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旅游

六盘水市文物古迹介绍

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范家公馆)
  盘县会议会址盘县会议会址位于盘县古城城关二小校园内,俗称九间楼,也称“九天楼”,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驻地,著名的“盘县会议”在此召开,这是红二·六军团带有重大战略转折性的抉择会议。该会址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五师师长黄道彬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武营,其结构为木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梁,单檐歇山顶建筑。初建时为三层,后因倾斜欲倒而降低一层,为一楼一底两层,上下各九间。檐高5.31米,通面阔36.5米,进深两间11.2米,建筑面积818平方米,前带双步廊,楼栏直棂式。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0月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详细]
水城化乐碉楼
  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剿匪战斗地杨家洞位于今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杨家洞原名泵井洞,位于当时的比德区化乐乡,离县城约80公里,地处水城、纳雍、织金、郎岱4县结合部的腰岩坡上,有两个相距百余米的山洞,洞口相向,互为呼应。当时,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为保存其封建地主势力,以防御外袭,便扼两洞,强迫百姓凿岩道,打水井,修仓库,筑工事,于是百姓就称此洞为杨家洞。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1纵队司令。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保安271师师长刘鹤鸣和独立4师副师长黎季心(水城县县长)宣布起义时,杨正斌拒不放下武器,并在泵井村里修建碉楼顽隅抵抗,继续率部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与人民为敌。1950年4月,解放军撤离水城后,杨正斌等土匪势力纷纷抬头,与叛军勾结一气,盘踞一方,与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作……[详细]
水城观音寺
  水城观音寺原名观音阁,位于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钟环社区(老城内),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因战祸,寺院破烂,僧侣流失,香火锐减,虽然如此,但也有善男信女经常到此烧香拜佛。1993年,十方善信组成筹委会,由杨明显任主任,筹资8000多元以修复文物古迹的名义重新修建观音阁,并于1993年5月19日举行奠基典礼,市人大副主任周绍邦、市民委主任陆官华、水城县委书记孔令忠等和弘福寺当家师圣中法师等政府领导和宗教人士参加了奠基典礼。1994年释通广由弘福寺圣中法师推荐来水城观音阁当住持。2000年11月13日,水城县人民政府以水府发〔2000〕65号文件同意水城观音阁为佛教正式活动场所,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10日,观音寺筹资72.4万元修建大雄宝殿。2004年4月初,筹资16万元从瑞丽……[详细]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岩脚镇在是一个清代逐渐形成的商贸古镇,时称“羊场”。清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将原黔滇驿道自安庄驿(今属镇宁)至湘满驿(今盘县近)间一段,从镇宁州属黄果树改道经朗岱厅毛口渡北盘江至盘州厅蒿子卡与旧路相接,郎岱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集镇,羊场因处于安顺到水城、郎岱到大兔场(今纳雍)和平远(今织金)的古道交汇点,也成为繁华的商埠。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此置羊场巡检司,隶属安顺府。民国三年(1914)改羊场巡检司为羊场分县。在羊场集散的物资以盐、丝绸、布匹、烟土和日杂用品为主,其中盐、丝绸、烟土数量最大,盐号多达七、八家,永昌号最为著名;马店十余家,唐家马店规模最大。著名实业家龙幼安在贵州首开烤烟种植和烤烟销售记录。烟土销售的利润每年多达数十万银元。镇内主街道东……[详细]
水城文昌阁
  俗称观音阁。位于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确切年代待考,至迟在清嘉庆初年。文昌阁为一处古寺庙建筑群总称,包括山门、魁星楼、文昌宫、韦驮亭、文昌阁、东西配殿等。东西宽48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  其中,文昌阁系水城尚保存较完好之一处寺庙余部,尚存文昌阁及东西配殿,而山门、魁星楼、主持房、韦驮亭等已不存。文吕阁自50年代以来,曾用作单位宿舍而折修改装。继而毁于1958年。  据老人回忆,文昌阁坐落之小山上,长满松柏、皂角、冬青、竹子及花草,文昌阁掩荫于高大树木之下,清净幽雅。每当夜幕降临,干百只白鹤、鹭鸶栖息于树上,倍添生机。今树木绝大部分已伐。  尚存之文昌阁,占地面积216平方米。通面阔五间24米,明间面阔4.6米,一进9米,次间面阔4.1米,一进9米,梢……[详细]
桃花洞遗址
  桃花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的小孤峰中,位于六枝特区桃花公园内的桃花山脚。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8′08″,北纬26°12′29″,海拔1,340米。洞口东南向,高约5米、宽约15米。洞纵深约31米。堆积物面积约150平方米。洞四周开阔。桃花洞遗址于1983年10月修建桃花山公园时发现,建园人员于洞中发现巨猿化石,化石上粘附有灰烬。同年11月至12月,省博物馆派人进行清理和小面积试掘。试掘区堆积物厚约2米,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上层为黑色表土层,含磨制石器及陶片等遗物;中层为黑色、灰色粘土层,含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等;下层黄色粘土层未见文化遗物。上层出土玄武岩磨制石斧1件、磨光石器5件及陶片20余件。中层出土石制品256件,同层还出土骨锥、穿孔蚌器和大量烧骨烧石,烧石和炭屑厚达40~7……[详细]
盘县大洞旧石器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县大洞位于珠东乡十里村。原为人旨教洞窟,光绪《普安直隶厅志》 记其“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 ,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层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来,侧身而蟹行则大洞在焉”。后成为乡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们随意扔弃或砸碎喂猪或肥田。七十年代,被地质工作者发现。1990年,六盘水市有关部门将几件从盘县大洞洞口堆积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该所古人类研究室黄慰文主任等认为,这几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随即派出地质学家袁振新等进行实地踏勘,在大洞采集到十多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几个灭绝……[详细]
普安州文庙
  普安州文庙位于城关营盘山东麓,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正统八年(1443)和万历十六年(1588)曾两度修葺,后毁于兵。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大成殿,亦毁于兵。康熙二十三年(1684)复修,以后历经增建补修,规模完备。是庙依山势而建,总占地面积约39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为:礼、仪二门;泮池及池上状元桥;棂星门及左右的忠义祠和节孝祠;戟门;大成殿及其两配殿;最后为启圣宫。自棂星门起,各建筑台基和其间院坝呈阶梯状层层升高。建筑群四周用砖墙围护,饰以红色。礼仪二门临街,为砖砌牌楼式。棂星门为四柱三门石牌坊,镂雕工艺较精。戟门为悬山顶抬梁式,三间,前带双步廊,明间为过厅,其外檐斗拱的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均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计心造。柱头铺作为假昂,补间二朵均为真昂。斗……[详细]
普安卫城墙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位于城关镇,始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五年指挥使王威等始筑土城垣,用石包砌。据明嘉靖《普安州志》载,城垣周长八里五分,高二丈三尺;设四座石拱城门:东雍熙、南广居、西崇仁、北镇远。镇远门上建鼓楼一座;城垣因山形而筑,西高东低,形如一口吊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东门改名会政。道光十一年(1831),南垣坍塌数十丈,后复修;咸丰三年(1853)补修东垣;咸丰八年城垣增高三尺。同治二年(1863)复修南门炮台。光绪二年(1876)修西门鼓楼,十二年重葺西北两门鼓楼。1952年前,整个城垣尚完好,以后渐遭拆毁,至1966年,毁坏过半。现仅遗存北门左右一段,长1100多米,高1.2~5米不等,厚0.6米。西门门洞犹在,“崇仁门”石匾亦存。北门完好,门洞为半圆拱,拱券纵……[详细]
鹅毛寨魁阁及红军标语
  鹅毛寨魁阁亦称魁星阁,距盘县县城100余公里,据阁内石碑记载,该魁阁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月二十七日正式落成,修建时间历时近4年。“魁”是为首的意思,北斗七星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叫魁星。我国神话传说中说,魁星就是主宰文章的神,鹅毛寨魁阁就是当地百姓为繁荣一方文化、展示一方文明而建造。该魁阁至今虽已经百年,但因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乡民们的保护,至今仍保存完好。鹅毛寨红军标语位于保田镇鹅毛寨村大寨子农户居住中心区。1935年4月22日,红三军团由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领一部分部队,从普安旧营过楼下河进入盘县,经三官营、祭山树、小石桥、甘河到堡田堡(今保田镇)。23日,另一部分部队从兴义补西进入盘县,经马甲、狗场营抵堡田堡。两路……[详细]
盘县城隍庙
  城隍庙,在城关镇凤山书院山脚李子林,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普安州志》曾有其方位记述。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同治九年(1870)重修后殿,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正殿。 是庙原建筑平面布局为:按中轴线自前至后,依次分布前殿、正殿及其左右配殿、后殿。后殿紧贴正殿,两者仅一沟之隔,整体构成一封闭式四合院,总占地面积约千余平方米。 前殿明间为戏楼式建筑,两层,底层为通道,上层为戏台。前檐整体装修成门楼式样,后檐面对正殿,纯为戏楼式建筑,歇山式屋顶,翼角系撑拱起翘,屋顶原覆筒瓦,今为青瓦;两次间为硬山顶建筑,上下各两间,连其戏楼计,通面阔13.5米,通进深9米。原大门进门处塑有“无常”,高约丈余,其帽高2尺,-“一见大吉”;另有两匹石马,各重约2吨,高1.5米,长1.7米,……[详细]
水城钢铁厂一号高炉
  贵州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因三线建设而兴。位于其城中心的贵州水城钢铁厂,高22米的“母亲炉”——一号高炉,至今仍为三线文化保留了一份“独家记忆”。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从备战的角度出发,党中央决定将处于一线的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及原材料工业,逐步转移迁至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三线地区,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也由此拉开帷幕。贵州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有“西南煤海”的美誉。1966年,国家批准贵州水城钢铁厂筹建。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选址于贵州水城青杠林,代号603工程。随着三线建设全面铺开,为把水城建成有钢有铁、打不垮、拖不烂的“硬三线”,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派出了平均年纪仅35岁的5000多名骨干同赴六盘水。……[详细]
六盘水田家大院
  田家大院位于岩脚镇太和村田家寨,建于民国十年左右,封火墙碉楼维护四合院,穿斗式歇山顶建筑,小青瓦顶。该组建筑布局严谨,灰塑、木雕、壁画等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有着较为先进的排水系统。田家大院所在的太和村,位于岩脚镇的中心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迴龙溪畔。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全村森林覆盖率35%,平均海拔1250米。迴龙溪景区旅游大道和人行步道环村而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1.正房5间,现存4间,梁架大部分尚存,小青瓦顶尚在,但屋脊已被毁;板壁及楼板在四清运动期间被撤除,现为石墙结构。2.磨房,紧接正房东烧间,内有粮仓,现存部分梁架结构。3.东厢房,3间,大架及小青瓦顶,板壁及屋脊被毁,部分柱子有柱础.4.西厢房已被毁。5.门房,5间,梁架结构大部分保存较好,屋脊、小青瓦……[详细]
碧云洞摩崖石刻群
  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盘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许。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书镌时间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编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订普安州十景时,将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胜游”更订为“碧云佳兴”,至此得“碧云洞”之称。分布在碧云洞内外的崖壁上,现已知最早镌刻年代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阴刻、圈刻、阳刻等几种刻法,每字最大者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洞外摩崖多数字迹明显,字体较大,如“水洞”“通天一门”、“独立撑天”、“碧锁云封”、“廊庙江湖人间仙境”等,今人为使其醒目都填以红漆。洞内大多位置巧险,不易察觉,有的字迹较难辨认。摩崖字体正、草、隶、……[详细]
六枝地宗矿矿井
  六枝矿区1956年规划建设,1958年开始全面建设,1961年六枝煤矿简易投产。1964年7月,党中央西南局决定补套建成六枝矿、恢复建设地宗矿,1965年1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矿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南煤都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开始。1965年完成六枝矿井补套续建工程,1966年10月,地宗矿井建成投产,1970年四角田矿简易投产。六枝矿、地宗矿、四角田矿成为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地区煤矿工业的代表。先后建成的七对矿井及配套厂点,构成宏伟壮观的百里矿区。六枝煤矿和地宗煤矿在10余年的生产中,总结提炼的“四位一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获得煤炭工业部、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枝矿区都是适应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典型代表,如四角田的红粘土砖建筑,片区干打垒住房,苏式风格的建筑,在当时是一道新的工程景观……[详细]
盘县大威寺
  大威寺在盘县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今大部分建筑巳毁,仅残存此偏殿。是殿为单檐悬山式,七架梁,徹上明造,大梁题记尚存,为“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冬十一日”。殿面阔三间,8.8米,通进深7.1米,前带双步廊,廊深1.16米。驼峰均系雕刻。山墙和后檐墙的下部为石砌,上部全系大土砖。前檐自封檐板至檐柱额枋,装置三层镂空雕,图案为卷草连云的骑马雀替。其他雀替均为镂空雕,图案以缠枝为主,变形龙纹为辅,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廊顶装盔形轩。明间装五抹头摘扇四扇门,次间装槛窗,窗心为?字格,槛墙装木板。檐柱之间装“美人靠”,其下为车花直棂栏条。梁架加工细致,并施彩绘。殿廊下有一石砌鱼池,长6.5米,宽3.56米,深1.4米。房屋台明高出池坎平面2.1米。殿前为一大院坝,右侧有古杉(柳杉)五株,树龄都在四百……[详细]
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
  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距盘县古城110公里,位于新民乡羊圈村,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也是贵州至今发现时间最早的海生物爬行动物化石群,距今约24000万年。1999年开始发现,2004年立项正式科学发掘。这是以完整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主,并含有鳞齿鱼类、龙鱼类、头足类、鳍龙类、腕足类等多门类生物化石群的古生物化石地层。化石产于中三叠纪关岭组上段。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主要有混鱼龙类、幻龙类、原龙类,属种丰富,保存完好,数量巨大,是世界上已知最老的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落,已被命名为盘县动物群。盘县动物群化石补充了海生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的早期链条。现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已联合组建“盘县新民海生动物研究工作站”,进行海生动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工作,……[详细]
城隍庙东岳殿
  位于老城东之城隍庙内,坐东北向西南。始建年代待考。从现存梁架结构看,未发现拆换情况,可见建后未作过大改修。城隍庙为水城较早寺庙之一,现已部分拆毁。东岳殿系庙内保存较完整之古建筑。为砖木结构,主要构架全以优质丝梨木做成。九架檀,通面阔三间13.83米,进深7.86米,座落在2.8米高月台上,两层单檐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底层和二楼之明间均为一进,次间均为二进;明间为抬梁式,两山为穿斗式。占地面积为108平方米,经多年风雨不毁。门前踏垛为19级,无垂带,纵6米,横4米。月台正面两侧砌有青石月宫门,高2.8米,与月台平,可容两人对过。东岳殿挺拔雄伟,可体现当时建筑水平与技术成就,具有较高文物价值,为本区不多之古建筑遗物,更显珍贵。1987年12月28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燕子岩剑齿象化石遗址
  位于区政府西北面2公里、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川心村第九村民组境内之燕子岩上,系一天然裂隙洞穴。洞口向北,向内倾斜,可容人进出。入洞31米,垂直而下42米方达洞底。洞底为岩浆溶物及流沙,剑齿象化石均规则分布于东南石壁上。1975年,由水城文化馆、水城运输公司和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剑齿一对,长1.75米,粗壮。还发掘出臼齿数枚及肩胛骨、脊椎骨、头骨、腓骨、股骨化石。为我国长江以南首次发现之较完整剑齿象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为中更新世时期(约40万年)剑齿象。其发现,对研究我区及贵州地理气候提供宝贵资料,对我国中更新世动物种群和植物分布以及地层地质运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0年12月4日,将该洞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发掘化石存省博物馆。……[详细]
六枝关寨火车站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关寨村,有一个铁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关寨火车站,其邮政编码为553412。这个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那时它开始服务于贵昆铁路。现在的关寨火车站不仅办理旅客的上下车服务,还负责货物的运输,而且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便利性。关寨站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铁路运输生命线。车站建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荒田村的山腰处,右侧是长长的隧道,左侧是桥梁,四周高山环绕。在车站隧道口上,嵌刻着“关寨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关寨火车站与贵州省会贵阳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88公里。它隶属于成都铁路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四等站,它在当地的铁路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