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旅游

昌都市文物古迹介绍

小恩达遗址
  小恩达遗址是今考古界近年发现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因位于昌都镇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小恩达遗址海拔3200米,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经1986年调查并部分考古试掘,发现有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遗存。据推测,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文化特征与卡若遗址的文化特征基本一致,距今约4000多年。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县城北小恩达村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吉祥瓦拉寺
  江达县的瓦拉寺。瓦拉寺创建於1253年。瓦拉寺是由川西甘孜州沿G317入藏的第一座大寺庙,也是“西藏东大门”江达县境内最大的寺庙。在离G317国道附近的山谷旁有一个人口极少的瓦拉村,一河之隔就是瓦拉寺。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实际上分为3部份。一是与瓦拉村一河之隔的瓦拉寺,二是在瓦拉寺附近新建的瓦拉五明佛学院 ,三是在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景点位置昌都地区江达县……[详细]
田妥三大寺庙
  田妥三大寺庙左贡县规模较大的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其中以左贡寺最大,形似布达拉宫,建在象鼻山上,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制,精雕细缕。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史文物,左贡县只有友巴寺、扎玉寺和碧土寺的文物可与该三寺媲美,特别是以田妥寺为最。该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萨等有着极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详细]
24、吉斯寺
吉斯寺
  吉斯寺位于芒康县宗西乡境内,是芒康县五十二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目前僧人有八十多名。该寺有一座“释迦牟尼像”据说是唐朝时期的文物,是大昭寺“释迦牟尼像”的前身。有对“嘎东曲登”也是唐朝时文物。另外,唐、宁元、明、清的文物也较多。该寺属红教派,但“叔父僧人”较多。该寺邻近有不同教派的果南寺、色堆寺、帕然寺。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宗西乡……[详细]
丹达山神庙
  丹达山神庙丹达山神庙,在边坝县境内,位于夏贡拉山东面。系藏式结构。庙内有汉文碑刻,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详细]
仁达摩崖石刻
  仁达摩崖石刻距角克寺15公里,为骡马驿道,从觉克寺骑马单程4小时。是赤德松赞时代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这座石崖造像的价值主要有0:一是从“摩崖造像”上的文字看,是赤德松赞立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另外“摩崖造像”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汉友好大业的任务,而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上写着已完成了汉藏结盟的任务,这就说明了石碑在历史上的连贯性,也表明了汉藏两个民族友好的悠久历史,二是“摩崖造像”的文字内容还说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萌芽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三是“摩崖造像”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赤德松赞时代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详细]
盐井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旁,占地面积6008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1858年由法国巴黎传教士邓得亮神父所建,藏式土木结构。盐井是西藏境内纳西族聚集之地,当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外来的纳西族都信奉藏传佛教,而土生藏族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免费……[详细]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位于江达县同普乡,国道317线附近山壁上,距离江达县城14公里。据《同普县志》中记载“县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为无名之水,自设治定名普水,蜿蜓东下,流入金沙江”,据此“普水”石刻可能是清末民初同普首任知事张以诚所为。……[详细]
29、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在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滨达乡。寺庙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岩(金刚岩),佛教徒称其为如持十六罗汉的圣地,故取名“乃堂寺”。相传,佛教大师宗喀巴对其弟子坚赞僧格说:“你到康区去吧,在那犹如白狮的岩下,有一片形似象鼻的平原,其状似十六罗汉围绕,加持至深,弟子能修一座寺庙使众生大吉,感召天下客,我当作为助伴。”于是,坚赞僧格遵照大师授记,到康区依靠当地施主的赞助,在1433年(-第七绕迥之水兔年)创建了乃堂寺。坚赞僧格始0喀巴为师,精通佛教论理,是宗喀巴最优秀的弟子之一。乃堂寺由善经堂、僧舍和大殿三部分组成。善经堂为二层藏式平顶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前有明廊,面积4柱;经堂中间4柱托起天窗,堂内主供释迦牟尼塑像,其两侧供有木质的仲班觉桑布灵塔和坚……[详细]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位于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殿内有一组摩崖造像,居正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据当地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途径此地,为等候被唐王羁留而迟归的大臣噶尔(即《唐书》中的禄东赞),随行工匠在山崖上雕刻了“朗巴朗木曾”(藏语意“大日如来”)。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比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是一个东西向的峡谷……[详细]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
  昌都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于2016年8月建成并开馆。它的建成标志着昌都文物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和“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动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藏东规模最大的红色遗迹集中保护展示区,该馆总占地面积1090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9平方米,布展面积1105平方米,分12个展厅,以时间为沿循,从全国解放到昌都解放,从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以红色遗迹专题展为形式,有重点、集中式反映昌都伟大的革命建设历史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共展出各类革命历史文物100余件(套)、图片200余张。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观……[详细]
32、烟多寺
烟多寺
  烟多寺该寺坐落在察雅县城,玛贡扎西央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扎巴江措于1680年(-铁鸡年)建至18世纪第四世-洛桑郎吉期间。扎西曲宗寺因大火被焚,于是僧人迁往烟多重建,更名为扎西央启寺,是察雅罗登西绕呼图克图的主寺。后毁于文革,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玛贡寺还有30多幅唐卡,5本用金粉书写成的经书和菩萨等物。……[详细]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王卡罗荣沟石刻群距县城38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往返行程约5小时。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镌刻细腻,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灵光弥漫,是康区石刻少有的清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古木苍翠,鸟语花香,极为清新奇丽,是难得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详细]
34、角克寺
角克寺
  角克寺角克寺位于香堆镇角克村,距香堆镇13公里。为季节性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单边行程约40分钟。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扎公元1894年前后所建,属格鲁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后来僧尼增多,把角克寺改扩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规模宏大尼姑众多,为西藏闻名,旅游此寺,可窥西藏宗教文化一斑。……[详细]
35、边坝寺
边坝寺
  边坝寺边坝寺,位于边坝乡夏林村。始建于元代,曾为边坝宗政府驻地。历史上僧人定员2500人,规模宏大。景点位置303省道……[详细]
囊巴朗则石雕
  囊巴朗则石雕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年代为唐。2019年10月7日,囊巴朗则石雕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萨嘎日初宝塔林
  萨嘎日初宝塔林 萨嘎日初宝塔林位于宗沙乡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处,县城至宗沙乡112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单边行程约5个多小时。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此处分部大小宝塔80余座,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宝塔呈菩萨提型,底宽6米,高约10米,小型宝塔则造型简单呈方型,更使人称道的是镶嵌在大型宝塔四周的线石和供奉在宝塔前面的禽兽异鸟的园雕之作,此塔林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塔林景观的宏伟状观,独具特色,是考察和旅游的理想之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