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迎江区旅游

迎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是我国长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刹。内有乾隆皇帝亲赐“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称“迎江寺”。迎江寺是组古建筑群,为沿江一颗古建筑明珠。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达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藏经阁。历代名流名宦,莅寺揽胜,吟诗作赋。寺中“迎江茶楼”,专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尝传统素食素菜。交通从安庆港口步行前往仅需10分钟,从安庆汽车站可乘10路公交车前往安徽安庆市……[详细]
振风塔
  安庆的振风塔是座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园内的振风塔是采用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了一半,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详细]
熊、范二烈士专祠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安庆市沿江东路,与迎江寺相邻。该专祠原为慈云阁,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英果敏公祠。民国元年,安徽省政府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改为“熊范二烈士专祠”。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曾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他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详细]
拦江矶炮台
  拦江矶炮台位于安庆城东郊长风乡营盘村长江西岸,面对杨林洲和拦江矶礁石群,这一带江面窄,水流急,漩涡多,自古就是长江上著名险段。陈独秀曾在《扬子江形势论略》中分析:拦江矶“露石排列,敌舟至此必不能近南(东)岸”。解放后虽然对长达700余米的礁石群进行多次爆破清除,但今天过往船只仍然紧贴西岸,小心慢行,若站在炮台遗址上望去,行船近在咫尺。可以想见,拦江矶炮台当年在锁江封航中的巨大威力。拦江矶砲台建于清光绪八年,也即公元1882年。炮台营垒呈西北、东南向,长约100米,宽约30米,高约4米,四周是用条石等修筑的护坡。炮位分明、暗两种,共置火炮十五门,其中重达千公斤以上的大火炮二门,一字状排列面对大江,以安徽续备步队中营驻扎,据载,高峰时曾驻军五百,即便在民国初年,还有三百人驻守。遗憾地是从未见过拦……[详细]
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代,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五日,生前任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诞生于此,故亦为赵朴初故居。世太史第集古建与园林艺术于一体,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墙青砖勾缝清水,古朴典雅。马头墙高低起伏,富有韵律。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进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为20米,沿两条南北走向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进、东二进,东三进、东四进,西一进、西二进之间为起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天……[详细]
安庆南关清真寺
  安庆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为明世袭骠骑将军马义所建。于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金碧辉煌,是全国一百个重点清真寺之一。无像宝殿的面积;高度和精致程度在长江沿线的宗教殿宇中罕见,有“万里长江第一殿”之誉。—赞颂归于安拉!南关清真寺座落盛唐山麓,正门在清真寺街,面向城墙(现城墙已拆)。早先从城墙上望去可见殿脊起伏,白墙黑瓦很是壮观。寺院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进寺门绕过隔门(“文革”期间被拆)和抱鼓石拱门,是一长方形院落,南为客厅、西面经垂花门青石大院,则见礼拜大殿,殿阔5间,前有抱厦,侧有阔廊,后是窑殿,气势宏伟而穆静。礼拜大殿面积约6O0多平方米,中立两人合抱圆木屋往36根。地板平正清洁,殿高20余米,可容10O0多人排班聚礼,人多时抱厦方院均销以草席,供礼拜之用。大殿前……[详细]
安庆天主堂
  安庆天主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锡麟街58号,由门厅及耶稣圣心堂、神甫楼构成。其主体建筑耶稣圣心堂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奠基,1893年落成,初名耶稣圣人堂,后改称天主堂。安庆天主堂门厅面临锡麟街,门楣上有半圆形天主堂匾额,大门两侧为八字形山墙。耶稣圣心堂和神甫楼坐北朝南,面积3868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以山墙面为主要入口,门窗顶部均用半圆形券,大屋顶。圣心堂正面开有三扇拱券门,正中门上方嵌有竖刻“万有真原”石额。耶稣圣心堂是穿斗式木构建筑,其钟楼为传统的牌楼形式。神甫楼设壁柱和柱头,强调水平线条分隔和竖向长窗,不同形式的窗楣辅之以突出屋面的壁炉烟囱、老虎窗。安庆天主堂是西方宗教在旧中国传播和渗透的历史见证,其建筑为中式构造,西式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审美价值。2013年5月,国务院(国……[详细]
英王府及壁画
  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是清清乾嘉年间文物。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位于安庆市市区。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系利用清官宦任塾第宅加经修葺和改造而成,原屋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坐北朝南,占地约4275平方米,府屋分3组,以正中一组为中心,筑正殿并附后殿,两侧多筑偏殿,进深均为四进,并围以住宅、更楼、花园等,构成一完整府屋建筑群。东大殿尚存4幅太平天国壁画(狮凤梧桐、瓜瓞(音dié)绵绵、战马奔腾和暗八仙)。还发现带有龙凤图案的滴水瓦、旗鼓石、上马石等。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大门并不是特别豪华考究。现大门左侧还有一块巨大汉白玉抱鼓石,方能显示出该院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门槛上方有一块红色门牌,右侧有墙壁上方镶嵌的黑色石碑。保护范围:建筑外,东6米,南0.5米,……[详细]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8号,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内。安徽大学红楼1934年7月兴建,1935年9月竣工,原为民国省立安徽大学主教学楼,通体红色,人称安大红楼,总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敬敷书院旧址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一座东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现存门坊、长廊、斋舍。安大红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坡顶、红陶瓦、红砖外墙,平面呈倒置山字型。主门位于中部,有西洋风格的钟楼及山型门坊,雕饰精美。敬敷书院建筑为徽派风格,砖木结构,以长廊为中轴线,长廊东头为大讲堂,于1983年被拆除。讲堂两边分别为经正阁和宗儒祠,在抗战初期毁于日机轰炸。现存门坊、长廊和四进斋舍,总建筑面积937平方米。清代安徽省省学敬敷书院由城内移建至此进行办学,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详细]
同仁医院旧址
  圣公会安庆“同仁医院”旧址,又称“圣詹姆士医院”,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双井街150号海军安庆医院(原解放军第116医院)内,是海军安庆医院的前身,清朝建筑,创建于1901年,解放前是安徽省内两家较大、较完善的综合医院之一。据史料记载,圣公会安庆“同仁医院”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配合传教修建的,1906年竣工。创始人为美国医学博士亨利.泰勒(中文名:戴世璜先生),当时院长是戴世璜先生。该院建筑格局、技术和设备基本上是西式的,现存楼房八幢,是当地保存较好、风格独特的近代西洋建筑群。同仁医院旧址应包括病房大楼、院长别墅、高级护士学校楼等,共8处。……[详细]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位于安庆市孝肃路168号,时代为1926~1927年。1926年1月,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成立,直属广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光明甫、朱蕴山等任常委,柯庆施任秘书长。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左派临时省党部迁往汉口,设立常务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骨干。1927年3月初,随北伐军返回安庆,随即成立安徽省党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该建筑始建于1919年,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建筑面积1331平方米,楼前有花园,为中西合璧式,弧形门窗,前檐和左右两侧均置有宽阔的内走廊,整个建筑庄严典雅。曾是安徽省教育会会址。……[详细]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是1993年建成的专题纪念馆,坐落在安庆市菱湖南路102号,和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馆舍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陈列馆分为序厅、将军之旅、外交之途、艺术之路、起居复原陈列、多媒体播放等部分,以丰富翔实的珍贵文物、文献图片、纪录片资料,形象展示了黄镇同志作为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多功能展区主要展陈《红色记忆——中共安庆地方史》,通过430幅图片、近百件珍贵革命文物充分地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安庆地方党组织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详细]
钱牌楼石牌坊
  钱牌楼石牌坊坐落钱牌楼街,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为四柱三门牌坊式汉白玉石坊。中门仅存石柱,高4.45米,东侧抱鼓石2.1米,最宽处O.8米,厚O.17米。南北两次门保存基本完好,额坊运用高、浅浮雕和透雕等多种技法,雕有如意、旋涡、莲瓣、瑞兽、花草、菱形、三角形、云形等纹饰,图案布局虚实相间,繁简相称,工艺十分精湛。此坊旧名“大司徒坊”,系明嘉靖刑部尚书钱如京(桐城人)所建。……[详细]
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
  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位于安庆市墨子巷。该旧址建筑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历时两年竣工,楼有三层,高20米,面积2200平方米。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大楼结构严谨,布局新颖,青砖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各室可互为相通,系西洋古典式风格。大楼原为民国安徽邮务管理局办公场所,现仍为安庆市邮政局办公及营业场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照园街近代建筑
  四照园街近代建筑位于迎江区新民里巷,年代为民国。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四照园街近代建筑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安徽地委旧址
  中共安徽地委旧址,位于安庆市龙门口街,市第一中学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系原孔庙建筑群中仅存的一座古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中共安徽地委成立于1926年5月,是当时全国直属中央的八个区委,六个地委之一,先后有郭士杰,李竹声,柯庆施主持地委工作。该址同时也为共青团安庆地方委员会的旧址。现辟为一中校史馆。中共安徽地委是当时全国直属中央领导的6个地委(另有8个区委)之一,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原为清代孔庙建筑的一部分,面积410平方米,现部分作为安庆一中校史陈列室。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9米,南5米,西4米,北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一中校园围墙,南30米,西4米,北5米。……[详细]
安庆探花第
  探花第,坐落在安庆市区南关清真寺街,西是清真寺,东是安庆活塞环厂以及街市民居,北依登云坡,南对大江。故居因清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探花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安庆马氏始祖调任当时安庆卫左所正千户之职时而建,初为马氏家宅,马哈直子孙马义弱冠后,袭父马麟安庆卫左指挥之职。后,马义又以军功而累迁广西总兵,世袭骠骑将军。到明成化二年(1466),戎马一生的马义请旨荣归安庆。时马氏宗族繁衍散布各处,独安庆城南水关最盛。为使宗族有个公众会商、处理是非曲直之所,他在主持修建清真堂之际,遂将马氏家宅改建为公用清真敦悦堂,一为族人礼拜祈祷之殿,一为族人会处纠纷之所。到马氏八代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之后,始把雍正……[详细]
倒扒狮石牌坊
  倒扒狮步行街61—63号,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建筑,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锁纳言”。牌坊上有历史人物故事浮雕图案,周围饰以云龙纹。中柱上部镂雕有窗棂纹;基座上雕有4只倒扒石狮,卷发圆眼,张吻施爪,形象生动。清咸丰三年(1853)石雕人物头像被毁。“文革-”中,石雕倒扒狮被砸,牌坊大部分被拆除。今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宽2.35米,额枋上有镂雕的窗棂纹、云龙及人物等。1986年,在倒扒狮西段街口仿建1座水泥牌坊。……[详细]
基督教办公楼
  基督教办公楼位于迎江区健康路15号,年代为1912年。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基督教办公楼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圣保罗中学旧址
  圣保罗中学旧址位于迎江区市二中校园内,年代为1910年。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圣保罗中学旧址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