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高贤寿圣寺塔
  寿圣寺塔称高贤塔,位于城西北二十三公里高贤集东街,系明代建筑。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座北向南,通高35米,系六角实心,灰口,七级楼阁式砖塔。为等边六边形,第一级每边出380公分。第一级:外壁正面为门,墙饰石雕佛像6快,石碣3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7尊,石碣2快,右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后面墙无门,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5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内壁饰石雕佛像6尊,共饰石雕佛像101尊,石碣13快。从石碣碑文上可知该塔为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建。第二级:外壁正面为门,饰石雕佛像4尊,左右壁各6尊,后壁墙也为无门,与前门相照,左右壁石雕数目与前壁相同,内壁饰石雕佛像4尊,共饰石雕佛像36尊。第三级:外壁……[详细]
太康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俗称牛王堌堆。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张集乡20公里的刘庄村南300米处。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庄遗址是一斜坡形土堌堆,最高处约6米,面积10000平方米。刘庄遗址内涵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龙山文化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红陶极少。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绳纹、弦纹、素面磨光。遗址东南端出土商代铜器五件,有爵、觚、卣、戈。……[详细]
后高老家遗址
  后高老家遗址位于高寺镇后高老家村西北100米处。后高老家遗址为裴李岗文化遗址。呈椭圆形,稍高于周围地面,现为农田。文化层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80米,厚18米,面积405万平方米,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县内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多次勘查,采集有大量陶片,对研究裴李岗文化的分布范围及诸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遗址略高于周围地面,其文化层厚1.8~5米。中间有一东西农田路沟,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84米,总面积为68080平方米。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调查时在此发现石磨盘和残陶器。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1979年安志敏先生确定该遗址为裴李岗文化。1977年、1991年、2000年,市、县……[详细]
104、李母墓
李母墓
  李母墓又名先天太后墓,此墓建于乾封元年二月,唐高宗李治偕武则天朝谒老君庙,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追封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并诏令对李母墓进行整修,更名为先天太后墓,墓碑文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题。众所周知,老子西行后死于扶风,葬于槐里。但是,由此看来作为孝子的老子想始终陪伴于母亲身旁,恐怕只能是千古憾事,这似乎让人感到了天道有序而人伦无常。……[详细]
瓦屋赵遗址
  瓦屋赵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瓦屋赵村北里处。面积有平方米。呈方形为岗地。北部与小白庄遗址相连接。原有周长约米的小城堡现仅存西边一段高米宽米的墙基。群众俗称“老寨”或“小寨子”。相传为春秋战国时齐桓公会诸侯之所瓦屋赵村原有“齐盟寨”之称。内含文物有兽骨和蚌壳还采集到不少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的陶片。该遗址保护完好与小白庄遗址相同疑与小白庄遗址原为一体。……[详细]
冯异台遗址
  冯异台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4公里的城效乡冯异台村内。遗址稍高出地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冯异台遗址文化层厚1-3米。出土陶器有外交人员甗、鬶、豆、折沿敛口罐、大口尊,鬲。陶质以泥质陶居多,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绳纹、弘纹及素面磨光。冯异台遗址属龙山文公、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107、吴广塔
吴广塔
  小吴塔又称吴广塔,该塔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逊母口镇小吴村内。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吴广而建造的。塔高14.8米,系六角实心的六级砖塔,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二两层为束腰式塔檐。余为仿木结构式样出椽头塔椽。四、五层有佛龛,龛内均有瓷佛,共计12尊。上为宝瓶式塔刹。该塔建筑技艺较为别致,属民间地方手法,在诸塔建筑中较为罕见。……[详细]
108、迎禧殿
迎禧殿
  迎禧殿,是北宋皇帝宋真宗到太清宫朝拜老子后“驻跸明道宫”,在此殿内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朝政,决策大事的地方。迎禧殿即含有皇帝驾幸,喜气盈门之意。“迎禧殿”三字为宋朝大书法家米芾题写。殿门楹联“经史子集根柢于道,释儒伊耶宗旨归德”,表明了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家之根,同佛、儒、伊斯兰、基督各种宗教的基本思想是相通和一致的。……[详细]
109、黄连冢
黄连冢
  黄连冢黄连冢位于县城南王店乡黄连冢村西,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在城南12里,旧产黄连故名,或以黄霸墓误。”现冢高约12米,长宽各60米,夯土筑成,保存尚好。1970年,群众在冢南0.5公里处挖掘一王冢,出土汉代玉衣1件,大部分散失,仅余20多片,已收馆藏。……[详细]
胡寨西遗址
  胡寨西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胡寨村西里。面积万平方米出土器物以泥质灰陶为主红陶较少有圆底釜鬲足。素面和粗、细绳纹都有。屈商、周文化遗址。、西夏亭遗址西夏亭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西夏亭村西北面积约万平方米。上有空心砖和子母砖墓还有春秋、战国时的板瓦、筒瓦残片多是粗绳纹亦有红、黑陶壶、灰色陶盆、豆等。属春秋、战国和汉代遗址。……[详细]
111、王渝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渝墓
  王渝墓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高朗乡王坟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渝墓高2米,周长35米,圆锥形。据《太康县志》:王渝(1375-1450),字文清,号退翁,钝之子,生于明洪武七年,卒于明正统十四年。明朝进士,参与篡修《永乐大典》,留有《退翁文集》6卷,官拜户部朗中、户部右待郎。……[详细]
112、德胜城
德胜城
  德胜城位于秣陵镇西16公里,杨集后高营村北100米。德胜城,唐晋王李克用所筑。唐末,黄巢从长安撤兵东退。李克用在此战败巢兵,矜功自谓“以德取胜”,筑城留念曰“德胜城”。旧时项城八景之一,有诗咏《德胜奇观》:“荒城犹穴兔,邻诸尚飞鸥。感慨先唐迹,萧条古晋丘。林深偏照月,树老易惊秋。遗相遥瞻对,阑干逝水流。”……[详细]
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
  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位于西华县逍遥镇西街路北。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是目前豫东南地区发现的现存不多的老字号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硬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据《西华县志》记载,雷义和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西省朝邑县人雷承祖创办。龙义和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山西永济县人卫润田创办。……[详细]
周口包公祠
  包公,位于淮阳城西北隅,陈人为纪念包拯而建。据载记,明成化年间,知州戴昕建祠。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府包敏、知县张世濂重修。正殿两侧有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肠。”道出了人民赞扬包公的心声。包公在知开封府尹时,相传包拯奉旨下陈州放粮赈灾,在陈怒铡了皇亲四国舅曹虎,为陈人除了害,申了冤。淮阳立有《四贤祠碑》载:“包孝肃公有功吾陈也。持节发菌,痛抑豪右,所全话陈民数万”。陈人世代不忘包公恩德,在永箦食内故建祠祭祀。……[详细]
吕潭学校旧址
  吕潭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民国时期)重要史迹。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爱国将领吉鸿昌创办,故又称吉鸿昌学校。原校舍整齐,设备齐全。1938年黄水泛滥后仅存房屋25间。建国后多次拨款维修。现有教学楼、宿舍、办公室保存较好,包括小学和初、高中部。……[详细]
袁世凯行宫
  袁世凯行宫位于项城市区中心十字路口南侧路西。袁世凯行宫建于1907年,1917年落成。该行宫建筑布局坐西向东,由左、中、右三轴三进院落组成,鸟瞰为一“富”字。1982年,左、右轴院及中轴前院拆除,现存中轴院落群的中、后两节天井院,保存楼房8座36间,属典型的清代宫廷式建筑群。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鹿邑李氏宗祠
  2011年4月8日,鹿邑中华李氏大宗祠始祖殿落成。中华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发起修建的,位于老子故里景区的太清宫东侧,总体布局包括门前区、祖祠区、祖源区,供奉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历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将、名人。……[详细]
118、水灌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灌台
  水灌台位于河南周口市区东南,遗址为一高台,高7.8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700平方米。该遗址全系文化层堆积,至今没有发掘。从断崖处发现有红烧土面5处,并有灰坑、墓葬,遗留下来的文物残片众多,仅拣到的就有龙山时期陶罐、扁锥状三角形鼎足、鸭嘴形鼎足、碗托,商代的陶碗、陶罐、陶盆等。根据有关志书记载,在水灌台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石铲、石箭头,预制陶壶、陶纺轮、骨针等。可以断定水灌台是一座龙山文物遗址。关于水灌台的历史传说和史料记载甚少,相传其原名为观水台,大禹开通九河治理水患,曾在此筑台观水象,但其何时改为水灌台不详。仅据《太平环宇记》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筑灌溉城于观水台上,可能此时将观水台改为水灌台。景点位置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市区东南……[详细]
陈国故城
  在淮阳县。陈国是春秋时十二诸侯之一。当时诸侯兼并,战争频繁,陈国亦筑城自卫。今淮阳县城即陈国国都陈城,后亦曾是楚国都城。现存城墙宽20多米,高出地面5米多,夯层清楚。故城为方形,周长9里多。南门外路西有弦歌台,传为孔子困陈处。……[详细]
黄庙石桥
  位于项城市东南30公里付集镇黄庙集内,老泥河西来东注,河南岸属沈丘县所辖,河北岸属项城版图,两县以河桥为界。其南岸有一古庙,名为黄庙,内俸闫王神位。因迷信中的闫王爷是撑管民人生死薄的主宰神位,所以数百年来,黄庙香火经久不衰。清同治末年,黄庙居士李金路为泥河北岸群众来皇庙进香火,亲自到各地化缘捐资,携所得银钱到山区制作建桥石料。历时三年,将石料构件运回。光绪二年(1876年),石桥落成。该桥全系红石垒砌而成。桥一孔,现存南北长27.5米,宽4米。原为六孔,抗战时期,最南侧的拆掉。五孔,每孔跨经4.6米,栏杆至水面4.5米。桥两侧分别为16个栏杆,每栏杆上刻石狮、石猴,形象逼真。桥栏板上亦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中间两孔券顶各为一石雕长龙。龙头朝西,龙尾向东。只要水面到龙头,绝对发水,这是一个很好的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