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德阳市旅游

德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什邡罗汉寺
  罗汉寺,始建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此时正是玄奘圆寂后,佛都法相宗大行,邑人马道一(即马祖,什邡两路口人)在这里出家修行。该寺毁于元末(1368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邑人曹楷植柏三千株;举人徐应聘捐修大悲阁,铸马祖铜像建马祖殿,明末(1644年),复毁于兵火。到清朝,经禅师暖、月容、礼汀等主持再建,几经修缮、完备如今。寺前照壁有“西川佛都”四个大字。寺门高大庄严,金碧辉煌。山门正悬“罗汉寺”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所书。进山门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镶成的广场,弥勒佛(高五米,石雕)独坐中央。向前进是弥勒殿,旁有一联曰:“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其两廊是五百罗汉殿。再前进是大佛殿。正中悬有“大雄宝殿”匾额,大佛释迦牟居两旁有……[详细]
罗江宝峰寺
  宝峰寺位于罗江大霍山东麓,原为一姓余的四川按察使出资修建,但中途因病逝世,其夫人与女儿继承他的遗志,四方募捐修建而成,于是大家称之为“余家庵”。相传宝峰寺始创于晋唐时代,自修建落成许多神奇迷离的故事便与之紧紧相随。据说明代汉州人明本自小就是孤儿,有天在山中砍柴,让驴载柴回家,因驴不走,明本生气便砍驴的耳朵,当即血流遍地,明本幡然醒悟,入宝峰寺削发为僧,功行极苦。坐化这天,有人在莹华山看见明本大师足穿一只草鞋上山,明本说他那只鞋掉在禅塌下面了,请捎个信让他徒弟给送去。这人到了宝峰寺,寺内众僧告知说大师已故了,择日就要火化,开棺一看,灵柩空无一人,大家方知明本大师早已羽化归去。寺的西南北三面环山,五百亩苍松翠柏云蒸霞蔚。寺前有一座水池,被称为“贵妃池”。池东一条浅浅东去的山谷蜿蜒曲折,缓缓伸入纹……[详细]
德阳孔庙
  位于德阳市中心南街。孔庙又称文庙,是祭把孔子的庙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治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中国计建社会,奉为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他彼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最初的孔庙,是孔子居住过的“庙屋三间”。唐太宗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庙,随着儒象思想的传播,孔庙还越出国界。岁月沧桑,人们始终对孔子保持一种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德阳孔庙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孔庙。四川德阳孔庙(本人又称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当时在……[详细]
剑南春酒坊遗址
  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即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最初是剑南春集团进行棋盘街两侧的平房拆迁工程,由于发现了历史文物,迅即转为“抢救式发掘”。2003年至2004年之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酒坊遗址进行发掘,最终用科学方法还原了“蜀中美酒”绵竹剑南春的酿酒工艺和昔日风貌,为中国酒文化代代传承又奠定了一块基石。四川绵竹在历史上是一个酿酒大县。据史料记载,宋代中央政府即在绵竹设酒务监官或酒务税丞管理酒税(《宋史·食货志》)。绵竹县志记载,明代绵竹酒业凋蔽,清康熙年间复苏,有酿酒作坊90余家,其中大曲作坊18家,“朱(天益)、杨、白、赵”四大酒坊最为着名。至乾隆年间,“绵竹大曲”已经闻名遐迩。宣统三年(1911年),“绵竹大曲” 获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头等银质奖牌,……[详细]
南塔寺
  南塔寺位于罗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时候这里有墨香泉、上天梯、钓鳌台、文笔峰、南塔等古迹,这里曾是明代罗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卢雍有诗赞曰:“城南绣岭横,岚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烂,依稀是赤城”。清乾隆五年,罗江县令王会嘉因感慨罗江已间隔80年无一人登贤书,乃补修天台山之文笔峰,翌年秋李化楠中举;乾隆十七年,罗江知县孙法祖建南塔、文昌宫以培文风,并亲自撰联:“百代蒙麻绵甲第,六村赐福眺和平”,塔、庙建成,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陆续中进士步入翰林,钱林虎、柴邦直、李本元等先后中举,于是罗江人文蔚起,士林光彩。南塔寺景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401平方米。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罗江县城,请看:罗江县城四面环山,泞水、灅水会合于城北云盖山下,整个县城就像一只“大船”;在“大船”的中舱也就是原老南街,建造……[详细]
诸葛双忠祠
  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绵竹双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诸葛亮。成都、绵竹两处祠堂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仰,多有题咏。史书载,诸葛瞻为诸葛亮47岁所生的长子,自幼“聪慧可爱”、“工书画强识念”,才识敏捷,诸葛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诸葛瞻19岁时,娶刘禅之女为妻,拜骑都尉,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待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忠贞,身肩重任,尽心竭力处理军国大事。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保绵……[详细]
中江南塔
  中江南塔又名“联云塔”位于中江城南,朝阳南路北侧,坐落在距地表高约30多米(航测海拔442.8米)的铜鱼山顶。山脚北、东北邻东溪河(御马河),西南邻朝阳南路。中江南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37年(公元1610年),为邑人明大理寺少卿宋兴祖建,中江南塔坐南向北,平面呈八边形,为八面体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0.2米。由于中江南塔历史悠久,秀丽壮观,高矗于东溪之滨,连同周围山色一起自古即为中江八景之一而备受世人赞美,清人楹联“东河水汇西河水,南塔云联北塔云”正是其真实写照,至今未曾修葺,现保存基本完好。中江南塔为中江古八景之一,连同所处铜鱼山在内,为本邑之胜景,历来为中江著名风水宝地,也是中江古城历史之象征。现已被收录进《中国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名胜古迹词内。中江县历史悠久,从新石器石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详细]
三星堆遗址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详细]
中江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四川省中江县城西侧,北靠葱笼陡峭的楼妙山,而监清澈明净的凯江河,与县城南北二塔争辉,同城东魁山相映。寺后楼妙山北有古迹“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楼妙飞韦”,吸引着拜佛参观的群众来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训导左凝登楼妙山有诗云:“寻常极目叹崔嵬,此曰登监实异哉。四面群峰呈画谱,一湾流水倒瑶台。燕随春风高低舞,风送松声远近来。看看烟霞从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数语,色画出楼妙山秀丽风光。名字由来寿宁寺原名“圣寿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该寺现所在地原为楼妙山古刹旧址。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青年时期出家于圣寿寺。法师圆寂以前曾说:“四川省中江县寿宁寺是我出家寺庙,希望能回去看一看。”后因事务繁忙,未能如愿,不幸于1987年11月20日在北京广济寺圆寂。同年12月,……[详细]
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史杨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这是说这所书院在距离今天六百多年前的规模和影响之大,其声名鼎盛完全可与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媲美。另有一副楹联是:“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契,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它以点带面地说明了这所书院的特有景……[详细]
11、慧剑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剑寺
  慧剑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五公里的回澜镇境内。寺庙占地76亩,坐北向南,呈长方型。采用古代传统建筑的庭院组群布局,运用均衡对称方式。寺庙建筑,全是木、石、土混全,工世精巧。殿宇楼阁的门、窗梁柱、卷檐枋楣,斗拱藻井、天棚壁面,均施彩绘,凌空的房檐屋背上,皆置从龙蛇虬兽,花鸟鱼虫,再衬以参天的栅楠,可谓辉煌。“宋淳熙十六年(1156年)十一月,邑人淳于震,放梦紫衣比丘,来此募化,交日随父入寺,见僧真常,公所披之衣,所出之簿,所化之端(缘),所颂之偈,悉与梦符,你子惊然,以为异事。遂施稻田若干亩,助僧建楼于桥,并亲记其事”。这便是应梦楼的来历。还说,不数年,僧真常圆寂,而淳于震官登显位,任转运使,全应了梦。此事被传得神乎其神。致使数百百以外跋涉至此求神应梦,有人干脆就在这应梦楼住下了,那雕花木炕,……[详细]
中江镇江寺
  镇江寺又名王爷庙,因塑有镇江王爷薛运龙的神像而得名。它位于中江县城盐市街的凯江边,是中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走马转角楼式样的古庙,1985年被中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因道路交通不便,中江的进出口商品多通过凯江船运,水灾和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老百姓都说是水妖在作怪。民国版《中江县志》载:清道光14年(1834年),由沿河的众商人集资修建了这座镇水妖、避鬼邪的神庙。该庙坐东朝西,由镇妖大殿、走马转角楼、厢房及戏台等建筑组成,石拱形双扇大门上方墙上有“镇江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侧各有“河清”、“海晏”二字,意指江河无波浪,百姓安定,天下太平。跨进大门,抬头就是木制戏楼,左右为走马转角楼,有十几间木结构雅间,为酒楼,是达官显贵饮酒看戏的地方,窗花及楼沿吊板全是精雕细刻,楼下的雅……[详细]
绵竹故城遗址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龙安村和袁家镇双江村结合部。以龙安村“土将台”为中心的台地上曾发现大量文化层堆积。“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1990年由德阳市市中区(现旌阳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四川省、德阳市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砖厂取土、采沙等过程中发现“绵竹城”砖、石提钱鱼俑、石武士俑、石虎、石狮础、石蛙础、板……[详细]
14、彤华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彤华宫
  彤華宫即火神庙。关于火神,有几种传说。一说火神为祝融。他是父系社会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这个部落以善于取火而著称,其首领就被上帝任命为掌管火的长官“火正”。《史记•楚世家》记载:“重黎(祝融的小名)为帝喾辛居火正。”火正的职责包括取火、生火、纳火、-及保留火种等,所以被尊为火神。一说火神为阏伯。他是夏禹时的一位部落首领,曾经辅佐大禹治水。阏伯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率众凿山开河,疏水入海,足迹遍及华夏,功勋卓著,为百姓所拥戴。大禹赐阏伯子姓,“封商地,任火正”。阏伯为造福黎民,建造“火台”,让百姓取用,于是人们奉他为“火神”。当时黄淮流域洪水泛滥,殃及大片良田,人们传说是河里蛟怪作祟。为了镇妖邪防水患,百姓便建“阏伯祠”(后称火神庙)于河畔,从此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一说火神为罗宣。……[详细]
雒城遗址
  时代:汉雒城遗址:[雒城镇·汉代·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8月,在雒城镇东南角城墙废墟上发现有篆隶“雒城”、“雒官城墼”铭文砖砌筑的墙基。此后又多次发现城墙墙基、铭文砖,以及大量的绳纹筒瓦、云纹瓦当、陶豆及东汉五铢钱等。遗址范围东至外东顺城路(今苏州路、杭州路),南至房湖公园南边城墙(今九江路),西抵滨西路北邻鸭子河南岸。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文化层厚1米左右,发现有绳纹筒瓦、云纹瓦当、花边砖、陶罐、五铢钱等器物。己发掘城墙两段,共长70米,宽2.5~8.9米,高0.3~1.4米。城墙用夯土筑成,内侧、外侧均包砌城砖。此处应是汉代广汉郡治“雒城”所在地。1991年4月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雒城城墙遗址房湖公园段保护范围:东至城南综合楼西侧……[详细]
中江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或圣庙,是供奉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庙座落在县城下南街,占地一公顷有余。东西宽50.2米,南:比长212.46米,臼红墙围护。由万仞宫墙,东西石坊,棂星门、天池,泮池,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藏经阁,钟鼓楼等部分构成一个结构完整、宏伟典雅,古4;1、庄严的建筑群。院内遍植柏树,株株高大的古柏挺然屹立,浓荫盖地。二三十年前,每当夕阳西下,暮霭降临时,庙内常有成百上千只乌鸦、白鹭,在晚霞余晖中鸣噪归巢,为中江县城一大奇观。中江文庙始建于何时现已无史可考。据康熙县志载:古文庙早已荒废,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酒正兼中江县令宇文峒主持重修文庙。此后历代多次修茸、扩建,成为蜀中比较完整的文庙之一。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殿分五楹。高8米。殿前有七级台阶,阶沿……[详细]
中江玄武观
  县城东里许东溪河畔,有玄武山,此山有两个峰峦,望似二山,实则一体。左山蜿蜒如蛇,右山形状似龟,故有“玄武”之名,犬牙交错,六曲三起,而又紧相连接,山下东溪萦绕,风景如画。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玄武山建“乾昌寺”,又名“玄武观”。宋治乎二年(公元1065),朝廷诏天下避“玄”“武,J讳,玄武观改名大雄寺。大雄寺曾几度由佛、道两教分别管辖。玄武观殿宇宏丽,林木苍郁。前后两座大殿,加上山门,禅房,厢房和其它神龛,占地约4亩。历代有高僧或道士住持,香火不绝。山下有圣泉纹石,周围有“万柳逵龙”“三苔续脉”等名胜,四季游人不绝。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著名诗人杜甫游乾昌寺观壁画,写下著名诗篇《题玄武禅师屋壁》玄武观有正殿高12米,宽14米,进深17米,雄伟庄严,幽静肃穆。殿前尚存南宋嘉定年间真……[详细]
广汉龙居寺
  龙居寺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汉市城西八公里新丰镇龙居村。据记载:龙居寺“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创建的佛寺”。寺内尚存其塑像。殿堂建筑40多间,周围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筑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建筑,屋顶为角柱、檐柱和外檐横枋上的斗拱承重(托住)。内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绘壁画12幅,画面各高3米,宽2.3至2.5米。绘有十二贺觉、0、诸天、四众弟子等。神态生动,笔法灵巧。属国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殿后10余米为藏经楼,左厢壁间有一“梅花碑”,镌刻瘦梅数枝,有较高艺术价值。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坐北向南,宽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系九宫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搁榫式建筑……[详细]
庞统祠墓
  【北关楼入口处】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的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历史上,白马关曾经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所以被称之为绵竹关。唐代则改名为鹿头关。这是由于我们脚下这片山,名为鹿头山,而关名也就以山名来定。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长安篡夺唐朝政权以后,盘据四川的王建,乘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他移鹿头关到现在黄许镇的绵远河畔,依水建立关隘,随之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马路过此地、庞统和刘备曾经在山下互挽坐骑这两段历史,而将此关正式定名为白马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楼……[详细]
塔梁子崖墓群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批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为主。在崖墓中首次发现有壁画和墨书榜题,并发现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贵的画像雕刻新题材,大大丰富了崖墓的考古资料。根据这批崖墓的形制、画像题材及出土器物,其时代属东汉中晚期。在3号墓中首次发现了“墨书榜题”。塔梁子3号墓则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壁画墓。2006年“塔梁子崖墓群”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大梁子顶点顺山脊经塔梁子顶顺山脊向下延伸至山脚一线(385.00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