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泰宁县旅游

泰宁县文物古迹介绍

1、甘露岩寺 AAAA
甘露岩寺
  甘露岩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境内的泰宁风景名胜区金湖西岸,长滩人形山西侧,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是海内外久负盛名的岩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色岩石象一口硕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甘露岩是一个天然的内窄外敞的洞穴,高约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为砾岩,中层为砂岩,渗出的泉水经岩层滤净,清甜甘冽如甘露,寺庙因此被称为甘露岩寺。寺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洞穴上部宽30多米,下部宽却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则以独木擎天的方式……[详细]
2、泰宁古城 AAA
泰宁古城
  泰宁古城,位于泰宁县城。据县志和其他历史资料记载,泰宁古城古称“金城场”,西汉时为闽越王无诸的校猎场所,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建县,宋明两代为泰宁鼎盛时期,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当时人文发达,物华天宝,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留隅、讲学于此,历史上泰宁曾出过状元2名,进士50多名,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历代“爵列王廷者相继不绝”。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赵煦钦赐孔子阙里府号“国泰民安”中“泰民”的谐音“泰宁”二字为县名,沿用至今。泰宁古城内的尚书第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古建筑群含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1.27余万平方米,集官宅、民居、祠堂、生产生活用的辅房、店面以及古街小巷于一体,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工艺……[详细]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与世德堂、李氏宗祠共同构成尚书第建筑群。旁有胜利一、二街及红军街等较有代表性的老街道。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国至今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场景;周围亦有城中留存的老街及古代民居。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俗称“五福堂”,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代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建于明天启年间,府第坐西朝东,有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120余间房屋皆为砖石木结构。每幢主宅均为三进,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岩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地,天井有雕花的石柱、花架和石缸。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详细]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观音阁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水南村金富街罗汉寺内。1933年8月18日,红军东方军自连城北上进驻泰宁期间,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就设在泰宁城区金富街的罗汉寺内。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也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此时,为加强东线战场的力量,红一方面军总部抽调驻黎川的红6师和驻泰宁的红21师61团编入红军东方军系列。8月23日,红61团离开泰宁,会同红6师在闽赣军区司令萧劲光的指挥下,攻占将乐的万安进而围困将乐县城。红军东方军主力则攻克洋口、峡阳、沙县,包围顺昌、延平,取得节节胜利。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共歼国民党军8个团,俘敌7800多人,缴获-支7500余支,以及大量物资,并在苏区筹款百万,使泰宁与闽北苏区连成巩……[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12号。从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每次来到泰宁都居住在陈家大院红军总部,总部第一厅左侧是红军总部机要科,当年红军就靠这里的一台电台指挥战斗。第二厅左侧是红军总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侧是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旧居。第三厅左侧是总部参谋科,叶剑英参谋长在此制定作战方案;右侧则是朱德总司令旧居。驻扎在陈家大院期间,朱德、周恩来等--曾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参加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和厢房28间及后花园、花坛等组成,砖木结构合……[详细]
岭上街红军标语墙
  红军标语墙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移至岭上街陈家大院内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和红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用党和红军的政策动摇、瓦解敌军,用墨汁在沿街墙壁上 书--写布告、标语。红军在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上 书--写“红军万岁”、“打倒--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以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巨幅文告。巨幅文告为《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高2.6米,宽4.2米,面积约13平方米,计665个字,字体为楷书,是原中央苏区现存的文字遗迹中单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派的丑恶面目,号召刘和鼎部下官兵认清形势,弃暗投明,走到红军队伍中来,共同抗日。红军标语墙……[详细]
天台岩寺(李家岩禅寺)
  位于泰宁到寨下大峡谷的中途,从县城出发只有十公里车程,距公路边不足2公里。李家岩原名“天台岩”,明末李春烨曾在此苦读,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于是后人便以“李家岩”称呼此地。而天台岩寺就是他静心读书的地方,所以也被成为“李家岩禅寺”。从山下沿一条古旧的石阶往上500米,有一条悬挂于绝壁之上的岩槽走廊,岩槽开口朝外,外围筑上了铁、木两层栏杆,以方便行走;其尽头就是天台岩寺。进入岩寺之前,先穿过一条半米宽的石凿小道,面前石门书写一楹联“具怀逸兴壮思飞,可上九天揽明月”,横批“吞吐天地”。此为“雪洞”,即昔日李春烨读书的石屋,现为小佛堂。与雪洞相连的建筑就是天台岩寺,中为佛殿,左为辅房,右为禅房,简朴无华,与幽僻的岩穴气韵相通。可在岩寺内品尝素斋,做饭用的水是山里的泉水,豆腐为寺内自磨,蔬菜为僧……[详细]
大源红军标语旧址
  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内。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间,红军频繁往来于大源村,红军政治部在村中积极开展宣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号召村民们起来参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村中民房、大门口、围墙上,现在还保留着十几条红军标语及部分革命文物。标语的内容有“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战匪救民”、“打倒国民匪党”、“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匪党”、“撤销一切苛捐杂税”、“武装暴-动-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因年代久远,且受风雨侵蚀,红军标语大都模糊不清。……[详细]
泰宁尚书墓
  泰宁尚书墓位于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长滩人形山,是明朝末年兵部尚书李春烨和他的一品夫人江氏的合葬墓。墓园从西向东,总面积1040平方米。墓穴南北长52米,东西宽20米,用花岗岩石板砌成,并用生铁水浇铸;墓台六层,顶层立墓碑,其下分别立石栏杆、石狮、华表等装饰。……[详细]
泰宁世德堂
  泰宁世德堂(世德堂)是明清古建筑群,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较完整、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代建筑群落。占地总面积为1.27万平方米;其中尚书第占地5400平方米,“世德堂”占地7300平方米。“世德堂”于1995年列为县级文保,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保,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些古建筑占地面积大,年代跨度久远,具有明代早、中、晚期的建筑特色,也有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风格,还存有元代和宋代的建筑遗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拆修翻改,使世德堂现存建筑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其中,第一栋、第五栋、第八栋、第九栋主要建筑是明代特征;第六栋前部建筑保留明代特征,后部建筑有清代特色;第七栋、第十栋、第十二栋主要建筑有清代特征;第十一栋是传统木结构民居,建造年……[详细]
大源革命旧址群
  大源革命旧址群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年代为1931-1934年。简介:由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桥)等组成,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之一,1931年6月大源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及农会、工会、共青团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款筹粮等活动。1932年10月16日,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发起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其中红22军途径大源村向泰宁县城进发。1934年3月22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之一新桥反击战正式打响,大源村成为前沿阵地。2018年,大源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详细]
12、青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塔
  青云塔年代:明座落地点: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简介: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仿楼阁式。砖石木结构,七层八面,高21米。基座花岗石砌,直径10米,每面边长3.9米。塔身各层上部用角牙砖叠涩出挑,承托石塔檐。塔内壁嵌有石阶踏步,每层设一龛、一门。各层有“青云塔”、“珠溶吐奇”、“云峰耸翠”、“中天主柱”、“慈光普照”等榜书题识,以及明兵部少保尚书李春烨题写并加盖印章的“大行般若”石刻匾额。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 25米。2009年,青云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