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浏阳市旅游

浏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李志民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李志民(1906-1987),湖南浏阳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游击队党代表,红军大队、团政委,师、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组织部长、二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历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2、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历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被当选为第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李志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计房间6间,建筑面积14……[详细]
浏阳宝盖寺
  宝盖寺,乃千年古刹,系浏阳沙门四大祖庭之一,亦是湘楚八大名寺之一。据史载:宝盖寺始建于唐代,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昌兴扩建,尤以石霜庆诸禅师之法裔弟子宝盖山约禅师住持本寺时,佛缘殊胜,宗风大畅,僧众百余,香火田土、山林近四百亩。自约禅师后,脉传十五世,高僧辈出。宝盖寺位于浏东古港镇宝盖寺村(俗称宝盖洞,距浏城30余公里,有村级公路畅达寺院),系连云山脉海拔1311.7米之宝盖山下。该处山峦叠嶂,巍峨雄踞,潺潺清水环宝刹,荡荡湖泊映繁花,风景如画,格外怡人。植被繁茂,古树参天,古墓群,祖师塔,底蕴尽显。特别是国家入册保护的宝盖水库,更是水映山寺,波生空灵。人们到此可春赏幽兰、夏倚翠竹、秋观红叶、冬吟白雪,真是难得的人间仙境。宝盖寺历史悠久,盛于唐、明两……[详细]
浏阳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浏阳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长沙市浏阳市七宝山乡狮子山村仙人庙。1930年4月12日至27日,浏阳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狮子山仙人庙举行,全县22个区,180人参加大会。湘鄂赣特委和湘东特委王首道、潘心源、蒋长卿出席大会,大会主席团由张启龙等组成。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贯彻土地纲领、解决土地问题、扩大红军、加强肃反、巩固苏维埃政权、消灭盘踞在浏阳的白军、征收累进税等问题的报告,并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的精神,制定了浏阳县政纲20条。作出发动红五月总暴-动、夺取县城的决议。会议宣告成立浏阳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张启龙、黄仁、李贞、何振吾等22人为执行委员,推选张启龙为主席。狮子山仙人庙旧址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由陈大真人庙和杨孝子庙合成,两庙紧密相连,坐西朝东,辛山乙向,土木结……[详细]
王首道故居
  王首道故居座落在素有湘东第一镇之称的浏阳市张坊镇上洪社区上洪片蟹形组,位于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东麓园下,距省会长沙148公里,路程3个小时,水泥公路直达故居。2007年7月10号,王首道故居作为清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长沙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06年4月,王首道出生在张坊镇上洪村蟹形河排屋场(今上洪社区蟹形组)一个贫寒的农家,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他又曾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回到故乡搞革命,担任苏维埃浏阳县委书记、湘赣省委书记等职务。后来于1933年被调派赴中央苏区,此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1949年3月,王首道参加了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湖南……[详细]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79),原为当地大户涂氏的庄园式建筑。1931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入漾水湾,办公地址设在锦绶堂。1950年土改时,锦绶堂房产分给农民居住,1962年浏阳县人民政府将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也,建筑格局为三进五开间,左右各有两列厢房。大门为歇山顶封火墙,左书“男女平权”,右书“工农-”等大字。中轴线上为前院、过堂、正堂、后堂等。前院两边墙开八角门通两侧院。过堂的屋顶建筑,高7.82米,面阔5间。正堂高8.78米,面积34.6平方米。后堂两侧为东西对称地住房。从中轴线往西有南北向小院落2个,北院为两层楼阁式四字形建筑。0上为苏维埃政府的油印室,仍有许多油印传单的痕迹留在墙上。楼口墙上还印有财务账单,十分珍贵。再西……[详细]
26、石霜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霜寺
  石霜寺位于浏阳市金刚镇石庄村霜华山西南部,现有用地25757㎡,房屋18栋,总建筑占地面积3649.60㎡。其建筑型式依山坡分级而建,坐北朝南。沿中抽线进山门,间距不足10米就是天王殿,天王殿背后左右各建钟鼓楼一座,而后是二层楼东、西厢房,中间为空场,上台基建有大雄宝殿,再上台基建有观音殿,又上台基为卧佛殿,以横廊联接。中轴线两边东有客堂、斋堂、祖师堂;西有禅堂、关圣殿(三圣殿)、方丈室。山门:现有山门为2003年拆除原山门后,重新修建而成。为牌楼式,面阔三间(一明二次)拾三级台阶而至。门外两边呈八字形,与围墙相接,正中为券门,门框为花岗石所砌,两边嵌石八块,上刻“大千世界、不二法门”红字门联一副,。门额上部书“唐石霜崇勝禅寺”为黑底金字,其上堆塑共17尊佛僧像。山门上部左右嵌石刻有“正法、……[详细]
船仓贝氏家庙
  船仓贝氏家庙位于浏阳市高坪镇船仓村,是典型的晚清南方家庙建筑。明洪武年末,贝氏始祖贝万福自蜀入湘定居浏阳东区船仓村,至清乾隆年间家族极具规模,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贝氏家祠。清光绪年间,其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贝氏家祠改建为贝氏家庙,祠堂大门由一门改为三门,并在东侧厢房设贝氏家族私塾(现已倒塌,仅存墙基)。家庙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进,合院式布局,小青瓦双坡硬山顶,封火山墙,建筑面积46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屋架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屋架结构,榫卯工艺,内部装饰丰富,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语义,其月梁、斗拱、础石、门窗等部位均有雕刻题材,如祥云斗座、如意斗拱等,第二进墙上分别保存有“忠廉、節孝”四字。土地革命时期,贝氏家族当时全族仅2000余人,跟随李贞、……[详细]
浏阳问津寺
  问津寺座落在浏阳市嗣同路37号。始建于唐文宗李昂大和二年(公元827年)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殿内佛像庄严,有大雄宝殿,设有释迦牟尼、如来佛、观音菩萨等神像;西厢有十八罗汉,二十五个小型塑像等,为浏阳市佛教协会驻地。问津寺建有四道门出入,第一道是山门,横书“古道胜境”的金字匾额;第二道门横书“问津古刹”;第三道门为“西坛庵”;第四道门横书“瑞霭诸林”。相传游佛僧宗智禅师随徒庆衍由江西瑞金入潭州(今长沙),路经浏阳淮川,见山林茂密,白云飞耀跃,行至此地,口渴思饮,忽见一农夫,问曰:“请问何处有水止渴。”农夫答曰:“巨湖山下有一小港,内有青山之泉。”宗智食却水中奇味,心想前面必有圣地,遂连夜寻找源流,一直找到丛林密布、人路难见的巨湖山顶。返回巨湖山脚以后,宗智即命庆衍……[详细]
石牛寨遗址群
  石牛寨遗址群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石牛村,为红砂岩丹霞地貌,因山体酷似牛状古人而命名。石牛寨是元明时期军事设施古遗址。据考清雍正版《浏阳县志》:“石牛寨在县北百岩洞,峭壁天悬、窄径一线,上有平野方塘,昔人避寇于此。元至正末,伪汉将欧祥据浏阳,邑氏入山自保。明洪武元年,寨长黄宁率众于徐达麾下归附”。另清同治版《浏阳县志》元季兵事载:“元至正十二年(1352),伪汉徐辉将陈友才据潭州,刘贵青据益阳,欧祥据浏阳。浏阳县民入山寨,立长自保。其时结寨者有潘至主、瞿文立、黄宁、林应秀、谭仁 一作张荣 、黎均宝 一作黎均、黄刚、瞿洪之徒皆以义兵,宣力保障……。”遗址群分布面积3.6平方公里,保存有凿石成梯的古栈道、生火做饭的古灶台、生活取水的圆水井、遮风避雨的石岩洞,以及数以千计的守寨架炮石桩洞等。石牛寨遗址群……[详细]
30、跳石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跳石桥
  跳石桥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漾水湾组大溪河河面上,为一处浏阳上东地区类型较为独特的多墩匀布的踏水石桩桥。据考证:该桥原名“东门市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鲁荣业捐资修建。后经清康熙、嘉庆、乾隆、同治历代修葺,保存沿用至今。跳石桥为东门近郊漾水湾与珠琳组两岸交通的主要设施。该桥长50米,南北走向,跳石桥由70余块长约0.25米长方体花岗岩石墩以0.5米间距嵌入河床,上凿防滑凹槽(3—5条)。上世纪90年代,该地村民自发募捐钱款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葺,将洪水灾害冲毁的石墩重新设置,在桥北端处设3.4米的下水坝口上架活动木桥板,由原来的70余个石墩改为现存的62个石礅,使之石墩牢固,排水通畅,正如桥北岸青石碑一副桥联所述:“梳理河川敢对洪峰言砥柱,铺排琴键乐为行客踏笙歌”。该桥形制独特,实为罕见,……[详细]
31、渠城界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城界
  渠城界(又称棋升界),位于浏阳市澄潭江镇渠城村、界上村六龙山脉,是古代一处重要军事关隘。据考证:渠城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72),时为长沙府所设九处巡检司其中的一处。清咸丰元年(1851),曾国藩委派长沙府经历杨承义募楚勇四百余人,驻守渠城界,以抗贼犯。1852-1864年,守备军五次击退粤贼来犯。咸丰三年,县南诸绅重新筑墙获准,遂筑墙长约一里,并在关口砌筑券门二个,东端为“东安门”,西端为“永安门”,门楣上各书“渠城界”三字,及“披荆斩棘,拒寇安民”、“城须凭锁钥,渠本藉金汤”门联,并置有官田1.34公顷,山林6.7公顷,其收入以作驻兵军费开支。1930年9月20日清晨,浏阳游击队总队遵照红一军团命令在此埋设,堵截敌军戴斗垣旅押运军需物资去文家市的部队,大获全胜,并缴获大量军用品和银元等……[详细]
欧阳予倩故居
  欧阳予倩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中路人民医院,此为中国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的欧阳予倩纪念建筑。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355平方米,为四合院式结构,青瓦烟砖,坐西朝东,南向开门。庭院长方形,面积为130.6平方米,北墙下为一天井,东墙下为小花台,西面为二层结构的主楼,一楼为正房,二楼为0。主楼通高8.21米。南面为二层0,通高5.98米,主楼与南楼的一、二楼均有走廊相通。故居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欧阳予倩(1889—1962),号南杰,浏阳人。他毕生从事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工作,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故与梅兰芳同享“南欧北梅”之称誉,在戏曲改革、电影创作和舞蹈艺术研究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公……[详细]
沈家大屋
  沈家大屋,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捞刀河畔的新开村,被市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了长沙市文物保护范畴。经省市文物专家科考发现的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是古城长沙历经战火涂炭后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沈家大屋,新开村清代流传下来的村落保存完整,古民居建筑达3万平方米以上,保存完好的居民建筑群以沈家大屋为核心与精华。正厅高约9米,给人以空旷舒畅的感觉,是一个大家族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时有人走进来歇脚。75岁的沈天育老人坐在那里歇凉,旁边燃起的谷壳是用来熏蚊子的。浏阳市龙伏镇的历史遗存――沈家大屋,被市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了长沙市文物保护范畴。经省市文物专家科考发现的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是古城长沙历经战火涂炭后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专家经系统……[详细]
玉泉蔺氏宗祠
  玉泉蔺氏宗祠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是当地蔺氏家族为纪念祖先而建立的祠堂(该蔺氏乃战国名臣蔺相如之后),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后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建,现存建筑重修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93年族人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葺。整个祠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三进两天井连成一体,组成小厢房傍主体天井式院落,砖木结构,封火山墙式硬山顶,灰色柴窑瓦屋面,设有勾头滴水,墙体堆砌错落有致,三进房屋逐次加高,有“步步高升”之意。清光绪廿三年(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为玉泉蔺氏宗祠题赠匾额“锡类推仁”。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李鸿章为兵部侍郎振威将军蔺树钏题赠金匾“德媲相如”。玉泉蔺氏宗祠是我国南方明清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作,先后经历九次保护性修缮,……[详细]
上新大屋
  上新大屋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社港村上新组观时塅,是一处清晚期建造的具有湖南湘中地区特色的天井式民居建筑组群。据考证:上新大屋是清代诰授奉政大夫周光佐(字位卿,号翼臣)与长子周开砺(字若金,号石农)于清光绪十年(1884)创建,据民国《周氏六修族谱》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周家子孙才分居入住上新大屋。上新大屋坐西朝东,砖木土石混合结构,两进四列中轴对称布局,由槽门、庭院、前栋、后栋及两侧厢房、过亭、天井、巷道、横厅等建筑单元组成,建筑面积约2850平方米。现建筑群主体保存基本完好,集木雕、石作、堆塑、镶嵌、墨绘等精美技艺于一体。上新大屋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古朴庄重,有着湘中地区传统家族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特色,为研究晚清湘中地区传统家族建筑的布局理念、建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详细]
焦达峰故居
  焦达峰故居在浏阳龙伏镇达峰村,座东朝西,土砖瓦房。原为前后两进院落,现存前栋。焦达峰1887年1月16日生于槽门北侧厢房。他13岁入浏阳南台书院,1905年东渡日本,任同盟会联络部长。1908年回国,与孙武负责两湖军事暴-动-。1911年5月他与孙武等两湖革命党人订“约盟誓守”:“一省起义,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焦即策划长沙起兵,10月22日光复湖南,被推举为“湖南首任都督”,给湖北有力支援。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都督。10月31日,立宪派谭延阁策动兵变,焦遇害。其妻沈菁莪用孙中山所批的恤银在故居北侧建了“达峰纪念堂”,为二层小楼,现存。焦达峰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麓山寺东侧,有刘人熙所撰之碑文。2019年,焦达峰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江口陈家祠堂)
  江口陈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张坊镇江口村七溪组,是当地陈氏家族祭祀先祖修建的祠宇建筑。据考证: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坐北朝南,门向165度,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悬山顶,覆小青瓦,设槽门,内设中、后厅,共为三进,左右各列回廊、厢房、横厅等,建筑两侧有墙垣围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宇内设隔扇门、格窗,古朴典雅,后栋为穿斗木构架,前栋抬梁结构。梁架上小斗栱做工精巧,实属罕见。祠宇历经修葺,20世纪70年代,槽门被拆除,改建为七溪小学教室。2002年族人对祠宇进行修葺,将中栋正面格扇门处阶檐以及后栋糟朽的木间墙改造。该祠堂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木雕精美,是陈氏家族繁衍生息渊源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3月,江口陈家祠堂被公布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江廖氏民居
  清江廖氏民居位于浏阳市社港镇清江村双江组,是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幼年成长的祖宅。清江廖氏民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原总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正厅、3个横厅以及11个天井组成,曾配有马厩、私塾、祠堂等其他附属建筑。现存建筑尚有槽门屋及正屋,占地面积约351平方米,建筑面积451平方米。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一个横厅、两个天井和十间厢房组成。入口处檐廊设卷棚装饰,当心间设有浏阳民居典型的“罩”厅,藻井装饰彩画。明间横厅与周边厢房设隔扇门,五间厢房环绕天井布置,前后四间厢房通过巷道与天井连接。整栋建筑布局紧凑,做工精致,处处雕梁画栋,门窗皆精镂细刻而成,图案色彩至今清晰不褪,具有鲜明的清代浏阳宅第的艺术特色,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详细]
金元苏维埃政权活动旧址
  金元苏维埃政权活动旧址,位于浏阳市官渡镇兵和村兵山片金元组,是浏阳苏维埃政府张贴、宣传政治纲领的地方。旧址原为雄公祠(又名为周家祠堂),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坐北向南,悬山顶,小青瓦,土木石混合结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占地面积310平方米。1930年4月,浏阳县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并成立了浏阳县苏维埃政府。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县苏政府驻地常有变动。雄公祠曾作为县苏政府政纲的张贴、宣传的阵地,其墙壁上用毛笔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和条例等,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恶》《关于社会形势的分析(十四条)》《苏维埃政纲(二十条)》等。旧址是我党革命初期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墙壁上留下的革命遗迹较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革命价值。……[详细]
新算学馆
  【新算学馆】浏阳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关镇圭斋路文庙后山坡上。原名魁文阁,为文庙附属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列强的殖民地。时值一批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愤而发起维新变法活动。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借魁文阁兴办起湖南近代第一所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新算学馆,设立算艺学堂,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学堂被迫关闭。新算学馆虽开办一年,却起了为一邑风气的作用。该学堂坐西向东,砖木结构,二进五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封火山墙,三合土地面。房舍前坪开阔,有香梓大树多株,枝叶茂密,四周植有多种树木,环境幽静宜人。……[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