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旅游

巴中市文物古迹介绍

石门寺摩崖造像
  石门寺摩崖造像(巴州区)保护范围:东面自岩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龙场老街最后一步石梯为界,南面自1号龛造像南侧边缘外延30米,西面自崖壁边缘外延200米,北面自19号龛造像北侧边缘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019年10月7日,石门寺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面自岩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龙场老街最后一步石梯为界,南面自1号龛造像南侧边缘外延30米,西面自崖壁边缘外延200米,北面自19号龛造像北侧边缘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双竹堂牌坊
  双竹堂牌坊市、县级保护单位,位于岳家镇双竹村,坐西朝东。石质结构,四柱三开间,四柱前后设束柱,三楼牌楼式牌坊,高7.9米,宽6.3米,厚2.5米,上刻有九十二个人物及花草图案,诗、词对联四十三首,碑汇二幅,顶上设龛,龛内刻“双竹堂”三字。牌坊前1.5米处左右两侧各立须弥座石狮一尊,通高1.9米,座长2米,宽0.7米。牌坊列为市、县级保护单位,规模宏大,其上的雕刻极其精美,工艺精湛,内容丰富,手法熟练,建筑结构严谨,石材考究,至今保持完好,是岳家镇一标志性建筑,为研究石雕牌坊建造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保护范围:牌坊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大石坎石刻
  大石坎石刻位于江口镇小桥街社区居委会,坐北朝南,分布在高6.5米,宽4米,距地表2米的崖面上,竖排七列楷书阴刻《江阳十景》:“鹰岩春晓双江螺旋澌滩雪浪南台飞瀑 宝山夕照龙潭秋月佛头夜雨华寺木鱼角井灵泉蜈岭卧云”落款为: 光绪癸未年秋月廖伦书。每字宽0.35米,高0.38——0.42米,字距0.05——0.08米,行距0.08——0.1米;字幅面宽3.4米,高4.5米,面积15.3平方米。该石刻为清末名人书写,书法精美,笔力遒劲,赞颂了平昌县的自然风光,具有重要的书法和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黄花遍战役遗址
  黄花遍战役遗址:在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于1933年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现今黄花碥一带仍可见当年构筑的工事和战斗痕迹。……[详细]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刊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白乳溪石窟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石窟A、B、C区以A区为中心,西临通河,东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D区以石窟为中心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66、嘉祐寺
嘉祐寺
  嘉祐寺。嘉祐寺在壁山东。据《蜀中名胜记》载,此寺原名龙兴寺,壁州刺史郑凝绩为其父、唐节度使郑畋辞官养病时重修,易名嘉祐寺。郑畋还曾为该寺撰文,后来人们呼之曰郑公寺、宰相府,清末至民国时期通称南寺。郑畋写的《壁州新建山寺记》说:壁山境胜之所,修篁郁密,乔树葱備,景态变幻,泫月澄日,搜索奇胜,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幡,疏为泓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寺侧有泉一泓,其水清洌。寺水相映成趣,曰“嘉祐寒泉”,为“通江八景”之一。……[详细]
南江何氏宗祠
  何氏宗祠坐落于东流村长梁社,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内分正殿占面积150平方米,殿内设3箧,供3大房已故亡灵之灵位,左右厢房,下方戏楼。古式建筑风格,四角搬爪,土木结构,牙梁画柱,天花板绘制24考、安安送米、孟宗哭竹等。山门外刻有祖训,戒嫖赌、奢华、兄弟相争。题诗曰“品正行端困亦芳,带经锄草也馨香,为人若是多邪僻,纵获显荣亦无光,一坏心田二耗财,三无品望四招灾,士农工商皆有业,汝辈需惜有用材”。2017年6月何氏宗祠已被批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是远近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宗祠。……[详细]
得汉城摩崖石刻
  得汉城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得汉城历来为兵家重镇,宋列四川“八柱”之一,城内以历代时刻题记为最,共6幅。这些时刻题记出自明代林俊、余城、朱导,清代徐廷钰等名家之手。得汉城摩崖石刻(通江县)保护范围:东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6号石刻向左外延15米;南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16号石刻向左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任万城墓
  任万城墓位于兰草乡木阁村,坐东南朝西北,为任万城夫妇墓,土塚呈椭圆形,长4米,宽4.2米,高2.5米,塚前立三楼牌楼式墓碑,高4.9米,宽4.2米,碑板上阴刻墓主人姓名及年款,三柱二开间,辟回廊,立方形柱3根,主楼辟龛,龛内施墓主人像,并立圆柱二根,龛门上挂匾,墓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1.8米,宽2.1米,墓碑中轴线前2.7米处立须弥座圆首碑1通,高2.6米,碑身宽1.2米,厚0.83米,碑上刻人物、动物图案。此墓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小廓寺摩崖造像
  小廓寺摩崖造像位于元石乡北顶村,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在长5.8米,高4米,距地面1米的崖壁上。共2龛,30尊造像,呈横向排列;1号龛为观音菩萨座像,2号龛规模较大,分外龛和内龛,外龛门呈方形,高2.3米,宽2.8米,内龛门呈拱形,高2米,宽1.6米,龛整个深2米,造像17尊,题材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佛高1米,肩宽0.4米,圆形头光 ,身着袈裟,善跏跌座于莲台上,门楣上刻8龛小佛像。尊尊造像精美,为研究平昌古代造像提供了可考实物。……[详细]
甑子垭红军战斗遗址
  甑子垭红军战斗遗址1933年腊月30日,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李先念所部,时任重机枪连连长洪学智带领重机枪连沿刀背梁到国军驻扎营地甑子垭碉堡下,调虎离山,诱使国军离开工事,展开追击,趁机占领了国军甑子垭碉堡营地,并尾追国军所部,逼至严家垭陡坡低洼处,对面150米处簸箕田梁上,红军设置机枪阵地,歼灭了国军所部一个营,当时老百姓收敛国军尸体,将其埋葬于严家垭处,取名叫“万人坑”。目前甑子垭战斗遗址碉堡尚存,依稀可以想象当时的激烈战斗情景。……[详细]
竹山寺塔
  竹山寺塔位于平昌县响滩镇竹山村,该塔坐西朝东。石质仿木结构,七层楼阁式攒尖顶塔,通高6.3米。塔基高0.6米,分三级,逐级上收,每级高0.2米。第一级为四边形,第二级为六边形,第三级为四边形。塔身第一层为四边形,高0.85米,边长0.87米。第二至七层均为八边形,层层内收。塔的东面一至三层开窗。第四层塔身外刻人物像六尊,第二、三层墙身外有文字记载和题款。塔的整体为实心。该塔造型美观,工艺精湛,为平昌少有,具有较高的宗教艺术、建筑科学价值。……[详细]
73、独雄庙
独雄庙
  独雄庙:位于鱼脊垭(玉凤垭)街道,始建于唐朝,南宋时期时大规模扩建,诸神俱全,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后经当地百姓捐资恢复,仅恢复了庙宇主体,目前庙宇供奉、玉帝、观音、四大天王、土地、财神、独雄菩萨等少数尊神。独雄菩萨原供奉地,在鱼脊村凉水井处,一次山洪暴发,石像被冲入泥土里,当地百姓詹宗奇在梦中,受独雄菩萨托梦,说:“你救我一时,我救你一世”。此人醒来,将石像挖出并背至现在的独雄庙,当然此人家中自然是鸿运连连。庙中菩萨个个灵验,长年香火不断。……[详细]
罗氏古墓群
  罗氏古墓群:在罗家沟坟园现有墓葬100余座,民国以前的古墓有20余座,其中大型精美墓葬有6座,最高的一座罗显墓长约5米有余,高约4米,花鸟塑像雕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雕刻工艺上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余的几座古墓雕工也相当精细,石材考究,大多采用大理石石材,这在当时已相当难得,其中两座古墓有较为宽敞的拜祭台和能避风遮雨的“坟罩子“,可惜在破四旧时被毁。现今罗家沟坟园古柏森森,有29棵胸径0.8-1米的古柏完好保存。……[详细]
75、石娥寺
石娥寺
  石娥寺 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当地乡绅徐士杰任职兰州府尹,提议捐资修建。召来百余匠师,千多杂役,历时三年建成。寺庙以现存古庙为中心,东西南北建陪殿,四方石道连接,间以凉亭曲栏。后遭遇文革洗劫,东西南北的陪殿已荡然无存,只存正殿。后经修缮,寺庙面积近200平方米,寺前铺设680余步石阶。正殿三间,厢房左右各一间。正殿供夫子、老君、佛祖及刘备、关羽像,左侧供观音圣母,高坐蓬台,普度众生。右侧供神像若干,香火旺盛。……[详细]
七帽孔崖墓群
  七帽孔崖墓群位于笔山镇贝庄村,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在宽16米,高2.9米,距地面0.7米高的崖石上,有岩墓七座,呈横向排列,墓的大小不等,形制基本相同,墓门有正方形、长方形,层层内收,墓室呈长方形,部分设棺台,均为素面。其中M3外口沿呈长方形,高1.48米,宽1.38米。内口沿呈长方形,宽0.8米,高0.9米。墓道深0.5米,墓室为拱形,高1.3米,宽2米,深2.8米。此墓群年代久远,对研究汉代墓俗有一定文物价值。……[详细]
红岩观遗址
  红岩观:故址在红岩观小学,离兴马3公里。传说此庙,原先准备建在庙梁上,在立庙的前一夜,正梁落在红岩下的荆棘蓬上,只好把上面的建庙材料也同样放到下面重整庙基,建成一座四水归堂的庙宇。因为位于红岩下,所以,取名“红岩观”。庙周翠柏丛生,不入林不能见庙。庙内塑有各种神像,钟鼓皆有,住有黄仙姑,黄死后,却是空庙。1952年,土地改革后,神像被毁,作为学校。1967年,学校扩建时,将庙全部拆去,一切全废,仅存遗址。……[详细]
78、天神庙
天神庙
  天神庙。天神庙在下坝村中央,为纪念上天神力造就下营坝村,先民建于古代,庙内供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等,香火极旺。曾有英国、法国传教士在庙后修筑教堂,也就是现在王家院子处,天神庙有庙竺管理,还建有水塘灭火消防。外国传教士房屋建有长方形水池,院墙下半截是青石板,上半截是洋石灰粉刷,尉为壮观,每个门方都有对联,那时笔者与王家王成绪上中学去与他同路,看见有个门方上刻有对联:“养成正气还天地,学就完人对祖宗”字句。……[详细]
79、石王庙
石王庙
  石王庙:该庙曾位于双田村1社大石垭,始建于清朝末年,所处地势险要,因庙旁有数块大石奇怪嶙峋,呈摇摇欲坠之势,故原起名为“大石垭”,奇石至今仍在原地,保护完好。石王庙规模较大,供奉菩萨甚多,人们为了祈福免灾,曾经前往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人称风水宝地,后因年久失修,加之土匪破坏,解放初期被毁。被毁后20余年间,仍有百姓带着虔诚的心和供品来这里求神拜佛,以求平安,消除灾难,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详细]
冯家坝佛塔
  冯家坝佛塔位于平昌县灵山乡民意村,该塔坐西南向东北,石质仿木结构,七层楼阁式塔,攒尖顶,通高10.2米。塔基为八边形,底座边长1.4米,高1.2米,。塔身第一层、二层、四层、六层为四边形,第三层、七层为鼓形,层层上收,塔身东面一至三层开窗,第一、二层刻动物、花卉图案,第四层墙面有文字记载修塔记事和捐资人姓名及“明崇祯五年”题款,塔的整体为实心。该塔造型美观,为平昌少有。……[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