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文物古迹介绍

佳县云岩寺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东临黄河天险,与吕梁山脉隔河相望,南环佳芦河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相连,西靠佳吴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铁佳州,飞峙兀立的佳县山城。寺属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内石窟始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错落有致,高底参差的八个窟室、古朴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阁以及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画、古柏等组成。云岩寺荟萃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遗产,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主窟为大雄宝殿,窟内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8尊摩岩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149厘米之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主窟深6米,宽7米,……[详细]
82、扶苏墓
扶苏墓
  扶苏墓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贤良明达,颇得众望,始皇三士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及时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贬谪扶苏于上郡监蒙恬军。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5次出巡,因病重无治,死于原赵国的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监死前曾遗诏扶苏,让他回咸阳参加葬礼。随行的中车府令赵高,趁机勾结左丞相李斯及始皇幼子胡亥,秘不发丧,假造诏书,废掉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并把始皇临终前命扶苏“与丧会咸阳”的遗嘱篡改如下:“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帅数十万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详细]
石茆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2011年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文体广电局联合组建的石峁考古队,对这里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先后对外城东门址和皇城台等进行了重点发掘。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石砌城垣构成的超大型城池,面积逾4平方公里,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彩绘壁画、占卜用具、生产生活工具、装饰品、武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考古成果表明,石峁遗址在农业、建筑、美术、音乐、天文、信仰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文明程度,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近……[详细]
红石峡摩崖石刻
  红石峡位于渝林城北三公里的红山脚下,源于宋元的石窟寺,历代守边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到红石峡到此游览题刻,后形成红石峡摩崖石刻书法群落。原有摩崖石刻一百六十多幅,现存一百二十多幅,其中真、草、隶、篆俱全,名家荟萃,被誉为“塞上碑林”。红石峡是集七彩秀水、石窟古刹、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被誉为“刻在石壁上的中国志,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红石峡摩崖石刻内容分为四类:一为夸赞秀丽风景,此类题刻较多,占百分之六十;二为称赞此处大漠边关,坚不可摧,为兵家必争之地;三为表达汉蒙友好和谐;四为近代名人题刻,表达爱国之情。红石峡摩崖石刻群落的形成有四个原因:既是一个寺院,才有人流量;又是一个边关,人们到此祈求平安;石质为沉积砂岩,易凿窟而难保存,题刻书迹都是大字榜书,适度弥补了脱落残损的缺憾;景色……[详细]
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
  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位于李家崖村西,无定河东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南、西、北三面环水。东西筑有城墙,南北以高到百米的悬崖为天然屏障。古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122—213米,东西495米,总面积67000平方米。城内房址、道路清楚可辩。东城墙筑在土丘上,残长128米,复原长160米;西城墙残长35米,复原长151米。东西城墙为土石结构,用大小基本相同的小石块和土筑成,一层石块上敷一层土,其结构紧密,外壁平整坚固。遗址出土大量商至汉代的斧、棒、盆等石器;鬲、罐、碗等陶器;锥、铲、骨卜等骨器;圭、料珠等玉器;剑、矛、驽、印章、货币等青铜器。1983年5月,经省考古研究所确认,古城遗址为商代鬼方都城遗址。李家崖古城址文化遗存被考古界命名为李家崖文化。该遗址于2006……[详细]
李有源故居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祖祖辈辈揽工租田过日子,李有源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受旧社会剥削压迫。1942年他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感激、无比热爱的心情编唱了《东方红》。1951年,李有源以一个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专区文艺工作者代表会,第二年又出席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并荣获奖旗、奖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人民歌手”。1955……[详细]
绥德蕲王庙(韩世忠庙)
  蕲王庙位于榆林绥德县西南5公里的一步岩。蕲王,是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封号。韩世忠生于绥德南川纸坊沟村,宋哲宗元佑四年夏四月乙酉(公元1089年古历4月16日病逝于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壬申(公元151年古历8月4日)。世忠出身贫寒,幼年随母行街乞讨,但自幼好勇善斗,乐于扶弱助贫,怀有一身打抱不平的豪气。他戎马一生,保家卫国,被宋孝宗追封为“蕲王”,赐谥号“忠武”。乡人为了缅怀韩世忠的丰功伟绩,在一步岩永寿寺旁建立蕲王庙,以作悼念。蕲王庙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正面是一孔高大、宽敞的石拱窑洞,正中是韩世忠的坐像,正殿的对面是乐楼。其横额分上下两段,上段写着“宋韩蕲王故里”,下段写着“中兴佑命”,横额两面相同。庙正面的石柱子上,刻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恢复中原,志同诸葛”,下联是“再扶宋室,功迈汾……[详细]
麻镇龙兴寺
  位于麻镇旧城麻镇龙兴寺,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府谷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庙建筑群。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龙兴晚钟,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建国后,钟亭毁于“0”,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详细]
井湾古城山遗址
  井湾村位于响水镇无定河东南约5公里处。遗址面积大约30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环山,西有一条小河(无定河支流),山势险峻,山顶处有石磊墙体,断壁仍依稀可辩,土墙体轮廓清晰,文化堆积层较厚,大约在2至3米在地层表面发现大量陶残片,有红陶、灰陶、彩绘陶,纹饰多样,有蓝纹、绳纹、网纹、方格纹、弦纹、红陶宽带纹、黑陶宽带纹、泥条指纹,陶器均为手工制,轮制口沿稀少,胎壁厚、硬度高,胎多为夹沙石,主要器具有平底钵、彩绘渔网纹钵、红陶粗胎细面碗、黑陶夹石网纹罐、折口鼓腹平底罐,石制细磨纺线轮、细打磨石佩、石刀、骨锥、古动物残骨等,文化层次丰富,灰坑较多。烧制陶器窑址发现十几处,白灰暴露面积残存多处。据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遗存较多,(参考)据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考古价值,为研究古人类文化开源具……[详细]
佳县佛堂寺
  佛堂寺位于佳县城北40公里的朱家乡崖畔村与泥河沟村交界处的群山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和旅游景点。佛堂寺建于宋代,佛堂寺以古石窟最为壮观,近20米高的石崖上凿有4孔规模较大的石窟,北起第一窟为窟,内存精雕细刻的石神像7尊,石碑一通,主神为释迦牟尼。通道口上方有摩崖记事,记述建寺置地契约。第二窟供奉地藏,此窟最大,其深度为7米,宽6米,高4米。第三窟供奉观音,第四窟供奉三霄娘娘。加上其余小窟,石窟总面积为107.6平方米。石窟下面是宽阔清静、松柏葱郁、古朴秀雅的庙院。庙院从南至北建筑有山门、钟鼓楼、韦陀、城隍、药王、财神等庙。佛堂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庙宇文化内涵丰富,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古代佳县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真实体现。1992年,佛堂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银州故城
  横山银州城遗址银州城遗址地处榆林地区横山县党岔乡,居无定河中游和毛乌泰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为当时重要的边关要塞。银州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以产良马而得名。古城系土筑成,缘河傍沟,群山拱卫,高耸云天,气势雄伟,俯视全城,分上、下两部分。上古城为小山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冲积的平地,城墙用夯土板筑,夯层清晰,每层厚6.8厘米~12.13厘米,残高6~8米,厚9~10米,周长1583.3米;东城墙长326.5米,北墙长426米,外面加筑马面四座,长宽各4米,西墙及南墙结合部为弧形,边长830.8米,西面和北面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东和南城墙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坏,现一部分为农田,一部分被建筑物占用,但整个城址的轮廓完整、明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2、佛云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云寺
  佛云寺位于子洲县裴家湾镇裴家湾村西南的佛庙山上。佛云山东临炮楼山,西临佛庙焉口,南与青黄焉山相望,北与寨则山相连。东西23米,南北52米,面积1196平方米。主殿为1孔砖砌拱形窑洞,坐北面南,双坡屋面,石板覆顶,砖砌正脊,正吻兽,内奉西天如来古佛。现存殿宇22座,有殿堂、楼阁、牌楼、钟鼓楼、乐楼等系列古建筑。仪门石碑楼、钟楼、鼓楼均为20世纪90年代新建。相传佛云寺创建于明代初年,正殿内壁画尽管久历春秋,但色彩线条仍然协调,加之画面上人物形象传神,不仅令人悦目,而且还有考古价值。2003年12月26日被子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10日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明善烈士陵园
  白明善烈士陵园位于高杰村西南枣树坪,占地0.36亩。1985年1月落成。陵墓长、宽、高各2米,砖式结构,锥字形状,圆石封顶。院内有墓碑及-、刘澜涛、马文瑞、白如冰、白栋材、赵苍壁等领导人的题词石碑20余通,墓主有传。白明善出生于高杰村,陕北特委领导人,清涧起义领导人之一。他早年投身革命,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不被金钱所惑,不为高官所诱,面对敌人的酷刑,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三上绞刑架。1932年,年仅36岁便英勇就义,为陕北革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陵园内松柏苍翠,四季如春。陵园大门上一幅鲜红的对联“丹心耿耿人杰,铁骨铮铮英雄”如同这位英烈高尚纯洁、坚强不屈的品格一样光照后人。……[详细]
黄峁河化石遗址
  黄峁河化石遗址位于子洲县驼耳巷乡黄峁河村。出土点南为桃树峁,北为崖窑峁,东临黄峁河沟。遗址处于桃树峁沟岔,属于两山夹一沟地形,地势较缓,平面呈不规则长条状。黄峁河沟两岸均储有大量化石,地表暴露盗洞15处,周围有少量化石残块。出土点有大量动物化石,有白色、青色龙牙,大小不等,最大龙牙有0.7公斤重,最粗大龙骨直径为12厘米。至今已有20余万斤被村民非法盗掘、变卖。黄峁河化石出土点是县境内较为少见的远古时期化石出土点。化石是研究地质地理变迁和生物起源的重要科学依据,化石的出土地是宝贵的科学基地。1985年2月7日被子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5、戴兴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兴寺
  戴兴寺位于榆林城东驼峰山巅,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与老爷庙、香云寺、圆觉寺、洪济寺、大庵毗邻。全称为戴兴寺古刹建筑群的“四寺夹一庙”。是一处名寺古刹,距今近500年。曾是历代兼领僧会司;为陕北唯一的佛教圣地;是榆林八大景“驼峰拥翠”及旅游景点之一;是榆林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八二年戴兴寺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五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书写“戴兴寺”门额。该寺选入《中国名胜词典》。已成为榆林地区重点寺院和市宗教文化旅游场所,也是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戴兴寺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原为延绥镇总兵戴钦家祠,后舍为佛寺,历经明天启、清康熙、光绪、宣统年间整修、扩建始成全貌。戴兴寺殿宇建筑因山就势,分三院,有殿宇共五十四间,整个寺庙占地三千六百平方米。布局精巧,坐……[详细]
绥德李子洲墓
  绥德李子洲墓李子洲(1892年—1929年)陕西绥德人,原名登瀛。1917年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时任北大学生会干事。1922年与刘天章等发起成立陕西旅京学生进步团体共进社,1923年加入中国0。同年回陕北进行建党工作,并开展群众运动.1927年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0陕甘区委组织部部长、0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军委书记,曾参加领导清涧、渭华起义。1928年任0陕西省委书记,次年2月被-反动派逮捕,病逝于狱中。葬于陕西绥德县。……[详细]
绥德抗大总校旧址
  1943年3月初,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率领下,从河北邢台浆水镇经过山西兴县到达绥德继续办学,校址设在绥德西山寺,各大队分布于我县落雁砭、延家岔等地。在抗战期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10月抗大全部撤离,与绥德军民共同渡过了2年零10个月时间,与地方军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2005年当年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的儿子、原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来绥,曾到名州镇西山寺和落雁边旧窑洞,寻访父亲生活工作过的足迹。……[详细]
98、七星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庙
  七星拱极——风格迥异,闻名遐迩(七星庙)七星庙又称昊天宫,也叫无梁殿,位于孤山堡北门外1公里处,这里曾见证了巾帼豪杰折赛花和北宋名将杨继业的美好爱情故事。七星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该景区闻名遐迩,入选《中华名胜辞典》,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高庙山
  米脂第一高山--大高庙山 10月24日,米脂县文体事业局、李站乡人民政府、米脂之窗联合在米脂县李站乡杜家塬村举行了“米脂第一高山”立放地理标志碑仪式。县上领导及相关人员30多人参加。地理标志碑上“米脂第一高山”由米脂县人民政府县长姚宏题写。大高庙山位于米脂县李站乡杜家塬村,海拔1251米,东经110度07分,北纬38度05分。东临佳县,西连榆阳,位于米脂最北端,站在大高庙山上,可同时欣赏三县的风景,为米脂新增的一个人文地理景观。……[详细]
青龙山古遗址
  青龙山位于魏家楼乡大理河南约1公里处。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2004年4月5日经省市县业务部门进行为期两月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时代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寨墙遗址轮廓清晰,均为混石垒成,人类居址几处基本完整。据省市专家考证,属国内首次发现“可命为中国第一洞”。现出土的文物有:“骨针、骨锥、石刀、石斧、玉纺织轮、陶钵、尖底瓶、陶缸、陶盆等器物50多件,残片1万多片。出土文物由省考古研究所带回做进一步考证研究。……[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