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松阳县 > 赤寿乡 > 界首村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概况

[移动版]

赤寿乡界首村,古今县域之西北边陲。为松阳县与遂昌县交界、入松阳境内的头一个村,故名界首,又称界头、赤溪、清溪、佳溪。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公里处,坐落万寿山风景区旁。辖上坞源畲族自然村,全村827口人,刘姓、张姓占绝大多数。始迁祖刘堡于明朝中叶迁居清溪即界首。高大的石拱门上楣分别横书“怀德古里”、“彭城旧家”、“松川锁钥”匾额,寓意:界首古村之前身称怀德里;刘氏祖先的发详地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界首是松古平原米粮川的西北大门,边陲要地。

界首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商周至唐宋时期古文化遗存和古窑址多处。村里的老街、牌坊、石拱门、宗祠、大禹宫、震东学校、古民居群都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

界首村一条幽静的古街,上通遂昌,下通古市、西屏,是我县古时的“官道、驿道”,即民间百姓及官府文武仕宦的必经之路。

旧时村头溪边建有官办桥渡及驿亭,据村上《张氏宗谱》载:南宋绍兴四年(1135),从界首到上坞源只一条简易木桥,名“官亭桥”。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改建阔桥,称“观音桥”。

村中,一座精美的刘邦诏公侧室陶氏的节孝牌坊。陶氏孝老慈幼,终至养老送终,抚孤成人。典雅的石牌坊足见古代对“百事孝为先”伦理道德的推崇。古牌坊与刘氏宗祠、禹王宫以及连续三座巍峨的古拱门,相挨相伴踞于村中心,树起了界首村古建筑独特的气派。

石牌坊旁建有清代刘氏宗祠,古祠大门两边设立两块方形立体“桅杆石斗”。巨形方石中心有圆洞,可插长数丈的木柱,柱头挂三角旌旗。“桅杆石斗”是古时一种“文化功名”的标志。

始建于明代的禹王宫,建筑风格独特。现存的禹王宫门厅为清代重建,禹王宫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门厅、头堂、游亭、正堂共四进,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令人惋惜的是,除门厅外,其余三进已于1996年被一场大火焚为灰烬。门厅前廊宽敞气派,木构雕刻精细,台门两旁置一对石雕抱鼓石,四条檐柱石质方形。石柱四副石刻楹联高度评价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寿麓他年传玉简,赤溪今日见黄龙”;“八年于外备尝辛苦勤王事,三过其门历尽风霜忘室家”;“四海清流皆圣泽,一溪赤水亦恩波”;“庙倚寿山山永奠,站环赤水水咸安”。禹王宫正堂中央塑大禹神像,戴九旒平天冠,着玄色日月衮袍,背后粉壁上绘有九把黑色斧头,含平“九流”艰辛之义。旧时界首祭禹,都在正月十二至十七日。古亭台阁,狮舞龙腾,鼓乐齐鸣,场面十分热烈。到了正月初八,各户把灯送到禹王庙进行安排陈列。灯的名目繁多,如珠灯、龙灯、花灯、虎灯、马灯、宫灯、联匾灯等,密密麻麻,挂满宫中,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禹王神像座前八张大方桌上,摆满供品,这些都是精工细作的民间艺术,如用鱼翅作茅屋,以玉米作柱础,芝麻作瓦片,麦杆作亭柱,米粉作冬雪,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今,界首禹王庙会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民间文化现象,它仍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紧挨禹王宫,至村脚还保留着“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旧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明治师范,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界首村人刘德怀,留学返国归里后,宣传新文化,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妇女放缠足,进学堂。他聘请刘德元为校长,创办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是当时松阳第一所收女生的小学,开创了处州兴办女子学堂之先河。此举比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学堂章程》还早一年。民国政府为表彰办学,特赠“意存教养”匾一块,评价道:“查此堂规严肃,形式整齐,缠足者不许入学”。“全村解缠脚之-,移风易俗,煞费苦心,且该村八、九十户,综计入学者男女不下六、七十人,风气开通,实为处郡之冠。”

界首历来重教崇学,人才辈出。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单刘姓荣获举人、贡生、廪生的计有82人。其中明朝天顺年间刘王睿任福建省泉州知府。民国时刘思赞任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在现代,被评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有20多人。如:重庆军医大学博士后导师刘为纹教授、重庆市劳模刘善清高级工程师、浙江医科院刘为经研究员、陕西铜川市工业局刘为宣高级工程师、美国匹茨堡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刘善诗教授、杭州大学地理系刘为纶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