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张坝桂圆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离泸州市区4公里,占地4500多亩。景区内有百年以上桂圆、荔枝、桢楠等树种2万余株,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景区绵延十余里,享有“江畔氧吧,绿-”之美称,是集生态、运动、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整体绿色覆盖率达到98%以上,曲径通幽的龙影栈道,精巧雅致的古桥亭台,不经意间翩然飞过白鹭,让你感受生态湿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富有异域风情的小火车,观光车,带您享受穿梭在绿海的梦境,一年一度的张坝马拉松比赛,见证生命的力量,水上乐园让你享受长江之滨独有的乐趣。这里长江奇石蕴藏丰富,奇石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晶莹剔透,是中国奇石、中国雅石的宝贵资源发掘地。在建的百桂园和张家花园,将成为长江奇石、桂圆盆景等特色文化产品的交易展示中心。由80亩桂雨……
[详细] 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县城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耳房、飨殿、关羽殿、三官殿、内设台、曲桥、水池、门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绘,最典型的有九龙枋、九凤枋、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百凤朝阳、百寿图、渔樵耕读、仿米南宫绘画等,精美绝伦,堪称晚清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闻名于国内外。春秋祠联匾,独具风格,内涵丰富,脍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为省级文物护单位。1998年建为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保护范围:春秋祠围墙为界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详细] 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交区况场镇,是-护国战争时期驻泸州的旧居,占地15亩,建筑为清代民居,面积3000平方米,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16年护国战争开始,-随蔡锷从去南入川,在泸州市郊与袁世凯军队展开决战,史称“护国之役”,袁世凯卒毙于护-一击之余,护国战争写进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的重要篇章,-在“护国之役”中立下辉煌的战功,袁世凯统治覆灭后,-升任靖-旅长驻节泸州近六年,为保地方社会平安,铲除地方土匪恶霸势力,恩德普泽泸州大地,人民有口皆碑,同时期他与地方名士结社吟诗,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写下了大量的富有革命热情的诗文,是其旧民主革命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段。-在泸州时期留下的重要业迹和实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教材,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景点位置四川省……
[详细] 有一座建于民国初期,中西合璧砖木结构两层楼房的建筑,堪称乡土建筑的精华,它就是周母孝祠,后简称周祠,位于合江县九支镇安居坝。周祠虽几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较完整。其独特建筑风格在川南未闻有同类者,是川南屈指首数的地面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民国时贵州省主席、国民党上将、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所建。周西成,名世杰,字西成,号继斌,贵州省桐梓县人。他曾参加护国、-战争;北伐后,转战湘桂、川黔;民国12年任川军暂编十二师师长;民国13年率部由川南进驻赤水县城,统辖黔北川南各县。其后,周西成一直坐镇赤水;民国15年6月任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民国18年,在与滇军作战中,胸部中弹,被抬过打邦河时落水殒命。周西成其父早逝,依靠母亲把兄妹俩抚养成人。民国15年,周西成在任贵州省军务会办时,其母……
[详细] 在四川泸州市市中区南极路,有一所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的的住宅,名曰朱家山。它是朱德早年在泸州时结成的“东华诗社”旧址。朱家山是泸州开明绅士、诗人陶开永的住宅,修建于辛亥革命时期。宅内筑有石园,乃一四合小院,有凉亭、水池、假山、天井等结构。殿前左首一小楼,木花雕栏,飞檐悬挂,古朴简陋,书香甚浓。门前一匾,上 书-“帅府”,是朱德将军亲笔所题。字迹苍劲,刚柔并济。朝南座一小楼,隐于修竹之茂,藏于乔木之葱,筑室于峰岩山石之上,即朱德将军故居。1916年,朱德时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兼四川南下清乡司令,驻节泸州先后达五年(1916-1920)。其时,当地百姓深受兵灾匪患之苦。朱德驻任后,表示“既其处此区域,忧患安乐,当与民同”,决心“以兵卫民”,之后的几个月里,他指挥所部平息了匪患。先后写下了《军次……
[详细] 1.太平镇红军驻地保护范围:东至太平粮站家属房及太平小学西面围墙,南至老酒厂熊洪昌住宅,北至顺河街胡劲华住宅,西至顺河街牌坊口。占地面积约10公顷。2.太平渡渡口保护范围:东至袁代敏住宅,南至蔺郎公路,西至江自香住宅,北至老鹰石。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3.二郎红军街保护范围:东起铜锣湾,西至蔺郎公路,红军街南、北两侧各外延30米。东西长450米,南北宽90米,占地面积约4.05公顷。4.二郎滩渡口保护范围:东至二郎大桥,南至蔺郎公路,西至污水处理厂,北为赤水河。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5.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部驻地旧址保护范围:毛泽东驻地旧址:东至旧址外5米唐树林住宅,南以旧址外10米双沙镇政府外围墙为界,西至旧址外12米老卫……
[详细] 福宝古镇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福宝古镇景色回龙古街(四川方言剧—傻儿司令拍摄点):含回龙街、正街、集市上等多条古建筑……
[详细] 法王寺位于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清初,佛教禅宋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宏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逐禅师来法王寺任主持,承传临济法系。后经奂宇、慧源、悟莲、德峰、果山等数代高僧勤勉创业,奏请大藏经、修藏经楼、建万寿亭、办佛学院,法王寺盛教昌隆,声名远播。法王古刹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由山门、关圣殿、万寿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学院、禅堂、观音殿及东西厢房巧妙构成。寺院所有建筑由整石凿成的228根红色石柱托起,整个寺院皆选用红色石料,其工程浩大、造型雄伟、雕刻精堪,为古刹建筑一大……
[详细] 泸州城垣(江阳区)泸州历史悠久,夏商时期,泸州隶属梁州,西汉时期,正式设置江阳郡。南宋时期,老泸州“神臂城”名扬天下,现今江阳区的泸州城墙,只剩下些断壁残垣。“泸州城垣”的称谓由此得来。“泸州城垣”位于江阳区城区,现存东、北、西三段,多为明代所建。其中东城垣包括凝光门、仁和城垣、会津城垣三段;北城垣包括三圣城垣、大北街城垣、小北街城垣三段;西城垣仅存枇杷沟城垣。全长1088.1米,均条石砌成。其中东城墙长246米,宽4米,高4.4米。西城墙长325.6米,宽4米,高6.5米。东城门,即凝光门,是仅存的城门。关于凝光门的由来,据当地的老人说,在城楼上观长江,月光洒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江面就像凝结成了一面镜子,由此得“凝光门”一名。拱形门洞跨度3米,高2.8米,进深10.25米。因城市发展变迁,……
[详细] 玉龙寺:位于城西北30公里濑溪河畔。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清同治8年(1869)改建。正殿左右壁嵌有长5.12米,宽1.32米的浮雕。上排刻0天神24尊,各手执法器,伫立云端,俯视尘寰,衣袂飘扬,神采奕奕;下排列“十八罗汉过海图”,海水汹涌,水族翻腾,罗汉分别站在龙、虎、鱼、虾、龟、鳖上,或招呼、或谈笑、或指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山门横额有“慈云普荫”斗大四字,两侧对联为“玉垒共浮云千秋不变,龙潭呈皓月万象俱空。”系清代道光时四川探花江国霖书。从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玉龙寺作为文物的特色大约在于其始于明代的佛教石刻造像。《泸县志》将“玉龙寺”列于“玉蟾摩崖造像及石刻题字”、“龙脑桥”之后,位居第三,足见玉龙寺在泸县240多处文物中的地位。现在,《泸县志》中提到的……
[详细] 白米镇转龙坝菜河园,位于合江县城东北面10公里的白米镇斗笠村的长江北岸,距长江约2公里,该地势南北长,东西狭,北高南低,犹如一条赴江之龙,盘旋回首,故称转龙坝。菜河园始建于清嘉庆中期(1796年—1821年),竣工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总占地面积15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系清中期合江乃至泸州最大的地主庄园,是川南清代庄园的典型代表作。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林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门厅处由宽大的月台、牌楼式大门、石砌围墙组成,大器、壮观。园内之景分中、东、西、北四大部分,以水景为主,以“清幽古朴”为主题。园林中心为三重厅堂建筑,这是菜河园的主体建筑,东部由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几个小院与厅堂、亭廊、楼阁、斋轩有机地组合,建筑空间通透,与自然联成一体。……
[详细] 古蔺清代墓葬群(古蔺县)1.白家山罗氏墓地保护范围:墓地占地范围东南外延50米,西南外延30米至李贤英住宅,西北外延30米至罗应其住宅,东北外延50米。2.观文柚子土贞节牌坊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200米至马庆培住宅,向南外延150米至牛场山脚十字路,向西外延20米至长槽坳口,向北外延100米至陈齐德住宅前公路。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面积约5.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东以保护范围外延250米至蚂蟥湾为界,南以保护范围外延150米至牛场山脚十字路为界,西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至鱼塘湾,北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至银盆山山腰公路为界。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面积约8.75公顷。3.坟坝王氏墓地保护范围:东至安习平堡堡山脚,南以墓地范围外延20米至正龙田王元奎宅为界,西至……
[详细] 时代:南宋神臂城(老泸州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市区东30公里合江县焦滩乡老泸村神臂岩上,亦称铁泸城。南宋淳祐三年(1243)为避蒙古军袭击,知州曹致大按照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山城防御计划修建,同年迁州治于此。城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公里,沿神臂岩顶边缘构筑为城。东面设耳城、护城池。从淳佑三年至宋景炎二年(1277),泸州军民与入侵蒙军在神臂城拉锯争夺长达35年之久,曾先后5次易手,战况异常惨烈,直至守城军民全部战死,在四川当年近百个抗击蒙军入侵的堡垒中,属于最惨烈的牺牲战场之一。泸州神臂城保卫战,对保护重庆,延缓南宋王朝覆亡起到重要屏障作用,民间因此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当地人称“老泸州”,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长江北岸的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三面环水,南北宽800米,东西长120……
[详细] 龙龟山,位于叙永县城东北大石乡境内,因为该山傍水耸立,玉带缠绕,沿河两岸山丘如龟,形成众龟朝龙之势,因而得名龙龟山。山上殿宇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从江西迁徙来此的一群商人集资修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龙龟山寺一度被毁坏。众多圆雕石刻埋入深土,1998年当地百姓自发将石刻造像全部掘出,数量达200余尊,最高的l.82米,最矮约20厘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造像精美,栩栩如生。龙龟山石刻中的人物造型既生活化,又有艺术夸张,多是劝解人弃恶从善。因为石刻艺术来自民间,所以有些雕像的创作就显得非常大胆直白。这里的每一尊石刻雕像,都有一则阴曹地府的故事。通过幽冥地府的特殊文化,去警戒世人弃恶从善,不要去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以免在下地狱时遭受苦刑折磨。这些雕像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信仰的画卷,揭……
[详细] 泸县龙桥已考证的最早建造时间在北宋治平年间,明、清两代建造最为盛行。在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建桥雕龙的风俗仍在延续。在官道所跨经的主要河流上,由官方主持、民间参与;民间募资多在一般乡道等必经溪流上修建龙桥。泸县龙桥长则有100余米、宽约10米;短有的仅有长1米左右、宽约40厘米。桥墩在河流的上游一侧雕有龙。圆雕龙与桥体大小相符,和谐统一。在泸县,许多石板梁桥上都有龙等雕刻装饰。这样的龙桥在今属泸县范围保存有140多座。其中龙脑桥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泸县龙桥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内广泛分布,数量多且雕刻精美,桥梁建筑与龙雕造像构成了和谐艺术美。这一地域文化现象有史可证由宋至今绵延近1000年不断,在全国也是难得一见的。泸县龙桥的……
[详细] 天地宝洞是位于二郎滩绝壁上的天然溶洞,更是郎酒得天独厚的天然储酒库。洞内瓮坛成阵,堪称举世奇观,被誉为“酒中兵马俑”。1999年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储酒库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郎酒天宝洞地宝洞”位于郎酒生产基地卧佛山下,是远在侏罗纪时代形成的天然溶洞。之后又曾为兵家所用,70年代藏酒后,上万只硕大的酒坛密布洞中形成庞大而壮丽的酒库阵容,有“白酒兵马俑”之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库,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郎酒天宝洞地宝洞”作为独特的储存空间,为郎酒的贮存提供了营造适应微生物生长过程,有效的分解了酒分子中的-等有害物质,让-和各种脂类、酸类物质向着有利于酒香的方向转化,促使郎酒更加有益醇美,这一天然的特殊工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研究酿……
[详细] 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塔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详细] 福宝古镇在秦汉时就有先民群居,唐宋时渐成聚落,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道口,故素称“盐马古道”。元末明初商旅增多,形成集市。明末清初,战事频繁,人口锐减。在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移-动中,楚、粤、闽、赣等地之民相继迁居福宝场,并修建家庙以怀故土,场上庙宇在原有土地庙、五祖庙、张爷庙、清源宫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庙、火神庙、天灯庙、王爷庙、观音庙等宫庙,形成了民居与宫庙相嵌的建筑形制。福宝古镇建筑类型丰富,有住宅、宫庙、文坛、宗祠、商铺、作坊、客栈等多种建筑,且有大片明代木结构建筑完好保存至今。整个古建筑群具有原生性、真实性、完整性,是明清山地场镇建筑的实物见证。福宝古建筑群高低起伏,逐级为街,木穿斗房墙鳞次栉比,小青瓦屋面层层叠叠,坡地、濒河建筑的吊脚楼、挑廊错落有致,富有诗情画……
[详细] 罗盘嘴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占地约450平方米。为泸县宋墓之一,雕刻的内容主要为武士、四神、伎乐、侍仆、综合等种类。2013年,罗盘嘴墓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为仿木结构石室墓竖穴式墓圹,坐东北向西南,长方形平面。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墓顶等组成。文物遗存罗盘嘴墓群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为完整,墓志铭明确纪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M2墓室长2.9米、宽1.25米、高2.58米。墓室侧龛浮雕花卉门扇,后龛雕女侍,后壁横梁正面镌墓志,室底设棺台,盝顶。墓门左右两侧门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镇墓武士各一,其中左侧武士戴头鍪,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左手握弓,右手拈箭,双足着靴踏于石座上。 右侧武士双手持斧,右侧有一把佩剑,似乎准备攻击。文物价值罗盘嘴墓群为四……
[详细] 该石刻刻在泸县玉蟾山风景区东北角的一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于1989年4月15日落成。《流民图》石刻浮雕是根据泸县籍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1904—1986年,祖籍泸县方洞镇,出生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卿巷子)的不朽之作《流民图》雕刻而成。石刻浮雕长41米,高3米,共刻划了100余个人物。原画完成于1943年秋,全卷长26米,高2米,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各阶层群众的悲惨生活现状,展示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表现我各阶层人民渴望生存与和平及民族独立的愿望,产生了撕心裂肺的真实效果。《流民图》石刻右端为蒋兆和石刻雕像1座和《蒋兆和与流民图》石碑1通。蒋兆和石刻雕像高3.2米,宽1.7米,厚1.35米,头像清矍,手夹香烟。《蒋兆和与流民图》石碑宽3.9米,高2米,厚……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