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旅游

三门峡市文物古迹介绍

下原村严家大院
  下原村严家大院位于灵宝市阳平镇下原村。年代为清。下原村严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严家大院现有院落四座,均为传统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连为一体,一座为月洞式圆门单体建筑。1.三座院为一体,均为四合院,每座院面阔11.8米,门房进深4.8米。大院坐西朝东,大门设在北部,为过道式门楼。门楼上有砖雕花草纹脊,前有垂脊,檐下有斗拱,斗下有垂柱两根,柱下有木雕横额,门两侧有青石质门墩。大门两侧通景为砖雕几何图案。走马板上有木雕图案,外为方形,四角有四只蝙蝠,内为圆形,圆形花草纹图案中有木雕“寿”字。大门内北厢房山墙外有座山影壁,壁心上有五组砖雕图案,下有圆形砖雕牡丹花草中有喜鹊登枝,下有土地庙。门房(倒客厅)为硬山顶建筑,上有砖雕牡丹花草纹脊,前有垂脊,梁架上有驼峰,檐下有斗拱,厅房门设在中部,……[详细]
22、空相寺
空相寺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厢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详细]
古陕州城遗址
  古陕州城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端3公里处的陕州风景区内。陕州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古代就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之说。周文王之弟召公曾封此邑,教民于甘棠树下,民感其德,建祠纪念,故陕州又称甘棠旧治。现在三门峡市车马坑博物馆有召公祠诗碑、召公遗爱、古甘棠等碑刻。据史书记载,陕州古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规模很大,形势险要。历史上有名的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之战等典故,无不见证于此。以后历代兵事频繁,城池多次被毁,又多次复建,一直是州郡、县治所在地。由于地处进出中原的咽喉地带,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是兵家必争之地,统治者多派能员干将治理。唐太宗李世民曾于公元637年春日游历陕州,登城楼俯眺原野,见回舟碧缀,烟霞密翠,斑红芳菲,花柳川岫,聊以命篇《陕州咏……[详细]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席国光(又名纪西)、妇女部长吴应先(又名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还有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的人都于前……[详细]
灵宝黄帝陵
  位于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历史佐证。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据《史记.封祥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查看。为炼仙丹个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后人到此祭祀拜祖,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0的三尊大铜鼎.“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1992年8月,地……[详细]
李家窑遗址
  李家窑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东南两公里,为周代虢国都城。李家窑遗址由城垣、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等组成。其中,南墙已被青龙涧河冲毁,现存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一千至一千零五十米,南北残宽五百六十至六百一十米,周长约三千二百米;城垣外平行环绕两道城壕,内城壕宽十三米左右,外城壕宽十五至二十二米,深四点三至六米。宫城和城垣之间分布着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其中,制骨作坊发现数以千计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等,并有制骨工具铜锯、砺石等;在冶铜作坊发现大量的炼渣和陶范;制陶作坊发现的陶窑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出土有陶器成品和半成品等珍贵文物;在粮食窑藏区,发现一处排列整齐有序的窑穴,这些窑穴均经过加工处理,应是储藏粮食的粮库。专家认为,虢国都城上阳城的发现对研究和了解古……[详细]
不召寨遗址
  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是我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发掘仰韶村遗址的同时,中国学者陈德广发现了不召寨遗址。同年,安特生对不召寨遗址进行了试掘。193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指出仰韶村遗址中“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本质各有不同,其时代或有先后”,“不召寨遗址是纯粹的龙山文化遗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先生、武汉大学考古学教授方酋生先生等分别于1951年、1964年对不召寨遗址进行过深入调查。由于该遗址发现较早,在中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庙底沟二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周邻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详细]
重修陈村桥序碑
  重修陈村桥序碑 原位于陈村乡陈村,村庄古老,居住分散,村中有深沟,分为东西两片,由一土桥连结成整体,故此桥成为该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建筑。道光七年春发生地震土桥毁圮,村民不便,灾后数月而集资修桥,为垂训后人,立石著序:“斯桥之设由来久矣,被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地震,东边倒塌,虽不可以通车舆,尚可以通人马,及至三月二十七日地又震,东西边一起俱圯,不惟车不能通,即人亦不能过矣……。道光七年六月初一立石。”石碑为园形顶,中有“皇清”二字,阴刻线条花纹,碑高1.4米,宽0.62米,厚0.115米。陈村桥在该村之东北部,现长34米,宽3.6米,高5米余。下部为单拱石筑,上部是夯土筑成。据老人传说,此桥被震后仍按原样修复,其位置、建筑材料和结构未变动,据专家学者推论,地震烈度约六至七度。据传,此碑原立……[详细]
渑池龙耳寺
  渑池龙耳寺位于渑池城西13km之外的张村镇辖区。解放前香火比较旺盛,解放后经历了“破四旧”。每况愈下。后改做过学校。上个世纪末还做过养鸡场。近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稍加修缮。面貌有所改观,欢盆友们有机会到那里参观。建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宋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敕为圣寿院。(明)嘉靖间相继重修。有宋熙宁,(金)大,定二碑,,(明)嘉靖二十三年碑,又有八角石柱一,万历四十五年立。寺南面的土岭好象一条龙,应该是一条茫茫苍苍的龙。寺院的位置恰好在龙耳朵的位置,所以就叫它龙耳寺。,偌大一个号称文化积淀厚重的大县,光有记载的寺院就有30多座,可是而今只有这一座了,堪称难能可贵!虽然它很破败,但是还能依稀看到它昔日的风采!龙耳寺是该县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遗迹。是河南……[详细]
陕州古城
  陕州古城位于三门峡市区,是河南最大的城市园林。那里既可凭栏瞭望九曲黄河的雄浑之美,又可领略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的绰约风姿。更重要的是,这个由古陕州城遗址发展起来的大型城市园林,除了带给你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常常会使你蹙眉凝思,回味2000多年来这里曾经的风云变幻,探寻青枝绿叶间、锦绣繁花中透出的缕缕历史云烟。 陕州古城北濒黄河,南依青龙涧,东指崤陵,西望函谷,不仅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特殊的军事和地理位置,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陕州城的建设,北魏、西晋、南北朝时期,陕州城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补和加固。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他对陕州城的兴建尤为重视。在他的诏令下,除将东、南两面城墙增高外,又加固增添了东、西、南、北四处城门的二道门,使城廓更加坚固。 地址:三门峡市……[详细]
冯异故城
  冯异故城位于仰韶镇礼庄寨村的西部,古城址建筑在东西两条流水交汇处—回溪河之北,城墙仅筑起南、北、西三面,东墙尚未筑起时,战争已经结束。城墙底部宽20米,顶宽5米,残高20米,周长200米。它是为战争服务的城堡。这座尚未竣工的残城堡,就是东汉名将冯异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大战赤眉军于崤底(现阳光沟一带)筑壁坚守的遗迹,故名“冯异城”。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今宝丰)人。曾为王莽拒汉,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在建武三年镇压赤眉军,深得刘秀赏识,刘秀曾下诏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详见《后汉书》)。”冯异城古城墙系土质构成,土层厚度不匀,夯窝疏密不均。说明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建筑,虽经2000年的风雨剥蚀,至今毁坏不大,对于研究古代土……[详细]
上屯药王庙
  上屯药王庙,位于灵宝市豫灵镇上屯村,2002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初建时分大殿、献殿、后殿三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建国后大殿、献殿倒塌,1960年对大殿进行重修。现存后殿为原建筑。药王庙是纪念隋唐名医孙思邈而修建。孙思邈,陕西人,由于对医学和药物学有较深造诣,被人尊称为药王。传说孙思邈早年曾在这里采药加工,为民治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当地群众捐资修建了这座药王庙。现存庙为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长12.7米,进深8.37米,上有砖雕花草纹脊,两侧有吻,前有垂脊,垂脊前有戗脊,垂脊上有兽。屋面以板瓦铺设。梁架上有驼峰,整梁架为彩绘。大门口两侧有石狮,应为同时期遗物,石狮作蹲坐状,雌雄各一,狮颈带铜铃,身佩彩带,石狮头内侧作对口呼……[详细]
温塘摩崖造像
  温塘摩崖造像位于河南陕县温塘村南山阴的石壁上,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现有造像36尊,龛6处。第一龛高1.75米,顶呈火焰状,内雕有一佛二菩萨的立像,有莲梗相连。佛高1.35米,头部有火焰状饰。菩萨高1.20米,足下皆踩有莲花台,雕像面部基本完整,龛外两侧凿有供养人像,并有唐雍州高陵县尉成克沟、唐果州相如县令王希昶的题壁刻石。往西一龛为高2.25米的大龛,顶部形状同第一龛,内雕菩萨立像,造形优美,其头顶花冠正中雕有一座佛龛内涂有赤、绿、青颜色,龛下石壁题有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陕虢观察防御转运使皇甫温的题记。下部东侧一龛右方是唐大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承务郎陕州博士骑都尉徐义节撰文,郭元亨书的“温汤古寺铭并序”。据造像风格和题铭文字看,此几处石窟开凿时间不一,有洛阳龙门石窟的风格。但据……[详细]
陕县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前殿与山门……[详细]
渑池云门寺
  云门寺:距渑池县城20公里,距三门峡市区79公里。民国版《渑池县志》记载:“塔在韶山上,相传雷公(注:此指雷姓的长者,非掌握风雷雨电的雷公)在寺中-,暇颓者,可与八阵石图同称神奇。”又据乾隆版《渑池县志》载:“唐,雷姓者,县人,好释教。受戒于云门寺,修石塔百余座,后蜕化于鏊山,临寂谓众曰,我死当为龙王,能行雨。”时河洛大旱,都人以其事上闻潞王处,祷于墓侧。果甘霖大沛,绵延沾足。敕建庙祀,封为昭济侯雷公。民国县志又曰:“雷公庙,在治北,唐潞王敕建,有元、明、清重修碑,共九十八间,古柏三株。”文献记载虽有神话色彩,但登上韶山主峰,眺望西部,确有石塔林立于奇峰之巅,似人工垒砌,为韶山风景区一大胜景。2005年,云门寺开始重修,投资逾千万元,历时10年,2015年底,3座主殿、2座偏殿及钟楼、鼓楼都……[详细]
铸鼎原遗址群
  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并……[详细]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年代为明、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庄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不少官员。村中心有一座赵氏祠堂,是赵姓族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产物,赵氏祠堂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和解放后都有翻修。祠堂坐北朝南,墙和门楼由仿古青砖砌成,大门上方是“赵氏祖祠”四个大字。祠堂南边有并排的两座古院落,据说本是一家三兄弟一起规划修建,其中一个由于-欠下债务无力建房,所以只盖起两座。迈上七级厚实的青砖台阶,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进入了宅院。迎面的照壁墙是一幅精美的砖雕,称为“金镶楼”,上方是门楼式样,下方是案几造型,中间是圆形“寿”字。砖雕保存得较为完好,寿字图案高低起落间仍然陈列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泥土。……[详细]
北村遗址
  北村遗址位于灵宝市大王镇北村北部老村四周,50年代调查发现,1956年原灵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东北角试掘。该遗址以胡同沟为界将遗址分为两部分。遗址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东150米,向北至黄河岸边,面积164766.5平方米。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东100米,向西100米,面积为30508平方米。从老槐树北向胡同沟200米处沟北断崖上发现大量灰坑,灰坑厚1.8至3米不等,宽3至4米不等。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以彩陶为主,红陶次之。彩陶以红衣褐彩为主,还有少量白衣褐彩。器表以几何纹、圆点纹为主,有少量附加堆纹、划纹、网纹等。能辨出器形的有小口尖底瓶、葫芦口瓶、钵、盆、陶环等。石器有石铲、石斧等对研究仰韶中期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卢氏县城西南98公里处的官坡镇兰草中学院内。乘三门峡至卢氏班车到达县城后转乘卢氏至兰草班车直达。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军部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从豫入陕时程子华、徐海东等将军办公居住的地方,旧址现存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12间(军部会议室),东西厦房各三间(军部领导人住室),保存基本完好,另存有部分照片、床等革命遗迹。该景点已做为重点开发项目,拟开发建立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景点建成后与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洞风景区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是人们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详细]
虢国墓地
   介 绍: 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 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0土了很多的珍贵的一级文物,如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 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河南三门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