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文物古迹介绍
东岳宫,也称东岳庙。位于陆良县公安局中枢派出所院内。现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3.25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5开间,通面阔14.8米、进深9.8米、檐高5.1米。明间通面阔5.2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各3.1米。东西两端山墙沿檐柱砌筑,两端原廊道现已改为稍间,2稍间通面阔各1.7米。四檐内外均置斗拱,明间平身科4攒,左右次间各2攒,稍间1攒。大殿内檐设置斗拱,后檐外檐装有斗拱板,顶棚装有彩绘天花板。大殿屋面施青灰色瓦当,明间正脊顶部置金黄色琉璃双龙抢宝造像,四脊施金黄色琉璃瓦当。翘角上置吻兽。据东岳庙碑记载,东岳庙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岳宫收归国有,进驻陆良县公安局。1996年,陆良县公安……
[详细] 白雾财神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委会第8村民小组。地理坐标为:北纬26°29′16″、东经103°11′32″,海拔1957米。坐东北向西南,由山门、东西厢房、正殿、配殿组成,一进四合院布局,占地1095.04平方米。山门建于3.5米的石砌基石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通面阔3米、进深5.3米。正殿建于比山门高2.1米的石砌基石上,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8米、进深10.65米、檐高4.15米,青瓦屋面。东西配殿为单檐穿斗式土木结构,两山墙均设风火墙(俗称“猫弓墙”),3开间,通面阔9.15米、进深6.7米。东西厢房为单檐穿斗式硬山顶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8米、进深8.55米。白雾财神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1953年土地改革后为白雾小学使……
[详细] 新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太平社区新桥村中。桥南北横跨原西河河道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砌筑,纵联砌置,共3孔。桥全长23米,桥面宽6.5米,桥面以石灰石板铺筑,平直。桥两侧置拦马石,长0.8~1米、高0.4米、厚0.2米不等。桥面距水面高3.5米。桥孔跨径相同,均为6米。据清光绪《沾益州志》卷二“城池附津梁”记载:“新桥,城南十里”。又据《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记载:“初八日……又一里抵新桥,殷雷轰然,大雨忽至。”“十二日,主人情笃,候饭而行,已上午矣,十里仍抵新桥,道由歧朔流西南行。”可知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先后两次入交水城(今沾益城)均途经新桥,此时新桥已经存在。由此可推断新桥建于明代,对研究曲靖明代桥梁建筑有较高的价值。由于西河河道改变,加之年久失修,河床淤积,新桥……
[详细] 位于罗平县九龙街道旧州村东800米处。现存遗址为古城址,坐东向西,分布于中间高、两面低的一排月牙形山坡上。遗址呈长方形,长200米、宽100米,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遗址内有台地3级,设大石城、小石城和土官寨城。据地方文献记载,大石城为罗雄者氏土司居所,现大石城遗址尚存残墙6段,均为不规则石块垒砌而成。城内散布覆盆式石柱础,有零星瓦当、花纹砖、陶瓷残片和残骨。小石城为者氏土司家眷居住地。土官寨城为当时村民居住地。据清康熙《罗平州志》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沾益州土酋者洛偷袭施氏,夺罗雄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者洛将州城由阿邦迁到现遗址处,使用至明万历十三年(1585)。由于当地土司者继荣作乱,朝廷派兵剿灭时,城池被毁,遂废弃。由此可知,土官寨城遗址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
[详细]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委会河泥村中的一座老房屋内。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8平方米。旧址建筑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7米、高7.4米。二楼明间右隔板上印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像下印有楷体“忠”字。房屋始建于1940年,20世纪90年代曾维修过,除部分木构件稍有糟腐断裂现象外,其余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在距离房屋西北300米处的普冲小学校园一角,立有普冲党支部旧址纪念碑1座。碑立于一个高约1.5米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四周设不锈钢护栏,设9踩宽1.5米的踏步通达。纪念碑为三角柱状体,碑座呈梯形,混凝土浇筑。碑通高5.6米,碑尖置一枚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正面刻“中共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一九四八年二月。”碑座横书阴刻普冲党支部……
[详细] 普济寺,在陆良县城东部,是元朝大德四年,马撒宋济隆叛,梁天松率军三千出镇陆凉时所建的王帐或斋宫。明初改建寺庙,建寺不久便种植了这株山茶。这从明代万历26年,任职云南按察使的邓美赏普济寺茶花所写的《茶花评》可知(此文《云南通志》、《陆良县志》均收载)。邓文说:“予于甲戍岁(万历26午,公元1599年)月在嘉平,按巡曲靖,道经陆凉,适道左普济寺,车中旁晚其内,茶花甚放,故暂停辕入刹一观。但见灿日蒸霞,云锦成诚堆,因忆省城之花,殊觉未能与此媲美!孰谓‘他花皆不及省城’那?......此树之寿二百年矣!枝干高有十余丈,大可合抱--。邓美观赏此花是在万历26年,上朔二百年,则是明洪武31年(建之元年,公元1399年江河堤,西面与至西桥之主街道相连。公园占地面积187亩。为新近建设的又一公共游乐场所、内……
[详细] 贵昆铁路木嘎至天生桥段位于宣威市乐丰乡木嘎村委会至双河乡天生桥贵州界之间。起点木嘎车站,铁路全长21千米。铁路为准轨铁路。其中最险要的路段是宣威市乐丰木嘎车站至双河荷马岭车站,距离16千米,高差达150米。为减缓坡度,增大曲线半径,达到最大坡度为12‰、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的设计要求,线路呈“S”形设计,共有隧道21个,桥梁30座,总延长11.1千米。铁路盘旋迂回,形成桥上有桥、隧洞相叠的景观。当火车经过此地段时,让人产生几列火车同时运行的错觉。天生桥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全长520余米,桥下由17个高30~60米不等的混凝土桥墩和钢架桥墩支撑,下面为石灰岩过水洞,形成“天生桥上架天桥”的景观。贵昆铁路云南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参与施工的铁道兵和民工超过10万人。由于地势险要,施工困难,建……
[详细] 钟灵书院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马街镇集市东面,现为马街小学校址。据《钟灵书院碑记》载: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六月,光绪六月(1880年)绅首杨秉仁、王万清等联合众村重修,名钟灵书院。光绪末年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马街小学,取名萃山中学。钟灵书院座南向北,现存照壁一道,长27米,宽1.02米,高约6米,在照壁后26米处有清式七层斗拱建筑的山门一座,山门与其后面的讲堂、上堂及耳房、厢房浑然形成两个院落。整个书院计有清式木构件建筑三十余间,其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四周古树掩映,布局十分严谨,是我国唯一幸存的一座较完整的书院。也是曲靖乃至云南省保存较完整的清代书院之一。钟灵书院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自1919年0云南省临委成批派党员干部到陆良开展工作起,至土949年革命……
[详细]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来宾镇大坡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周围分布有来宾煤矿,来宾镇党委、政府机关,继红、长征、虎头等十余所中小学校,326国道从陵园门前经过。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3月22日,红二、六军团挺进宣威来宾铺一带,次日晨与前堵后追的敌军激战,共毙俘敌军近千人,缴获04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二、六军团于乌蒙山区的阴谋。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中共宣威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虎头山红军战斗遗址兴建红军烈士陵园……
[详细] 澡塘坡战斗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周家厂村西南800米老虎山上。遗址由战壕、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战壕,位于老虎山东南临近温泉公路一侧。纪念碑,坐南向北,为砖混实心长方形塔座纪念碑,碑座为3级,塔身成梯形,总高12米,塔尖置1枚红色五角星。烈士墓,位于纪念碑南部,共22冢。1949年9月11日,为了消灭长期盘踞在曲靖与陆良之间的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及其恶霸海中鳌,阻击在沾益玉林山的国民党滇军石补天率领的26军193师的增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一支队16团在澡塘坡同石补天顽敌激战近7小时。纵队一支队16团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澡塘坡战斗,我军壮烈牺牲20多名解放军战士。为了纪念澡塘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85年8月原县级曲靖市民政局资助,……
[详细] 营盘村李家官井位于富源县城东门社区第四居民小组营盘村内。井为圆形竖井。井口径0.59米、深7米。井壁四周用不规则的石块支砌。井栏石为一整块青石打制而成。井口沿内壁四周密布井绳磨痕凹槽,最深者达3厘米。据清光绪《平彝县志》记载:“李家官井在城中街李姓宅内。凿自前明。李氏世袭卫官。时地势虽高,井泉不涸。”可知,李家官井开凿于明代早期,井名因明代平夷卫(今富源县)“武官衙门”李氏为世袭卫官而得名。井为富源县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发现时井被淤泥及石块、砖头填塞。2009年,富源发生旱情,为抗旱救灾,当地人士清除古井内填埋物,恢复古井原貌和功能,缓解了当地村民人、畜用水灾情。此后,为保护井水不被污染,将古井周围3米范围内的地板铺设混凝土,沿井口之上浇筑了高0.6米的混凝土保护罩,井四周设……
[详细] 位于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委会原罗平县第九中学内。旧址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建在高1.6米的石基上,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青灰筒板瓦屋面,现存4间。通面阔18米、进深7.5米。东数第3间现存8级老式台阶。第1至第7级台阶均高0.31米、宽0.32米,第8级台阶高0.11米、宽0.32米,台阶两边护条石长2米、宽0.22米。第1级台阶两侧高0.37米须弥座上置直径0.42米、厚0.22米的圆形石鼓,石阶两侧各有长4.4米、高1米的花台各1个,每个花台在距地面0.39米处有直径为0.3米的排水孔各1个。旧址原为庙宇,有房屋11间。1939年后中共罗平地下党拉倒庙内菩萨开办学校。1948年8月5日被国民党中央军放火烧毁2间,以后又毁5间,现存的4间均为后来修复。1948~194……
[详细] 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东北600米处普山河下游。坝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石坝为石灰岩条石筑成,坝成弯弓形,弓背向下游。坝全长41.7米、高2.25米、底宽3.2米、顶宽1.7米。筑坝石料大多数为长0.8~1.3米、宽0.4~0.6米、厚0.3~0.5米方形石块。修建石坝时,没有开挖地下基础,直接在河底的石灰岩基岩面上砌筑,用石灰膏捉缝。坝南岸有2道闸门:一道为溢洪道,另一道为用于引水灌溉。现存石坝共有5层,坝外侧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缩。为防止石坝被石墙寺水库的水淹没或防止个别人到坝上取石建房,1988年,石坝村办事处组织人力,在原坝顶加垒上一层条石,以保护古石坝。石坝具体建筑年代不详。据《陆良县地名志》记载,古时此地有石坝一座,明初蔡、郑二姓迁此定居,名蔡家、郑家石坝。由此推测,此坝最晚……
[详细] 小田坝营盘遗址位于会泽县火红乡罗布邑村委会小田坝村东南约1000米处的营盘山顶上。遗址坐东向西偏南25°,总面积9252.6平方米。营盘遗址由西向东依山势分别建有练兵场、哨楼、围墙、垛口、营房、南北哨楼、指挥中心、储物坑及营兵头目住房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射击孔,用当地石 灰岩石块垒砌而成,射击孔距地面0.5米,呈正方形,内孔大外孔小。遗址始建年代无考,据遗址内采集到的3枚“同治通宝”圆形方孔钱币推断,遗址年代大约在明代至清代时期。遗址所处区域为乌蒙山腹地火红梁子与长江上游支流牛栏江交汇相切的峡谷地带,喀斯特地貌典型。由于东面约200米处牛栏江江水切割,遗址东南山体形成绝壁。据调查,牛栏江东岸600米处的贵州省威宁县界内也保存有此类遗址1处。遗址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
[详细] 沙氏宅院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委会小黑牛山村内。宅院坐西北向东南,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石木结构四合院,由前厅、正厅、两厢组成。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前厅,3开间,通面阔6.5米、进深3.5米。窗户均为雕花格扇窗。内墙墙面上绘有松、竹、梅、兰壁画;外墙墙体均由五面石砌筑,并绘有山水、花鸟壁画。前厅与两厢回廊相连通,回廊设“回”字纹木格护栏。护栏高0.9米。正厅,3开间,通面阔6.5米、进深4.5米。柱础为石质鼓形。两厢,均为3开间,通面阔4.5米、进深3.5米。柱础为石质长方形。南厢房一层楼为建筑正门,屋脊正中塑有石雕“喜”字宝顶,屋面均使用青灰板瓦。天井,采用长方形青石板铺就。长4.5米、宽4米。沙氏宅院始建于清代中偏晚期,为当地彝族土司沙氏建盖。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拆毁。……
[详细] 陡沟农民暴-动-纪念碑位于宣威市热水镇陡沟村委会陡沟小学校园内。由纪念碑、陈列室组成,占地面积370平方米。纪念碑为屏风式样。宽12.8米、高6米,建于高2米的台基上,台基周围设高1.2米的石栏杆。屏风底部正面立有石灰石质碑5通,正中1通较高,碑额篆书横刻“盛世永昌”4字,其下楷书直刻“陡沟农民暴-动-纪念碑”9字,两侧各立石碑2通,记述陡沟农民暴-动-和立碑经过。陈列室,位于纪念碑东南20米处,砖混结构,1层,5开间,正前方立有暴-动-领导人陶永昌半身石像。陡沟农民暴-动-发生于1938年12月,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陶永昌带领下,当地农民举行暴-动-,参加人数迅速发展到3000余人,波及邻近的会泽、寻甸、沾益、马龙和贵州威宁等县,使当地国民政府陷入极度恐慌。1939年4月……
[详细] 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建设路曲靖市第一中学内。碑为青砂石质,半圆--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额为半圆形,保存较好,题衔“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共5行,每行3字,正书,左行直书。碑身正文凡13行,每行7~30字不等,计336字。下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计52字。全碑共计403字,除题名末行最后1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近人孙太初说,碑文在清咸丰二年(1852)以后被人剜补过,一些笔画已失原样。原右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南宁知州邓尔恒题跋,记述碑的出土和移置情况。碑署“太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恂立”,可知碑立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太亨”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壬寅年(402)改的年号,即“大亨”,次年改元兴二年,至“乙巳……
[详细] 位于陆良县龙海乡雨谷村委会下雨谷村西100米。旧址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四周原为竹林,已被砍伐并建盖房屋。1947年7月陆良县发生“七二四”事件后,为进一步坚定统战对象杨体元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决心,巩固中共地下党与杨体元的合作关系,中共陆良特别支部根据云南省工委的指示,于同年11月14日在陆良县双箐口乡雨谷村的一片竹林里与杨体元签订了《雨谷协定》。中共陆良特支的签字代表是:许南波、谢敏、杨守笃;杨体元一方的签字代表是:杨体元、朱杰、皇甫立本。雨谷协定的签订拉开了陆良县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革命根据地。《雨谷协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在陆良的具体体现。为缅怀革命先烈,对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1……
[详细] 又名带砖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照和社区角家湾村民小组西南8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角家湾村门前河上。桥为砖石结构拱券砌筑,单孔。桥全长8米、宽6.5米、拱高1.8米、跨径5.6米。桥面平整、无护栏。桥身由4层青灰色砖砌成,外沿部分用青石镶边。桥除西南面倒塌严重,桥面被土壤覆盖,偶有青石露出外,整体结构基本稳定。桥始建年代无考。从样式、风格判断,应该为明代修建。据当地传说: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南征时,路过此地,部分将士由于蹚水过河,双脚腐烂。于是,诸葛亮下令军中将士每图片人从曲靖带一块砖到此地,修建了此桥。因此,桥又被称为“带砖桥”。20世纪70年代,新修马龙县旧县镇至梁家田村的乡村路桥,角家湾桥逐渐废弃。角家湾桥为2009年马龙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是目前曲靖境内现存最早的砖石拱桥,对……
[详细] 越州古城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南约25千米处越州镇镇政府所在地。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78米、南北宽约550米,总面积约0.54平方千米。历史上的越州城选址和布局较为讲究。城址西邻南盘江,北门河从古城北部转西向流汇入南盘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凸显出古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之势,成为扼守在丘陵与坝子之间的一座军事重镇。城内布局以十字街为中心,建有钟鼓楼,直通四门,南北相望,东西相同。北门为永安门,南门为阜财门,东门为镇夷门,西门为积金门。据清同治《古越州志》载:“(越州)汉隶夜郎,蜀汉隶兴古郡,晋隶同乐县,梁隶西爨,隋隶恭州,唐置悦州,宋属南蛮蒙氏,元置普摩千户,明置越州卫,本朝康熙五年五月裁卫。”现存越州城址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立越州卫时所建,明嘉靖年间、清咸丰年间重修。古城现仅存西……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