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文物古迹介绍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斋前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砚亭,是米芾读书和挥毫的地方。相传,有一天夜里,池中蛙声聒嗓,滋扰米芾挥毫的心绪,他便取砚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声顿绝。从此,水池变成墨色,故称“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称“投砚亭”。池北有石丈(又名拜石),为石灰岩质太湖石,玲珑窍然。据《宋史·本传》记载:“米元章(米芾的字)守濡须(无为县)时,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遂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言者……
[详细] 巍峨千年的黄金塔黄金塔座落于无为县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西河之畔,为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塔内设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勘察必定,黄金塔建于宋咸平元即公元988年,为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北宁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成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沐寺与黄金塔也迭经-,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清末至建国以后,……
[详细] 洪巷周氏宗祠无为县该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分前堂为“崇前启后”、中堂为“敬思堂”和后堂为“昭穆先灵”,前后有两个天井,两边为厢房,占地面积509平方米。洪巷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丁未六年(1667),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其宗祠构筑宏僻,檐枋、撑拱、雀替、隔扇、槛窗雕刻精美。该宗祠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被用作村里的粮库,得以保存下来。保护范围:围墙外,东、西、北各1米,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
[详细] 戴安澜故居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年代为清末。戴安澜故居系中国著名抗日将领的故居。位于无为县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他的青少年时代住宅为10间两元合包厢四合院的砖木结构房屋。屋墙砖是1:3:7制式,内隔墙是木板相扣式墙体,是我国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结构。2012年,戴安澜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戴安澜故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故居墙体外,东、西、南、北各1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
[详细] 迎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该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五百罗汉堂及众多禅房,形成规模较大的迎山寺建筑群。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和九月初九庙会都有大批香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香火鼎盛。……
[详细]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位于红庙镇山水涧村,现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加小瓦平房七间,存有七师司令部机要室,七师政委曾希圣同志住过的五间房,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及当年曾希圣亲手嫁接的三棵棠梨树等。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兴建于1995年,位于皖江烈士陵园西侧300米处,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2平方米,主体场馆为古典徽派建筑。馆内设有主体展厅、新四军老战士书画陈列厅等。主体展厅展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七师成立、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展陈革命文物120余件,文字资料约5万字,各种图表、图片282幅。纪念馆北侧600米处的三水涧村是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所在地,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是七师成立时的师部领导曾希圣、傅秋涛、李步新等领导同志的办公场所,从1941年5月成立到1945年10月……
[详细] 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位于长江北岸的芜湖市无为市境内,1990年5月基本建成。该站是巢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利骨干工程,也是我省目前单站流量和装机容量最大的泵站。……
[详细] 太平桥位于石涧镇汪冲村境内,原名魏家桥,始建于明万历辛卯年(1591年),清乾隆二十八年修复时更名太平桥。2014年石涧镇危桥改造项目修建连通花渡河两岸的新太平桥,老桥已经不再具有交通通行功能,独自屹立于花渡河中央。……
[详细] 汪氏宗祠座落在无为县城后新街(自来水一厂对面),该祠堂原建于乾隆九年(1745年)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由于时代久远历史的变迁等原因,汪氏宗祠在相当长的时间变成无户主房产,没有人居住和使用,一直由政府代管。……
[详细] 无为戴氏宗祠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洪巷乡陡岗行政村。祠坐北朝南,祠门正中嵌有“濡南望族匾额”,两侧窗楣上嵌有双狮戏球浮雕石刻,祠门前竖立一对石狮。前后共三进,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规模较大。梁架选材粗壮,檐枋上彩画“猫蝶图”清晰可见。前进房屋及天井边厢屋,油漆斑驳、彩绘陈旧的梁柱,仍能显示昔日的华贵。遍布门窗、房檐、梁柱的三雕图案,刀工细腻、线条流畅,非今日一些仿古建筑所能比拟。祠堂大门上方,双龙戏珠的石雕气势磅礴,高悬门楣上的“戴氏宗祠”匾额引人注目,彰显戴氏曾经的辉煌。……
[详细] 卞氏宗祠:市保,位于襄安镇的原南大街。这座宗祠是无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围保留着皖南民居的风貌。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襄安镇附近探索这片保留完好的历史区域。……
[详细] 丁汝昌墓,位于安徽省无为市严桥镇北长岗小鸡山 上。丁汝昌(1836~1895),庐江县人,清末北洋海军提督,爱国将领,中日甲午战争中殉职。遗体由清廷收殓,与夫人合葬于此。 1960年,丁汝昌墓被盗,尸骨遭焚毁。 1986年,丁汝昌墓被无为县政府定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丁汝昌墓由无为县重修。……
[详细] 杭西遗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地处北纬31°1233.7和东经117°5259.8交汇点,南面400米为方家村,西面600米为赵家山,东临西河约200米,现存遗址由位于西部的1号墩和东部由南向北排列的2、3号墩以及环绕遗址的低田、冲地、沟渠共同构成。其中一号墩高出周围地面约10-12米,2、3号墩高出周围地面10米左右,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500米,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杭西神墩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2012年)期间新发现的一处古遗址。1号墩由于农田改造取土,遭到一些破坏,但总体保存状况良好;2、3号墩当地村民建房取土,遭到严重破坏。2号墩1-2米深处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遗物,主要是石器和玉器。据建房村民们的介绍,近年来多次挖出的文物还有少部分的铜器等。县文……
[详细] 白鹤观遗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年代为商周、秦汉、唐。2019年,白鹤观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