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昆山市旅游

昆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周庄古镇古戏台
  •欣赏昆曲或锡剧,领略传统曲艺的魅力。景点介绍周庄所在的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为弘扬传统文化,周庄恢复重建了古戏台,古戏台、走马楼式观演楼、展览馆等建筑围绕着中间的广场,整个建筑群犹如北京的四合院,游客购买门票进入周庄后,可以在此免费欣赏曲艺表演。古戏台中心众多的木雕凤凰构成了凤凰藻井,这是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高级音响”,能使这里的演出更加婉转动听。具体演出时间、曲目可以关注一下古戏台门口的招牌,一般来说周四演锡剧,有《珍珠塔》等曲目,除周四以外的周一-周日演昆曲,有《牡丹亭》等曲目。你可以坐在露天广场的椅子上看戏,也可以到戏台对面的茶室,买上茶点,边吃边看。没有演出时,古戏台也是开放的,你可以看看里面关于传统曲艺的介绍、展出的戏曲服装等。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北市街(周庄古镇景……[详细]
顾炎武墓及故居
  顾炎武墓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部分。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亭林祠堂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祠南向三间两厢一门楼,以三间相通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块有先生所著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庭中盘槐、桂花各两株。亭林墓露台现均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石栏杆。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顾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详细]
周庄古镇福洪桥
  福洪桥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但当地老百姓却叫它洪桥,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记了。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桥长16.4米,宽2.1米。跨度为4.7米。相传在太平天国年间,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政府的统治,由于众多的原因,遭到失败。当时有一支太平军从外地流落到周庄,当地地主豪绅十分恐惧,勾结清政府,一面散布许多谣言,污蔑他们是青面獠牙的“长毛”,一面伺机将太平军镇压。有一天,大地主黄通令纠集地主武装势力,在福洪桥上残酷地杀害了几百个太平军的士兵,太平军士兵的鲜血染红了福洪桥的石阶,染红了碧澄的后港河。由于“红”和“洪”谐音,从此人们就把福洪桥称为洪(红)桥,用以纪念壮烈牺牲的太平军士兵。一百多年……[详细]
24、富安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安桥
  •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桥楼的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构造独特。景点介绍这是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始建于1355年,由沈万三之弟沈贯(俗称沈万四)出资重建后成了石拱桥,同时改名为富安桥。桥头四座二层桥楼临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必须通过石桥边的阶梯才可到达二楼。富安桥上有五块罕见的武康石,同时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优美的水巷风光,并拍照留念。据说在富安桥上走三遍会事业有成,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总理与富安桥的逸事。特别提示因为富安桥比较有特色,来这里的人非常多,建议避开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否则拍张单人照都困难。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东端(周庄古镇景区内,近沈厅)类型:古迹桥历史建筑游玩时间: 建议20分钟电话: 周庄古镇电话:4008282900;05……[详细]
绰墩遗址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其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中心区面积29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进行太湖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绰墩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2000年重要考古发现,是太湖地区发……[详细]
五丰面粉厂旧址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现存的五丰德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四层砖混结构,建于民国33年(1944),建筑面积552平方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貌。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工业遗产就是这一影响的历史见证物。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是一处具有一定价值的工业遗存,它给后人留下中国工业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轨迹。目前,昆山民国工业旧址保存下来的仅此一家。2009年其……[详细]
叶楚伧故居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院长于右任在叶楚伧先生过世时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在这封对联中我们可看出叶楚伧先生穿着很简朴,而学识却非常丰富,……[详细]
赵陵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遗址北边是草鞋山遗址,东北边有张陵山遗址。赵……[详细]
延福禅寺
  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因年老无嗣,舍宅扩建寺院,该佛寺规模宏伟,是佛家圣地,江南民众前来朝拜,香火不绝。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浚治吴淞江及千灯浦时,曾借宿于此寺。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解放后和尚转业,后房移属医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复原貌。地址:昆山市千灯古镇类型:寺庙……[详细]
顾文康公崇功专祠
  顾文康公崇功专祠位于昆山亭林公园内,年代为清。为了纪念顾鼎臣为家乡百姓办了件实事好事,在昆山百姓的要求下,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都御史张景贤具奏,请于昆山马鞍山下修建纪念祠堂,获得皇帝批准。昆山知县杨逢春奉诏将马鞍山下原来的慧聚寺建筑群中仅存的法华堂改建成为祭祀顾鼎臣的祠堂,朝廷赐额“崇功”。清乾隆十八年(1753)曾重修,后毁于兵燹,民初邑人集资重修。1991年7月27日被批准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正屋坍塌,1998年市政府拨款重建。2014年下半年再次重修时原坐像被移,重新供奉顾鼎臣及其家人新的坐像。顾文康公崇功专祠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万三水冢
  沈万三水冢在镇北银子浜底。那是一条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红藻绿,芦茭茂密。人们传说银子浜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坚固。这里埋着沈万三的灵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墙,他曾资助一万三千两白银,负责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工程。后来工程超支,他又捐出一万三千两。但朱元璋贪得无厌,命沈万三献出聚宝盆。沈万三不肯,将银子运回周庄,藏在银子浜下。后又携带聚宝盆远走他乡,不料被朱元璋的御林军抓住,发配云南充军。沈万三死后,灵柩运回周庄,葬于银子浜底。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银子浜(近周庄古镇东出入口)类型:陵园/墓地游玩时间:建议15分钟电话:周庄古镇电话:4008282900;0512-572……[详细]
祝甸窑址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窑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乡村传统建筑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员参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祝甸砖窑改造被评为“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全福讲寺
  宋元佑元年(1086年),里人周迪功郎,舍宅为寺,位于白蚬湖畔。后经历代扩建,梵宫重叠,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寺院,即全福讲寺,于1995年重建为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其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黄墙露瓦,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楼阁殿宇,鳞次栉比。全福讲寺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园林景色,如诗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古镇最南端的南湖岸边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0512-57211784开放时间:周一-周日8:00-16:3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周庄古镇门票内。……[详细]
陈妃水冢
  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姑苏志》云陈妃为宋光宗之妃,《昆县志》云陈妃为宋孝宗之妃,而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合观两志,陈墓有道院,宋南渡时驻跸焉,御书亲题三字曰‘通神庵’。则孝宗实临幸斯地,为孝宗之妃无疑。”陈妃水葬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构建了莲池禅院,并命僧守之。锦溪因此更名为“陈墓”,有明代文徴明诗为证: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陈墓”之名沿用了将近800年。地址:苏州市昆山市锦溪古镇景区内类型:古迹陵园/墓地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20分钟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锦溪古镇门票内。……[详细]
庙墩西遗址
  庙墩西遗址位于昆山玉山镇庙墩村西南,原名庙墩遗址。庙墩村因旧有集福庵古庙而得名,现整体搬迁中。遗址为一高出周边的土墩,四面环水,近正方形,南北、东西均长100米左右,最高处约5米。堆积层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堆积主要为宋元时期遗存,早期堆积为良渚文化遗存。2009年,庙墩西遗址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6、云海塔
云海塔
  云海塔是一座集观赏与实用于一身的仿古造型的水塔。建于1987年,共5层,高33米。塔内有楼梯达顶,可俯瞰古镇全景。与“贞丰泽国”石牌楼对峙而立在同一视线里,成为周庄镇标志性建筑。 用时参考10分钟交通 古镇入口处即可远观 景点位置周庄古镇入口“贞丰泽国”石牌楼旁……[详细]
集善桥“太平天国”刻字
  集善桥“太平天国”刻字位于昆山市赵家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太平天国军队进军上海时,曾经此桥,桥面板上刻“太平天国”四字的楷书,字迹清晰。是建国后唯一发现刻有“太平天国”年号的桥梁。是一座南北向的三铜石板桥。全长21米,宽1.43米,高约5.1米。……[详细]
双桥及沿河建筑
  双桥及沿河建筑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世德桥长十六米,宽三米,跨度五点九米,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永安桥长十0三米,宽二点四米,跨度0五米,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欵乃声声的小船在桥洞穿过。桥边,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各地美术院校的师生,在全神贯注地写生,摄影爱好者则端起照相机,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站在市河一侧举目望去,钥匙形的双桥连同不远处的清代石拱桥——太平桥,一个镜头可以摄下市河上的三座古桥。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详细]
少卿山遗址
  少卿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千墩镇东北,为一高5米的土山。原遗址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存300多平方米。1958年发现,嗣后不断发现石器、陶器,1984年12月昆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苏州博物馆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包含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上层为经后代扰乱的东周文化层。马家浜文化层出土夹砂红陶宽沿筒形釜、圜底釜和泥质红陶豆、钵等。崧泽文化层发现墓葬一座,未见墓坑,底部有朱红色粉末铺地。死者系中年女性,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黑衣红彩陶豆、鼎、缸和穿孔石斧等4件。良渚文化层发现墓葬一座,已破坏,墓葬西北角放置琮、瑗、斧、镯等玉器一组19件和石器2件,还出土有肩石斧、石镯等。……[详细]
40、刘过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过墓
  刘过墓在昆山市亭林公园内马鞍山东麓。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江西泰和(一说吉安)人。以诗词闻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过从甚密。一生落拓不羁,浪迹江湖间,殁后葬于马鞍山东侧。“文革-”中,墓被破坏,1983年修复,由花岗石砌造,平面呈八角形,周长11.5米,高约2米,顶部封土。墓前立“庐陵处士龙洲先生之墓”墓表,前为石阶,后依山岩,旁有玉液池、清峡泉,上有擘云峰、留云洞,环境幽静,林木葱郁,庄严肃穆。墓东有“东斋”,原为南朝萧梁时所建慧聚寺僧舍,南宋嘉定五年(1212)辟为龙洲祠。民国24年(1935)邑人集资修建,有中厅、两厢及走廊。厅阔17米,进深8.5米,檐高5米,硬山式,高大轩敞。祠中壁间尚存元、明时期碑刻4块:《刘龙洲墓阙》,高136厘米、宽66厘米,隶书,13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