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宁市 > 长安镇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长安闸

长安闸包括上闸、中闸、下闸、水澳和长安坝。是中国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代,北宋形成复式澳闸。长安闸是宋代江南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枢纽,是大型船舶平稳顺利进出上下河的重要水工设施(上下河水位高差1.5-2.0米)。水澳分为上澳和下澳,是为上闸室和下闸室输送水、储存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大型水塘。据考古发掘表明,现残存遗址为南宋时期。长安坝,即老坝,建于元至正七(1347)年,用人、畜力量拔船过坝,进出上下河,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现存文物本体除宋堰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三闸、元坝(老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现各闸均改建为闸桥,闸墙闸门柱都有保存,上澳澳口经考古发掘已确认。长安

施家墩遗址

施家墩遗址位于海宁长安镇兴福村。属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于1973年省文管会调查时发现,并对土墩进行局部清理,出土了原始青瓷豆、罐、簠等30余件遗物。历年来采集的标本有印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的鸡冠耳、牛鼻耳等。2009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施家墩遗址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后获知,遗址中心墩大部分为封土,从东侧断崖来看,厚度超过4.6米,近底部的夯土层内含有零星的战国硬陶片,结合1973年的考古收获,推测中心墩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型土墩墓。遗址中心墩周围为良渚文化墓地和生活区,表土层厚约0.5—1.0米,文化层厚约0.6—1.2米。施家墩遗址的发现和调查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埋墓制度和结构以

长安画像石墓

长安镇画像石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96号浙江省海宁中学内。1973年清理。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布局为前后二室加甬道,前室二侧各有一耳室。墓壁下段用长条形石灰石迭砌,条石上用砖起券。在前室及耳室,甬道的石砌部位布满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疱厨、宴饮、乐舞百戏、历史故事等,雕刻技法为减地和阴线相结合。出土随葬品有陶俑、瓷器、钱币等。这是浙江发现较为罕见的画像石墓。现已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海宁仰山书院

海宁仰山书院位于长安镇青年路96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仰山书院位于长安镇(高新区)海宁中学内,筹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七年(1802年)始成,仰山书院盛时规模颇大,是海宁市仅存的清代蜀元建筑,也是清末浙江教育改革的重要物证。2003年7月28日,海宁仰山书院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民宅

陈氏民宅位于长安镇东街41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0年8月11日,陈氏民宅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翟妃墓

翟妃墓位于长安镇东升村水心里11号南侧,年代为三国,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8月11日,翟妃墓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圣女小德肋撒天主教堂

圣女小德肋撒天主教堂位于长安镇辛江路35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0年8月11日,圣女小德肋撒天主教堂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宁海塘长安段

海宁海塘长安段位于长安镇境内,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海宁海塘位于海宁市境内,西起与余杭区交界的翁家埠,东至高阳山与海盐县的海塘相连,长53.6公里,塘面平均宽10米,占钱塘江北岸海塘总长33.5%,海宁海塘保护的完整性、真实性,对全面展示潮文化具有积极贡献,代表了海塘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2010年8月11日,海宁海塘长安段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日侵华炮楼

长安日侵华炮楼位于长安镇火车站,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0年8月11日,长安日侵华炮楼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虹桥

长安虹桥位于长安镇中街,年代为1851年,类别为古建筑。1984年10月8日,长安虹桥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