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昭通市 > 巧家县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历史沿革

[移动版]

巧家,古称堂狼,史见于先秦,建制于秦汉。

西汉置堂琅县,属犍为郡。

东汉永初元年(107),置堂狼县,属犍为属国。

三国蜀汉分犍为立朱提郡。

南朝齐属南朱提郡,梁废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唐兴县。

南诏蒙氏置东川郡,属爨部地。

五代天福三年(938),宋大理段氏置东川大都督,后为乌蒙閟畔部地。

元初置閟畔万户府。

至元十五年(1278),改閟畔军民总管府,隶乌撒乌蒙宣慰司。

二十八年(1291),属东川路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属东川土府,隶云南布政使司。

十六年(1383),改隶四川布政使司,为东川军民府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土归流,隶云南,设流官知府,仍属东川路地。

时境属明末沿袭之马树、法嘎、弩革、巧家四火目地。

清雍正五年(1727),置会泽县,治巧家汛,县城驻地龙格(彝语弄戈,今巧家营)。

翌年,因征粮不便,移府经历分防巧家,迁东川营右军守备分扎,均驻“龙格”。

设鲁木得(今县城)、者那安居租、弩革、汤丹陈机租四汛,二十二塘,六卡。

雍正十年(1732),始建木城于“龙格”,翌年地震倾圮,十二年(1734),修复。

清乾隆五年(1740),为开浚金沙江济运巧属汤丹等地铜筋,拨四川辖属披沙二十一寨划归云南东川,另建土城于木期古(即蒙居租,金沙江外)。

十四年(1749),铜筋仍改陆运,此城遂废。

清嘉庆十六年(1811)于鲁木得(今县城)改设东川府巧家抚彝府同知,划会泽之归治、善长、向化三里及原土户所管21寨为庆成里亦归统辖,称“巧家抚彝府”。

同年修建城署。

十九年(1814),析会泽县地置巧家厅,设巧家同知,属东川府。

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撤制兵。

翌年,巧家营守备及所属各汛一并裁撤,其职由警察总局取代。

1913年废厅,改称巧家县,初属滇中道,后废道,直属省府。

翌年县局改科,废区。

1950年4月,巧家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时建立了新华、蒙姑、苞谷脑、荞麦地、小河、大寨6个区,5月,县属汤丹镇因成立矿区划出直属省管。

1951年11月,巧家县属金沙江左岸地区划归西康省宁南县。

1952年1月,金沙江西岸中段的景星、大同两乡和六城坝、骑骡沟等地划归宁南县;5月,金沙江上段的淌塘、青山、溜姑、黄坪、老口、松坪、铁厂等乡划归会理县。

1954年5月,成立城关镇。

同年,会泽县七区的甘冲、碧山、拖坑3乡划归巧家县。

1963年4月,巧家县杨梅山区所属河桥、水磨、杨梅山、黄草坪、白沙地、白龙磨、地得卡、树补8公社划归东川市会泽县五星区,杨梅山区移至马树,改称马树区。

1968年10月成立巧家革命委员会。

1981年3月恢复巧家县人民政府。

1970年属昭通地区。

2001年属昭通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