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惠济桥原名七里桥,又名伏龙桥,明万历三年(1575)修茸,明崇祯四年(1631)重建,清嘉庆十九年(1814)修缮,道光年间改建为券拱桥。桥为石质九券拱桥,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于濑溪河上。桥长105.6米,宽7.9米,高10.53米,每券跨度约10米,拱高7.53米,桥面微呈弧形。桥栏为“品”字形条石切成,高1.1米,宽0.3米。由东北向西南第七、八墩西侧,桥面下0.5至0.9米原有高浮雕人物造像4尊。桥西北端约40米有石质三楼四柱三间桥碑楼1座,宽4.2米,高3.8米,上刻明兵部尚书熊文灿撰记碑记。惠济桥对研究明、清时期泸县交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状况有重要价值。2006年3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详细] 齐安宫位于古蔺县城西城街,是县城幸存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最精美的古建筑院落。“齐安宫”又名“黄州会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湖北黄齐、黄安两县商人出银所建。2007年川府函[2007]114号文件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安宫主要由一进齐安宫和二进帝主宫组成,建成时占地面积2419平方米,布局为封闭式二进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梁架式建筑。一进齐安宫“文革”后被拆除,现存较完好的部分为二进帝主宫。帝主宫占地面积1144平方米。有雕刻精美的深浮雕石坊大门、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戏楼、天井及天井东西两侧厢房、正殿(其中一个七级藻井式穹窿顶四角亭又将正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客房,后部份为祭祀殿堂)。保护范围:东、西以现有围墙为界,南至围墙外10米,北至围墙外20米的西城街道。……
[详细] 乐丰溪流杯池,坐西北向东南,包括1座流杯池,1处石刻题记,两处相邻2米。流杯池处于山间小溪中间平台的岩体上,长7.9米,宽5.17米。中间凸出“主”字形雕刻,四周小水沟环绕。池东侧出水口有一酒瓮石坑。流杯池左右两侧原盖有亭子或棚,已损毁,现可见其遗迹。古人借溪间水流,放入酒杯,使其顺水流动。在酒杯流动的规定时间范围内,或吟诗,或联对,或作歌,吟唱不出,即以酒为罚,古时文人常以此娱乐。石刻题记位于流杯池西侧岩壁上,其年代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阴刻楷书”乐丰溪”三个大字,字面总长2.5米,高0.65米,字阔0.47米左右,落款为“乾隆乙卯胡国忠书”,字迹流畅苍劲。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宝莲街驿道(龙马潭区)宝莲街始建于宋元时期,当时人们叫她土漕口,是泸州下走重庆、上行成都的必经之道。历史上,宝莲街为州官迎送朝廷官员的官道。且知,这条官道的形成得益于明清时泸州水运的兴旺、商贸的繁荣,以及朝廷改民运川盐为官运的举错。于是,盐船挤满了小市上码头、中码头、王爷庙和水淹土地。这条青石板老街易名为宝莲街已是明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公元1572年登基,时年10岁,公元1620年去位,年号“万历”)之事了。宝莲街全长一公里。保护范围:宝莲街全长共810米。占地范围向东、西两侧外延5米,向北外延5米至莲花池街道迎宾大道一段,向南外延5米至转角店什字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详细] 延福寺,坐东南向西北,建于宋代。寺内尚存石窟凿于西南—东北走向的岩壁上,岩壁长33米,高4米,共4窟20龛,造像310尊,包括佛教、道教和世俗造像。其中,在岩壁中央的第14号窟最大,宽4米,进深3.8米,高3.57米,正壁及左、右侧壁雕刻有释迦牟尼、南无观自在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十八罗汉等造像,共计45尊,且窟内左侧壁刻有:“弟子僧开岩主持成都府勑赐延福寺僧继璋记”,右侧壁刻有:“前后功德普州文居礼父子镌记”、“四川下南道泸州里仁乡……大清道光十五年……”等题记。此寺内石窟年代久远,内容丰富,造像精美,保存较好,具有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7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石刻外延25米的水沟处,南至石刻外延17米的石包,西以石刻外延16米至小沟为界,北至石……
[详细] 墓葬分布在菩桥山坡东面山脚处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竹林中,总面积4560平方米,已暴露宋代石室墓5座,未露2座,均坐西向东。墓葬均为竖穴式墓圹、长方形、用石材构筑仿木结构建筑的单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墓室两侧壁和后壁设有壁龛,龛内雕刻武士、女侍、龙、虎、门窗、花卉等图案。墓室正中均设置有棺台。其中,M1墓道宽1.2~2.6米,深1.27~1.8米,长2.7米;墓门高2.06、内宽1.52米;墓室长3.56、宽1.74、高3.51米。此墓群对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丧葬习俗、雕刻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朱家山红军川黔游击队会师地,位于叙永县分水镇路井村朱家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组建的黔北游击队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北上的任务后,决定进入川南寻找川南游击纵队合队,从而壮大川滇黔边区革命力量,建立川滇黔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上旬,黔北游击队到达分水岭,与川南游击纵队在分水岭朱家山胜利会师。会师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川南特委组织两支部队领导干部,在朱家山召开会议,作出:将中共川南特委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将合并后的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等决定。2015年6月,被公布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顺对子桥,明代万历中建,清代经历三次维修。桥为10墩11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39米,宽1.98米,桥板厚0.4米。桥面微呈弧形,桥中部的4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04至0.25米。龙首上昂,口微启,露牙含珠,凸目、凸鼻,龙吻短平,角卷曲。龙身刻云纹。龙尾有的呈卷曲状,有的呈上翘状,造型各异。第六孔桥板东侧阴刻楷书“龙藏蛟伏”四字,“龙藏”与“蛟伏”字间浅浮雕宝剑一把。该桥雕刻精美、造型独特,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对研究当时泸县的交通、经济、桥梁建筑、石刻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大石堡石窟开凿在大石堡山丘东侧山腰离地高约8米、直径约11.5米的一椭圆形巨石上,坐西向东,凿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石窟宽约2米,高约1.2米,进深约0.5米。主像3尊,居中者为释迦摩尼像,结半跏跌坐于莲台上,底座为仰覆莲须弥座。其左、右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像,二者均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莲台各放于狮、象背上。释迦摩尼像两侧立二侍者。石窟左、右侧壁雕刻有世俗人像,其中左侧1尊,双手握于腹前,右侧2尊,着官服双手持笏。石窟前下方突出岩石部位,为圆雕龟形,其整体造型为龟驮石窟状。此石窟对研究川南佛教有重要价值。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东北12公里紫霞峰。北宋时期始筑庙,道、佛并存。山上有一摩崖像圆觉洞,洞高2.5米,深3.4米。宽2米。洞内造像15尊,正中3尊佛像,两侧6尊佛像。紫霞峰上有摩崖题刻42处,为明、清以来题记。字径最大者3米,最小者0.5米,有拓书北宋书法家米芾“第一山”、仿朱熹书法“霁雪”、清代内江进士王果所书“红岩”、抗日名将陈明仁所题“填海补天”,另有“别有洞天”、“秀锁双城”、“天外奇峰”等题词,风格各异,耐人寻味。保护范围:造像及石刻题记岩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详细] 叙永清凉洞摩崖造像座落在马岭镇平青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长50米,宽四五米,距地表1米的天然半环形洞窟红砂石质崖壁上。从东向西共42龛,均为拱形龛,横向排列。42龛内有222尊造像,29-31号为主龛,3尊座式佛像,龛高2.5米、宽1.55米、深0.4米;佛像高1.3米,肩宽0.6米。17号为最小龛,高0.1米、宽0.07米;均为深浮雕。洞下方有山门,坐北向南。山门墙高6米,长9.3米,宽0.7米。门高1.95米,宽1.15米。摩崖造像群开凿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为川南罕见的大型石窟雕刻是价值极高的摩崖造像群。2013年5月,清凉洞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摩崖造像分布范围为界,向东外延100米,向西外延110米,向南外延80米,向北外延……
[详细] 护国岩摩崖石刻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永宁河畔,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后,袁世凯违背人民的意愿,叛国称帝。蔡锷、朱德在云南组建护-北伐讨袁,经贵州入川,(1916年2月中旬)驻护国弯头(原叙蓬溪),并在护国、棉花坡一带与袁军激战,退敌北伐。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彻底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在推翻袁世凯洪宪的战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将军挥毫提写了“护国岩”三个大字,并撰写了《护国岩铭》,由护-的秘书殷承瓛书写在护国镇永宁河边岸壁上。朱德、吴芳吉、吴丈蜀等均题诗颂赞伟大的护国战争。……
[详细] 位于泸县县城东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及石刻题记始于晚唐,大多数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2013年5月,玉蟾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古玉蟾关外延25米处,南至金鳌峰崖壁外延175米处,西至金鳌峰崖壁外延150米处,北至省用材林研究所办公室前操场边。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详细] 大寿桥在瓮滩溪上,始建于宋至道(995——997)中,建桥时至今已逾千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年董瀛等募众补修,嘉庆六年(1801)知县王泰云率绅卢奇秀、郭显宗等募众改建,是此桥的最后一次改建,距今已二百多年。该桥长八长三尺,宽八尺,高九尺,更名大寿桥。但民间仍习惯称之为“大桥”。瓮滩溪大桥,是合江尚存最古老的桥。至今除桥礅上的龙头雕刻部分毁坏外,整体保存完好,是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体边界为基线,向上下游各延伸10米,两端各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桐梓林寨遗址位于桐梓林山山顶,呈东至西长条形分布,周长约2000米,面积约140000平方米,海拔550米,现存安怀寨门和部分寨墙,寨内有深井、石屋。安怀寨门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清咸丰十年,后光绪元年、光绪二十四年进行过培修。寨门宽1.43米,进深3.87米,高4.1米,门洞墙壁上刻有“安怀寨”、“咸丰十年”等字样。现存城墙约800米,由条石垒砌而成,厚约4米,高约5米。1950年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师一四二团与土匪曾在此激烈交战。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万寿山城址建于宋代,南北宽约400米,东西宽约350米,现存南寨门和北寨门。其中北寨门坐西南向东北,用条石垒砌,寨门呈拱形顶,宽2米,进深4.11米,高3.6米。寨门与左、右侧城墙总长11.25米,墙高1.74至2.55米,厚4.11米。南寨门坐北向南,其形制与北寨门相似。南宋末年,为抵抗元朝军队攻击,建造了万寿山城寨,即可囤积粮草,又可驻军。原有城门九道。城内有居住遗址,有战壕遗迹。万寿山城址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小龙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6.75米,宽0.94米,桥板厚0.34米。两个桥墩上各有1条圆雕龙,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25米。龙首呈“S”形上昂,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爪呈奋然划动姿势;龙尾呈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生动,线条流畅圆润,造型别致。由于小龙桥所跨河溪窄小,河床浅,每逢汛期便被淹没,不能通行。1999年,当地村民在此基础上加高2.36米,成现状。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何家湾崖墓位于宝坪寺村5组一小地名叫何家湾的一处绝壁上。宋代崖墓坐向为坐东北向西南,夫妻墓凿于海拔1045米的石崖壁上。该石岩顶部呈半圆形,石岩长15米,宽5米,高12米,两墓洞凿在离地面高5米的石凿壁上。墓门顶部呈半圆形,高1.2米、宽1.2米,洞深3米。左右两墓洞对称,高宽深相同。两墓洞中间刻有一个石刻像,两墓左右0.8米处各雕刻两幅肩扛铜锤石刻图像,高1.7米、宽0.8米。墓洞第二层中间两石柱上刻有龙蛇,另两根石柱上刻有图案。第三层中间长方框内刻有两尊石刻像。据说这是墓主像。保护范围:以墓葬封土及墓碑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再外延10米。……
[详细]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沙湾老街,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线性遗产,泸州是川黔线的必经之路。沙湾驿道上接宝莲街驿道下接纳溪,现存有古码头、驿道及明清民居,驿道为青石板铺砌,长约一公里。保护范围:东至原沙湾供销社门市向东外延5米,南至老水井外延5米,西至沙湾阅台向西外延5米,北至大黄桷树向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详细] 龙龟山寺遗址位于叙永县大石乡互助村三社龙龟山,北距龙龟河150米。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现存放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的大石乡龙龟山寺的被埋于庙基及周围的二百尊石刻造像。遗址正前方石梯下有一牌坊,上刻文字记载建庙过程。现在这批石刻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村社陆续挖掘出土,目前已达200尊。这部分石刻人物造像造形特别,形象生动,反映我国民俗文化方面内容。体量3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其中50件赴成都参加建国五十周年考古成就展,并赴国外展出,现在存放于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内。2006年始管委会主持在庙基旧址重建“十二殿”,2008年8月新塑道家泥像1尊,佛家泥像9尊。2001年公布为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批石刻造像形象丰富,品位很高,是反映民俗文化内容的生动教材。我局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叙永县对龙龟……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