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属越,称“甬东”。
战国时楚灭越,遂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为会稽郡鄮县东境。
两汉、三国(吴)、晋、南朝因之。
隋开皇九年(589)改会稽郡为吴州,鄞、鄮、余姚3县并入句章县,遂属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原鄮县地、鄞县地、句章地设鄞州,以原余姚县地设姚州,甬东属鄞州。
八年,废鄞州置鄮县,又属鄮县。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翁山县,属明州,以境内有翁山得名,县治初设义页(cha)河,后移至镇鳌山麓。
大历六年(771),翁山县废,境域归鄮县。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改鄮县为鄞县,属鄞县。
北宋熙宁六年(1073),再次设县,县名“昌国”,“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欧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
县治设镇鳌山麓。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县为州。
十七年,复置县,州县并存。
二十七年,撤县存州。
明洪武二年(1369),改昌国州为昌国县。
十九年至二十年,朝廷禁海徒民,废昌国县,置昌国乡,属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
清康熙二十六年五月(1687年6月),康熙帝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取海波永定之义,诏改“舟山”为“定海山”。
二十七年,设定海县。
道光二十一年(1841)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
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复为定海县。
1949年7月分设为定海、滃洲两县,滃洲县政府驻岱山岛高亭镇。
1949年10月,由大陆逃亡至枸杞岛的江苏省国民政府置嵊泗县,县治设在嵊山岛。
1949年底,定海县辖3个区公所、2个镇、29个乡;滃洲县辖2个镇、12个乡;嵊泗县辖2个镇、5个乡。
1950年5月,定海、滃洲两县复并为定海县。
1950年7月,设嵊泗特区,属江苏省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
1950年底,定海县设7个区公所、43个乡;嵊泗特区辖3个区公所、2个镇、10个乡。
1951年3月,置嵊泗县,县政府驻泗礁山岛菜园镇。
1953年6月,析定海县为定海、普陀、岱山3个县,与从江苏省松江区划入的嵊泗县,合并设立舟山专区。
1954年4月,增辖象山县。
1956年,舟山专区辖5个县为舟山县,其中,嵊泗县改设为嵊泗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
1962年5月28日,撤销舟山县,恢复舟山专区和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个县并增设大衢县,下设5个区公所、6个镇、81个公社。
1964年6月,撤销大衢县。
1966年辖4个县,下设6个区公所、4个镇、81个公社。
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
至1979年,舟山地区辖4个县,下设6个区公所、4个镇、82个公社。
1982年底,辖4个县,下设7个镇、85个公社。
1984年,辖4个县,下设6个区公所,7个镇,78个乡。
1987年1月,撤销舟山地区,设立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