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唐河文峰塔
  位于唐河县城东南部文峰街道辖区内,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为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学风,由当地文人雅士兴建。文峰塔为仿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边形,身分九级。第一级直径5.18米,周长17.28米。塔身通高30米。文峰塔外形挺拔秀丽,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的神来之笔,巍然屹立,它与泗州寺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文峰塔第一至八级塔檐下,以砖做出外椁栏头,补间斗拱及平座形象,第九级塔椁仅有外椁斗拱,无平座。第一级塔身为实体,第二至九级塔身中空,其中二至五级为圆形,以上为方形,在二、四、五、六、八级均交错辟以拱形门、窗,第四级正东、正西方嵌以石雕佛龛各一尊,佛身高25.6厘米,第九级正南、正北嵌以小佛龛各一尊,佛像身高16.22厘米,佛像面容恬静,天衣飘动,姿态优雅,实属雕刻中的精品。塔……[详细]
邓州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原来范围较大,后当地群众在西侧和南侧拉土,范围逐渐缩小,墓顶已为平地,周围种有树木。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西汉名将卫青(卫皇后弟)的外甥,十八岁为侍中,善于骑射,屡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由于他勇猛善战,称他为“骠姚校卫”,“骠姚”就是勇壮有力,行动迅速的意思。前123年,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食二千五百户。前121年,封为骠骑将军。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同时分两路出兵进功匈奴,霍去病带兵由代(今河北蔚县)北行二千多里,大败匈奴右贤王,……[详细]
下村冶铁遗址
  下村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下村自然村南部。遗址上现残存冶铁炉7座,除5号炉为地上建筑外,其余为半地穴式结构。炉壁用岩石,炉室有圆形和方形两种。7座炼炉的共同特点是内径大,炉室高。从凝结的炉渣中可见到极为清晰的木炭痕迹。其中6号炉为“炉身”结构。炉西边墓葬里曾出土过绳纹砖,炉北、东、西地面上散存不少瓷片、陶片及砖瓦,瓷片中以白瓷为主,青瓷次之;器物有碗、盘、碟、罐等。断崖上出土有宋代陶器和砖瓦。此外,遗址西南龙脖子山以西朱砂铺沟和以南的蜘蛛头山,都出产铁矿石,古坑道遗迹至今犹存。从炉室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组成看,与河北省磁县北宋炼炉、林县铁牛沟宋代炼炉相同;与徐州利驿、郑州古荣镇、巩县铁生沟、鲁山望城岗等汉代炉子有较大区别。专家认为,下村冶铁遗址属于宋代的可能性较大。“炉身角”结构和直筒相比,在冶铁……[详细]
杏山楚长城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60处。邓州杏山楚长城的现状:长城墙体及山寨内石屋墙体均于自然山体之上用青毛石片(块)干砌而成。长城墙体的宽度……[详细]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汲滩镇中学校院内。是外地旅邓商人聚会议事的地点。也用来敬神感灵,祈福禳祸,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货物的地方。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15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以汲滩的“陕山会馆”最讲究。会馆内有大殿、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楼及石牌坊等,气势雄伟,巍巍壮观。汲滩镇紧靠湍河,又是赵河入湍处,且东边与新野的上庄、王集乡毗邻。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自西由后湾入境,赵河自北由李洼入境,至后湾汇入湍河,东流折向南,过刁堤入新野县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的集散地,非常繁华,有“小汉口”之美誉。因此,陕山会馆当时经济是很活跃的,有大批商贾集此地。现存的陕山会馆,中线上有卷棚三间,大殿三间。大殿两侧各有陪房两间,构成……[详细]
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
  南召猿人遗址位于云阳镇阮庄村杏花山,是一处距今五六十万年直立人活动与居住的遗址。遗址南北长98米,东西宽96米,面积约9408平方米。1978年秋,云阳文化分馆郑雪华同志从群众手中收集到化石,上报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化石出土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现存国家博物馆)。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吴汝康教授鉴定为一青壮年的右下第二前臼齿,和北京猿人所处时代相当,属中更新世时代,命名为“南召人”。遗址出土的其它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中国鬣狗等22种。南召猿人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对于研究中原地区与周边人类的生活与繁衍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7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详细]
蔚文中学旧址
  转楼,又名蔚文中学旧址,坐落于太和镇上。它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楼高12.8米,占地近1900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楼浑然一体连接而成,126间房舍将院子围成“回”形格局,人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去,可在楼内自由穿梭——“转楼”之称由此而来。转楼始建于1937年7月。国难当头之时,太和寨(太和镇旧称)开明乡绅李子炎慷慨解囊,招贤纳士,兴教救国,创立宛属蔚文中学,校址即今日转楼之所在。从1937年至1947年,转楼建了十年之久,边建设边招生,一时成为豫西南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师资最雄厚的私立中学。抗战时,转楼不仅培养了大批军民两地人才,还是我党宣传抗日救亡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建楼期间,地下党员郑国安以木匠身份作掩护,趁机打入太和寨,秘密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地下党员刘花年、仝保乾等人也以教……[详细]
内乡朱岗遗址
  朱岗遗址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东南3千米处的朱岗村。北距默河300米,东为默河冲积平原,南为农田,西部紧靠公路。整个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2米~7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未经发掘,从遗址四周的断面上看,发现有许多房基、红烧土、灰坑、墓葬、石器、陶器和大量动物骨骼等。在遗址南部西侧断面烧土层下发现一完整的夹砂灰陶罐,罐内残存有河蚌骨片和螃蟹夹,周围还发现有大量的海螺蛳壳和一瓮棺。地表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器、陶器,自然遗物有猪、鹿、渔、蚌、螺狮壳等骨骼。石器主要以磨制为主,有石斧、网坠、石镞、石铲、石锛等。陶器主要有鼎、罐、壶、盆、器座。器形有平底器、三足器、圈足器等,质地……[详细]
湖阳公主墓
  湖阳公主墓湖阳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考证,该处是曲家岭到龙山时期的一个村部遗址,现存有明万历十一年碑文记载:举功论荫,世封皋胄子于湖阳,名曰:蓼国。汉唐以来皆为县。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是刘秀建立霸业的基地,高级幕僚刘秀的舅舅就是湖阳新店人,二十八宿将中的马武、陈朋、马茂、武谭等皆为湖阳人。公元8年刘秀称帝后,将其娣湖阳公主封邑于此,湖阳因此而得名,湖阳公主墓在镇南一公里处,并根据有关史料,刘秀驾崩后亦葬于湖阳,现正在考察之中。由于湖阳历史悠久,特别是汉光武刘秀建成帝业之后,其历史地位更加驰名,历史文化更加发达,人文景观、自然风貌享誉中原;“湖阳公主墓”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新店汉墓群名曰:“九冢十八塔”,有待进一步考证,蓼王庙、城隍庙、清凉寺等文物皆存,东大寺寨墙高丈五,连接九座……[详细]
南阳琉璃桥
  琉璃桥位于河街南端,全长13.5米,宽6.2米,高6.5米,是南阳工艺最精湛的一座桥梁,以结构壮观和桥上“三奇”而享有盛名。桥下设三孔,每孔上端刻有石龙,龙头西而龙尾东,远望时似游龙戏水,乘风破浪,活灵活现。因该桥造型奇特,玲珑如玉,故名“琉璃桥”。琉璃桥”位于南阳老城区东南隅河街南端,横跨护城河上,创立于明代中叶,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南阳知府朱遴重修。明代以来,“琉璃桥”一直踞于北京通往南方及云贵川的驿道上,是南阳重要的交通枢纽。“琉璃桥”东侧为温凉河与白河的交汇处,是一处良好的深水码头,水陆交通便利,是当时南阳最繁华的水陆联运码头之一。“琉璃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长13.35米,宽6.4米,高6.5米,两端及中部有三组六个望柱,望柱上均有放置石兽的凹口分别为“文曲水星”、“武曲金星……[详细]
邓禹故里
  邓禹故里东汉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新野三泉陂村人(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村边有其后人所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至今犹存。近年来回新野寻根祭祖的海内外邓姓传人,无不亲临祭吊,追怀先祖。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候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碑文曰:“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候,继封高密候。永平元年薨,谥曰元。其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陂,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标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诣访,得晤其五十八世孙广东候补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载,述坊年久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笔立书,永成文献之—证云。清咸丰六年新野知县倪正钧立”。1979年新野县……[详细]
博望坡遗址
  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相传,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三国演义》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陈寿《三国志·蜀书》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享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详细]
围山银矿
  围山银矿 又叫桐柏银矿至今为止,桐柏银矿仍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位于朱庄乡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现了炉渣、瓷片,而且通过附近的馆驿河的横断层,可以看到当年采矿冶炼的炉渣一层一层的分布情况。围山银矿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1983年南阳地区文物考古队张维华了解的情况是:本区古代采冶史应早于明代,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迹可循。据史料记载,甫齐(公元470~520年)曾在此设围山县。在古……[详细]
战国墨城遗址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墨城碑一通。据《墨子》载:墨子听说鲁班在楚国造好了云梯要攻打宋国,宋大夫墨子去同鲁班和楚王理论,并倡导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理论上战胜了鲁班和楚王后,鲁班想从演练上证实墨子的守圉论,于是同意墨子在楚都之北的邓州市构林镇柳凤岗上,筑起一座纯模拟演练的城池。几经演练实践,以墨子为胜,楚王和鲁班彻底放弃了攻宋计划。墨城叫圉城,意为阻止进攻或防守的城。到南北朝刘宋和北魏时,因名在此设“圉县”,属荆州(治穰,今邓州市)弘(北魏为恒)农郡辖县之一。墨城是守圉思想的……[详细]
南阳杨廷宝故居
  杨廷宝故居亦称杨家大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旧城区解放路南端,是我国著名父杨鹤亭是民国时期南阳的第一位知府。杨家大院同北侧的泰古车糖公司、徐家大院等 共同构成南阳市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民居建筑 杨家大院现有处院落,其中最完好的一处院落还保留有两进院,这两进院占地 座,门房、厢房、过厅、上房等均保存完整,院落之间为巷道分隔并连通,尽管房屋陈旧,但每一处房屋皆印着历史的痕迹。 门房临街,现大部分被居民辟为门面房, 但屋顶仍保留着历史建筑的风貌。墙壁、屋顶、门庭柱子等基本上是原始风貌,但因被南阳色织厂幼儿园占用,墙上 门庭柱子下面均有雕刻精美的石礅,却在幼儿园维修房屋时用水泥包裹。 杨家大院及相邻的几座院落建筑虽因年 代久远而显得破旧,但仍能看出其历史风貌, 保护和整治杨家大院及附近的古建筑群对保……[详细]
古蓼国遗址
  古蓼国遗址《汉书o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湖阳县,“故蓼国也”。古蓼国都邑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四十公里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古蓼国辖境,约当于今河南省唐河县南部,湖北省枣阳市北部,向东包括桐柏、随州一部分。蓼灭于楚,其后,楚在此置湖阳邑,继之设湖阳县。《汉书o地理志》载:古蓼国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40公里湖阳镇。东依蓼山,山顶有五代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所建的蓼山神祠(俗称蓼王庙)遗址,南傍蓼阳河(《水经注》称阪门水)。《湖阳镇志》记载:蓼王庙:位于蓼山顶,四合院,石砌墙,石板坡面,整个建筑无木料,建于春秋时期。为纪念在大禹时代治水有功的蓼王而修建。蓼国被楚国灭亡后,聪明的蓼氏后人向东、向北方迁移,还在固始、安丰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现在,蓼姓不仅散居于全国各地,而且到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海外……[详细]
新都故城
  新都城是新朝王莽的发迹地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有新野侯国,莽曰新都”。《后汉书·郡王四》记载:“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汉书·王莽传》记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为新都候,国南阳新野之古都乡,千五百户……哀帝即位后二岁,莽就国。元寿二年(公元前2年),征还京师,居摄三年,封莽孙宗为都侯,莽自称肇名新都,故僭号为新”。新都故城位于新野县王庄镇梅湾村,西距省道汉(中)—王(庄)公路1.5公里,东邻唐河。新都故城遗址现存有城垣一周,呈正方形,边长700多米,高3.5米,城基厚4米;外有城壕深2.5米,宽6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垣内外出土的文物有汉代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石磨、规矩镜、汉代货币等,还发现有下水管道、排水沟、水井、房基和墓葬,这些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详细]
镇平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镇平县老庄镇,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以后各代有兴有废,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园林式寺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一样声名远播。清康熙时,襄阳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教、开山辟麓而鼎建。寺院坐落在山水环抱之中,寺内四重院落,依势而建,由低到高,鳞次梯比,掩映于茂林修竹和古树名木之间。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藏经楼重檐……[详细]
茶庵遗址
  茶庵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位于内乡县城北湍东镇茶庵村。东距湍河400米,西依螺狮河。整个遗址呈长方形,呈东南、西北走向,长500米,宽300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米~10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未经发掘,但在遗址四周的断面上发现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石器、陶器片及动物骨骼等。在西侧的断面上曾发现有瓮棺葬。从地表采集的标本有石器、陶片,自然遗物有鹿角等。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石铲、石斧、石凿、石网坠等。陶器主要有鼎、罐、铲、盆、纺轮、尖底瓶等。质地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灰陶。器形有三足器、平底器等。纹饰有划纹、蝇纹、附加堆纹、彩绘等。1992年312国道拓宽时捡到一件屈家岭时期的夹砂灰陶齿轮,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根据茶庵遗址……[详细]
60、王府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山
  王府山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王府街,是一座人造假山。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永乐二年(1404年)以南阳卫治改建,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它显得是那样的苍老,那样的瘦骨嶙峋,毕竟她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在这儿看过六百零一年的世间烟尘了。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藩南阳。当时朱桎只有5岁。在他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据民间传说,这些石头都是从2000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的,人抬牛拉,历时数年。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