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弹子镇 | 隶属:万州区 |
区划代码:500101147 | 代码前6位:50010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F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4100 |
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万人 |
人口密度:60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弹子坝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此坝一巨石屹立河边,形成錾子,后变音为弹子坝,故名。…[详细] |
新袁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新袁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人和村 | ~200 | 村庄 | 人和村,因其境内人和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人和村;1953年属人和乡;1955年划还弹子乡时将石峡村并入;1958年11月改人和村为人和区队;19…[详细] |
插旗村 | ~201 | 村庄 | 插旗村,因其境内插旗山,故名。1951年1月建插旗村,以境内插旗山得名;1955年将插旗并入泗河村;1958年11月改泗河村为泗河区队;1961年从泗…[详细] |
黄龙村 | ~202 | 村庄 | 黄龙村,因其境内黄龙寨,故名。1951年1月建黄龙村;1953年属新良乡;1955年划还弹子乡将金竹村并入黄龙村;1958年11月改黄龙村为黄龙区队;…[详细] |
大垭村 | ~203 | 村庄 | 大垭村,因其境内大垭口,故名。1951年1月建大垭村;1955年将水田村并入;1958年改大垭村为大垭区队;1962年从大垭大队析出水田大队;1984…[详细] |
小垭村 | ~204 | 村庄 | 小垭村,因境内小垭口,故名。1951年1月建小垭村;1953年将龙塘村并入小垭村;1958年改小垭村为小垭区队;1962年析出五星大队后为小垭大队;1…[详细] |
龙峡村 | ~205 | 村庄 | 龙峡村,因其境内龙峡沟而得名。1951年1月建余家村;1953年改为高升村;1958年11月改高升村为高升区队;1962年为高升大队;1981年地名普…[详细] |
三坝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三坝村,因其境内上、中、下三坝,故名。1951年1月建永兴村,以弹子坝古名永兴场命名;1955年将五里村并入;1958年11月改永兴村为永兴区队;19…[详细] |
关家村 | ~207 | 村庄 | 因其境内关家湾而得名。1951年1月建关家村(属弹子乡);1953年划归新袁乡;1955年并入弹子乡;1958年11月改关家村为关家区队;1962年划…[详细] |
林泉村 | ~208 | 村庄 | 林泉村,因其境内林泉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林泉村(属弹子乡),以境内林泉寨得名;1953年划归新袁乡;1955年并入弹子乡;1958年11月改林泉…[详细] |
新袁村 | ~209 | 村庄 | 新袁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弹子镇因地处三县交界处,如同镶嵌在浦里河上的一颗明珠,地形圆润,故得名。
基本介绍:
清代至民国初为大周里一甲,1929年属永兴乡,1935年置弹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33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4万。县道沙(河)余(家)公路延伸过境直达开县。辖三坝、大众、人和、红旗、庙河、黄龙、新良、水田、大垭、小垭、龙塘、望民、龙峡、五堰、新袁、清洁、万岩、林泉、德林、关家、西家21个村委会和中坝1个居委会。企业有采煤、水电、丝织、农产品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特产柑橘、茶叶、桐油。养殖桑蚕、生猪、家禽、淡水鱼。所产锦橙和脐橙为省名优产品。境内煤、铁、石灰石、森林资源丰富。.
历史沿革:
夏商时,属巴国。
汉代,属益州。
隋时,属南州。
宋时,始属四川。
清代,属大周里一甲。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永兴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弹子乡。
1958年,弹子乡改为弹子公社。
1983年,弹子公社改为弹子乡。
1992年,弹子乡撤乡设镇,改为弹子镇。