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旅游

张掖市文物古迹介绍

民勤会馆
  在张掖二中院内,是一座古典寺院建筑,是民勤县商人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作为聚会议事祭神的地方。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古朴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大殿、陪殿、厢房、钟鼓楼、牌坊等,既对称,又陪衬,高低错落,气势雄伟,构成了古建筑物的特色。解放前在前院设私立民勤小学,馆舍至今保存完好。门票10元景点位置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详细]
地埂坡墓群
  地埂坡墓群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河西村西南2.8千米黑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初步统计,在3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有墓葬30座。2007年9月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中5座被盗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结构大致相同,由墓道、照壁、墓门、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构成,有的前室附设有耳室,大多沿斜坡墓道向下横向在生土层开掘墓室。已发掘墓葬多在生土上直接雕凿仿木结构墓室,三座绘有壁画。出土金博山、铜连枝等构件、铜车马器构件、石龟、骨尺等文物。地埂坡墓群对研究魏晋时期的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详细]
文殊寺石窟群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地址: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电话:0936-6164852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号)8:0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30。门票: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门票(……[详细]
张掖东仓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底层为木板,高于地面,板下有通风孔。东仓设计科学合理,自修建时起,就为我国巩固西北边防作重要贡献,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粮仓之一。2019年10月7日,张掖东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南城子遗址
  南城子遗址位于肃南县大泉沟乡南城子村西北200米。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70米。面积2941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6米,残高10.2米,夯层厚约0.2米。北墙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8.5米,东向开门。城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突出墙外8--10米。距离东北角墩14.7米处建有高13米、边长23米的正四棱台体夯土台。城外有口宽8.5米、深1--3米的护城河环绕。地表散见黑釉、青花瓷片及残砖、瓦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详细]
南沙窝墓群
  南沙窝墓群位于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南沙窝,东至鸭暖乡野沟湾村五社,西至蓼泉村南沙窝西部与莲槽子和鲍家湖水库一带,北至鸭暖乡野沟湾村,蓼泉镇唐湾村、墩子村、湾子村、蓼泉村耕地南边。东西长约13.5千米,南北平均宽约2.5千米,面积约33.75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内有明显封土堆的古墓葬约400多座。经张掖市文物研究所专家依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和挖掘的三座墓葬0土的陶器、古钱币等文物进行鉴定,确定为两汉、魏晋(五凉时期)的墓葬群。该墓群对研究魏晋时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为红西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作战时最为北突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红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国民党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作为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物,汪家墩坐北朝南,基本为正方形,夯土结构,宽11米,东西两边底长11米,高5.5米,底基厚3米。墩体四周现仍有射击孔12个,外有高约1.7米的护墙及宽约4米的外壕沟。……[详细]
西武当瓷窑址
  西武当瓷窑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安阳滩乡西武当村北50米。是一处烧制瓷器的窑址遗存。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暴露窑址14座,分布于山梁两侧,南北向排列。窑已坍塌,仅存部分火烧痕、红烧土、结釉残迹,结构和形制均不清。窑址周围堆积大量炉灰、炉渣,地表遗存大量黑釉、白釉、青花、豆绿釉瓷片,器形有碗、盘、碟、罐、盆、钵、杯、壶、灯等,胎质、釉片及制作均较粗糙。系民间瓷窑。窑址保存较差,但遗物丰富。对研究河西手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及技术有重要价值。 ……[详细]
过会台遗址
  过会台遗址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楼庄村。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8.75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红陶片残块和石器,周边断崖有堆积丰富的文化层,厚3—5米,夹有红陶片、兽骨、石器等,采集有磨制石器、彩陶片。2012年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试掘,出土夹砂素面弧腹平底陶罐和平底陶钵。该遗址对全面认识和研究河西地区青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及文化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10年被山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延伸200米,向南延伸300米,向西延伸200米,向北延伸300米。……[详细]
安家庄城址
  安家庄城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安家庄村,为明代军事防御城堡,清代沿用,民国时废弃。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01米,面积1.2322万平方米。城由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8—0.12米,四角建角墩,东、西、北三面墙外各筑马面1座,坐西朝东,门开东墙正中,门外建半圆形瓮城,瓮城门开南侧,墙外中部建马面1座,东侧4米处建方形土墩1座。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现仍有河水流淌。2010年被甘州区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瓮城城墙最东端以东30米,南至南城墙外侧以南30米,西至西城墙外侧以西30米,北至北城墙外侧以北30米。……[详细]
羊蹄沟城址
  羊蹄沟城址位于高台县红崖子乡赵家疙瘩村东南200米。俗名“羊蹄鼓城”。城平面呈“回”字形,外城南北长206米,东西宽160米,面积2960平方米。北墙正中辟门,门外有半圆形瓮城。中央为内城,南北长76米,东西宽68米,面积5168平方米。北墙正中辟门,门外筑方形瓮城,城门向西。城墙黄土夯筑,毁坏严重,现存基宽5米、残高0.5--8.5米,夯层厚约0.12米。地表散见灰陶片及瓷片。城址保存较差,但对研究河西古城建筑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四坝滩遗址
  四坝滩遗址位于山丹县清泉乡南关村南6公里。属四坝文化。四坝文化命名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1954年试掘,出土陶器有单耳、双耳罐和杯、壶、器盖等;陶质主要为夹砂红陶,较粗、易碎,器表多素面,少量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褐彩横竖线纹、三角形纹、菱形纹等,施彩较厚重,略显凸起。此外,出土有刀、斧等石器,多打制,部分磨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卯来泉城堡
  卯来泉城堡位于肃南县祁文乡堡子滩村。该堡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的护卫性军事建筑。城堡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4米,东西长103米。夯土版筑。南有瓮城,北部两角有方形角墩,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瓮城门道宽4.5米,墙基宽6米。护城河距城垣8米,深0.5-2.0米。城垣高10米,上部宽3米。二道门内侧东有长23米,宽3米的坡形马道直通城垣顶。保存基本完好。城堡是嘉峪关南段长城终点,对研究明代军事、建筑等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上花园戏台
  上花园戏台 位于民乐县杨坊乡上花园村,距上花园小学约20米,东、南、西三面均靠居民住宅。戏台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木砖结构,筑于高1.35米的夯土台上,坐南朝北。前部为舞台,单檐歇山顶,面阔6.4米,进深4.4米;舞台台口宽3.4米;两侧各宽1.5米为文、武场;东、西壁间各由5扇门和栏杆组成。后部为化妆间。硬山顶为原殿,面阔三间(9.4米),进深一间(4米)。此戏台造型独特,对研究河西地区的古建筑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福音堂医院旧址
  福音堂医院旧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北水桥街。1937年,为营救八路军战士,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指示高金诚在此开设福音堂医院,先后营救八路军将士200余人。高金诚(1886--1938),字固亭,河南襄城人,1917年以后行医西北,在张掖、酒泉等地创设“福音堂医院”,1932年投身革命,1938年牺牲。院址今存,南北长69米,东西宽28米。院北有砖木结构二层楼1座,面阔十间38.45米,进深6.6米,高6.4米。保存完好。……[详细]
张掖高总兵宅院
  高总兵宅院位于张掖甘州区民主西街。清代总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积约1113平方米。现存殿堂三座及后楼,均为砖木结构。殿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上、下两层;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高孟,字浩然,今张掖市人,曾历任宁夏、延绥、川北、凉州等镇总兵。2019年10月7日,高总兵宅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列四坝聚风楼
  列四坝聚风楼位于张掖市民乐县顺化镇列四坝村,建于清代,整体建筑由楼台、楼体两部分组成,总高18.5米。楼台为覆斗形,夯土青砖包砌,南北长22.5米,东西长16米,高5.5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台顶四周有砖砌花栏女墙,西北角有砖砌马道。楼台中央建聚风楼,坐北面南,青瓦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1间,高13米,四周出廊,南面辟门,整体体现出河西地区清代建筑特征、建筑工艺、建筑文化。……[详细]
明海古城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是明海城故址,始建于汉──唐时期,城址平面方形,长宽155米,面积24025米,城垣由土夯筑,墙宽7米,高10米,夯土层厚16厘米。城内外地表发现灰陶片。砖块、铜箭头,五珠钱等物。1988年,北京大学王北辰先生与西北师大李并成先生对古城址进行了考古,认为该城是汉代的乐涫县、唐代的福禄县故址。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明海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阎维家族墓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被高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红沙渠遗址
  红沙渠遗址位于临泽县黑河右岸北山坡下,依坡势而筑。是一处水利遗址。东南起于板桥乡古城村,经板桥村、西湾大坡、东方红村(濠洼村),西北止于平川乡一工城村。全长17公里,现残存9.5公里,保存较好的有西湾大坡段、东方红段、五里墩段。渠口宽12米,底宽4米,深1--1.5米,渠底1米深处有淤泥沉积。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水利史和农业经济状况有重要价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