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旅游

宝鸡市文物古迹介绍

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接壤处,保护面积24平方公里。这一带是周的发祥地,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数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出土数量多、铭文多、考古价值高著称,这里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历史上的周原遗址范围北至岐山,南临渭水,东到今武功,西到今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本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此调查、试掘。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在此进行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发掘。时至今日,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获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包括:对几处西周建筑基址的系统发掘;窖藏……[详细]
宝鸡金顶寺
  金顶寺坐落于宝鸡市西关地区陵塬南麓新春村以北的高坡之上,雄居金台森林公园中心,高峻宏伟,气势磅礴,东毗金台观,西望长寿山,为市区北坡宗教胜景之一。其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周围林水繁茂,环境清幽,居高临下可俯视宝鸡全城。盘山公路从寺后盘旋环绕径到寺前;游客亦可由山前小路拾阶而上,直达山门。寺院居高临下,红墙彩瓦,锦绣华丽,门前东西两侧耸立两座巨大白色佛塔,西日菩提宝塔,东名尊胜宝塔。 金顶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明,自古即为宝鸡地区重要寺院之一,共拥有各式建筑近百间。“文革”中尽毁,仅存残垣断壁和五百岁古槐一株,后经多次修葺,渐成规模。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本愿法师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各一座,僧舍十余间。后法师因病入寂。2001年明舒上师接任主持,请壤塘大藏寺寺主吉美多吉-为寺院赐名,为“金顶了义吉祥……[详细]
褒斜道陈仓古道栈道遗址
  褒斜道陈仓古道栈道遗址 时代:秦—清 地址: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连云寺村、长坪村、田坝子村 保护范围:(1)陈仓古道碑:为碑刻四周延伸10米;(2)陈仓古道墓:为墓葬东西长约4米,南北宽约3米,面积约12平方米;(3) 长坪村城隍庙及戏楼:古建筑四周延伸10米;(4) 庄房坝栈道遗址:栈道遗址四周延伸10米;(5) 庄房坝西北栈道遗址:栈道遗址四周延伸10米;(6) 椿树坪栈道遗址:栈道遗址四周延伸10米;(7) 大石崖栈道遗址:栈道遗址四周延伸10米;(8) 塔坝僧人墓塔:墓葬四周延伸10米;(9) 塔坝和尚灵塔:墓葬四周延伸10米;(10) 睡佛洞碑刻:碑刻四周延伸10米;(11) 田坝清墓:墓葬四周延伸10米;(12) 庄房坝墓群:墓葬四周延伸10米;(13) 吴家湾墓……[详细]
凤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凤翔周氏民居时代:明——清地点:凤翔县城通文巷保护范围:东邻县卫生局和县中医院,西邻县邮电局,北至中医医院,南至通文巷,即周宅围墙以内。周家大院位于县城城关镇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户人家的宅院。现保存面积约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39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该民居于2008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由县国资局将其划归县博物馆管理,并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原由东、中、西三大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因多年来被拆除、占用,现仅存中院和西院。该建筑工艺精湛,砖雕精美,造型意趣,风格独特,特别是各类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堪称一绝。其建筑渗透了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是我省境……[详细]
九成宫遗址
  九成宫遗址位于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这里属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近1100米,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名叫“仁寿宫”,是隋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隋唐时期的宏伟建筑九成宫,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排云、御容、咸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宫殿。现在留有凤台、唐王点将台、梳妆台、醴泉、唐井、官坪等遗址。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战而积劳成疾,群臣建议修筑离宫,以避炎暑。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详细]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台地上,台地高出水面约20米,东面隔河,与贾村原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于渭河。遗址中心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于1959年、1977年、1985年作过多次发掘,共发现房屋32座,窑穴15个,墓葬439座,生产工具、生活用具1700余件。房屋里为方形圆角的土坑。房内地面是先铺一层姜古浆,然后抹一层草泥土。四周墙壁也涂草泥土和灰色硬面,光滑平整。房内有瓢形火塘,塘旁一洞内有大量的白色草灰,当是保存火种之用。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有的墓相互紧挨,有的墓上下叠压,距地面深浅不一,是当时一个氏族的公共墓地。葬式是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或西),面向上。有个别墓为两手交叉和两脚交叉仰卧,有个别为屈肢葬。俯身葬的头向不太固定,还有二次葬和瓮棺葬……[详细]
千阳龙泉寺普济禅院
  千阳县有一处佛教名胜古刹龙泉寺普济禅院(又称龙泉寺),禅院始建于唐武德(618~626年)中期,东距千阳县城2公里,位于龙泉山台地上,背依山崖,东西两面环岗,面瞰千湖。寺院光景灿然,观其峻宇高下,飞泉迸流,古木如虬龙之状,朱楼半出,曲楹回廊,幽奇贯绝;尊庙彩绘辉煌,塑像盈堂。清顺治(1644~1661年)时,千阳知县王国玮《修龙泉寺记》云:“其地林峦岔列,清泉迸流,距千之东,面宝鸡,接麟凤,南望灵山,西望吴峰,秀峙天表……”。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睡佛殿、戏楼、菩萨洞、佛塔等建筑。寺内古柏参天,殿宇金碧辉映,钟鼓铿锵,使孤山增秀,法像长辉;以其距县城咫尺之遥,吸引游人香客纷至沓来。 普济禅院有大殿宝殿、观音洞、鲧亭、龙泉等六处别具一格的景观。大雄宝殿面阔三间,主体硬山式,前加廊檐,……[详细]
北首领遗址
  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一处保存较好,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心在龙泉中学院内。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以上,分为早、中、晚三期,距今约7100年到5600年。北首岭遗址1953年被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先后7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窖穴75个,陶窑4座,墓葬451座,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为保护这一重要古文化遗址,1957年省政府将北首岭遗址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市政府成立北首岭文物管理所。2000年7月更名为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9月陈列馆正……[详细]
宝鸡接引寺
  接引寺位于宝鸡市陵塬乡长寿峪,顺北坡森林公园路向北3公里处,是继森林公园里金台观、金顶寺、长寿观、五胜宫后有一奇特景观。接引寺始建于隋朝,原占地138亩,文革后仅剩36亩。依山傍坡,地形优美,为座椅状。大雄宝殿坐落中央,左右扶手处建有庵堂数间。寺内外柏槐环植,古树参天。春天花草漫颇,鸟语声声,绿映溪吟;初夏时节使人领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寺中有清泉井一口,泉水甘洌,饮之疗疾,时人谓之神泉。神泉流溢与岩石相撞时,发出叮咚之声,恰似天乐凌空,使人顿觉清爽,心旷神怡。接引寺历史悠久,据碑文记载,西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避暑,亲书寺额—清凉台。当地老百姓为纪念此圣事,将其住所代代保护修缮。唐中宗神龙年间重建寺院,更名接引寺,距今已有1294年,历代兴废不迭。明、清两朝皆曾大兴土……[详细]
城墙遗址公园
  城墙遗址生态公园是凤翔继东湖之后的第二大标志性城市公园,位于凤翔县城新区大道北侧,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2300万元,2008年的5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的10月份竣工开园,历时17个月。墙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是2008年县委、县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城墙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以挖掘凤翔的历史文化、展现凤翔的人文特色为出发点,按照景观、生态、游憩三位一体的新景观设计理念,整个公园端庄秀雅、古朴大气,从材料的选择、广场的铺设等都是以恢复明唐风格为主。公园的设计是一个半径320米的四分之一圆,分为城墙遗址浏览区、滨河景观浏览区、水榭舞台观光区等四个功能分区,包括城墙雄姿、演艺广场、城河倒影等20多处景观小品。城墙在历史上,凤翔的古城墙长约6.1公里,是唐末岐王李……[详细]
宝鸡卧龙寺
  卧龙寺不仅仅是地名和单位的代名,它依然矗立在古陈仓--宝鸡。其古朴典雅,气宇轩昂,雕梁画栋,优美清静。寺院游人较多,香火也很旺,周围的人讲,这都是界如法师率僧和众居士化缘募捐建设而成。卧龙寺在今宝鸡金台区陈仓镇龙丰村境内,距宝鸡东郊10公里处,陇海铁路以北。原名禅静寺。唐玄宗入蜀曾住宿于此,便赐名卧龙寺。清康熙帝访师陈仓,御书寺额。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据考证,卧龙寺始于隋盛于唐。尉迟恭曾监修扩建,唐玄奘天竺取经也曾在此留宿。历经1300余年时事沧桑,至清末明初,占地8亩多,有五殿、三楼、一亭、八碑,钟鼓齐备,古树参天,旁附僧陵。1947年国民党军38师占据作军火库期间突然0,庙宇焚毁。1989年界如法师来寺任住持。1991年政府批准寺院开放。目前寺院建有千佛塔、卧佛殿、毗卢殿、供奉佛陀、菩……[详细]
李茂贞墓
  李茂贞墓唐秦王李茂贞是唐末重臣,卒于公元924年。其陵墓位于宝鸡市北塬飞机场西端的陵原乡陵原村,距宝鸡市区2.5公里,与夫人葬在一起,为“同茔异穴”。一号地宫为李茂贞墓,分为南北两段,两侧均设有耳室,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陪葬物;二号地宫为夫人刘氏的墓。文物考古部门从2001年开始对大唐秦王陵进行勘测、发掘,3年来共清理出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等珍贵文物735件,精美的铜器几乎全部鎏金,十分奢华;还有一些带有浓郁佛教气息的陶器,如陶经幢、石经幢、-金刚。墓区保存完整的端门建筑十分罕见,尤其是仿木结构的砖石端门,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砖砌端门。门上“二人轿子图、八人轿子图”的雕刻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发现,为研究当时的建筑、墓葬形制、埋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据悉,大唐秦王陵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个青灰色的神秘石函,由……[详细]
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冼炼,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2001……[详细]
秦穆公墓
  凤翔城以赢秦彰,东湖名因苏轼传。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兼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在民间广为流传,遂使其蒙上了浓重的历史氛围,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关于他的事迹在《东周列国……[详细]
灵山净慧寺
  净慧寺位于凤翔县城西15公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灵山陲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南瞻终南之秀峰,北顾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岩石峻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处凤、宝、千三县之交。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中名景: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0亭共称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方圆200公里信众前来参禅拜佛。净慧寺居灵山之巅。建于公元781年(唐德宗二年),庙貌巍然,雕梁画栋,建筑辉煌,佛像庄严,为十方常住。历经宋、元、明、清苍桑之变,毁而重修。分接引、睡佛、铁佛、五佛等四院。殿内佛像全身端严,菩萨罗汉雕塑美观,金刚力士千姿百态,各表法仪。灵山之巅建有观音殿,飞檐斗角,精巧玲珑……[详细]
36、炎帝祠
炎帝祠
  炎帝祠坐落在宝鸡市区经二路西段的炎帝园公园内。宝鸡市历史上的多处炎帝祠皆因战乱被毁,炎帝园内的炎帝祠是1993年8月重新修建落成并对外开放。门额上 书“炎帝故里”四个金色大字,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于1993年中国宝鸡炎帝节之际所题。民盟中央原主席费孝通也为炎帝园题写了园名。每年清明节,宝鸡市委、市政府组织党政干部、海内外人士和各界群众在这里举行公祭炎帝活动。炎帝祠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63平方米,主殿高21米,为仿秦、汉高台建筑,外观气势雄伟。祠内塑炎帝像,高5.5米,庄重而宏大。殿堂壁画214平方米,是一组内容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的大型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华夏始祖炎帝率先民创制农具、教农耕种五谷、采药解除病魔、为民尝百草、制琴普乐的情景。西廊有众……[详细]
石鼓山墓地
  石鼓山墓群时代:西周早期地址: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位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钻探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这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保护范围:东至断崖,西至断崖,北至断崖,南至石嘴头四组与张家沟地界交界处。建设控制地带:东临茵香河,西临巨家河,北临西宝南线,南到石嘴头四组与张家沟地界交界处,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300米。2014年,石鼓山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38、禅龙寺
禅龙寺
  禅龙寺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北1.5公里秦家沟渠南,东邻岐山,南瞰宝鸡旅游胜地钓鱼台,西望陈仓区虢镇,北接凤翔横水。文化底蕴深厚。该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据旧志记载,该寺占地53.3公顷,常住僧众500余人,僧房和客堂300余间。该寺属皇家寺院,当时平阳公主常来该寺朝拜礼佛,后经战乱,毁于明末。清初康熙八年(1669年)修复,解放前和“文革”时期遭到破坏,荒草丛生,一片废墟。1988年开始,民间人士筹集资金修复禅龙寺。1993年禅龙寺作为大兴善寺的下院。1994年陈仓区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在该寺内成立了陈仓区佛教协会并批准该寺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4月27日举行三圣殿佛像开光庆典。现禅龙寺有大雄宝殿五间,念佛堂五间,铸地藏铜像一尊,斋堂八间,僧舍20间,基本恢复了佛门古刹慈悲喜舍,广种福田……[详细]
39、燃灯寺
燃灯寺
  宝鸡燃灯寺是天台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南依馒头山,北临-街,东西分别与东沟河、洙浴河毗邻,加上又距渭水咫尺之遥,这里称得上是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燃灯寺,古称少祖山,因佛之鼻祖燃灯佛在此圆寂而得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天台山的佛教寺院。相传,燃灯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自宋朝大至年间,塑造诸神金身,多年以来,善男信女,香火不绝。以后历朝历代,皆有翻修,且屡次有增添,至清代,寺庙及亭台楼阁共达十七间,分布于山岭之上,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并有城墙环围,城垛相嵌,南北各有城门一座,整个建筑十分考究,富丽堂皇;寺内木刻、泥塑佛像百余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壁书法、壁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寺院之内,古柏参天,灌木葱郁,给这清幽的境地增添了无限的风韵,使这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了和谐与统一……[详细]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