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岳坊镇 | 隶属:蒙城县 |
区划代码:341622109 | 代码前6位:341622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皖S |
长途区号:0558 | 邮政编码:236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46万人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岳东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岳东村有土地面积7850亩,总人口达4590人,有18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9个党小组,108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详细] |
岳坊寺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岳坊寺村简介
岳坊寺村地处307国道两侧,交通方便,几条繁荣的街道贯穿境内,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6324人,共有耕地9613亩。
岳坊寺村是由原岳北…[详细] |
葛寒寨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葛寒寨行政村历史悠久,因地方名人葛广寨立寨而得名,位于岳坊集西2公里处,岳马路、环镇路横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北枕307省道,南与于庙村相邻,西靠代沟…[详细] |
代尧村 | ~203 | 村庄 | 代尧村简介
代尧村地处岳坊西部307省道北侧,北靠涡河,南与岳坊寺社区接壤,西靠代沟,与马集镇接壤,东临胡寨村,全村辖12个自然庄,人口4597人,…[详细] |
胡寨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胡寨村简介
胡寨村地处岳小路两侧,于小涧交界,交通方便,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6920人,共有耕地8261亩,村子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详细] |
母集村 | ~205 | 村庄 | 母集村简介
母集村地处307国道两侧,交通方便,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5862人,共有耕地6952亩,母集村村子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有一所职业…[详细] |
姜饭棚村 | ~206 | 村庄 | 姜饭棚村简介
经饭棚村地处307国道两侧,交通方便,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7523人,共有耕地8648亩。
姜饭棚村是由原姜饭棚村和原王寨村合并而成,…[详细] |
牛王村 | ~207 | 村庄 |
牛王村简介
牛王村与辛集乡交界,距蒙城十公里,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8056人,共有耕地9423亩。
牛王村是由原牛王村和原李油坊村合并而成,…[详细] |
金牛村 | ~208 | 村庄 | 金牛村,地处岳坊镇最西南,与马集,利辛接壤,民风淳朴。2007年4月在农村综合改革村级合并后,新的金牛村党总支带领全村140名党员,锐意开拓,积极进取…[详细] |
翟湖村 | ~209 | 村庄 | 翟湖村简介
翟湖村在岳坊南边约15里,交通方便,经济活动很活跃人口5206人,共有耕地7964亩,村子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有一座窑场。
…[详细] |
于庙村 | ~210 | 村庄 | 于庙村简介
于庙村地处牛岳路,人口4924人,共有耕地8957亩,村子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86名党员,年轻人基本在外打工,因而村里老人居多
…[详细] |
冯庙村 | ~211 | 村庄 | 冯庙村简介
冯庙村地处307省道南面,人口5420人,共有耕地9541亩,村子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
…[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当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击退了金兀术对此地的侵略,使当地人们过上安宁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岳飞,修建了一座寺,为“岳王寺”,前来寺里拜的人越来越多,寺旁边渐渐发展成了小集市,后来人们就在附近定居,该地便称为岳王寺,后来演变成大集市,故改名叫岳坊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 岳飞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岳坊镇上榜。
2020年4月,岳坊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基本介绍:
岳坊,位于蒙城西部,西接涡阳,南靠利辛,北邻涡河,“307”
线省道横穿全境,全镇辖12个行政村(合并后),55176人,国土面积9.8万亩,是蒙城经济发展和对外招商的西北重镇。岳坊镇是安徽省政府确立的63个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
这里,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是各方看好、八方投资的热土,尤其近年来:党委政府围绕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进一步解放了群众传统的种植观念,粮经比由去年的7:3,调整至今年的6:4,并由原来的大宗常规种植,逐渐向高精尖农产品转化,由原来的盲目生产到围绕市场生产,由原来的普通生产到现在的无
历史沿革:
1949年设岳坊乡。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复设乡。
1992年撤区并乡,母集乡、牛王乡并入改置镇,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