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永泰县旅游

永泰县文物古迹介绍

张元干故居
  张元干故居位于城关镇登高路。张元干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因张家世代屡中科举,遂名世科里。现保存明、清不同时期的三落建筑。该组建筑木雕构件精美,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建筑价值。2007年4月,张元干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旧厝,西至照墙,南至赛芳民房,北至国信民房。……[详细]
永泰大圣庙
  大圣庙位于城关北门路,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寺中保存我县唯一一尊较好的大圣塑像,是我县群众喜爱的一个民间信仰场所。2007年4月,大圣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本屋檐下滴水沟(沟边任宝明厝),西至北门通往三池头大道,南到郭宅围墙,北至檐下水沟。……[详细]
杜申故居
  杜申故居位于霞拔乡霞拔村,始建于宋代,原为“学士府”,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经明、清两朝修缮,后改造为“杜氏宗祠”,留存完好的院落木构框架,具有明、清建筑特色。2007年4月,杜申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西至后山,南至粮站,北至王金佃厝。……[详细]
同安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同安镇同安村,始建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其设计及建筑工艺独具匠心。2003年10日入选《中国名祠汇编》。2007年4月,张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后山,西至大路,南至山60米,北至高岭厝路60米。……[详细]
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白云乡白云村上街,宋至道年间(公元995年—997年)始建为祖厝,后几度毁损,几度修葺。宗祠内保存一些较有价值的文物。2007年4月,黄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旗杆埕邻路,西至后山沿,南至横厝沟,北至横厝沟。……[详细]
26、下坂厝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坂厝位于永泰县下坂村下坂20号,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坐西朝东,前临东坡溪,规模宏大,四周围墙围合,中轴线上由前及后依次有前坪、前厅、中天井及厢房、大厅、化胎等,中轴建筑左右两侧原各有两列横屋,左侧横屋以外拓为花园,今右二横屋已无存,现存建筑通面阔约106.95米、通进深约57.25米,占地面积约5220平方米。保护范围:东至东坡渠,西至后围墙外10米,南至本厝小路外10米,北至村水泥路。2018年,下坂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宁远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庄清乾隆年间张谦费时五年修建的寨堡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10平方米。围墙墙基用花岗岩砌筑,上部的夯土墙上分布有-眼和内宽外窄的观察窗,内墙设有隐通廊。大门为石框门,门楣阴刻楷书“宁远庄”。明间为扛梁式梁架。屋面挡水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和彩绘,寨内墙壁上有几十份各级捷报,见证了月洲张氏子弟文风鼎盛。中间大门门楣有生动活泼的凤凰、花卉等灰塑图案。墙堵上写有“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傲不可长”等墨书。内门楣写有“安宅在仁”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分别为“欲高门户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都极富哲理且耐人寻味。2014年7月10日,宁远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张进棋后屋沟,西至本厝外墙小路,南至外墙小路,北至外墙小路。。……[详细]
  三捷青石寨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寨墙用青石砌建,四个转角均有碉楼。寨内建筑有主座、左右边座等,主从有序,计有房屋80多间。寨墙顶部设有跑马道,内有水井两口,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防匪功能。保护范围:东至前大门水田边,西至寨仑山,南至水田边,北至长垅边。2009年,三捷青石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金山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简介: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保护范围:东至围墙路,西至围墙邻竹林,南至林传广菜地,北至校围墙。2009年,金山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樟板乡贤第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简介: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保护范围:余潜士故居:东至围墙外公路边,西至旧围墙,南至龙乾原生产队仓库,北至停厝外墙滴水沟;余潜士墓:东至水库边,西南北三向均由墓碑中心点起各延伸20.5米;张太君墓:东至余金华厝滴水沟,西至仑顶,南至山坡,北至张守丹厝滴水沟。2009年,樟板乡贤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盖洋三对厝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年代为清。简介:三对厝为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所建,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详细]
32、三对厝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对厝位于盖洋乡盖洋村,是郑汝训、郑汝器、郑汝祥三兄弟于清道光庚寅至甲午年间(1830—1834)兴建的三座建筑群的统称。整个建筑群主体结构基本保存。三对厝规模宏大,共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物内石雕、木雕、灰塑、彩绘十分精美,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1.汝训厝,东至石铺路,西至郑立天房子,南至农坪,北至农坪。2.汝器厝,东至田,西至石铺路,南至郑尔端厝,北至农坪。3.汝祥厝,东至石铺路,西至铁板寨路,南至农坪,北至铁板寨灌溉渠。……[详细]
33、将军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堂将军堂位于葛岭镇蒲边村,占地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由过廊、庙墙、天井、回廊、正殿、神龛等组成,主体结构为明代中期建筑物。石木结构的过廊(前村民进出村庄必经之路)与正殿结合的建筑形制,属福建仅有一处;另与观音庙、土地庙、猎神庙、桃源宫形成庙宇群,错落有致的分布属福建所罕见;庙宇群完美掩映在参天古木中属福州地区所没有。将军堂庙宇群是永泰农耕文化、民间宗教信仰现存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附属保护单位:1.桃源宫、2.桃源桥。2016年5月28日,将军堂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后山离筑物屋檐滴水15米处,南至南面排水沟,西至西面排水沟,北至农田,保护面积约2500平方米。。……[详细]
  水尾文昌阁位于盘谷乡水尾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1998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平面由门厅、天井(两侧厢房)及各楼组成。阁六角三层,攒尖顶。底屋子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减柱造。供奉文昌大帝、大王公、大王母、土地公等。为当地群众一处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2016年5月28日,水尾文昌阁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临盘洋路,西至新宅洋路,南接182县道,北靠新宅洋路与水洋路交界处。。……[详细]
  垅口祖厝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坪及左、右两个单进合院组成。左合院为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垅口厝,右合院为建于清嘉庆年间(1736-1820)的和也厝,通面阔约62.85米、通进深约43.85米,占地面积约2540平方米。在主体建筑前右侧分布有外门楼、书斋、鹤形路等。垅口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和也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九柱,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鹤形路,西至拔魁厝外墙,南至和也厝公沟,北至林开荣园地。2018年,垅口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6、福隆居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隆居位于盖洋乡盖洋村墩前16号。由郑章富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170余年历史。原寨占地面积4000平米,如今只剩2000平米主院落保存完好。郑章富膝下生四子,长子郑华标贡生出生,三子郑华敏武举出生,房屋前厅尚有一块重达365斤的练武石,乃当时郑华敏练武所用。福隆居内部雕刻精美,主梁上方两只凤凰呼之欲出,梅花轩及门窗处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主厅上方匾书“极婺齐辉”四个鎏金大字,为清光绪十六年时永福县令为郑章富六十大寿所赠。主厅太师壁处刻镂朱子家训,为当时浙江一官员所赠。2016年5月28日,福隆居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洋沟,西至洋沟,南至古厝前场,北至厝后小路。。……[详细]
37、新安庄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庄位于盘谷乡福坪村福坪46号。建于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611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天井式四合院格局,双层土木结构,现保存完好。-寨墙坚固,庄墙廊房共有二层,外墙设有瞭望窗和射击孔。一座三层铳楼与寨墙连成一体,扼守在通往新安庄的村口大道边上,默默地为张氏庄主看家护院,抵御匪盗。2016年5月28日,新安庄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山,西至村道,南至自然村道,北至山。。……[详细]
38、祥福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福堂位于洑口乡山寨村山寨33号。为黄贵郎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历时12年建成。原寨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现存院落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该寨风水上有“飞凤下洋”格局。大门有石刻对联:“后拥屏山夸胜地,前朝新寨庆攸芋”。右边石刻对联:“福曜常临仁寿宅,庆云长护吉祥家”。左边石刻对联:“洋水潆回环甲第,层峦耸翠拱庭阶”。这座古寨的最大亮点在于寨中有寨,它的西南角是独立的建筑体,只有楼上有一扇门与主楼相通,紧急时妇孺先从楼上的门进入,然后用木梯子下到楼下,男人在外守卫;如果寨被攻破,则守卫男人最后从楼上进入寨中寨,用大木条闩上门,并通过斗窗继续战斗。1949年,国民党96军溃兵,驻扎遮这里两个月,他们踞寨就是看中该寨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上世纪五十年代办……[详细]
  下车碓厝位于永泰县嵩口镇月阙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敦仁堂、静远堂前后两座建筑组成,通面阔约55.3米、通进深约59.15米,总占地面积约2315平方米。敦仁堂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俗称旧厝,占地面积1505平方米;静远堂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75-1908),俗称新厝,占地面积810平方米。两栋建筑之间高墙分隔、墙门相通,朝向相背,敦仁堂坐东朝西,静远堂则坐西朝东,平面均为不规则形,四周夯土墙围合。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下车碓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0、和城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城寨位于永泰县丹云乡翠云村10号。始建于咸丰3年(1853年),因主要缔建者林和城而得名,又称翠云寨。和城寨的总体规划源于林和城的父亲林天郁,林天郁曾从榕梅交易中得纯利白银万两以上,至家业殷实后,就筹备建寨。可惜36岁即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林和城刚13岁,但年幼志大,毅然担当起建寨大任。他亲率众师工,开山辟土,筑建家园。历时四十六载,耗资十数万两白银,终于1899年完工建成。和城寨呈方形布局,长85米,宽80米,高近11米,占地面积3409平方米,建筑面积5777平方米。总体建筑由四进三院落组成,四角处设瞭望台,与环寨跑马道相连接,四周围墙-眼密布,形成立体的防匪体系。寨内有房156间,设四个议事厅堂,以中央正厅堂最为宏大,地面以三合土和16块单体数吨巨大条板青石铺设,两根高十二米、……[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