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文物古迹介绍

61、南洛寺
南洛寺
  南洛寺南洛寺山巅祖师庙后有奇树三株,正中之树俗称“黑圪栏”,两旁二树则无名矣。“黑圪栏”粗不足一围,高不过二丈,枝干灰黑,树冠围长25步,树干间多生有寸余小洞。枝条内疏外密,且三折九曲,犹如虬须。叶片细窄如韭,长约二寸左右,叶色黄绿。远望之,如一巨大伞盖,张在殿宇间。据说,此树在全县也仅此一株。为何此树独钟此山?是人未找其答案,或者根本就没有答案。左旁之树,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灌木,亦类藤条。说是树,因其树冠广38步,高达丈五六;说是灌木,因其丛生而无主干,平地生出40多根枝条,有碗口粗者,亦有似鞭杆者;说类藤条,因其枝条屈曲而匍匐,状如龙盘蛇行。其叶片细碎而对称排列,籽荚细长,状似柠条。此树之奇特,当未见之矣。右旁之树,亦为丛生,50多根枝条,紧紧簇拥,粗有一握色呈灰黑;细有一指,色为紫褐……[详细]
佳县兴隆寺
  兴隆寺(俗称郑家寺),位于佳县城北45公里处的上高寨乡郑家后沟村。这里是毛乌素沙漠南缘,寺庙建在大漠深谷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之一,该寺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308—1311年),为县级文保单位。兴隆寺依山而建,形成五层梯形结构建筑,沟谷有小溪流淌,溪流之畔第一层是戏楼。第二层建有砖石结构的娘娘庙、马王庙、增人院等。第三层庙宇建筑较多,东起有神路、文昌帝君和白云菩萨楼,子祠,山神、土地祠,药王七佛楼;接着是寺内最大的石窟殿堂——森罗宝殿。森罗宝殿深9米,宽7米,高5米,面阔为楼阁形状,外观雕梁画柱,油漆彩绘,古朴典雅。森罗宝殿过去是地藏菩萨石窟,从此石窟西旁登上神路是第四层庙宇,自西向东凿有4个大小不等的石窟,窟内分别供有关帝、土神、释迦牟尼、观音等。释迦牟尼窟为正殿,窟深7米,宽5米,……[详细]
李家崖城址
  李家崖城址位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城址在无定河东岸二、三级台地上。1983年发掘,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495米,南北宽122-213米。城东、西两面筑墙,南北两面堑山为障。现存东垣残墙长128米。西垣残长34.5米。墙体外层以石块层与夯土层相间构筑,内层筑法则是内夯筑、外以块石包砌。墙体横断面呈梯形。残高最高3.1米,基宽7.4-9米,顶宽1.25-1.45米。揭露的房址平面呈梯形,面宽3.07米,进深2.95米。夯筑围墙,居住面经夯打火烤后敷以豆绿色石粉。此外还发现窖穴、石板围墙的瓮棺葬等。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表除素面外,饰以绳纹,其次有云雷纹、回纹、方格乳丁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豆、三足瓮、罐、盆、碗等。还出土石斧、刀、凿,骨锥、卜骨及石雕像等。石雕像刻于梯形石块上,残……[详细]
子洲柏全山
  柏全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据传说,此山曾有4株枝叶繁茂的大柏树,故名柏全山。柏全山北高南低,山巅上有一古庙,主奉天皇、地皇、人皇,简称为“三皇庙”。坐北面南,正殿为三孔硬山形顶拱式砖窑,整个寺院虽然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有泥塑五十余尊,保持有晚清风格。寺庙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乾隆四十二年(1777)、道光元年(1821)、咸丰四年(1855)、光绪八年(1883)等五通清代重修石碑,尤其是同治六年“回匪侵凌,捻居盘恒,崖窑不闻,留二三山寨尚能……”的记载,证实了捻军在本境的活动,非常珍贵。柏全山庙宇梯次面南而居,乐楼的地势最低,与三皇庙遥遥相对。其次是娘娘庙,庙左右分别为地藏王菩萨庙、马王圣君庙。娘娘庙后有石阶百余个,拾阶而上,便是灵山七神庙,设三层亭榭,游人可以凭窗远……[详细]
65、威武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武堡
  威武堡位于横山县塔湾镇塔湾村威武自然村东北约200米处,杨小川沟口的东山畔上,西与塔湾隔河相望,相对高约70米。城址所在的山体,平面呈长条状,地势平缓,东西北三面环沟,只有南部与其他山体相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城址所在地,位于二边线上,西距大边约9公里,现城墙砖石虽拆,但土基尚存,从残存城墙可见,墙体为土石夯筑,现存西城墙长约200米,高约0.5-3米,宽约3.5米;北城墙长约250米,高约0.3-2.5米,宽约2米;东、南墙已毁,南、北城门尚在,破损严重;城址内尚存东、西两处墩台,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1-13厘米。现城址内植被茂密,种植豆子、荞麦、土豆等,城址内外分布四座庙宇,地表瓦片遍地,散见大量砖块、瓷片、骨骸。据史载,该……[详细]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位于子洲县淮宁湾镇薛家城则村。山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顶部坡度较陡,四周均为悬崖。东临南沟,南接柳树峁,西至后沟,北临薛家城则村。分布范围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80000平方米。现保存东、南、北段城墙。沿城墙分布7处马面,为黄土夯筑,夯层厚10~20厘米,土质较坚硬,夯层较规整。马面底宽10~12米,上宽8~10米,高约10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10米。遗址地表散落大量瓷片、陶器残片、砖瓦残块,另有一石刻柱础,为“凸”字形,下方上圆,底边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宋代古城址。据《子洲县志》《子洲县军事志》记载:宋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修怀宁寨,属延川县。至辽以后被西夏占据,至平四年(公元1067年)收复,元……[详细]
邓宝珊司令部旧址
  邓宝珊司令部旧址—桃林山庄位于榆林城南3公里金刚寺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第21军团团长、晋陕绥边区司令邓宝珊坐镇榆林,为防日军飞机轰炸,将其作为总司令部驻地。后又在金刚寺旁辟建窑洞数孔,作为邓宝珊的居住和待客议事之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之题写了“桃林山庄”的匾额。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曾先后派陈奇涵、南汉宸、袁任远、萧劲光、王震等多次来榆在桃林山庄与邓宝珊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邓宝珊的女儿邓友梅,在三原县上中学时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患肺病来榆疗养。仍尽力为党工作,公开斥责国民党积极--、消极抗日。1947年3月12日,邓友梅病故,被安葬在桃林山庄的山岗上。邓宝珊亲笔题写了“亡女友梅之墓”的墓碑。邓宝珊司令部旧址由三部分组成:邓宝珊司令部(下院)、邓宝珊故居……[详细]
榆林卫城
  明永乐元年(1403)在今榆林市设置榆林寨,正统初年改建为堡,成化7年(1471)增立榆林卫,成化9年,延绥镇迁驻于榆林卫城。隆庆6年(1571)在北长城口开设红山市口,进行物资交易。万历35年涂宗滩督建了红山市场的款贡城。榆林卫城为明清城堡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古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河,北锁红石峡。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城地处半山半川处,东高西低,平面呈菜刀形,城墙内夯黄土,夯层厚16—20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底宽15米,顶宽9米,高12米。原南城墙长1060.4米、西城墙长2124.5米、北城墙长1168.9米、东城墙长2435.5米,总长6789.3米,现存城墙总长5677.8米。城门五座:北门广榆门、南门镇远门、东门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详细]
定边海螺城遗址
  定边海螺城遗址2009年7月30日,榆林市普查队10队在王盘山乡宋山村前天池自然村东南约500米处的城子梁上发现一处城址。城址平面略称不规则长方形,自南向北延伸渐宽,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110米。关于新发现的这处城池究竟该如何命名,我们仔细翻阅了现有的资料。正在彷徨难定时,看到了黄龙程同志刊登在《定边县志》第十八篇附录下,《‘定边县南部山区宋代城堡考’》一文。遂仔细拜读,暂定为“海螺城”。城址四面墙体大致以城子梁山周围沟壑走向及边缘为界修筑,通体夯筑而成,墙基宽约10米,顶宽0.6~2.8米,残高0.8~7.6米,夯层厚7~11厘米;城址南、北端现残存有瓮城,北瓮城轮廓基本清楚,南瓮城破坏严重;城址南墙西南部有雨水侵蚀形成的豁口;四面墙体上分布有马面六个,东墙三个,西墙两个,南墙一个,四……[详细]
横山宝山寺
  宝山寺原名空山寺位于横山县东北二十五公里的无定河中游波罗镇烂泥湾村旁。建于何时,因年岁久远,碑刻无存,无实据可证。建筑面积达五亩,分前、中、后、左、右五个院,上、中、下三层。有楼亭、阁、台五处。据榆林府记载;“朔漠之山荡然,黄河连岗,叠岭,草木不生唯有县东北有宝山寺,于百万岗岭之内,起出之表”。按此记载,宝山寺所流传之事,实有之大,寺内石凿雕释迦牟尼大石佛宝座山基。宝山寺现占地六十亩,有原石佛像五尊,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无量佛殿、观音阁、三官楼、米来佛殿、真武祖师殿、关羽庙、娘娘庙、龙王庙、大仙庙等主要建筑,左侧有马王庙,寺前有镇寺大石一个,正殿面前有占地面积一百四十平方米的高大乐楼一座,下侧旁有禅堂会窑两院,背面有泉井一口和禅堂会窑形成一线。现在的宝山寺,风景宜人,建筑物气势宏大,……[详细]
71、响水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堡
  响水堡位于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抚王复迁往黑河山,改名平邑堡。七年(1471)平邑堡泉水干涸,用水困难,延绥巡抚余子俊又迁回响水寨,改为响水堡。城堡平面略呈长方形,明万历六、七年间重修,砖砌牌墙垛口。据榆林府记载,“响水堡有东、南、西三门,楼铺14座和砖砌牌墙垛口”,清在响水堡设都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胡绍祖重修城垣,城周3里许,东门叫岳山寺门,南为望斗门,西为渊亭门,另有小西门。据《横山县志》记载;城内原有建筑祖师庙、九龙堡、城隍庙。响水堡占地14.48万平方米,现存夯筑南墙长218米,高8米,宽11.7米;西墙663米,高……[详细]
72、古崖寺
古崖寺
  古崖寺子洲城东10里许有苗家坪镇,镇西岩崖耸峙,其间有一石窟,曰古崖寺。古崖寺,地处冲要,交通便利,西临县城,东近绥德,南出清涧延安。常有士商农工经其下者,燃纸焚香,诉之,祷之,愿其庇护有加。古崖寺,造化有钟,洞天佛居。前川平阔,菽蔬为畦;后山崔嵬,树木成荫。其下公路贯通,人车如织。店铺成市,商贾叫卖不绝。新竣镇府大楼,耸出全镇,玲珑八面。南丰寨古柏苍翠可见,在中涛声嘭哄有闻。晨钟迎晓日,暮鼓送夕阳。间或浮云摩岩,岚气荫川,清风一拂上,顷刻而散。近有寺管人员,每晨必放音乐,镇居之人无不悦耳赏心。古崖寺,虽只一窟,然始凿年代远在明正德六年(1506年),旧称“古佛堂”,闻名遐迩。原奉三世古佛等十三躯石像,精工雕造,乃造像之上品。善男信女祈福许愿,多有灵验。“文革”期间,石像毁弃殆尽,壁画损坏无……[详细]
鱼河城隍庙
  鱼河城隍庙位于榆林南35公里鱼河北城永昶门东侧,据资料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建成了鱼河堡城隍庙,神庭殿宇,展润绚丽,雕龙刻凤,飞檐走拱,其行舒耀,其势巍峨,雄伟壮观。又传康熙十二年(1674),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康熙皇帝行至鱼河南湾沙头,路遇强盗,是鱼河城隍及时相救,使康熙免于劫难,为表彰城隍救驾之功,康熙赐鱼河城隍半朝銮驾、龙虎月牙旗,正殿五脊六兽阳阳和瓦及红头伞盖,封城隍为“府城隍”、“灵应侯”。作为延绥三十六堡中的一座普通军堡,鱼河堡城中的城隍却位居府城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登基称帝,将家乡米脂县的城隍封为京城隍,又将鱼河堡的城隍封为府城隍。鱼河是明清古镇,明代有“黑土圪垯”等名称,是宋明以来北方重要的堡寨,依托榆林卫,作为……[详细]
姜氏庄园
  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姜氏宅院,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整个建筑占地40多亩,依山而建。刘家峁村,解放前归米脂东区印斗管辖,解放后划归现桥河岔乡。姜氏庄院主人姜耀祖,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在马家的支助下,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成了当地的首富。他于1869年从外地请人设计,亲自监修的这部集陕北窑洞和四合院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庄院,整个修建时间用了15到16年,于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落成。整个庄院共分三大部分,外围全部用本地开采的块石砌成,高9.5米。道路从山下盘旋而上。路宽4米,全部用石片竖插间登云石而成,可行车马。寨门为拱形石洞,额头上有主人姜耀祖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石刻匾。下院门前右角有水井一眼,深30丈,可解决寨内百余人的用水。寨墙上修有炮台,垛口……[详细]
龙凤山庙
  龙凤山庙,位于横山县赵石畔镇东约6公里的龙凤山上,西为芦河,北为榆靖公路,距县城约11公里。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四壁及檐下有砖雕图案。清道光、光绪年间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石牌楼,通面宽7.7米,高约4.8米,刻有匾额数块、对联……[详细]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位于神木县城西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据清道光版《神木县志》载: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该城原为夯筑土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墙均长311米,南北长均长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瞭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星楼,女墙、垛口、瞭望洞被破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券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瞭望台和南门已破坏。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榆林悬空寺石窟
  榆林悬空寺石窟位于城南约55公里的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石窟原系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均彩绘山水风光,构图精美。窟之四壁彩绘神态各异之佛像万尊。窟之正面有泥塑高约3米许之静态佛、真武祖师及圣母等5尊大像。可见这里已是融佛、道于一体的寺庙。悬空寺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现万佛洞内仍存有石碾、石盘等用具,石窟外壁还有多处开凿搭建的洞孔。此外,寺院内尚有姿态神奇但未予查明的稀有树种……[详细]
野猫山庙
  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县韩岔乡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远目瞭望方园约2至3百公里,其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乾隆二十年、三十八年,道光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碑记记载“玄帝之成灵更赫也提衡坎位龙踞而虎蟠威震地方麒舞而凤翔以及买官土师九天圣母其不有感而有……玄帝庙一座名为灵堂应创上万历年间厥后补修代有达人”。又灵应山旧施之地为佛殿塔所施之地银买之地碑记“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创建佛殿塔碑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野猫山庙宇碑记“清道光丙申年五月”。现庙宇由祖师、娘娘、灵官、龙王、山神、土地、奎星爷、文昌等庙建筑组成。祖师庙、娘娘庙为主体建筑,内为拱洞式,顶为竭山式,面宽分别为8.45米,……[详细]
79、蒙恬墓
蒙恬墓
  秦将蒙恬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西大理河畔。墓冢成馒头形。据《绥德州志》记载,墓高50余米。后因历史久远,风雨剥蚀和施工修建等人为因素,使墓冢成不规则形。1984年,有关部门进行考古钻探,清理出秦代夯土层。蒙恬墓原有清代石碑两通(其中1通断为两截),碑高1.42米,系清·乾隆年间知州张元林所立,镌刻“秦将军蒙恬墓”,为知州江士松手书。据史料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名垂青史。传说,一日蒙恬闲暇,出外围猎,见一狐狸和一黄鼠狼从古庙中逃出,便张弓搭箭射之。狐狸和黄鼠狼见四周刀枪剑戟,无处逃生,便伏地求饶,泪如雨下。蒙恬见状,顿生恻隐之心,便收回弓箭,示意侍卫放其逃生。未过几日,蒙恬忽接始皇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并斥扶苏与他诸多罪名,赐……[详细]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位于榆林市清涧县商杰村镇袁家沟村。1936年2月5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东征军来到袁家村,东征红军总部机关随后也到达这里。毛泽东住在白育才家的窑洞里,亲自部署并指挥了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天险。在袁家沟,毛泽东挥笔写就了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不朽词篇《沁园春·雪》,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评判了中国历史上的所谓英雄豪杰,庄严宣布了无产阶级和工农大众是历史的主人,豪迈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雄心壮志。在袁家沟,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了著名的《东征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出-、有知识出知识,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卖--。时代:1936年地址: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保护范围:旧居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