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回龙镇 | 隶属:梁平区 |
区划代码:500155114 | 代码前6位:500155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5200 |
辖区面积:约89.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万人 |
人口密度:46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龙华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由此命名。1982年成立居民委员会,属回龙乡人民政府管辖,1992年去乡并镇更名为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回龙镇人民政府管辖,名…[详细] |
杨柳社区 | ~002 | 村庄 | 公元1922年间三洞桥有一棵杨柳树,1930年群众取名为杨柳溪,故而得名。…[详细] |
安居社区 | ~003 | 村庄 | 据查,清朝宣统年间(公元1840年-1912年)回龙乡分为东四团,西四团,该地为西四团之一辖四保,取名为安居团,故而得名。…[详细] |
回龙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据查,2002年合村,由原回龙村、保安村、四合村、合成一个村,因为回龙村在回龙镇政府所在地,故而取名为回龙村。…[详细] |
云阳村 | ~201 | 村庄 | 据查,解放前现云阳村叫四保,解放后四保村取名叫燎原村,合村后,燎原村改名叫云阳村。…[详细] |
鹞子村 | ~203 | 村庄 | 因铁门坎有一块巨石形如鹞子,因而得名为鹞子村,故取名。…[详细] |
寒岭村 | ~204 | 村庄 | 据查,清朝末期(1848年--1850年),原名寒鹏岭,更改为寒岭店。在1962年建村时,由此命名为寒岭村。…[详细] |
清平村 | ~205 | 村庄 | 因清朝末年时期,此地清朝寨。解放后被政府命名为清明村,故命名。…[详细] |
双龙村 | ~206 | 村庄 | 据查,清朝末期(1851年--1856年)建寺庙于此,因地形如同两条巨龙相汇,故取名叫双龙寺,在1962年建村时,由此命名为双龙村。…[详细] |
青杠村 | ~207 | 村庄 | 据查,50年代年,青杠桥有一片青杠树林,青杠村由此而来。合村时,由原来的青杠村、天池村合并,命名为青杠村。…[详细] |
八一村 | ~208 | 村庄 | 据查,2002年合村时,由原红梁村、白滩村两个村合并成一个村,因本村学校款项是部队赞助为八一小学,本村故而命名为八一村。…[详细] |
山河村 | ~209 | 村庄 | 据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手工造纸技术实现普遍小康而一时辉煌。手工造纸技术程序复杂,环节众多,成品纸张薄如蝉翼,是引线导火的主要材料。加之村中有山泉…[详细] |
民胜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1992年撤乡并镇由大胜、安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两村个取一字,故命名民胜村。…[详细] |
兴农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据查,2002年合村时,由原桃园村、天河村、农兴村、三角村四个村合并成一个村,因希望本村农民能够兴旺发达,故而命名为兴农村。…[详细] |
红星村 | ~213 | 村庄 | 由解放后原向红和五星两大队的名字合并各取一字,故而得名。…[详细] |
天福村 | ~214 | 村庄 | 据查,2002年由黄桷村、双井村、二个村合并成一个村,因希望本村农民能够享受天伦之乐,故而命名为天福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此地地形像一条卧龙,本打算在康村铺修一条街,一游方道长说在此地修街不好,水不够吃,倒回五里地水源好,于是便倒回五里修场,故名回龙场。
基本介绍:
回龙镇位于梁平县西南,幅员面积89.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人口4.2万。南与重庆垫江接壤,西与四川大竹县相邻,交通便利,渝巫路贯穿全境。
该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镇已初步形成“三横两纵”的骨架网,场镇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9000人。1999年9月曾被重庆市批准为市级试点小城镇。镇内工业产品主要有建材、化工、烟花爆竹、煤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快捷,电力充足,教育、卫生设施完备。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公路。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57.4万元。
镇内地势平坦
历史沿革:
民国初置回龙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回龙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称文峰乡。
1949年12月隶属屏锦区,辖16个保。
1951年,将16个保改为16个村。
1953年7月。
将文峰乡划分为回龙、寒岭、白河、杨柳4个小乡。
1955年12月,将4个小乡合并为回龙乡。
1958年改回龙公社,1966年9月改名葵花公社,1976年1月又称回龙公社,1983年复置回龙乡。
1992年由原青杠、杨柳和回龙3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