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台州市 > 黄岩区 > 宁溪镇

黄岩区宁溪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天德堂

天德堂位于黄岩区宁溪镇炭场头村 199 号,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中堂三开间,重檐屋面,正脊两端吻饰龙首,正脊中间竖置鲤鱼青花盆一口,盆外周围绕两组龙凤透雕。穿斗式梁架。廊檐为天花平顶,檐柱柱头置出挑斗拱及象鼻形牛腿。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坡顶屋面,厢房与中堂主屋相连,二楼四面设回廊,廊檐地面铺砌鹅卵石路面,呈各式钱文图案。台门朝东而建,呈八字形状,木作构件雕刻精美。从建筑外貌看,中堂及两厢系清中期建筑风貌,而南端堂门应属民国时期的建筑,形制简单。其台门、厢房、中堂结构比较讲究。天德堂老宅院建筑,有其独特的风格。建筑主体朝南而建,曲径通幽,需绕过外墙转角经过小边门,再进入大院,此类建筑较为罕见。另外,在其中堂建筑屋面,正

跑马楼

跑马楼位于宁溪镇小街居,坐北朝南,系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为728平方米。整幢跑马楼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主体建筑结构为单檐二层,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内设天井。该建筑最大特色为正大门被设置在西北角。台门楼砌筑系仿西洋式灰雕,建筑内所有门窗及边门式样制作较为考究,灰雕及木作构件里都渗透着中西合璧建筑的气息。因该楼二层长廊四通八达,较为宽敞,被当地百姓俗称为“跑马楼”。该楼房主王日昭在20世纪30年代从事打金、银铺生意期间,生意红火,赚了不少钱,因而在30年代末期建造了这幢跑马楼。现该建筑仍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建筑基本构造保存完整,这对研究该地区近代建筑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013年2月,跑马楼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永古道

黄永古道起点位于宁溪镇岭根村,途经富山乡半岭堂、半山村等村落,是古代黄岩西部通往永嘉的主要交通枢纽。古道走向沿山形由东向西,经富山乡境内的半山村、北山村、决要村、决要岭头、决要村路廊,直至黄岩、永嘉交界处,由沿岩路廊入永嘉县的张溪乡,现存古道全长 15 千米。在半山村尚存古道当年路廊及悬臂式石梁桥各一座,其外观仍保留着特有的建筑风格,这二处建筑极大提升了黄永古道的文化内涵。黄永古道大致始于明清之际,现存古道宽约 2 米,块石路面,路面上留有当年拖拉毛竹的清晰痕迹。半山村是黄永古道保存古道路面最完整的村落。2013 年 2 月,黄永古道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堂

龙王堂位于黄岩区宁溪镇吴家岙村村口,坐东朝西,为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 426 平方米。大殿通面三开间宽 10.5 米,明间宽 4.7 米,进深 8.3 米。大殿明间为五柱八檩,抬梁式梁架。木质圆形柱,前檐后壁,单层单坡顶青瓦盖面。由自然块石平铺天井地面。两厢房为二层单坡顶。戏台与大殿同为硬山顶青瓦盖面,与西厢房及大殿连为四合院整体。大殿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戏台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虽是不同时期的建筑,但龙王堂建筑结构基本和谐完整。龙王堂具四合院及庙宇建筑特点,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 年 2 月,龙王堂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潭石拱桥

白石潭石拱桥位于黄岩区宁溪镇岭下村白岩潭,为清代建筑。桥占地面积 46 平方米。石拱桥呈南北走向,依山而筑,架于山崖之间。桥长10米,宽2.7米。桥拱跨经11米,矢高5.36米。桥墩由长方形条石相叠砌筑。桥拱作纵向并列分节而砌。桥面铺筑条石。 据悉,当年该桥所在的路段,只能通行人,无法通轿马,故在山崖中砌筑此桥便于通行。古时此处是宁溪至黄岩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白岩潭石拱桥虽建筑体量不大,结构简单,但有其建筑独特的一面,即悬空建在半山崖上,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 年 2 月,白石潭石拱桥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牌门袁氏宗祠

袁氏宗祠位于黄岩宁溪镇牌门村村北溪边,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为350 平方米。宗祠三开间,通面宽 11.5 米,通进深 8 米,明间宽 4.5 米。正堂为五柱八檩,抬梁式梁架,硬山顶,单层单坡顶青瓦盖面。梁上设斗拱,明间设金柱圆石磉,直径为50厘米,栋桁下枋有“大清咸丰十一年……”题记。天井地面铺块石,沿阶为石子拼图,大门两侧砌筑石墙,墙体高约 4 米,组成祠堂的整体建筑结构框架。袁氏宗祠建筑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 年 2 月,袁氏宗祠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