石刻。共约30多处。其中一处位于一块大石板上,形状如龟,有头、有尾。其上面有十几组岩画,岩画多以圆形凹痕为主,疑似太阳,成组排列。或长方形、或圆形,每组约十几穴。另有一组为葫芦形凹穴,还有一组为二人平行在做体育表演状,也似“太林”二字。专家将此称为“龟背书”。专家评价说“这块被特意刻凿成龟背形的岩石,上面所刻的岩画是目前中原地区面积最大、图像最多、符号最集中、符号最齐全的一幅岩画。从岩画看分期是新石器时代早、晚期的都有,岩画符号有早期用石器磨制的,也有晚期用金属工具刻凿的,至于该岩画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象征,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该岩画……[详细]
捞饭店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龙河街道办事处捞饭店社区。该院初建于清代,系财主高基所建,坐西朝东,南北宽50米,东西长80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存房屋48间,院落轮廓较为清晰,建筑规模极大,建筑风格独特,是石龙区目前保持最好的古代建筑群。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大院一进三的宅院,站在门前,从中轴线上自东向西先后可以看到:大门房、过厅、二门楼、主房。大门外的墙上镶有拴马石,每个院内都有南北厢房,院南是一个东西长的花园,花园东侧是高家私人学堂,整个宅院建筑根基为青石。墙为里生(坯)外熟(砖)结构,房顶兰瓦,五脊六兽,墙角建筑用料也很精致,有的烧制而成,有的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图案做工精细,别具风格。学堂也别具风格,环境优雅,清静。高家大院见证了宛洛古道当年的繁荣,据……[详细]
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村,分布在蟒川河西岸、北岸,窑址东西475米,南北555米,面积约263625平方米。该窑址始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元代时仍在生产。1950年、1956年、1958年、1964年国家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先后到严和店窑址进行多次调查;1985年、198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曾先后两次到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窑址内文化层厚达2—2.5米,遗物、遗迹丰富,清理出有烧瓷窑炉、澄滤池、灰坑等。严和店窑生产的青瓷器皿造型端庄秀丽,古朴典雅,器形有斗笠碗、敞口碗、粉盒、瓜棱罐、灯、盏等为多。胎质呈香灰色,胎质坚密,胎釉之间均饰一层酱褐色护胎釉,下面遍布斑斑小点,犹如俊梨之皮;釉面隐纹纵横,恰似蟹过留痕。有些釉面呈细碎规则的冰裂纹,构……[详细]
诸葛遗墟
  诸葛遗墟位于卫东区大众路中段,市中原商场楼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曾在我区诸葛庙一带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自隋代起这里已有修祠祭祀活动,到明代洪武、嘉靖年间又对庙宇进行了两次重修。原诸葛武候祠有正殿、东西配殿,由于历史变迁、东西配殿毁于建国前,正殿毁于1969年(基根尚存)。现有明代嘉靖年间《改正诸葛武候祠记》石碑一通,立于诸葛庙原址。省文物主管部门曾向我市发出专函(豫文物字[1994]第4号)指出:“诸葛遗墟及明代石碑,对于诸葛亮少年时代的生活、学习及以后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三国旅游线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界普遍认为:诸葛遗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少年诸葛亮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诸葛遗墟已于2001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庆阳故城
  庆阳故城位于汝州市西约9公里杨楼乡东的樊古城、叶古城、王古城村四周,座落在汝河南岸和芦沟河所夹的二级阶地上。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00米,南北1300米,总面积338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三面城垣,北城垣可能被汝河冲毁。城垣宽34米,东西护城河宽20米,南北以汝河,芦沟为天然屏障。在城内北部中间区域为高台地。在城西部发现有冶铁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有矿渣、炉渣、灰层厚1.5米,还有铁锥、球、矛等遗物,从其遗物看与城址同时,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汉代仍使用。相传这里是东周赧王的行宫,东周灭亡后,周赧王从洛阳逃到此,遂命为庆阳城,史有周赧王“坐庆阳”之说。与史实相符。庆阳古城址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东周末期的城市建制、布局、冶铁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详细]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观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东十五公里周庄镇大张庄村南香山寺,该寺最后毁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东汉,初为土塔,现塔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为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第二、五层外壁辟拱券门,第三层辟壶门。每层用叠涩砖砌出塔檐。塔顶有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的塔刹。根据文献记载考证,塔下地宫存放有观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誉为“真塔”、观音“圣塔”。一层塔心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蒋子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及书法界很有影响。一九七六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了该碑拓片。附近还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一九五七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三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沟窑遗址
  东沟窑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镇东沟村东。南距县城30公里。这里依山近水,地势北高南低,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瓷窑在东部,排列有序。由于常年烧制,大量残渣堆积于此,地表上瓷片比比皆是。从遗物的造型和釉色上看,属宋、元遗存。瓷胎多为灰色,有深浅厚薄之分,质地有的紧密,有的疏松。釉色有天青、天兰、葱绿、茶叶沫、鱼肚白等,以天青居多。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细腻,开细小冰裂纹,釉下气泡较多,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器物大致有直口盂,小茶托,圈足浅腹盘,敞口碗之类。造型古朴、大方,制作规整精细。2019年,东沟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以河沟转弯处为起点,向西120米至东沟村定家山墙,向北50米至山坡。长120米,宽50米。一般保护范围:……[详细]
侯湾泰山庙
  侯湾泰山庙位于汝州市焦村镇邢村。年代为明。2016年1月22日侯湾泰山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侯湾泰山庙,占地面积约8200平方米。据传该庙始建于唐,但有确切记载建于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2年)。泰山庙是继风穴寺、汝州文庙、妙水寺之后又一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东侧从前到后有钟楼(已毁)、东太尉殿、白龙殿、三官殿;中部从前到后依次有戏楼、拜殿、正殿、后寝楼;西侧从前向后有西太尉殿、圣公殿、阎王殿。其中,拜殿、正殿、后寝楼、三官殿建筑艺术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泰山庙古建筑群在汝州地区属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及年代虽不及风穴寺,但建筑工艺却体现出明代地方性的建筑风格,对后人借鉴、研究、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2019年10月7日,侯湾泰山庙入选第八……[详细]
汝州福音堂
  汝州福音堂位于汝州市钟楼街道办事处南门里街46号。年代为清。汝州福音堂又称基督教中心堂。该教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年间,坐西朝东。院落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6米,面积344平方米。目前,福音堂大门和主教堂是现代建筑,仅有后堂院为古建筑,后堂主房五间三层,南、北厢房三间两层保存完好。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室内木棚板、木楼梯,梁架结构保存完整,体现出中国北方以木架结构为主的建筑风格,但有别于北方建筑形式,主房和厢房门楣、牖窗上方各有石质雕塑,仿木堆塑垂花门,整体建筑结构以砖、石、木相结合,格局合理完美,是汝州市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的教堂建筑,具有很高的北方教堂建筑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郏县信义医院旧址
  信义医院旧址时代:1935年地址:郏县西大街县人民医院内许昌市中心医院的前身是中华基督教信义豫中总会于1912年创办的“许昌信义医院”,已有百年建院历史。许昌信义医院原名福因堂医院,1912年始建于临汝,是中华基督教信义会豫中总会在河南较早建立的一所教会医院。1913年,其迁至许昌现址。1921年,美级瑞典人孔雅德任院长时更名为许昌信义医院。1948年,许昌第二次解放后由人民解放军接管,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办,后更名为许昌专区人民医院(简称许昌专医院)。1959年,原许昌信义医院部分建筑画归许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教会医院出现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实际上是为传教活动服务的。在医学方面,许昌信义医院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使西方医学传入许昌,并不断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该院曾极……[详细]
法行寺塔
  法行寺塔位于市区丹阳西路。传说上古时期,汝州一代有蛟龙作祟,水患难与共严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把蛟捉住后为使蛟龙不再作祟危害百姓,便挖一口深井,将其囚于其中,井上又建宝塔一座,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法行寺塔即是传说中的“镇妖塔”。法行寺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其塔身上下风格迥然之处,该塔塔向下方为四方形,上为八角形,塔高30米,上为九层。有说此塔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所建,也有专家认为建于唐代,有宋、金时代修缮的痕迹。法行寺塔为长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塔基高0.7米,呈方柱体,上为9层八角形涩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顶部于塔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座;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层砌,造型奇特。九层迭涩密檐颇具宋、金特点,似为宋、金时加筑,但塔身的壁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