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重庆市 > 大足区 > 三驱镇

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

[移动版]
地名:三驱镇隶属大足区
区划代码:500111104代码前6位:500111
行政区域:重庆市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渝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2360
辖区面积:约7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1万人
人口密度:约67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1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半边街社区~001镇中心区
因此街在建国初期土匪攻打三驱镇时被烧,仅剩半条街相对完好,故名“半边街”。原为三驱正街;1995年更名为半边街居委会;2003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设…[详细]
河街社区~002镇中心区
河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玉金社区~003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著名的玉金桥而得名(玉金桥——建桥造价昂贵犹如玉金,望后代珍惜之意)。1951年取名太平村,1958年更为太平管理区,1961年更为太平生产大…[详细]
双吉社区~004镇中心区
因是由双集村和普吉村合并而成,各取一字,故名。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双集村;1958年更为双集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更为…[详细]
水星社区~005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小河、星子坡(山坡视野宽阔,能看到满天星星),取“水”和“星”而得名。1958年从四方村分出设立水星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详细]
大桥社区~006村庄
以境内窟窿河上的大桥——四洞平桥而得名。1958年将原十五村设为大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更为大桥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详细]
铁桥村~201村庄
因境内的铁锁桥而得名。原为三驱镇11村;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铁桥村;1958年更为铁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铁桥…[详细]
板桥村~202村庄
因境内曾有一座用木板搭成的桥,供群众出行,故名“板桥”。1958年由三驱镇十二村分出设立板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板桥生产大队;1…[详细]
月池村~203村庄
因境内的月池屋基而得名。原为十九村;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月池村;1958年更为月池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月池生产…[详细]
长坪村~204村庄
因境内长坪坡而得名。1961年设立星河生产大队;1984年1月撤销星河生产大队,设立星河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建制调整,星河村与新桥村合并为长坪村,…[详细]
新民村~207村庄
寓意“人民群众拥护农业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而得名“新民”。1952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新民村;1958年更为新民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详细]
白坭村~208村庄
因境内的白泥塘而得名。1958年设立白坭管理区,隶属于石桌公社;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白坭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白坭…[详细]
楠林村~209村庄
因境内曾有很多楠木树而得名。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楠木村;1958年更为楠木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楠木生产大队;1…[详细]
千佛村~210村庄
因境内有一石岩,宋代时在石岩上刻有无数尊佛像,人们夸张称为“千佛“,故名。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千佛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详细]
佛会村~211村庄
因境内著名的佛会寺而得名。1953年将原三驱十五村分出部分成立佛会村;1958年更为佛会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佛会生产大队;198…[详细]
月亮村~212村庄
因境内有一坡晚上在月光照耀下非常明亮,人们称其“月亮坡”,取其“月亮”二字得名。1955年取名月亮村;1958年更为月亮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详细]
现龙村~214村庄
传说境内很早前出现过龙,故名。原为八村;1953年取名现龙村;1958年更为现龙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现龙生产大队;1984年1月…[详细]
朝阳村~215村庄
因境内朝阳寺(该寺庙坐西朝东,取其面向朝阳之意)而得名。1957年从桂花村划出部分成立朝阳村;1958年更为朝阳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详细]

地名由来:

三驱镇得名来源有二:一说老场创始人来自湖广三省,是先驱者,为表彰其业绩,故名“三驱”;二说该场曾有严重瘟疫,每天死亡十几人,为了驱赶瘟疫、避免灾难,大人小孩皆佩香包,出门时用香包掩住口鼻,以“驱瘟神、驱魔鬼、驱邪祟”,故名“三驱”。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三驱镇(水稻)榜上有名。

2014年7月,三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大足县辖镇。1909年建三驱镇,1958年杨柳、铁桥、新复3乡并入建三驱公社。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1万。多条公路在此交会。辖半边、河街2个居委会和桅杆、水星、铁桥、群益、板桥、川门、月池、新桥、长坪、平坝、大桥、双集、普吉、新民、白泥、芦楠、楠林、新楠、白果、林金、千佛、石桌、佛会、狮子、月亮、玉金、高碑、现龙、灯塔、盐井、朝阳、跃龙32个村委会。企业有运输、建筑、建材、商贸、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养猪、家禽、淡水鱼。手工竹编三驱竹席畅销全国。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石篆山,摩崖石刻有儒、释、道三教混合造像200余躯。

历史沿革:

清康熙元年(1662年),移民胡氏先祖到三驱镇一带垦荒建宅,取名为老鹤场,属嘉胜里。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置为第五区。

1949年12月,第五区改称第三区。

1955年12月,第三区改称三驱区。

1994年1月,三驱区改为三驱镇。

三驱田凉粉

大足县三驱镇河街居委田正华、唐吉英夫妇因卖豌豆凉粉而闻名于市内外,故得名——田凉粉。田凉粉产于三驱镇,历史悠久,现有100余年的历史,可称之为田家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绝活。田凉粉每年一万公斤以上豌豆作原料


以下地名与三驱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